一种高透明耐温耐黄变聚酯胶粘剂及制作的挠性覆盖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48130发布日期:2022-02-07 23:49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透明耐温耐黄变聚酯胶粘剂及制作的挠性覆盖膜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聚酯胶粘剂及覆盖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透明耐温耐黄变聚酯胶粘剂及制作的挠性覆盖膜。


背景技术:

2.一般无卤pet覆盖膜所用的胶粘剂体系是环氧胶系,以橡胶作为增韧剂,普通的双酚a环氧树脂或者含磷的环氧作为主体树脂。对于制作透明材料而言,传统的环氧胶系在可靠性以及耐紫外(耐黄化)和热老化性能方面远远不能满足透明材料的要求,因此在保持环氧胶系优异的耐热性和电性能的同时,研制具有高透明度、高折光率、耐黄化和耐热老化能力的胶粘剂搭配无色透明的pet膜制作透明挠性pet覆盖膜并实现产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透明pet覆盖膜符合rohs2.0的限制使用物质要求,所以它具有生态上环境友好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透明耐温耐黄变聚酯胶粘剂及制作的挠性覆盖膜。
4.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5.一种高透明耐温耐黄变聚酯胶粘剂,所述胶粘剂包括液体组分和有机溶剂组分,所述液体组分按重量比例包括:
[0006][0007]
将上述液体组分溶于或者分散与有机溶剂组分中,液体组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为32~38。
[0008]
进一步的,所述聚酯树脂ⅰ为环氧改进聚酯树脂,其中聚酯树脂占比75%。
[0009]
进一步的,所述e型环氧ⅰ为e型环氧ⅱ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组合,包括e-51、e-44、e-20、e-12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0010]
进一步的,所述固化剂为异氰酸酯,包括二苯甲烷二甲异氰酸酯(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0011]
进一步的,所述促进剂为胺类促进剂,包括n,n-二甲基苯胺、三乙烯二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0012]
进一步的,所述硅烷类偶联剂,为kh550、kh560中的一种或者两种混合。
[0013]
进一步的,所述溶剂包括甲乙酮、乙酸乙酯、甲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混合。
[0014]
一种挠性覆盖膜,为三层结构,采用上述的胶粘剂制作,所述挠性覆盖膜的制备方
法为:将上述胶粘剂涂覆在pet膜上,经过烘箱烘烤溶剂,然后在一定温度的压力辊上将pet膜的涂胶面与保护膜进行辊压粘合。
[0015]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膜为离型纸或者pp膜。
[0016]
进一步的,所述pet膜的厚度为12.5~50um,所述胶粘剂的涂层干厚度为5~35um。
[0017]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开发的高透明耐温耐黄变聚酯胶粘剂及制作的挠性覆盖膜,产品性能目标:1)透光率≥88%;2)耐热性能:230℃/10秒不分层、不起泡;3)剥离强度:≥1.0kgf/cm(压35um厚铜箔)、≥1.0kgf/cm;uv紫外老化试验超过200小时不黄化。也就是最终产品既要满足常规性能要求,同时在透光度,耐黄化和耐高温上要强于市面上的常规聚酯覆盖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实施1:
[0019]
一种高透明耐温耐黄变聚酯胶粘剂,所述胶粘剂由液体组分和有机溶剂组成,其各组分如下:
[0020]
聚酯树脂ⅰ22份,e型环氧ⅰ7.5份,固化剂二苯甲烷二甲异氰酸酯(mdi)3份,促进剂三乙烯二胺0.02份,偶联剂kh550为0.08份,溶剂67.4份。材料使用说明:e型环氧的选择可以是e-51、e-44、e-20、e-12等中的任何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实际使用量根据环氧当量数值决定。
[0021]
固化剂的选择非常重要,本次试验选择mdi作为固化剂。促进剂选择三乙烯二胺,其与固化剂的配比为1:150;偶联剂可以选择kh550或者kh560,或者其混合使用。溶剂包含甲乙酮,乙酸乙酯,甲苯,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混合物。
[0022]
用上述胶粘剂制作挠性聚酯覆盖膜的方法如下:
[0023]
使用该胶粘剂制作的挠性聚酯覆盖膜为三层结构,将胶粘剂涂覆在pet膜上,经过烘箱烘烤溶剂,然后在一定温度的压力辊上将涂胶面与保护膜进行贴合。贴合收卷的产品即为成品。pet膜的厚度一般为12.5~50um,保护膜为离型纸或者pp膜。胶粘剂的涂层干厚度为5~35um。
[0024]
实施2
[0025]
胶粘剂液体组分和有机溶剂组成,其各组分如下:
[0026]
聚酯树脂ⅰ22份,e型环氧ⅰ7.5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2.1份,促进剂三乙烯二胺0.02份,偶联剂kh550为0.08份,溶剂68.3份。
[0027]
其余与实施1一样。
[0028]
实施3
[0029]
胶粘剂由液体组分和有机溶剂组成,其各组分如下:
[0030]
聚酯树脂ⅰ22份,e型环氧ⅰ7.5份,固化剂二苯甲烷二甲异氰酸酯(mdi)3份,n,n-二甲基苯胺0.03份,偶联剂kh550为0.08份,溶剂67.39份。
[0031]
其余与实施1一样。
[0032]
实施4
[0033]
胶粘剂由液体组分和有机溶剂组成,其各组分如下:
[0034]
聚酯树脂ⅰ22份,e型环氧ⅰ7.5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2.1份,n,n-二甲基苯
胺0.03份,偶联剂kh550为0.08份,溶剂68.29份。
[0035]
其余与实施1一样。
[0036]
表1是4个实施方法相应的配方(1#、2#、3#、4#)统计表,表中各成分按照重量份数配比。
[0037][0038][0039]
表1
[0040]
实施1~实施4配制的胶水涂覆在pet1膜上,层压机各个段,最后与保护膜贴合。并最终完成卷状成品。成品检测是基于带胶pet膜与铜箔光面进行快速压制,压制条件为120℃,3min,压力100kgf/cm2,压合后进行后固化,固化温度93~95℃1~1.2小时。
[0041]
性能检测如下表2:(基于ed35铜箔)
[0042][0043]
综合表1及表2,方案2#在基础性能上符合要求,特别是主要的耐黄变性能上表现优秀,其余的性能也均符合要求,为四个方案中的最佳方案。3#,4#方案的剥离强度较低,主要原因应该在于促进剂的选择上,三乙烯二胺与n,n-二甲基苯胺均属于常温促进剂,但明显三乙烯二胺的促进效果更好,更快。方案1及方案3在紫外光测试耐黄变性上表现很差,这个主要是跟mdi固化剂有关,mdi中的苯环直接连接异氰酸酯基团,在光照等条件下,生成醌式结构等发色基团,所以很容出现黄化现象。而脂环类的hdi固化剂就不存在这个。
[0044]
所以选择2#方案,但2#方案的透光度上要略差于1#及3#,从配方上来看,有可能是受到了hdi的影响。所以为了不影响其耐黄化性及其它性能,而又能稍微提高一些透光度,现在2#方案的基础上再做些调整。调整的重点在于聚酯树脂与环氧树脂固化后的感官度不一样。
[0045]
实施5
[0046]
胶粘剂液体组分和有机溶剂组成,其各组分如下:
[0047]
聚酯树脂ⅰ23.6份,e型环氧ⅰ5.9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2.1份,促进剂三乙烯二胺0.02份,偶联剂kh550为0.08份,溶剂68.3份。其余与实施1一样。
[0048]
实施6
[0049]
胶粘剂液体组分和有机溶剂组成,其各组分如下:
[0050]
聚酯树脂ⅰ26.6份,e型环氧ⅰ2.9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2.1份,促进剂三乙烯二胺0.02份,偶联剂kh550为0.08份,溶剂68.3份。其余与实施1一样。
[0051]
表3是4个实施方法相应的配方(2#、5#、6#)统计表,表中各成分按照重量份数配比。
[0052][0053][0054]
表3
[0055]
性能检测如下表4:(基于ed35铜箔)
[0056][0057]
表4
[0058]
综合表3及表4,方案5在透光度上略微提升,达到89%其余各项指标基本与2#方案一致,但是6#方案在环氧树脂量大幅下降后,耐热性下降。所以最终的最佳实施方案为5#。
[0059]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