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涂高粘侧链含氟的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带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062093发布日期:2022-05-17 23:53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压敏胶胶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薄涂高粘侧链含氟的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聚丙烯酸酯是由丙烯酸酯类单体之间,或与烯类单体之间,在引发剂存在下,经自由基聚合得到的一系列分子主链为c-c单键,侧链为极性基团的聚合物,属于典型的粘弹性材料,其可以制备成各种胶带,应用于不同领域。其中一个典型应用就是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相关零部件的组装。
3.当前电子产品趋于“更薄、更轻、更智能”发展,使得传统丙烯酸酯压敏胶带的宽度、厚度减小,导致其粘接性大打折扣,尤其是常温180
°
剥离力,通过调整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子量、交联密度,可以一定程度上实现常温180
°
剥离力的提升,但却以损失内聚力为代价,以手机或电脑屏幕用一种包边遮光胶带为例,其剥离力要求如下:以25umpet为基材,上胶厚度10um,180
°
剥离力≥16n/25mm,且在70℃进行剥离测试时,破环类型应为界面破坏。当前国内市场流通的丙烯酸酯压敏胶很难满足此要求,仅有美国3m、日本日东电工等少数国外企业的产品能做到。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薄涂高粘侧链含氟的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5.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薄涂高粘侧链含氟的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带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s1、制备聚丙烯酸酯:将溶剂、丙烯酸酯软单体、丙烯酸酯硬单体、丙烯酸酯功能单体、丙烯酸酯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引发剂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升温到70℃-85℃,机械搅拌,反应5-10小时,得到聚丙烯酸酯;
8.s2、制备薄涂高粘侧链含氟的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带:称取步骤s1的制取的聚合物,加入固化剂,混合均匀,经涂布装置均匀涂布在25umpet膜上,干胶的厚度为10um,然后再经过80℃-120℃的程序升温装置烘烤2min,后期以60℃熟化三天,制得薄涂高粘侧链含氟的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带。
9.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溶剂为乙酸乙酯、甲苯中的一种或两种。
10.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丙烯酸酯软单体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11.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丙烯酸酯硬单体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腈中的一种或几种。
12.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丙烯酸酯功能单体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羟丁酯、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13.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丙烯酸酯含氟单体为全氟丙基丙烯酸酯、丙烯酸五氟苯酯、甲基丙烯酸六氟异丙酯、丙烯酸七氟丁酯、甲基丙烯酸八氟戊基酯、丙烯酸十二氟庚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14.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中的一种或两种。
15.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以丙烯酸酯聚合物的总质量计,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溶剂的用量为50wt%-60wt%;丙烯酸酯软单体的用量为20wt%-40wt%;丙烯酸酯硬单体的用量为5wt%-20wt%;丙烯酸酯功能单体用量为1wt%-5wt%;含氟丙烯酸酯单体的用量为0.5wt%-5wt%,引发剂用量为0.3wt%-1.0wt%。
16.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固化剂为乙酰丙酮铝、全醚化氨基树脂、多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其用量为体系质量总量的0.1%-0.5%。
17.一种薄涂高粘侧链含氟的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带,所述薄涂高粘侧链含氟的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带使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9.本发明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在聚丙烯酸酯分子结构中引入含氟侧链,降低丙烯酸酯聚合物的表面自由能,增加压敏胶对被粘基材的润湿性;同时由于氟原子小的原子半径和强电负性,其能与被粘物表面能形成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从而赋予其高的180
°
剥离力。
具体实施方式
20.现在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旨在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
21.实施例1
22.聚丙烯酸酯的制备:
23.s1、向装有温度计、搅拌桨、回流冷凝管的四口烧瓶中加入50份乙酸乙酯,33份丙烯酸异辛酯,3份丙烯酸七氟丁酯,3份丙烯酸,1份丙烯酸羟乙酯,水浴升温至78℃左右,体系出现回流,保持30min,加入0.1份的过氧化苯甲酰,反应开始,聚合1h;
24.s2、补加0.1份过氧化苯甲酰,继续反应1h;
25.s3、加入1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和0.1份过氧化苯甲酰,进行接枝反应,进行反应3h后,结束反应,得到固含量为50%的聚丙烯酸酯。
26.薄涂高粘胶带的制备:
27.称取s1制取的聚合物100份,加入异氰酸酯固化剂0.5份,混合均匀,经涂布装置均匀涂布在25umpet膜上,干胶厚度10um左右,然后再经过80℃-120℃程序升温装置烘烤2min,后期50℃熟化三天,制得薄涂高粘胶带。
28.实施例2
29.聚丙烯酸酯的制备:
30.s1、向装有温度计、搅拌桨、回流冷凝管的四口烧瓶中加入50份甲苯,31份丙烯酸
丁酯,5份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烷,3.5份甲基丙烯酸,0.5份丙烯酸羟丙酯,水浴升温至78℃左右,体系出现回流,保持30min,加入0.2份的偶氮二异丁腈,反应开始,聚合1h;
31.s2、补加0.1份偶氮二异丁腈,继续反应1h;
32.s3、加入10份醋酸乙烯酯和0.2份偶氮二异丁腈,进行接枝反应,进行反应3h后,结束反应,得到固含量为50%的聚丙烯酸酯。
33.薄涂高粘胶带的制备:
34.称取s1制取的聚合物100份,加入氮丙啶固化剂0.2份,混合均匀,经涂布装置均匀涂布在25umpet膜上,干胶厚度10um左右,然后再经过80℃-120℃程序升温装置烘烤2min,后期50℃熟化三天,制得薄涂高粘胶带胶带。
35.比较例1
36.聚丙烯酸酯的制备:
37.s1、向装有温度计、搅拌桨、回流冷凝管的四口烧瓶中加入50份甲苯,36份丙烯酸丁酯,3份甲基丙烯酸,1份丙烯酸羟丙酯,水浴升温至78℃左右,体系出现回流,保持30min,加入0.2份的偶氮二异丁腈,反应开始,聚合1h;
38.s2、补加0.1份偶氮二异丁腈,继续反应1h;
39.s3、加入10份醋酸乙烯酯和0.2份偶氮二异丁腈,进行接枝反应,进行反应3h后,结束反应,得到固含量为50%的聚丙烯酸酯。
40.薄涂高粘胶带的制备:
41.称取s1制取的聚合物100份,加入氮丙啶固化剂0.2份,混合均匀,经涂布装置均匀涂布在25umpet膜上,干胶厚度10um左右,然后再经过80℃-120℃程序升温装置烘烤2min,后期50℃熟化三天,制得薄涂高粘胶带胶带。
42.下面分别对实施例1、2及比较例、进行180
°
剥离力(gb/t 2792-2014)、测试,相关数据如下。
43.样品180
°
剥离力(g/25mm)实施例11600实施例21400比较例1800
44.本发明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在聚丙烯酸酯分子结构中引入含氟侧链,降低丙烯酸酯聚合物的表面自由能,增加压敏胶对被粘基材的润湿性;同时由于氟原子小的原子半径和强电负性,其能与被粘物表面能形成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从而赋予其高的180
°
剥离力。
45.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