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自粘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05694发布日期:2022-09-14 10:08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菌自粘薄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抗菌自粘薄膜。


背景技术:

2.我们生活的环境中,不可避免存在大量细菌和真菌,在适度条件下大量的繁殖,威胁人类的健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日益重视,抗菌制品受到人们的欢迎。抗菌制品主要是添加抗菌剂。目前抗菌剂主要有无机、有机和天然三类。无机抗菌剂一般是以金属及其化合物为有效成分,根据有效成分不同,可分为银系(ag+,cu2+,zn2+等金属离子)和钛系(具有光催化作用的tio2)。有机抗菌的主要是季铵盐类、醇类等反应性功能团化合物,见效快,杀菌能力强。天然有机抗菌剂主要是从动植物中提炼而精制,如山嵛、孟宗竹、薄荷、柠檬叶等的提取物,蟹和虾中提取壳聚糖等;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接触到的家具、电器等一些生活用品的表面一般都有一层装饰薄膜,这层薄膜主要起防护和美观的作用。现有的薄膜为了使用方便,一般是自带自粘层的,可以直接粘附在物体表面,但由于时间推移,现有的薄膜的自粘层容易与薄膜本体分离,从而导致薄膜易脱落,丧失防护效果的同时也不够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抗菌自粘薄膜。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抗菌自粘薄膜,包括薄膜本体,所述薄膜本体的最上方为抗菌层,所述抗菌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霉层;
5.所述防霉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芯层,所述芯层的底部开设有沟槽,所述芯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粘胶层,所述粘胶层填满沟槽,沟槽的设置使得粘胶层的部分能卡在沟槽中,起到防止粘胶层与芯层分离的作用,从而本自粘薄膜的耐久性是非常强的;
6.所述薄膜本体从上至下由抗菌层、隔热层、防霉层、芯层和粘胶层组成。
7.可选的,所述薄膜本体由抗菌层、隔热层、防霉层、芯层和粘胶层共挤聚合而成,粘胶层在共挤时,其部分充满沟槽,从而使得粘胶层能够深入芯层的沟槽,从而提高粘胶层与芯层的连接面积,防止粘胶层和芯层相互分离,防止芯层脱落,从而防止薄膜脱落。
8.可选的,所述抗菌层的材质为聚醚tpu层,所述抗菌层的厚度为0.1毫米,为较理想的抗菌膜层,广泛应用于医疗、家具行业。
9.可选的,所述抗菌层的厚度小于隔热层的厚度,所述隔热层的材质为聚酯tpu,能够防止防霉层、芯层和粘胶层受热异化,从而防止粘胶层与芯层分离,进一步提高本薄膜的耐久性。
10.可选的,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0.2毫米,所述防霉层的厚度为0.15毫米。
11.可选的,所述沟槽为横向设置,所述沟槽的竖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12.可选的,所述沟槽竖截面的短边倾角为50度,所述沟槽的最大深度为芯层的厚度
的一半,沟槽构成了卡接结构,使得粘胶层的部分能够深入并卡在沟槽中,粘胶层深入勾在沟槽中的部分起到防止粘胶层与芯层分离的作用,提高本薄膜的耐久性。
13.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4.1、该抗菌自粘薄膜,从上至下由抗菌层、隔热层、防霉层、芯层和粘胶层组成,并由抗菌层、隔热层、防霉层、芯层和粘胶层共挤聚合而成,本薄膜为多层复合结构,并具有自粘特性,可通过最底部的粘胶层粘附在物体表面,进一步的,在芯层的底部开设有沟槽,芯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粘胶层,粘胶层填满沟槽,粘胶层在共挤时,其部分充满沟槽,从而使得粘胶层能够深入芯层的沟槽,从而提高粘胶层与芯层的连接面积,防止粘胶层和芯层相互分离,防止芯层脱落,从而防止薄膜脱落,进一步的,沟槽的设置使得粘胶层的部分能卡在沟槽中,起到防止粘胶层与芯层分离的作用,从而本自粘薄膜的耐久性是非常强的。
15.2、该抗菌自粘薄膜,从上至下由抗菌层、隔热层、防霉层、芯层和粘胶层组成,并由抗菌层、隔热层、防霉层、芯层和粘胶层共挤聚合而成,本薄膜为多层复合结构,进一步的,抗菌层的材质为聚醚tpu层,起到较好的防霉变抗菌的作用,通过隔热层的设置,能够防止防霉层、芯层和粘胶层受热异化,从而防止粘胶层与芯层分离,进一步提高本薄膜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薄膜本体,2-抗菌层,3-隔热层,4-防霉层,5-芯层,6-沟槽,7-粘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20.实施例一:
21.如图1-2所示,一种抗菌自粘薄膜,它包括薄膜本体1,薄膜本体1的最上方为抗菌层2,抗菌层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隔热层3,隔热层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霉层4;
22.防霉层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芯层5,芯层5的底部开设有沟槽6,芯层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粘胶层7,粘胶层7填满沟槽,沟槽6的设置使得粘胶层7的部分能卡在沟槽6中,起到防止粘胶层7与芯层5分离的作用,从而本自粘薄膜的耐久性是非常强的;
23.薄膜本体1从上至下由抗菌层2、隔热层3、防霉层4、芯层5和粘胶层7组成。
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薄膜本体1由抗菌层2、隔热层3、防霉层4、芯层5和粘胶层7共挤聚合而成,抗菌层2的材质为聚醚tpu层,抗菌层2的厚度为0.1毫米,为较理想的抗菌膜层,广泛应用于医疗、家具行业;
25.抗菌层2的厚度小于隔热层3的厚度,隔热层3的材质为聚酯tpu,隔温隔热,能够防止防霉层4、芯层5和粘胶层7受热异化,从而防止粘胶层7与芯层5分离,进一步提高本薄膜的耐久性;
26.隔热层3的厚度为0.2毫米,防霉层4的厚度为0.15毫米,沟槽6为横向设置,沟槽6的竖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沟槽6竖截面的短边倾角为50度,沟槽6的最大深度为芯层5的厚度
的一半,沟槽6构成了卡接结构,使得粘胶层7的部分能够深入并卡在沟槽6中,粘胶层7深入勾在沟槽6中的部分起到防止粘胶层7与芯层5分离的作用,提高本薄膜的耐久性。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28.s1、薄膜本体1从上至下由抗菌层2、隔热层3、防霉层4、芯层5和粘胶层7组成,薄膜本体1由抗菌层2、隔热层3、防霉层4、芯层5和粘胶层7共挤聚合而成;
29.s2、抗菌层2为聚醚tpu层,隔热层3为聚酯tpu层,能够防止防霉层4、芯层5和粘胶层7受热异化,从而防止粘胶层7与芯层5分离;
30.实施例二:
31.s3、在芯层5的底部开设有沟槽6,芯层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粘胶层7,粘胶层7填满沟槽,提高粘胶层7与芯层5的连接面积,防止粘胶层7和芯层5相互分离,防止芯层5脱落,沟槽6的设置使得粘胶层7的部分能卡在沟槽6中,起到防止粘胶层7与芯层5分离的作用。
32.综上所述,该抗菌自粘薄膜,使用时,从上至下由抗菌层2、隔热层3、防霉层4、芯层5和粘胶层7组成,并由抗菌层2、隔热层3、防霉层4、芯层5和粘胶层7共挤聚合而成,本薄膜为多层复合结构,并具有自粘特性,可通过最底部的粘胶层7粘附在物体表面,进一步的,在芯层5的底部开设有沟槽6,芯层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粘胶层7,粘胶层7填满沟槽6,粘胶层7在共挤时,其部分充满沟槽6,从而使得粘胶层7能够深入芯层5的沟槽6,从而提高粘胶层7与芯层5的连接面积,防止粘胶层7和芯层5相互分离,防止芯层5脱落,从而防止薄膜脱落,进一步的,沟槽6的设置使得粘胶层7的部分能卡在沟槽6中,起到防止粘胶层7与芯层5分离的作用,从而本自粘薄膜的耐久性是非常强的;从上至下由抗菌层2、隔热层3、防霉层4、芯层5和粘胶层7组成,并由抗菌层2、隔热层3、防霉层4、芯层5和粘胶层7共挤聚合而成,本薄膜为多层复合结构,进一步的,抗菌层2的材质为聚醚tpu层,起到较好的防霉变抗菌的作用,通过隔热层3的设置,能够防止防霉层4、芯层5和粘胶层7受热异化,从而防止粘胶层7与芯层5分离,进一步提高本薄膜的耐久性。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