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维持长期效果的农用石灰化肥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822605阅读:10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维持长期效果的农用石灰化肥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一种散布消石灰后仍可维持长期效果的农用石灰化肥的制造方法。属于植物肥料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在耕地土壤中散布消石灰的目的是消灭细菌和防止耕地土壤氧化。
[0003]将石灰岩烧结形成的生石灰(氧化钙)进行水合,就得到了消石灰(氢氧化钙),直径从几微米到数百微米的微小粒子状。
[0004]现有的农用石灰化肥使用的是微粒状的消石灰,在有风的天气,这些微粒随着风一起飞舞,跟随风向进入人体和人的眼睛里,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威胁,近年来,已经带来了重大的健康问题。另一方面,微粒状的消石灰在散布时很容易产生散布不均匀的情况。散布量少的土壤会欠缺不足,散布量多的部分碱性的浓度变高而产生危害。另外,自然降雨之后消石灰溶于水,更容易溶解渗透到土壤中,效果在短期内消失。
[0005]采用干燥豆渣和熟石灰混合形成数毫米大小的颗粒虽改良了散布性和崩解性,但食用豆渣和肥料混合的成本较高成为一大难点。
[0006]采用鸽子等鸟类残留的排泄物混合,会引起人体疾病,因此带来人类健康的问题。
[0007]消石灰和稻壳炭混合,高压下水蒸气活化处理,以改良稻壳炭吸水性的想法也曾经被提出。但是,该提案是通过提高炭材微孔的比例,其含水率增加不明显,加工成本大幅增加,用作农用消石灰肥料不合适。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散布消石灰后仍可维持长期效果的农用石灰化肥的制造方法,其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低成本地制造农用消石灰肥料,实现散布时的消石灰不飞撒,可以均匀散布,而且散布消石灰后也可以维持长期效果。
[0009]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可维持长期效果的农用石灰化肥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组份的质量比:消石灰65%-90%、稻壳炭7%-25%、水3%-7%;
2)取稻壳炭、生石灰混合形成干燥稻壳炭;
3)在干燥稻壳炭中加入水形成湿润稻壳炭;
4)湿润稻壳炭与消石灰混合,制成消石灰稻壳炭混合物即可维持长期效果的农用石灰化肥。
[0010]本发明的效果:
由于散布的时候消石灰不飞撒,可以均匀散布,而且散布消石灰后也可以维持长期的效果,可以有效地为农业提供土壤改良肥料。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熟石灰混合物的制造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0012]图2是熟石灰混合物的制造方法的其他方法工艺流程图。
[0013]图中的I是消石灰、2是稻壳炭、3是水、4是消石灰水溶液、5是湿润稻壳炭、6是称量机1、7是称量机2、8混合机、9是生石灰、10是干燥稻壳炭、11是粘结剂、12是称量机3、13是称量机4。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可维持长期效果的农用石灰化肥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组份的质量比:消石灰65%-90%、稻壳炭7%-25%、水3%-7%;
2)取稻壳炭、生石灰混合形成干燥稻壳炭;
3)在干燥稻壳炭中加入水形成湿润稻壳炭;
4)湿润稻壳炭与消石灰混合,制成可维持长期效果的农用石灰化肥。
[0015]所述的消石灰一般通过氧化钙用水消化制成,一般使用的消石灰经成分含量测定氢氧化钙平均含量为96.7 %。粒子为直径约在500微米以下的微粒子。
[0016]使用稻壳炭,即农业稻子脱粒时通常产生的稻壳干馏后的炭化物。
[0017]稻壳炭为稻壳在有氧或无氧的条件下烧制而成。稻壳炭的炭化程度越高,褐色程度越高,而且该炭化物的优势在于炭化程度不限。
[0018]均匀散布消石灰在使用稻壳炭混合的时候会有显著的改善效果。
[0019]实施例1,如图1所示,
1)水与消石灰(氢氧化钙成分比例96.7%)按照质量比9:1进行混合溶解,即该消石灰水溶液中消石灰占总重量的10% ;
2)溶解形成的消石灰水溶液与稻壳炭按质量比1:2混合形成了湿润稻壳炭。该湿润稻壳炭再与消石灰(氢氧化钙成分比例96.7%)按质量比3:7混合,就得到了本发明的消石灰稻壳炭混合物。
[0020]该消石灰稻壳炭混合物中消石灰、稻壳炭和水的配合比例分别为71%、20%和9%。消石灰稻壳混合物碱性成分的浓度是68 %。得到的稻壳炭、消石灰混合物中的消石灰没有分离,也不会形成过多水分和熟石灰块。
[0021]在农田里散布该消石灰稻壳炭混合物后,即使数次降雨,也仍然附着有消石灰,可见其具有长效性。
[0022]实施例2,如图1所示
1)含水率为20%的稻壳炭和平均粒径为3毫米的生石灰按质量比9:1经混合机混合,得到干燥稻壳炭,稻壳“水合反应”放热使部分稻壳炭表面活化;
2)干燥稻壳炭与水按质量比2:1混合形成湿润稻壳炭;
3)湿润稻壳炭与消石灰按质量比3:7混合就得到了消石灰稻壳炭混合物;
该消石灰稻壳炭混合物中消石灰、稻壳炭和水的配合比例分别为72%、18%和10%。
[0023]消石灰稻壳炭混合物碱性成分的浓度是70%,满足农用肥料基准。
[0024]得到的稻壳炭、消石灰混合物中的消石灰没有分离,也不会形成过多水分和熟石灰块。
[0025]在农田里散布该消石灰稻壳混合物后,即使数次降雨,也仍然附着有消石灰,可见其具有长效性。
[0026]实施例3
1)将水与消石灰(氢氧化钙成分比例96.7%)按质量比为9:1混合,再将与上述消石灰相同质量的粘结剂溶解于消石灰溶液中。该消石灰水溶液中消石灰质量浓度为10%;
2)接实施例1中的步骤进行,就得到了本发明的稻壳炭、消石灰混合物;
该消石灰稻壳炭混合物中消石灰、稻壳炭和水的配合比例分别为71%、20%和9%。
[0027]消石灰稻壳炭混合物碱性成分的浓度是68%,满足农用肥料基准要求。
[0028]得到的稻壳炭、消石灰混合物中消石灰没有分离,也不会形成过多水分和熟石灰块。
[0029]加入粘结剂如淀粉可以提高水中稻壳炭和消石灰的粘着性。
[0030]在农田里散布该消石灰稻壳炭混合物后,即使数次降雨,也仍然附着有消石灰,可见其具有长效性。
[0031]如图2所示,
I)生石灰9和稻壳炭2分别经称量机6、7称量再被混合机8混合。
[0032]稻壳炭2中含有的水分通常占其总质量的10%至20%,必要时也可以预先湿润稻壳炭使其水分含量达到50%;稻壳炭含有的水分和生石灰反应,即“水合反应”在混合机8中发生;这个反应使稻壳炭表面产生消石灰分子,本发明的目的之一的长效性得到提高;并且,“水合反应”放热,使稻壳炭表面一定程度被活化。
[0033]另外,本发明使用的生石灰粒子在0.1毫米至5毫米之间最佳。
[0034]2)稻壳炭2和生石灰9混合形成的干燥稻壳炭10和水3混合形成湿润稻壳炭5。
[0035]3)湿润稻壳炭5和消石灰I分别使用称量机12及称量机13按规定量称量,再经混合机8混合。
[0036]这样,形成的湿润稻壳炭中的水分被消石灰内部吸收,可以使本发明的目的之一的长效性得到的同时,也实现了农用石灰肥料的均匀散布。
[0037]在消石灰混合物中加粘结剂、着色剂成分混入量如在低含量范围内还可以提高实际效果。
[0038]例如,在水中加入粘结剂的目的是提尚稻壳炭和消石灰的粘着性。
[0039]这些粘结剂采用淀粉等天然物。粘结剂所占质量比为稻壳炭、消石灰混合物的0.1至2%最佳。另外,根据需要添加微量颜料和芳香剂等物质也有助于增强作用效果。
【主权项】
1.可维持长期效果的农用石灰化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组份的质量比:消石灰65%-90%、稻壳炭7%-25%、水3%-7%; 2)取稻壳炭、生石灰混合形成干燥稻壳炭; 3)在干燥稻壳炭中加入水形成湿润稻壳炭; 4)湿润稻壳炭与消石灰混合,制成消石灰稻壳炭混合物即可维持长期效果的农用石灰化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维持长期效果的农用石灰化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稻壳炭,即农业稻子脱粒时通常产生的稻壳干馏后的炭化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维持长期效果的农用石灰化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水与消石灰,氢氧化钙成分比例96.7%,也可以按照质量比9:1进行混合溶解,即该消石灰水溶液中消石灰占总重量的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维持长期效果的农用石灰化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湿润稻壳炭是溶解形成的消石灰水溶液与稻壳炭按质量比1:2混合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维持长期效果的农用石灰化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消石灰稻壳炭混合物是湿润稻壳炭再与消石灰,氢氧化钙成分比例96.7%按质量比3:7混合而成,该消石灰稻壳炭混合物中消石灰、稻壳炭和水的配合比例分别为71%、20%和9%;消石灰稻壳混合物碱性成分的浓度是6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维持长期效果的农用石灰化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干燥稻壳炭是由含水率为20%的稻壳炭和平均粒径为3毫米的生石灰按质量比9:1经混合机混合得到,稻壳炭“水合反应”放热使部分稻壳炭表面活化。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维持长期效果的农用石灰化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水中加入粘结剂,提高稻壳炭和消石灰的粘着性所述的粘结剂采用淀粉天然物,粘结剂所占质量比为稻壳炭、消石灰混合物的0.1至2%。
【专利摘要】本发明是一种可维持长期效果的农用石灰化肥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原料组份的质量比:消石灰65%-90%、稻壳炭7%-25%、水3%-7%;2)取稻壳炭、生石灰混合形成干燥稻壳炭;3)在干燥稻壳炭中加入水形成湿润稻壳炭;4)湿润稻壳炭与消石灰混合,制成消石灰稻壳炭混合物即可维持长期效果的农用石灰化肥。本发明的效果:由于散布的时候消石灰不飞撒,可以均匀散布,而且散布消石灰后也可以维持长期的效果,可以有效地为农业提供土壤改良肥料。
【IPC分类】A01N59/06, A01P1/00, C09K101/00, C09K17/02
【公开号】CN105586042
【申请号】CN201510942054
【发明人】刘新, 戴天磊, 张齐生, 韩建刚, 乔维川, 虞磊
【申请人】南京林业大学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