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4431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半挂式牵引设备,特别是一种具有防爆性能的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
背景技术
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是针对在特殊环境下牵引大型装备的车辆。现有技术中,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均为以电力直接驱动电动马达产生牵引力。例如申请号为 “201010255121. 2”,名称为“新型电动牵引车”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所公开的电动牵引车, 即使用直流电机驱动。电动马达虽然反映灵敏但对比同体积的液压马达所产生的牵引力较小,而且液压传动系统具有更强的低速行驶稳定性。使用电动马达的车辆通常需要差速器、 变速箱、驱动桥等元件,这些元件结构复杂、体积大、制造成本高且对于防爆等特殊性能影响较大。这些都对牵弓I工作的安全性和精确性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针对特殊工作环境且具有防爆特性的多用途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其中,包括车架及安装在所述车架上的操纵控制系统、转向系统、动力装置和行走系统,所述操纵控制系统和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所述转向系统设置在所述车架前方中间并与所述操纵控制系统连接,所述行走系统包括两个后驱动轮,所述后驱动轮对称设置在所述车架后方的两侧,所述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还包括液压驱动装置,所述液压驱动装置与所述后驱动轮连接,所述液压驱动装置通过液压系统和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所述液压系统和所述操纵控制系统连接。上述的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其中,所述液压驱动装置为两个液压马达,所述两个液压马达分别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两个液压马达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后驱动轮的中心线的上,所述两个后驱动轮的中心线同轴设置。上述的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其中,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组和液压油箱,所述液压泵组分别与所述液压油箱及所述液压马达连接,所述液压泵组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上述的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其中,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液压油散热器,所述液压泵组与所述液压油散热器连接,所述液压油散热器与所述液压油箱连接。上述的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其中,所述动力装置包括防爆电机和防爆蓄电瓶组, 所述防爆电机纵向设置于所述车架的中部,所述防爆蓄电瓶组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后部,所述防爆电机与所述防爆蓄电瓶组通过DC-DC转换器连接,所述防爆电机与所述液压泵组连接。上述的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其中,所述防爆电机通过联轴器与所述液压泵组连接。
4[0010]上述的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其中,所述防爆蓄电瓶组设置于所述两驱动轮之间。上述的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其中,所述操纵控制系统包括操纵手柄、操纵控制盒及操纵杆,所述操纵杆位于所述车架的前方中间,所述操纵手柄安装在所述操纵杆的一端下侧,所述操纵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向系统连接,所述操纵控制盒设置在所述操纵手柄之后并安装于所述操纵杆的上侧,操纵控制盒上设有电气旋钮,所述操纵手柄通过拉线与所述液压泵组连接。上述的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其中,所述转向系统包括转向支柱与两个转向轮,所述转向支柱通过套筒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两个转向轮并排安装在所述转向支柱的底端,所述转向支柱的顶端与所述操纵杆铰接。上述的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其中,所述车架后部安装用于牵引各种设备的牵引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牵引车具有较高的机动性、环境适应性、良好的防爆性能,同时兼具轻便、灵活、噪声低等特点。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单泵多马达的静液压传动系统使之不但具有空载高速行驶能力,而且具有较好的低速稳定行驶能力。由电力作为动力源避免了尾气排放对空气环境的影响,更适合在室内等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的区域使用。操纵杆控制转向减少了转弯半径,更适合在狭小区域作业。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17]图2为图1的俯视图;[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操纵装置结构示意图;[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液压系统与动力装置连接关系示意图[0020]其中,附图标记[0021]1车架2操纵控制系统[0022]21操纵控制盒22操纵手柄[0023]23拉线24电气控制箱[0024]25操纵杆3转向系统[0025]31转向支柱32转向轮[0026]4动力装置41防爆电机[0027]42防爆蓄电瓶组43联轴器[0028]5行走系统51后驱动轮[0029]6液压驱动装置61液压系统[0030]611 液压泵组612液压油散热器[0031]613液压油箱62液压马达[0032]7牵引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以电力为动力源在平坦路面牵引其他装置且具有防爆功能的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参见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 2为图1的俯视图。本实用新型的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包括车架1及安装在所述车架1上的操纵控制系统2、转向系统3、动力装置4和行走系统5,所述操纵控制系统2和所述动力装置4连接,所述转向系统3设置在所述车架1前方中间位置处并与所述操纵控制系统2 连接,所述行走系统5包括两个后驱动轮51,所述后驱动轮51对称设置在所述车架1后方的两侧,该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还包括液压驱动装置6,所述液压驱动装置6与所述后驱动轮51连接,所述液压驱动装置6通过液压系统61和所述动力装置4连接,所述液压系统61 和所述操纵控制系统2连接。所述车架1后部安装用于牵引各种设备的牵引栓7。牵引栓 7固定于车架1的后部,方便牵引各种设备。其中,所述液压驱动装置6采用单泵双马达并联闭式系统,即为两个液压马达62, 所述两个液压马达62分别安装在所述车架1上,且所述两个液压马达62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后驱动轮61的中心线的上,所述两个后驱动轮51的中心线同轴设置,以保证整车的直线运行。其中,液压系统61包括液压泵组611、液压油箱613和相关的控制辅件组成,所述液压泵组611分别与所述液压油箱613及所述液压马达62连接,所述液压泵组611与所述动力装置4连接。所述液压系统6还包括液压油散热器612,所述液压泵组61与所述液压油散热器612连接,液压油散热器612置于车架1的左方前部并与所述液压油箱613连接, 液压油箱613设置在液压油散热器612的后方。本实施例中,该液压泵组611优选为液压变量柱塞泵,由操纵手柄22通过拉线23控制液压变量柱塞泵的截门开度从而控制排量,最终实现控制液压马达62转速即车速。液压变量柱塞泵可以保证防爆电机41最大可能的工作在最佳效率区,提高防爆电机41的功率利用和使用寿命,扩大了车辆的调速范围,并防止发动机过载而熄火。所述动力装置4包括防爆电机41和防爆蓄电瓶组42,防爆电机41为动力输出单元,保证有充足的动力及与液压泵组611良好的匹配效果。所述防爆电机41纵向设置于所述车架1的中部,所述防爆蓄电瓶组42设置于所述车架1的后部,所述防爆电机41与所述防爆蓄电瓶组42通过DC-DC转换器连接,通过DC-DC转换器把高压直流电转换成低压直流电为防爆电机41提供电力,所述防爆电机41与所述液压泵组611连接。参见图4,图4 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液压系统与动力装置连接关系示意图。防爆电机41与液压泵组 611(本实施例优选液压变量柱塞泵)通过联轴器43相连接。防爆蓄电瓶组42提供电力。 所述防爆蓄电瓶组42设置于所述两驱动轮51之间。防爆蓄电瓶组42同时充当配重作用加大牵引车后部重量。防爆蓄电瓶组42的电瓶全部装在电瓶箱内,方便吊装。所述行走系统5包括两个后驱动轮51,所述后驱动轮51安装在所述车架1后方底部,所述后驱动轮51与所述液压马达62连接。每个车轮由一个液压马达62驱动。液压马达62通过液压轮阀调节,保证液压马达62在各种负载、压力、流量等工况下以相同的速度转动。液压马达62带有自锁功能,当液压系统6内压力为零时液压马达62自锁实现制动功能。所述转向系统3包括转向支柱31与转向轮32,所述转向支柱31通过套筒安装在所述车架1上且置于车体前方中部,所述转向轮32安装在所述转向支柱31的底端,所述转向支柱31的顶端与所述操纵控制系统2连接。转向支柱31的上端与操纵杆25连接,转向支柱31的下端装有两个并排转向轮32,转向轮32为实心橡胶轮胎。所述操纵控制系统2包括操纵手柄22、操纵杆25和操纵控制盒21以及电气控制箱24,电气控制箱M可位于车架1的右方前部,电气控制箱M上设有各种警示灯及控制旋钮。所述操纵手柄22通过拉线23与所述液压泵组611连接。操纵控制盒21位于操纵杆25上方操纵手柄22之后,操纵控制盒21上设有个电气旋钮如行车-驻车旋钮等便于操作;操纵手柄22通过拉线23与液压泵组611相连可控制泵的排量从而控制行车速度及行车方向,单手即可操作。参见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操纵装置结构示意图。拉线23后端与液压泵组611相连,操纵手柄22控制拉线23工作。操纵手柄22后部通过操纵杆25直接与转向系统3相连,扳动操纵杆25可直接控制转向。操纵杆25的一端与转向支柱31的上端铰接,在不工作时可将操纵杆25向后翻折减小占地空间,方便泊车和运输。本实用新型使用操纵杆控制的方式,操纵杆25位于车架1的前方中间,防爆电机 41纵向布置于车架1的中部,防爆蓄电瓶组42布置于车架1的后部,驱动轮51对称布置于车架1的两侧。行驶采用液压驱动方式。产品采用可靠性较高且具有防爆能力的动力及传动部件,以保证产品的可靠性。主要部件容易接近,可快速实施总成整体互换与维修。本实用新型的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的各主要部件均采用防爆元件如防爆电机41、 防爆蓄电瓶组42等,如油箱、液压管路连接等其他部件也做相应防爆处理。该牵引车采用蓄电电池作为动力来源,由防爆电机41带动液压泵组611进行传动,液压马达62带动两驱动轮51产生牵引力。该车采用操纵杆控制的方式,没有驾驶室,使操作更加简洁方便。这种操作方式也提高了整车的灵活性,在相对狭窄的区域也能精确控制方便牵引。本实用新型的牵引车车具有较高的机动性、环境适应性、良好的防爆性能,同时兼具轻便、灵活、噪声低等特点。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单泵多马达的静液压传动系统使之不但具有空载高速行驶能力,而且具有较好的低速稳定行驶能力。由电力作为动力源避免了尾气排放对空气环境的影响,更适合在如室内等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的区域使用。操纵杆控制转向减少了转弯半径,更适合在狭小区域作业。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及安装在所述车架上的操纵控制系统、转向系统、动力装置和行走系统,所述操纵控制系统和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所述转向系统设置在所述车架前方中间并与所述操纵控制系统连接,所述行走系统包括两个后驱动轮,所述后驱动轮对称设置在所述车架后方的两侧,所述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还包括液压驱动装置,所述液压驱动装置与所述后驱动轮连接,所述液压驱动装置通过液压系统和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所述液压系统和所述操纵控制系统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驱动装置为两个液压马达,所述两个液压马达分别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两个液压马达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后驱动轮的中心线的上,所述两个后驱动轮的中心线同轴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组和液压油箱,所述液压泵组分别与所述液压油箱及所述液压马达连接,所述液压泵组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液压油散热器,所述液压泵组与所述液压油散热器连接,所述液压油散热器与所述液压油箱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非驾驶式电动牵弓I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防爆电机和防爆蓄电瓶组,所述防爆电机纵向设置于所述车架的中部,所述防爆蓄电瓶组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后部,所述防爆电机与所述防爆蓄电瓶组通过DC-DC转换器连接,所述防爆电机与所述液压泵组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电机通过联轴器与所述液压泵组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蓄电瓶组设置于所述两驱动轮之间。
8.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控制系统包括操纵手柄、操纵控制盒及操纵杆,所述操纵杆位于所述车架的前方中间,所述操纵手柄安装在所述操纵杆的一端下侧,所述操纵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向系统连接,所述操纵控制盒设置在所述操纵手柄之后并安装于所述操纵杆的上侧,操纵控制盒上设有电气旋钮,所述操纵手柄通过拉线与所述液压泵组连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控制系统包括操纵手柄、操纵控制盒及操纵杆,所述操纵杆位于所述车架的前方中间,所述操纵手柄安装在所述操纵杆的一端下侧,所述操纵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向系统连接,所述操纵控制盒设置在所述操纵手柄之后并安装于所述操纵杆的上侧,操纵控制盒上设有电气旋钮,所述操纵手柄通过拉线与所述液压泵组连接。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控制系统包括操纵手柄、操纵控制盒及操纵杆,所述操纵杆位于所述车架的前方中间,所述操纵手柄安装在所述操纵杆的一端下侧,所述操纵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向系统连接,所述操纵控制盒设置在所述操纵手柄之后并安装于所述操纵杆的上侧,操纵控制盒上设有电气旋钮,所述操纵手柄通过拉线与所述液压泵组连接。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系统包括转向支柱与两个转向轮,所述转向支柱通过套筒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两个转向轮并排安装在所述转向支柱的底端,所述转向支柱的顶端与所述操纵杆铰接。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系统包括转向支柱与两个转向轮,所述转向支柱通过套筒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两个转向轮并排安装在所述转向支柱的底端,所述转向支柱的顶端与所述操纵杆铰接。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系统包括转向支柱与两个转向轮,所述转向支柱通过套筒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两个转向轮并排安装在所述转向支柱的底端,所述转向支柱的顶端与所述操纵杆铰接。
14.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后部安装用于牵引各种设备的牵引栓。
15.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后部安装用于牵引各种设备的牵引栓。
1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后部安装用于牵引各种设备的牵引栓。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后部安装用于牵引各种设备的牵引栓。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后部安装用于牵引各种设备的牵引栓。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后部安装用于牵引各种设备的牵引栓。
专利摘要一种非驾驶式电动牵引车,包括车架及安装在该车架上的操纵控制系统、转向系统、动力装置和行走系统,该操纵控制系统和该动力装置连接,该转向系统设置在该车架前方中间并与该操纵控制系统连接,该行走系统包括两个后驱动轮,该后驱动轮对称设置在该车架后方的两侧,还包括液压驱动装置,该液压驱动装置安装在该后驱动轮上,该液压驱动装置通过液压系统和该动力装置连接,该液压系统和该操纵控制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较高的机动性、环境适应性及良好的防爆性能,同时兼具轻便、灵活、噪声低等特点。同时具有空载高速行驶能力及较好的低速稳定行驶能力。
文档编号B60K17/10GK202022250SQ20112009426
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日
发明者王尚俊, 王志, 谢灵均, 齐向阳 申请人: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北京金轮坤天特种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