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0813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轮滑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滑架,尤其是一种连接在卡车与拖车之间的第五滑轮的轮滑架。
背景技术
在美国北部,大卡车使用一种叫做“第五滑轮”来连接卡车和拖车,第五滑轮经常需要向前或向后移动位置以使得轮胎承受正确均衡的重量,以满足政府要求的对在道路上行驶的轮胎所承受的重量需均衡的规则。过去,在卡车和拖车装满重物时,第五滑轮很难滑动且易被损坏。同时,因为原有的第五滑轮的轮滑架上的轨道齿设置在轨道内侧,在路上行驶时,路上的泥土和岩石容易卡在轨道内部以及齿轮内并粘合在一起,进而阻止滑轮的移动,对滑轮也易造成损坏。因此,卡车的第五滑轮的设计非常重要,有时甚至影响卡车驱动轴的断裂以及变速箱的传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轮滑架,其基板易于滑动。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轮滑架,具有分成两列的第一、第二轨道,第一、第二轨道之间架设有基板,所述的基板下表面两侧边缘与第一、第二轨道的上表面之间分别间隔有第一、第二磨损条,所述的第一、第二磨损条的材质均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第二磨损条的长度与基板的长度相当,所述的第一、第二磨损条的宽度分别与第一、第二轨道的宽度相当。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第二磨损条前端均具有磨损条挡块,所述的第一、第二磨损条内侧均具有滑动板导板,所`述的第一、第二磨损条内侧的滑动板导板分别抵挡在第一、第二轨道内侧边缘。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制成的第一、第二磨损条间隔在基板与第一、第二轨道之间,因此,相对于原有的基板直接在第一、第二轨道上滑动的设计形式,本实用新型减少了基板与第一、第二轨道之间的摩擦,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不仅降低了基板滑动时的滑动摩擦,也使得滑动时的滑动面积整齐平整。借助于增加的第一、第二磨损条的设计形式,本实用新型的基板上安装外部滑动件形成第五滑轮,即使在卡车和拖车装满重物时,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滑轮也易于移动,不易损坏。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第二轨道外侧设置有第一、第二轨道齿,所述的第一、第二轨道齿的齿槽槽口均朝向外侧。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新的轨道齿安装形式,具有轨道与轨道齿的自清洁功能,因第一、第二轨道齿的齿槽槽口均朝向外侧,在路上行驶时,泥土和岩石借助于自身重力或向外的甩动力掉落而离开轨道及轨道齿,保持了轨道与轨道齿的清洁,也进一步地使得轨道齿与轨道解锁时轨道齿与轨道之间消除了由于泥土与岩石形成的粘合力,使得基板滑动更加容易,有效延长了车辆的驱动轴与变速箱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第二轨道齿上均嵌扣有基板导架。进一步地,所述的基板导架具有第一扣件、第二扣件、上连接条、下连接条,所述的上连接条连接第一扣件与第二扣件的顶端,所述的下连接条连接第一扣件与第二扣件的底端,所述的第一扣件、第二扣件、上连接条、下连接条由铸造工艺制成一体。基板导架的第一扣件、第二扣件、上连接条、下连接条采用铸造工艺形成一体而取代了原有的装配式设计,铸造所形成的成本降低但是所形成的基板导架整体零件的强度增力口,铸造所形成的基板导架的零件外观更加流滑,对顾客购买本实用新型更具有吸引力。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第二轨道齿上均嵌扣有间隔排列的3个基板导架。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第二轨道齿形成的齿条端部分别安装有轨道滑动导板。进一步地,所述的基板上表面安装有第一、第二齿板滑动导板,第一、第二凹齿板一端分别穿过第一、第二齿板滑动导板后与第一、第二气缸安装支架连接,第一、第二凹齿板另一端与第一、第二凸齿板连接,所述的第一、第二凸齿板下部分别具有可嵌扣部分第一、第二轨道齿的扣齿,所述的第一、第二气缸安装支架未移动时,第一、第二凸齿板分别与部分第一、第二轨道齿处于扣合状态,安装在第一、第二轨道齿上的基板导架分别扣住第一、第二凸齿板与位于第一、第二凸齿板两边的部分第一、第二轨道齿;所述的第一、第二气缸安装支架受力分别向外侧移动后,第一、第二凸齿板分别与部分第一、第二轨道齿处于分离状态,所述的基板导架与基板可向前或向后移动。进一步地,所述的基板两侧边分别延伸至第一、第二轨道齿边缘。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终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不仅降低了基板滑动时的滑动摩擦,也使得滑动时的滑动面积整齐平整。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新的轨道齿安装形式,具有轨道与轨道齿的自清洁功能,本实用新型的基板导架整体成本降低但是所形成的整体零件强度增加。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零件拆装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基板导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基板导架,2.基板,3-2.第二磨损条,4.滑动板导板,5.磨损条挡块,6-1.第一齿板滑动导板,7-2.第二轨道齿,8-2.第二轨道,9.轨道滑动导板,10-1.第一凹齿板,10-2.第二凹齿板,10-3.第一凸齿板,10-4.第二凸齿板,11-1.第一气缸安装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如
图1图2所示,一种 轮滑架,具有分成两列的第一轨道、第二轨道8-2,第一轨道、第二轨道8-2之间架设有基板2,基板2下表面两侧边缘与第一轨道、第二轨道8-2的上表面之间分别间隔有第一磨损条、第二磨损条3-2,第一磨损条、第二磨损条3-2的材质均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第一磨损条、第二磨损条3-2的长度与基板2的长度相当,第一磨损条、第二磨损条3-2的宽度分别与第一轨道、第二轨道8-2的宽度相当。第一磨损条、第二磨损条3-2前端均具有磨损条挡块5,第一磨损条、第二磨损条3-2内侧均具有滑动板导板4,第一磨损条、第二磨损条3-2内侧的滑动板导板4分别抵挡在第一轨道、第二轨道8-2内侧边缘。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制成的第一磨损条、第二磨损条3-2间隔在基板2与第一轨道、第二轨道8-2之间,因此,相对于原有的基板直接在第一轨道、第二轨道上滑动的设计形式,本实用新型减少了基板2与第一轨道、第二轨道8-2之间的摩擦,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不仅降低了基板2滑动时的滑动摩擦,也使得滑动时的滑动面积整齐平整。借助于增加的第一磨损条、第二磨损条3-2的设计形式,本实用新型的基板2上安装外部滑动件形成第五滑轮,即使在卡车和拖车装满重物时,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滑轮也易于移动,不易损坏。第一轨道、第二轨道8-2外侧设置有第一轨道齿、第二轨道齿7-2,第一轨道齿、第二轨道齿7-2的齿槽槽口均朝向外侧。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新的轨道齿安装形式,具有轨道与轨道齿的自清洁功能,因第一轨道齿、第二轨道齿7-2的齿槽槽口均朝向外侧,在路上行驶时,泥土和岩石借助于自身重力或向外的甩动力掉落而离开轨道及轨道齿,保持了轨道与轨道齿的清洁,也进一步地使得轨道齿与轨道解锁时轨道齿与轨道之间消除了由于泥土与岩石形成的粘合力,使得基板2滑动更加容易,有效延长了车辆的驱动轴与变速箱的使用寿命。第一轨道齿、第二轨道齿7-2上均嵌扣有基板导架1,基板导架I具有第一扣件、第二扣件、上连接条、下连接条,上连接条连接第一扣件与第二扣件的顶端,下连接条连接第一扣件与第二扣件的底端,第 一扣件、第二扣件、上连接条、下连接条由铸造工艺制成一体。第一轨道齿、第二轨道齿7-2上均嵌扣有间隔排列的3个基板导架I。第一轨道齿、第二轨道齿7-2形成的齿条端部分别安装有轨道滑动导板9。基板导架I的第一扣件、第二扣件、上连接条、下连接条采用铸造工艺形成一体而取代了原有的装配式设计,铸造所形成的成本降低但是所形成的基板导架整体零件的强度增加,铸造所形成的基板导架I的零件外观更加流滑,对顾客购买本实用新型更具有吸引力。基板2两侧边分别延伸至第一轨道齿、第二轨道齿7-2边缘,基板2上表面安装有第一齿板滑动导板6-1、第二齿板滑动导板,第一凹齿板10-1、第二凹齿板10-2 —端分别穿过第一齿板滑动导板6-1、第二齿板滑动导板后与第一气缸安装支架11-1、第二气缸安装支架连接,第一凹齿板10-1、第二凹齿板另一端与第一凸齿板10-3、第二凸齿板10-4上部前端扣合连接,第一凸齿板10-3、第二凸齿板10-4下部分别具有可嵌扣部分第一轨道齿、第二轨道齿7-2的扣齿。第一气缸安装支架11-1、第二气缸安装支架未移动时,第一凸齿板10-3、第二凸齿板10-4分别与部分第一轨道齿、第二轨道齿7-2处于扣合状态,安装在第一轨道齿、第二轨道齿7-2上的基板导架I分别扣住第一凸齿板10-3、第二凸齿板10-4与位于第一凸齿板10-3、第二凸齿板10-4两边的部分第一轨道齿、第二轨道齿7-2 ;第一气缸安装支架11-1、第二气缸安装支架受力分别向外侧移动后,第一凸齿板10-3、第二凸齿板10-4分别与部分第一轨道齿、第二轨道齿7-2处于分离状态,基板导架I与基板2可向前或向后移动。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凹齿板10-1、第二凹齿板10-2及第一凸齿板10-3、第二凸齿板10-4以及基板导架I形成轮滑架的锁定系统,使用时,第一气缸安装支架11-1、第二气缸安装支架上安装气缸,气缸动作时推动第一气缸安装支架11-1、第二气缸安装支架以及与第一气缸安装支架11-1、第二气缸安装支架连接的第一凹齿板10-1、第二凹齿板10-2和第一凸齿板10-3、第二凸齿板10-4向外侧移动,第一凸齿板10-3、第二凸齿板10-4下部的扣齿离开第一轨道齿、第二轨道齿7-2,即形成解锁,基板I可向前或向后移动。气缸推动第一气缸安装支架11-1、第二气缸安装支架以及与第一气缸安装支架11-1、第二气缸安装支架连接的第一凹齿板10-1、第二凹齿板10-2和第一凸齿板10-3、第二凸齿板10-4向内侧返回后,第一凸齿板10-3、第二凸齿板10-4下部的扣齿与第一轨道齿、第二轨道齿7-2扣合,即形成锁定,基板I不可移动。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轮滑架,具有分成两列的第一、第二轨道,第一、第二轨道之间架设有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下表面两侧边缘与第一、第二轨道的上表面之间分别间隔有第一、第二磨损条,所述的第一、第二磨损条的材质均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磨损条的长度与基板的长度相当,所述的第一、第二磨损条的宽度分别与第一、第二轨道的宽度相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磨损条前端均具有磨损条挡块,所述的第一、第二磨损条内侧均具有滑动板导板,所述的第一、第二磨损条内侧的滑动板导板分别抵挡在第一、第二轨道内侧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轨道外侧设置有第一、第二轨道齿,所述的第一、第二轨道齿的齿槽槽口均朝向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轨道齿上均嵌扣有基板导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导架具有第一扣件、第二扣件、上连接条、下连接条,所述的上连接条连接第一扣件与第二扣件的顶端,所述的下连接条连接第一扣件与第二扣件的底端,所述的第一扣件、第二扣件、上连接条、下连接条由铸造工艺制成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轨道齿上均嵌扣有间隔排列的3个基板导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轨道齿形成的齿条端部分别安装有轨道滑动导板。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上表面安装有第一、第二齿板滑动导板,第一、第 二凹齿板一端分别穿过第一、第二齿板滑动导板后与第一、第二气缸安装支架连接,第一、第二凹齿板另一端与第一、第二凸齿板连接,所述的第一、第二凸齿板下部分别具有可嵌扣部分第一、第二轨道齿的扣齿,所述的第一、第二气缸安装支架未移动时,第一、第二凸齿板分别与部分第一、第二轨道齿处于扣合状态,安装在第一、第二轨道齿上的基板导架分别扣住第一、第二凸齿板与位于第一、第二凸齿板两边的部分第一、第二轨道齿;所述的第一、第二气缸安装支架受力分别向外侧移动后,第一、第二凸齿板分别与部分第一、第二轨道齿处于分离状态,所述的基板导架与基板可向前或向后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两侧边分别延伸至第一、第二轨道齿边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滑架,具有分成两列的第一、第二轨道,第一、第二轨道之间架设有基板,基板下表面两侧边缘与第一、第二轨道的上表面之间分别间隔有第一、第二磨损条,第一、第二磨损条的材质均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第一、第二轨道外侧设置有第一、第二轨道齿,所述的第一、第二轨道齿的齿槽槽口均朝向外侧。第一、第二轨道齿上均嵌扣有基板导架,基板导架具有第一扣件、第二扣件、上连接条、下连接条,第一扣件、第二扣件、上连接条、下连接条由铸造工艺制成一体。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不仅降低了基板滑动时的滑动摩擦,也使得滑动时的滑动面积整齐平整,具有轨道与轨道齿的自清洁功能,本实用新型的基板导架整体成本降低但是所形成的整体零件强度增加。
文档编号B60D1/00GK203093649SQ20122051179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30日
发明者布拉德·可拉可·侯雷姆 申请人:常州市德思特机械有限公司, 布拉德·可拉可·侯雷姆, 约翰·麦克·欧康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