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辆玻璃升降器的具有加固结构的承载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3804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用于机动车辆玻璃升降器的具有加固结构的承载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车门的承载构件(AGT),所述承载构件展开承载平面(xz平面)并且限定两个彼此相对置的侧面(A1,A2)以用于设置机动车辆玻璃升降器的功能部件,其中承载构件(AGT)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加固承载构件(AGT)的加固结构(V1至V5),所述加固结构在这两个侧面(A1,A2)上沿着承载平面(xz平面)并且沿着延伸方向(L)延伸,并且其中承载构件(AGT)构成至少两个面部段(F1至F5),所述面部段在沿着承载平面(xz平面)的延伸方向上设置在这两个侧面(A1,A2)上。现在,根据本发明提出:加固结构(V1)构成为,使得所述加固结构在一个侧面(A1)上相对于两个面部段(F1,F3;F2,F3;F2,F4;F3,F4)横向于承载平面(xz平面)凸出地伸展,并且在另一个侧面(A2)上相对于这两个面部段中的一个面部段(F1;F2;F3)凹进地并且相对于这两个面部段中的另一个面部段(F3;F4)凸出地伸展。
【专利说明】用于机动车辆玻璃升降器的具有加固结构的承载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机动车辆的承载构件。
【背景技术】
[0002]这类承载构件以平面的方式沿着承载平面延伸并且构成为并且设为用于承载机动车辆玻璃升降器的功能部件,例如为用于调节窗玻璃的导轨和/或驱动马达。例如为插在机动车辆车门中的所谓的组合承载件。平面的承载构件限定两个彼此相对置的侧面以用于设置功能部件,在组合承载件的情况下,当组合承载件常规地安装在机动车辆车门中时,所述功能部件中的一个朝向车门外壳体并且另一个朝向车辆内部空间。
[0003]这类平面的承载构件通常关于其沿着承载平面的扩展具有相对小的厚度,使得承载构件通常具有一个加固结构或者多个加固结构,以便加固承载构件并且特别是更抗弯并且抗扭曲地设计。对此已知的是,例如将肋或者凹槽作为加固结构设在承载构件上。
[0004]在此,对于大平面的加固而言优选使用凹槽,因为这些凹槽通过本身形成的轮廓带来更大的阻力矩提高。为了局部的加固又优选使用肋,因为这些肋与凹槽相比引起较小的阻力矩提闻。
[0005]出于结构空间的原因,此时通常需要的是,在侧面上必须设有在其高度上彼此错开的面部段,所述面部段形成侧面。这类面部段局部受限并且不适合于有针对性地加固承载构件。但是,如果加固结构在两个在其高度上彼此错开的面部段之上延伸,那么能够出现,在一个侧面上表现为凹槽并且在另一个侧面上表现为浮雕状地凸出的纵向延伸的突起部的加固结构不具有加固效果或者不具有期望的加固效果。在此,至少一个面部段延伸至在相应的侧面上关于由承载构件展开的承载平面处于不同高度的另一个面部段。通过加固结构沿着其纵向延伸方向从所述一个(例如较深的)面部段到所述另一个(较高的)面部段上的转变,例如在凹槽中能够得出下述情况,凹槽不能够在较高的面部段上继续前行,而由此没有额外减小在这两个面部段之间的过渡部的刚性。因此,通常在关于其高度错开的面部段上仅还提供承载构件的壁厚。
[0006]例如,第一面部段能够在第一侧面上关于承载平面与邻接于所述第一面部段的第二面部段相比更大程度突起地凸出,其中浮雕状地凸出的加固结构在这两个面部段之上延伸。在相对置的第二侧面上,所述加固结构表现为凹槽,所述凹槽作为通道状的凹陷部从在这里、也就是说在第二侧面上较深的或者凹进的第一面部段朝向在第二侧面上表现为凸出的第二面部段伸展。但是,第二面部段此时能够在第二侧面上相对于第一面部段在一定程度上升高,使得纵向延伸的凹陷部由此终止并且直接通到第二面部段中。因此,在第二面部段的区域中不再通过加固结构得到有效的加固。

【发明内容】

[0007]基于所述问题,本发明基于下述目的,进一步改进用于机动车辆玻璃升降器的承载构件并且特别是使之前所提到的缺点最小化。[0008]所述目的借助权利要求1的承载构件来实现。
[0009]所述承载构件的特征在于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在平面的承载构件的两个彼此相对置的侧面上至少部分地在两个(必要时一个接一个并且彼此错开设置的)面部段之上延伸,并且在此构成为,使得加固结构在一个侧面上相对于这两个面部段横向于承载平面凸出地伸展,并且在另一个侧面上相对于一个面部段凹进地并且相对于另一个面部段凸出地伸展。
[0010]以所述方式保证了,加固结构也在彼此错开的面部段中在具有加固效果的情况下继续前行,并且在另一个侧面上首先凹进地(例如作为凹槽)构成的加固结构并非不可替代地通到较高的或者相对于另一个面部段突起的面部段中。因此,例如优选的是,加固结构借助凹槽和至少一个加固肋的组合来构成。在此,加固肋尤其能够作为凹槽的侧壁的延长部沿着纵向延伸方向连接于凹槽,并且以薄壁构成的方式基本上垂直于承载平面设置在相应的侧面上。
[0011]在横向于由承载构件展开的承载平面彼此错开地设置的面部段中,至少一个(第一)面部段相对于至少另一个(第二)面部段关于承载平面凹进地存在,也就是说,所述另一个(第二)面部段在侧面上比所述(第一)面部段更深地存在或者所述(第一)面部段相对于所述另一个(第二)面部段至少轻微升高地伸展或者对此是突起的。
[0012]但是,对于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优点而言并非强制性的是,加固结构在两个侧面上至少部分地在两个在加固结构的延伸方向上一个接一个并且彼此错开设置的面部段之上延伸。相反,也能够提出,两个面部段基本上在共同的平面中、例如在承载平面中伸展。
[001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变型形式中,加固结构沿着其延伸方向(优选连续地)横向于由承载构件展开的承载平面的扩展发生改变。因此,加固结构在一个或两个侧面上在至少一个部段中斜坡形地伸展。
[0014]在此,在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中提出,加固结构横向于承载平面并且沿着延伸方向的扩展在两个侧面上以一致的程度改变,使得加固结构在一个侧面上横向于承载平面的扩展以与加固结构在另一个侧面上横向于承载平面的扩展减小或者增加的程度相同的程度减小或增加。在基于此的实施例中,加固结构在一个侧面上例如作为通道状的和斜坡状的凹陷部、也就是说例如作为具有连续减小的深度的凹槽伸展,而加固结构在相对置的侧面上沿着纵向延伸方向(连续地)浮雕状地和/或楔形地凸出,使得所述加固结构在此同样具有斜坡状伸展的部段。
[0015]随后,在相同的侧面上,在加固结构的构成为凹槽的部段上例如在加固结构的纵向延伸方向上连接有至少一个加固肋或者一对加固肋。由此,加固结构在沿着纵向延伸方向连接的(第二)面部段中凸出地伸展并且也在承载构件的所述区域中起加固作用,所述(第二)面部段相对于(第一)面部段在所述一个侧面上突出或者升高。因此,加固结构在一个侧面上从通过凹陷部形成的部段转变成突出的部段,以便在侧面的彼此错开的面部段上也有效地加固承载构件。
[0016]加固结构在一个侧面上横向于承载平面的减小的扩展例如能够通过加固结构在另一个侧面上横向于承载平面和/或横向于延伸方向(并且沿着承载平面)的增大的扩展来补偿。在本文中例如能够提出,加固结构具有沿着其延伸方向基本上保持恒定的垂直于承载平面的总高度并且构成为,使得所述加固结构沿着其延伸方向以不同的程度从这两个侧面凸出,以便实现沿着其延伸方向的基本上恒定的加固效果。
[0017]根据之前所提到的实施例,在一个侧面上的加固肋的高度和/或宽度在下述情况下也能够增大:加固结构的在另一个侧面上凸出并且与加固肋相对置的部段的高度减小。在此,在一个侧面上加固肋的宽度和/或高度沿着延伸方向的增大符合趋势地以与在另一个侧面上扩展沿着延伸方向减小的程度相同的程度进行,以便实现加固结构沿着其延伸方向的基本上恒定的加固效果。
[0018]优选地,加固结构在两个通过承载构件限定的侧面上从承载构件的边缘区域起朝向承载构件的中心的或者中央的部段的方向伸展。因此,承载构件的中心的或者中央的部段是承载构件的下述支承面,所述支承面构成为并且设为用于,将机动车辆玻璃升降器的具有驱动马达的驱动单元固定在所述支承面上。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由相同的加固结构在承载构件的两个相对置的侧面上加固的面部段经由至少另一个第三面部段彼此连接,加固结构延伸越过所述第三面部段。所述第三面部段将两个(必要时横向于承载平面彼此错开的)第一和第二面部段彼此连接并且例如至少部段地或者完全地倾斜于两个经由其连接的面部段和/或倾斜于承载构件的承载平面伸展。
[0020]通过在两个彼此错开的面部段上至少部分地以根据本发明的类型和方法延伸的加固结构,实现了连续的加固效果,即使当两个彼此邻接或者至少沿着加固结构的纵向延伸方向一个接一个的面部段以不同的程度在承载构件的侧面上凸出地或者凹进地构成时也如此。也避免了下述区域中的理论弯曲部位,在所述区域上出现从一个面部段到另一个更高的或者更深的面部段的过渡,因为加固结构有针对性地沿着其延伸方向继续前行。
[0021]除此之外,也能够实现结构空间获益,因为在一个侧面上的狭窄部位上的可能的加固措施通过在相同的面部段上的背离狭窄部位的另一个侧面上的加固结构来实现。如果在一个侧面上在面部段中没有为突起地凸出的加固结构提供足够的结构空间,那么通过承载构件的根据本发明的构成保证了,在相对置的侧面上,加固结构继续前行并且加固结构此时在另一个对置的侧面上在继续伸展时为了实现加固效果而突起地凸出并且例如作为加固肋继续前行。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本发明的其它的特征和优点在下文中根据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中更清楚。
[0023]附图示出:
[0024]图1A至I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承载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不同的侧视图;
[0025]图2A至2C根据承载构件的第一侧面上的加固结构示出承载构件的不同的立体放大图;
[0026]图3、4和5根据在图2A中绘出的剖面线II1、IV和V示出承载构件的不同的局部剖面图;
[0027]图6A至6C根据承载构件的与第一侧面相对置的第二侧面示出具有图2A至2C的加固结构的承载构件的不同的立体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8]图1A根据组合承载件的第一侧面IA示出以组合承载件AGT的形式平面地构成的承载构件的侧视图。在组合承载件上,能够在为此设置的支承面L1至L4(也参见图1B)上设置并且固定机动车辆玻璃升降器的功能部件。
[0029]此外,组合承载件AGT用于密封地封闭机动车辆车门之内的空腔,使得在机动车辆车门中,在车门外侧和组合承载件AGT之间存在的潮湿空间相对于车辆车门的位于朝向车辆内部空间的方向上的干燥空间密封。因此,组合承载件AGT在其边缘上具有环绕的密封件D,经由所述密封件,组合承载件AGT能够密封地安置在车门内壳体上,以便在机动车辆车门之内将潮湿空间与干燥空间分隔。在组合承载件AGT的靠近边缘的区域中设有多个固定部位B,在所述固定部位上能够将组合承载件AGT固定在车门内壳体上。
[0030]组合承载件AGT目前平面地基本上沿着承载平面延伸,所述承载平面在空间方向X和z上由组合承载件AGT展开。与xz平面一致的承载平面因此为参考平面,在组合承载件AGT上构成的区域能够相对于所述参考平面凸出或凹进。
[0031]组合承载件AGT由相对薄壁的材料制造并且为了加固而设有多个加固结构Vl至V5。在组合承载件AGT的从图1A中可见的第一侧面Al上,所述第一侧面在组合承载件AGT在机动车辆中的安装状态下朝向车辆内部空间,各个加固结构Vl至V5关于由组合承载件AGT展开的承载平面(xz平面)浮雕状突起地凸出。在此,此外,各个加固结构Vl至V5分别纵向延伸地构成并且分别从组合承载件AGT的边缘区域朝向组合承载件AGT的中央支承面Lz延伸。在所述中央支承面Lz上通常能够支承和固定用于机动车辆玻璃升降器的具有驱动马达的驱动单元。因此,加固结构Vl至V5辐射状地从组合承载件AGT的边缘区域朝向所述中央支承面Lz伸展。
[0032]目前,各个纵向延伸地构成的加固结构Vl至V5部分地或者完全地延伸越过第一侧面Al上的多个彼此邻接的面部段,使得加固结构Vl至V5在组合承载件AGT的这些面部段的区域中一相对于弯曲和扭曲一提高组合承载件AGT的阻力矩。在此,在第一侧面Al上的彼此邻接的面部段能够关于承载平面位于不同的高度水平上。因此,组合承载件AGT的各个彼此邻接的面部段较高地或较深地位于第一侧面Al上或相对于邻接的面部段凹进或突起。
[0033]因此,组合承载件AGT的面部段Fl至F4例如沿着承载平面(xz平面)中的方向一个接一个并且至少部分地横向于承载平面彼此错开。当前,用F3表示的面部段相对于在第一侧面Al上的平坦的面部段Fl凹进或者凹陷并且U形地包围(第一)面部段F1。这两个面部段Fl和F3部段地经由倾斜于这两个面部段Fl和F3并且倾斜于承载平面伸展的面部段F2彼此连接。
[0034]在第一侧面Al上,固定结构Vl从固定部位B开始沿着朝向中央支承面Lz的方向延伸越过全部三个面部段F1、F2和F3的部段。加固结构Vl在此斜坡形地从在组合承载件AGT的边缘区域上构成的固定部位B开始伸展,使得加固结构Vl主要沿着其(纵向)延伸方向L横向于承载平面渐缩至中央支承面Lz。因此,在第一侧面Al上凸出的加固结构Vl的扩展沿着其纵向延伸方向减小。这也表现在加固结构Vl沿着其纵向延伸方向L在第一侧面Al上关于分别邻接的面部段Fl、F2或者F3不断减小的高度,如这在图2A中借助高度hi> h2和h3 (h1>h2>h3)在放大图中图解说明的那样。[0035]在图1B中根据第二侧面A2示出组合承载件AGT,所述第二侧面与图1A的第一侧面Al相对置并且所述第二侧面在组合承载件AGT的安装状态下朝向车门外壳体和潮湿空间。在第二侧面A2上,机动车辆玻璃升降器的导轨能够分别固定在成对的支承面Lp L2或者1^、1^4的区域中。
[0036]加固结构Vl在第二侧面A2上从固定部位B开始作为通道状的凹陷部延伸越过三个面部段Fl至F3的部段。因此,在第二侧面A2上,加固结构Vl作为凹槽(Sicke)存在于组合承载件AGT中,所述加固结构从第一面部段Fl开始沿着其纵向延伸方向L伸展。在此,加固结构Vl的凹槽沿着其纵向延伸方向L同样斜坡形地在第二侧面A2上伸展,使得凹槽的深度在加固结构Vl朝向中央支承面Lz伸展时减小。
[0037]但是,在迄今为止已知的加固结构中这种伸展可能导致:在第三面部段F3中凹槽终止的区域中,加固结构Vl也可能终止,因为所述面部段F3在第二侧面A2上相对于第一面部段Fl在一定程度上升高或者突起,使得凹槽不再能够(以加固组合承载件AGT的方式)继续前行。面部段F3以及在加固结构Vl的纵向延伸方向L上连接于所述面部段的面部段F4可能与之相应地不再通过加固结构来加固。更确切地说,在面部段F3和F4之间加固结构终止的过渡区域中,不期望的弯曲部位可能引入到组合承载件AGT中。因此,薄壁的组合承载件AGT可能在弯曲应力和/或扭曲应力的情况下恰好在所述过渡区域中失效。
[0038]为了抵抗加固结构的这类不利的设计方案,根据本发明,加固结构Vl在第二侧面A2上继续前行,更确切地说,使得所述加固结构在沿着其纵向延伸方向L的继续伸展中在第二侧面A2上凸出地伸展(在这里以成对的彼此平行的加固肋23、24的形式)。因此,加固结构Vl在第二侧面 A2上沿着其纵向延伸方向L从凹进的部段转变成突起地凸出的部段。
[0039]这尤其在图2A至2C、3至5以及6A至6C的概括图中说明。
[0040]在此,图2A、2B和2C示出具有浮雕状地并且突起地凸出伸展的加固结构Vl的组合承载件AGT的第一侧面Al的放大立体图,而在图3、4和5中示出沿着在图2A中绘出的剖面线II1、IV和V的剖面图。图6A、6B和6C又示出组合承载件AGT的第二侧面A2,在所述第二侧面上,加固结构Vl首先以凹槽S的形式并且在沿着其纵向延伸方向L的继续伸展中以两个彼此平行的、在第二侧面A2上凸出的加固肋23、24的形式形成。
[0041]如已经阐明的,加固结构Vl从组合承载件AGT的具有固定部位B的边缘区域开始沿着纵向延伸方向L在朝向中央支承面Lz的方向上延伸。在此,固定部位B当前以固定圆顶I的形式构成,所述固定圆顶具有用于将组合承载件AGT固定在车门内壳体上的孔10。在基本上垂直于承载平面在第一侧面Al上突出的圆顶壁11上,加固结构Vl的第一部段在这里开始,所述第一部段在第一侧面Al上从所述圆顶壁11处的部段端部2A开始越过三个面部段F1、F2和F3楔形地延伸至在另外的面部段F4的区域中的部段端部2B。因此,加固结构Vl在第一侧面Al上构成斜坡形地伸展的面或者底面20,所述面或者底面经由两个对此基本上垂直地伸展并且彼此平行地定向的侧壁21、22与面部段Fl至F3连接。因此,经由沿着加固结构Vl的纵向延伸方向L在第一侧面Al上渐缩的侧壁21、22,加固结构I并且特别是其底面20突起地凸出进而凸出地在第一侧面Al上伸展,使得所述加固结构在面部段Fl至F3的区域中加固组合承载件AGT。
[0042]以加固结构Vl在第一侧面Al上的扩展在其纵向延伸方向L的伸展中减小的程度,加固结构Vl在相对置的第二侧面Al上的扩展也减小。与之相应地,凹槽S在固定圆顶I处在部段端部2A的区域中以深度hi存在,所述深度相应于高度hi,借助所述高度,加固结构Vl在第一侧面Al上在固定圆顶I的区域中从面部段Fl凸出。
[0043]为了在加固结构Vl在第一侧面Al上的另外的部段端部2B的区域中不引起不期望的理论弯曲部位,在所述区域上加固结构Vl在第一侧面Al上通到面部段F4中,而且在面部段F4的区域中实现对组合承载件AGT的加固,加固结构Vl在第二侧面A2上除了凹槽S以外还具有两个在纵向延伸方向L上直接连接的加固肋23、24。因此,加固结构Vl的凹槽S与至少一个凸出的加固肋、在这里与一对加固肋23、24组合,以便实现连续的加固措施。加固结构Vl的两个在第二侧面A2上形成凹槽S的更深的壁的侧壁21、22与之相应地分别转变成加固肋23、24,所述加固肋在面部段F3和F4的区域中突起地在组合承载件AGT的第二侧面A2上凸出。
[0044]加固肋23、24在延伸方向L上在(第三)部段端部2C处终止于面部段F5,所述面部段在第二侧面A2上突起地凸出并且是中央支承面Lz的一部分。所述面部段F5位于壁W的区域中,所述壁在相对置的第一侧面Al上基本上垂直于承载平面凸出并且包围用于玻璃升降器的驱动单元的中央支承面Lz。
[0045]如从图3、4和5的剖面图中得出的,加固结构Vl沿着其纵向延伸方向L不同程度地在两个侧面Al、A2上构成凸出的部段,以用于在彼此错开并且沿着纵向延伸方向L 一个接一个地设置或者相继的面部段Fl至F4的区域中加固组合承载件AGT。在第一部段中,力口固结构Vl相应于图3仅在第一侧面Al上突起地凸出并且在相对置的第二侧面A2上仅显示为通道形的凹陷部或者凹槽S。在纵向延伸方向L的继续伸展中一在这里在面部段F3的区域中,所述面部段始终关于承载平面在第一侧面Al上深于这两个面部段Fl和F2并且在第二侧面上高于这两个面部段Fl和F2——加固结构Vl在第二侧面A2上附加地构成以加固肋23、24的形式的突起地凸出的部段。加固肋23、24为了附加的加固在第二侧面A2上凸出,以便补偿通过凹槽S的减小的深度而减弱的加固。这决定性地在图4的剖面图中示出。在加固结构Vl的在纵向延伸方向L上继续连接于此的部段中,所述加固结构仅仍在第二侧面A2上、更确切地说以继续前行的凸出的加固肋23、24的形式延伸,如这特别在图5中所示出的那样。因此,经由这些加固肋23、24将面部段F4加固,加固结构Vl的在第一侧面Al上凸出的部段通到所述面部段中。
[0046]当前,加固结构Vl在这两个侧面A1、A2上横向于承载平面(xz平面)并且沿着纵向延伸方向L的扩展以一致的程度改变,使得沿着纵向延伸方向L,加固结构Vl在一个所述侧面Al上横向于承载平面(xz平面)的扩展以加固结构Vl在另一个所述侧面A2上横向于承载平面(xz平面)的扩展增大的程度减小。因此,加固结构Vl当前沿着其纵向延伸方向L具有保持恒定的基本上垂直于承载平面的总高度H并且构成为,使得所述加固结构沿着其纵向延伸方向L以不同的程度从这两个侧面Al、A2凸出。由此,实现了加固结构沿着纵向延伸方向L的基本上恒定的加固效果,并且在一个所述侧面Al上横向于承载平面(xz平面)的减小的扩展通过在另一个所述侧面A2上横向于承载平面(xz平面)的增大的扩展来补偿。
[0047]以所述方式,经由纵向延伸的加固结构Vl,在组合承载件AGT上在多个沿着加固结构Vl的纵向延伸方向L相继的面部段Fl至F5之上也实现连续的加固,所述面部段横向于由组合承载件AGT展开的承载平面彼此错开进而沿着关于承载平面的不同的虚拟平面或者水平面延伸。在此,加固结构Vl在侧面A2上显示为凹槽S和至少一个加固肋23、24的组合,以便实现在平面转变时的连续的加固措施。
[0048]在一个改进方案中也可能的是,对加固结构Vl在第二侧面A2上横向于承载平面的增大替选地或者补充地,当加固结构Vl在另外的第一侧面Al上的扩展减小或者必须减小时,增大加固结构Vl的横向于(纵向)延伸方向L并且沿着承载平面的尺寸进而扩展。在这里,因此,当加固结构Vl的在第一侧面Al上凸出的部段的高度减小时,例如增大加强肋23、24在第二侧面A2上的宽度。在此,在所述第二侧面A2上,符合趋势地以加固结构Vl的在另外的第一侧面Al上横向于承载平面突起地凸出的部段减小的程度增大加强肋23、24的宽度(进而增大加固结构Vl的横向于纵向延伸方向L的扩展),以便实现加固结构Vl沿着其纵向延伸方向L的基本上恒定的加固效果。因此,在一个所述侧面Al上横向于承载平面(xz平面)的减小的扩展通过在另一个所述侧面A2上横向于延伸方向L的增大的扩展来补偿。
[0049]附图标记列表
[0050]I固定圆顶
[0051]10孔
[0052]11圆顶壁
[0053]20底面
[0054]21侧壁
[0055]22侧壁
[0056]23、24加固肋
[0057]2A、2B、2C部段端部
[0058]AGT组合承载件(承载构件)
[0059]B固定部位
[0060]D密封件
[0061]F1、F2、F3、F4、F5 面部段
[0062]H总高度
[0063]h2> h3高度
[0064]L纵向延伸方向
[0065]L1^ L2> L3> L4支承面
[0066]Lz(中央)支承面
[0067]S凹槽
[0068]V1、V2、V3、V4、V5 加固结构
[0069] W壁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车门的承载构件,所述承载构件展开承载平面并且限定两个彼此相对置的侧面以用于设置机动车辆玻璃升降器的功能部件,其中所述承载构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加固所述承载构件的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在两个所述侧面上沿着所述承载平面并且沿着延伸方向延伸,其中所述承载构件构成至少两个面部段,所述面部段在沿着所述承载平面的延伸方向上设置在两个所述侧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Vl)构成为,使得所述加固结构在一个所述侧面(Al)上相对于两个所述面部段(F1,F3 ;F2,F3 ;F2,F4 ;F3,F4)横向于所述承载平面(xz平面)凸出地伸展,并且在另一个所述侧面(A2)上相对于两个所述面部段中的一个面部段(Fl ;F2 ;F3)凹进地并且相对于两个所述面部段中的另一个面部段(F3 ;F4)凸出地伸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Vl)的扩展沿着加固结构的延伸方向(L)横向于由所述承载构件(AGT)展开的所述承载平面(xz平面)而改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沿着所述延伸方向(L)连续地改变。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承载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Vl)至少部段地斜坡状地伸展。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Vl)的所述扩展在两个所述侧面(A1,A2)上沿着所述延伸方向(L)改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承载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Vl)的所述扩展在一个侧面(Al)上横向于所述承载平面(xz平面)改变并且在另一个所述侧面(A2)上横向于所述承载平面(xz平面)和/或横向于所述延伸方向(L)改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载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Vl)的所述扩展横向于所述承载平面(xz平面)并且沿着所述延伸方向(L)在两个所述侧面(A1,A2)上以一致的程度改变,使得所述加固结构(Vl)在一个所述侧面(Al)上横向于所述承载平面(xz平面)的扩展以一定程度减小或者增大,其在另一个所述侧面(A2)上的横向于所述承载平面(xz平面)的扩展也以相同的程度减小或者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载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Vl)的所述扩展在一个侧面(Al)上横向于所述承载平面(xz平面)改变并且在另一个所述侧面(A2)上横向于所述加固结构(Vl)的所述延伸方向(L)改变,使得在一个所述侧面(Al)上横向于所述承载平面(xz平面)减小的扩展通过在另一个所述侧面(A2)上横向于所述延伸方向(L)增大的扩展来补偿。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Vl)在至少一个侧面(A2)上通过凹槽(S)和至少一个在延伸方向(L)上连接于所述凹槽的加固肋(23,24)形成。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Vl)沿着所述延伸方向(L)在一个所述侧面(Al)上连续地浮雕状地凸出。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面部段(F1,F3 ;F2,F4)经由另一个第三面部段(F2 ;F3)彼此连接,所述加固结构(Vl)延伸越过所述第三面部段。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面部段(F1,F3 ;F2, F3 ;F2, F4 ;F3, F4)在所述延伸方向(L)上一个接一个地并且彼此错开地沿着所述承载平面(xz平面)设置并且所述加固结构(Vl)在两个所述侧面(Al,A2)上至少部分地在两个所述面部段(Fl,F3 ;F2, F3 ;F2, F4 ;F3, F4)之上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承载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面部段(F2 ;F3)倾斜于两个另外的所述面部段(F1,F3 ;F2,F4)和/或倾斜于所述承载平面(xz平面)伸展。
【文档编号】B60J5/04GK103987551SQ201280060699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9日
【发明者】霍斯特·韦伯, 海克·沃尔夫, 卡伊·穆勒, 埃伯哈德·普莱斯 申请人:布罗泽汽车部件制造哈尔施塔特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