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盖隔音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2959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汽车机盖隔音棉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了兼顾隔音棉与汽车机盖牢固固定和隔音棉与汽车机盖相匹配的问题,提出了一款既能牢固固定又能与对应车型相匹配的汽车机盖隔音棉。所述隔音棉为类扇形板状结构,分为正板和背板(也称隔音垫的正面和背面),正板与汽车发动机相贴合,背板朝向汽车机盖。隔音棉主体面的边缘规则分布有11个卡孔,所述卡孔为圆角四边形,其尺寸与所对应车型的汽车机盖上预设的卡孔尺寸相适配;隔音垫主体面的下缘规则设置有两两成对的多个豁口,每对豁口间形成一个矩形下角。隔音棉的背板上部设置有一对“八”字型凹坑,背板左右两个侧部别分别设置有一个“叉”型凹坑。
【专利说明】汽车机盖隔苜棉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装饰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款汽车机盖隔音棉。
【背景技术】
[0002]汽车隔音是根据车辆的性能、相应的路况等,对汽车发动机产生的噪声、轮胎与地面所产生的振动共鸣声、车厢内组件因间隙或老化挤压力摩擦声等作细致处理,以提高汽车乘坐的舒适性。人们在选择轿车时,不但注重性能,更注重轿车配饰的档次;目前高档轿车都装有汽车机盖隔音棉,既能隔音隔热,又可以很好的保护汽车发动机机盖的漆面。通常,不同款型汽车发动机机盖隔音棉的规格不同,设计各有不同。汽车机盖隔音棉和汽车发动机机盖的支撑梁固定连接,同时需要与发动机机盖形状、大小相适配。但是,即使是同一款汽车,仍然存在隔音棉设计合理性的问题,如果隔音棉定位卡孔设计的不合理,将直接影响隔音垫安装,卡孔设计不合适,或卡孔过少,可能导致不能牢固固定,若卡孔设置过多,则可能与汽车机盖不匹配。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为了兼顾隔音棉与汽车机盖牢固固定和隔音棉与汽车机盖相匹配的问题,提出了一款既能牢固固定又能与对应车型相匹配的的汽车机盖隔音棉。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5]所述汽车机盖隔音棉为类扇形板状结构,其中
[0006]沿所述隔音棉主体面I中间部位分别设置有两个定位卡孔,分别为第一定位卡孔2和第二定位卡孔3,孔间距为59厘米;所述隔音棉主体面I的边缘规则分布有11个卡孔,所述卡孔为圆角四边形,其尺寸与所对应的汽车机盖的尺寸相适配;其中,
[0007]所述隔音棉主体面I的上缘设置有5个卡孔,分别为第三定位卡孔4、第四定位卡孔5、第五定位卡孔6、第六定位卡孔7和第七定位卡孔8 ;所述第三定位卡孔4位于所述主体面I上缘的中心部位;所述第四定位卡孔5与所述第五定位卡孔6相对于所述第三定位卡孔4等间距分布;所述第六定位卡孔7与所述第七定位卡孔8相对于所述第三定位卡孔4等间距分布;
[0008]所述隔音棉主体面I的左右两侧边缘分别对称设置3个卡孔,具体为第八定位卡孔9、第九定位卡孔10、第十定位卡孔11、第i 定位卡孔12、第十二定位卡孔13和第十三定位卡孔14 ;所述隔音棉主体面的左右两侧边缘上的卡孔相对于所述纵向中心线呈对称分布。所述第八定位卡孔9和第九定位卡孔10分别位于所述左右两侧边缘的上端,接近所述主体面I的上缘;所述第十二定位卡孔13和第十三定位卡孔14分别位于左右两侧边缘的下端,接近所述主体面I的下缘;
[0009]在所述主体面I的下缘上规则设置有多个豁口 15 ;
[0010]所述隔音棉的形状、尺寸分别与与所对应的汽车机盖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
[0011]所述纵向中心线是指所述隔音棉主体面I上的能够垂直平分连接第一定位卡孔2和第二定位卡孔3的孔心所得线段的直线。
[0012]所述隔音棉主体面上缘弧度大于所述下缘弧度;所述下缘弧度接近于直线;所述隔音棉主体面左右两个侧边缘的弧度相同。
[0013]所述主体面I的下缘规则设置有多个豁口 15,所述豁口两两成对,每对豁口间形成一个矩形下角,分别为第一下角16、第二下角17、第三下角18和第四下角19;所述第一下角16与第二下角17相对于所述纵向中心线呈对称分布;所述第三下角18和第四下角19相对于所述纵向中心线呈对称分布。
[0014]所述第六定位卡孔7与所述第三定位卡孔4之间的孔间距为39厘米;
[0015]所述第七定位卡孔8与所述第三定位卡孔4之间的孔间距为39厘米;
[0016]所述第四定位卡孔5与所述第五定位卡孔6的孔间距为18.5厘米;所述第六定位卡孔7与所述第七定位卡孔8的孔间距为77厘米。
[0017]所述第十二定位卡孔13与所述第十三定位卡孔14的孔间距为127厘米。
[0018]所述隔音棉的背板上部设置有一对“八”字型凹坑,所述隔音棉背板左右两个侧部别分别设置有一个“叉”型凹坑,左侧“叉”型凹坑的交叉点与所述第一定位卡孔2重合;右侧“叉”型凹坑的交叉点与所 述第二定位卡孔3重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隔音棉正板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列示如下:1-主体面;2_第一定位卡孔;3_第二定位卡孔;4_第三定位卡孔;5_第四定位卡孔;6_第五定位卡孔;7_第六定位卡孔;8_第七定位卡孔;9_第八定位卡孔;10-第九定位卡孔;11-第十定位卡孔;12_第^ 定位卡孔;13-第十二定位卡孔;14-第十三定位卡孔;15-豁口 ;16_第一下角;17_第二下角;18_第三下角;19_第四下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002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款汽车机盖隔音棉,又称隔音隔热棉,具有隔音隔热、防水降噪的特性。所述隔音棉为类扇形板状结构,分为正板和背板(也称隔音棉的正面和背面),正板与汽车发动机相贴合,背板朝向汽车机盖。图1是本实用新型隔音棉正板示意图。如图1所示,以面向所述隔音棉的正板为视角,所述主体面I的上缘弧度大于下缘弧度;所述主体面I的下缘弧度接近直线;左右两个侧边缘的弧度相近,皆大于上缘弧度。所述主体面I的中部,沿所述主体面I中间部位分别设置有两个定位卡孔,分别为第一定位卡孔2和第二定位卡孔3,;所述第一定位卡孔2和第二定位卡孔3的孔间距为59厘米。连接第一定位卡孔2和第二定位卡孔3的孔心,将所得线段所在的直线作为横向中心线,将所述主体面I上的能够垂直平分所述线段的直线作为纵向中心线。
[0023]所述隔音棉主体面I的边缘设置有多个规则分布的卡孔。所述卡孔为圆角四边形,其尺寸与所对应的汽车机盖上预设的卡孔尺寸相适配,通过与所述隔音棉相配套的卡扣,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机盖隔音棉与所对应的汽车机盖相扣接。所述卡孔对角边长度为1.8厘米。
[0024]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隔音垫主体面I的边缘规则分布有11个卡孔和4个下角,其中,
[0025]所述主体面I的上缘设置有5个卡孔,分别为第三定位卡孔4、第四定位卡孔5、第五定位卡孔6、第六定位卡孔7和第七定位卡孔8 ;所述第三定位卡孔4位于所述主体面I上缘的中心部位,所述第四定位卡孔5与所述第五定位卡孔6的孔间距为18.5厘米,相对于所述第三定位卡孔4等间距分布;所述第六定位卡孔7与所述第三定位卡孔4之间的孔间距为39厘米;所述第七定位卡孔8与所述第三定位卡孔4之间的孔间距为39厘米。所述主体面I的左右两侧边缘分别对称设置3个卡孔,具体为第八定位卡孔9、第九定位卡孔
10、第十定位卡孔11、第^ 定位卡孔12、第十二定位卡孔13和第十三定位卡孔14。所述左右两侧边缘上的卡孔相对于所述纵向中心线呈等距对称分布。所述第八定位卡孔9和第九定位卡孔10分别位于左右两侧边缘上端,接近所述主体面I的上缘;所述第十二定位卡孔13和第十三定位卡孔14分别位于左右两侧边缘下端,接近所述主体面I的下缘。所述隔音棉主体面上缘弧度大于所述下缘弧度;所述下缘弧度接近于直线;所述隔音棉主体面左右两个侧边缘的弧度近似相同。所述主体面I的下缘规则设置有多个豁口 15,如图1所示,所述豁口两两一对,一共四对;每对豁口间形成一个矩形下角,分别为第一下角16、第二下角17、第三下角18和第四下角19。所述第一下角16与第二下角17相对于所述纵向中心线呈等距对称分布;所述第三下角18和第四下角19相对于所述纵向中心线呈等距对称分布。
[0026]所述隔音棉的背板上部设置有一对“八”字型凹坑,所述隔音棉背板左右两个侧部别设置有“叉”型凹坑,左侧“叉”型凹坑的交叉点与所述第一定位卡孔2重合;右侧“叉”型凹坑的交叉点与所述第二定位卡孔3重合。
[0027]所述隔音棉的材料为弹性材料,采用无纺布和毛毡高温压制而成,具有隔音隔热、防水防油、降噪阻燃的特性,可以很好的保护汽车发动机盖的漆面,即使长时间驾驶汽车,机盖也不会烫手;所述汽车机盖隔音棉的形状、尺寸分别与所对应的汽车机盖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通常,不同款型汽·车的隔音棉规格不同,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机盖隔音棉的最大轮廓尺寸小于所述汽车机盖的外周尺寸;所述隔音棉的左右两侧边的最大距离为136厘米。
[0028]上述内容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汽车机盖隔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棉为类扇形板状结构,其中 沿所述隔音棉主体面(I)中间部位分别设置有两个定位卡孔,分别为第一定位卡孔(2)和第二定位卡孔(3),孔间距为59厘米;所述隔音棉主体面(I)的边缘规则分布有11个卡孔,所述卡孔为圆角四边形,其尺寸与所对应的汽车机盖的尺寸相适配;其中, 所述隔音棉主体面(I)的上缘设置有5个卡孔,分别为第三定位卡孔(4)、第四定位卡孔(5)、第五定位卡孔(6)、第六定位卡孔(7)和第七定位卡孔(8);所述第三定位卡孔(4)位于所述主体面(I)上缘的中心部位;所述第四定位卡孔(5)与所述第五定位卡孔(6)相对于所述第三定位卡孔(4)等间距分布;所述第六定位卡孔(7)与所述第七定位卡孔(8)相对于所述第三定位卡孔(4)等间距分布; 所述隔音棉主体面(I)的左右两侧边缘分别对称设置3个卡孔,具体为第八定位卡孔(9)、第九定位卡孔(10)、第十定位卡孔(11)、第^ 定位卡孔(12)、第十二定位卡孔(13)和第十三定位卡孔(14);所述隔音棉主体面的左右两侧边缘上的卡孔相对于所述纵向中心线呈对称分布;所述第八定位卡孔(9)和第九定位卡孔(10)分别位于所述左右两侧边缘的上端,接近所述主体面(I ) 的上缘;所述第十二定位卡孔(13)和第十三定位卡孔(14)分别位于左右两侧边缘的下端,接近所述主体面(I)的下缘; 在所述主体面(I)的下缘上规则设置有多个豁口(15); 所述隔音棉的形状、尺 寸分别与与所对应的汽车机盖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机盖隔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中心线是指所述隔音棉主体面(I)上的能够垂直平分连接第一定位卡孔(2)和第二定位卡孔(3)的孔心所得线段的直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机盖隔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棉主体面上缘弧度大于所述下缘弧度;所述下缘弧度接近于直线;所述隔音棉主体面左右两个侧边缘的弧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机盖隔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面(I)的下缘规则设置有多个豁口( 15),所述豁口两两成对,每对豁口间形成一个矩形下角,分别为第一下角(16)、第二下角(17)、第三下角(18)和第四下角(19);所述第一下角(16)与第二下角(17)相对于所述纵向中心线呈对称分布;所述第三下角(18)和第四下角(19)相对于所述纵向中心线呈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机盖隔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定位卡孔(7)与所述第三定位卡孔(4)之间的孔间距为39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机盖隔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定位卡孔(8)与所述第三定位卡孔(4)之间的孔间距为39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机盖隔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定位卡孔(5)与所述第五定位卡孔(6)的孔间距为18.5厘米;所述第六定位卡孔(7)与所述第七定位卡孔(8)的孔间距为77厘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机盖隔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二定位卡孔(13)与所述第十三定位卡孔(14)的孔间距为127厘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机盖隔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棉的背板上部设置有一对“八”字型凹坑,所述隔音棉背板左右两个侧部别分别设置有一个“叉”型凹坑,左侧“叉”型凹坑的交叉点与所述第一定位卡孔(2)重合;右侧“叉”型凹坑的交叉点与所述第二定位卡孔(3) 重合。
【文档编号】B60R13/08GK203402093SQ201320520770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3日
【发明者】侯俊书 申请人:侯俊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