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遮物帘拉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3958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汽车遮物帘拉手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遮物帘拉手,该汽车遮物帘拉手包括主体部和挡板,该主体部设有通孔,该挡板与该主体部连接,其中,该挡板具有相对该通孔打开或遮蔽的状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遮物帘拉手设置有挡板,挡板与主体部弹性铰接,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对遮物帘背后的物品进行遮挡、保护隐私;此外,握拉部为与手相配的波浪形,用户在使用时手感舒适。
【专利说明】汽车遮物帘拉手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遮物帘配件,特别是一种涉及汽车遮物帘拉手。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可伸缩的遮物帘广泛应用于SUV、MPV汽车的行李厢内,并逐渐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产品,其中,为了使可伸缩的遮物帘方便拉收,拉手已成为遮物帘一重要部分。现有技术的汽车遮物帘拉手常采用带孔的两片式结构,如图1所示,该带孔的两片式结构汽车遮物帘拉手包括拉手壳1、通孔2,该拉手壳I包括第一拉手片3与第二拉手片4,在使用遮物帘时,手穿入通孔3抓住拉手壳1,然后使用外力将遮物帘拉开以便遮挡需隐私物品,然而用户可透过通孔3看到遮物帘背后部分物品,该汽车遮物帘拉手未能使遮物帘背后的物品能够最大限度达到隐私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遮物帘拉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遮物帘拉手不能够更大程度对遮物帘背后的物品进行遮挡、保护隐私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遮物帘拉手,包括:
[0005]主体部,设有通孔;及
[0006]其中,所述挡板具有相对所述通孔打开或遮蔽的状态。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汽车遮物帘拉手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作用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挡板,使得所述挡板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相对所述通孔弹性打开,在未受到外力作用时相对所述通孔弹性遮蔽。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通孔的边缘具有适配手指作用的波浪形握拉部。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卡扣配合。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壳体包括:
[0011]第一环圈状板体;
[0012]第一内垂直壁,垂直设于所述第一环圈状板体内侧边缘;
[0013]第一外垂直壁,垂直设于所述第一环圈状板体外侧边缘;以及
[0014]多个第一楔形倒扣部,分布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垂直壁的外侧顶端。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壳体包括:
[0016]第二环圈状板体;
[0017]第二内垂直壁,垂直设于所述第二环圈状板体内侧边缘;
[0018]第二外垂直壁,垂直设于所述第二环圈状板体外侧边缘;以及
[0019]多个第二楔形倒扣部,分布设置于所述第二内垂直壁的内侧顶端,以与所述多个第一楔形倒扣部卡合。
[002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环圈状板体上还设有多个立管,所述第二环圈状板体上还设有与所述多个第一立管插接配合的多个立柱。
[002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环圈状板体上设有铰接座,所述挡板设有铰接轴,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二环圈状板体弹性铰接。
[00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遮物帘拉手由于设置有挡板,挡板与主体部弹性铰接,在挡板不受外力作用时可以更大程度上对遮物帘背后的物品进行遮挡、保护隐私;此外,握拉部为与手相配的波浪形,用户在使用时手感舒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0024]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汽车遮物帘拉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汽车遮物帘拉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图2中所示的汽车遮物帘拉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图3中所示汽车遮物帘拉手的第一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图3中所示汽车遮物帘拉手的第二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图3中所示汽车遮物帘拉手的第二壳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7是图3中所示为汽车遮物帘拉手的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2]请一并参考图2和图3,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汽车遮物帘拉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所示的汽车遮物帘拉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3]如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遮物帘拉手10,该拉手包括主体部11、挡板12、通孔13以及握拉部14。
[0034]如图3,汽车遮物帘拉手10还包括弹性件15,汽车遮物帘拉手10的主体部11包括第一壳体17和第二壳体16,主体部11由第一壳体17和第二壳体16组装而成。
[0035]主体部11设有通孔13,通孔13边缘为握拉部14,该握拉部14具有适配手指作用的波浪形。弹性件15优选弹簧,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弹性件15设置于挡板12和主体部11的连接处,弹性件15可使挡板12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相对主体部11的通孔13弹性打开,在未受到外力作用时相对通孔13弹性遮蔽。
[0036]请一并参阅图4,图4是图3中所示汽车遮物帘拉手的第一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0037]如图4所不,第一壳体17包括第一环圈状板体172,第一内垂直壁174,第一外垂直壁175,第一楔形倒扣部171以及第一立管173。
[0038]第一内垂直壁174垂直于第一环圈状板体172内侧边缘,第一外垂直壁175垂直于第一环圈状板体172外侧边缘,多个第二楔形倒扣部171分布在第一内垂直壁174的外侧顶端,该分布可按规则分布,比如对称分布、环形离散分布等。
[0039]请一并参阅图5,图5是图3中所示汽车遮物帘拉手的第二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40]如图5所示,第二壳体16包括第二环圈状板体162,第二内垂直壁164,第二外垂直壁165,第二楔形倒扣部161以及立柱163。
[0041]第二内垂直壁164垂直于第二环圈状板体162内侧边缘,第二外垂直壁165垂直于第二环圈状板体162外侧边缘,多个立柱163分别与第一壳体17的多个第一立管173
--对应地插接配合;多个第二楔形倒扣部161分布在第二内垂直壁164的内侧顶端,分别
与第一壳体17的多个第一楔形倒扣部171 —一对应地卡合组装成为主体部11。
[0042]请一并参阅图6,图6图3所示是汽车遮物帘拉手的第二壳体外部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二壳体16外部包括第二环圈状板体162、铰接座167,铰接座167设置于第二环圈状板体162外表面。
[0043]请一并参阅图7,图7是图3中所示汽车遮物帘拉手的挡板的结构示意图,挡板12包括铰接轴121。
[0044]第二环圈状板体162外表面的铰接座167与挡板12的铰接轴121通过弹簧实现弹性铰接。弹簧作用于主体部11和挡板12,使得挡板12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相对通孔13弹性打开,在未受到外力作用时相对通孔13弹性遮蔽。
`[0045]综上所述,汽车遮物帘拉手10的挡板12与主体部11的弹性铰接,使得在使用汽车遮物帘拉手10时挡板12可弹性打开,遮物帘拉开后汽车遮物帘拉手10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该挡板12可自动复位,覆盖汽车遮物帘拉手的通孔13,可以更大程度上对遮物帘背后的物品进行遮挡、保护隐私。汽车遮物帘拉手10的握拉部14即通孔13的边缘在本实用新型中设计成具有适配手指的波浪形,让用户在拉开遮物帘时手感舒适。第一壳体17与第二壳体16倒扣卡合,使装配操作简便、省力。
[00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遮物帘拉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设有通孔;及 挡板,与所述主体部连接; 其中,所述挡板具有相对所述通孔打开或遮蔽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遮物帘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遮物帘拉手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作用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挡板,使得所述挡板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相对所述通孔弹性打开,在未受到外力作用时相对所述通孔弹性遮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遮物帘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边缘具有适配手指作用的波浪形握拉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遮物帘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卡扣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遮物帘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 第一环圈状板体; 第一内垂直壁,垂直设于所述第一环圈状板体内侧边缘; 第一外垂直壁,垂直设于所述第一环圈状板体外侧边缘;以及 多个第一楔形倒扣部,分布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垂直壁的外侧顶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遮物帘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 第二环圈状板体; 第二内垂直壁,垂直设于所述第二环圈状板体内侧边缘; 第二外垂直壁,垂直设于所述第二环圈状板体外侧边缘;以及多个第二楔形倒扣部,分布设置于所述第二内垂直壁的内侧顶端,以与所述多个第一楔形倒扣部卡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遮物帘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圈状板体上还设有多个立管,所述第二环圈状板体上还设有与所述多个第一立管插接配合的多个立柱。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遮物帘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圈状板体上设有铰接座,所述挡板设有铰接轴,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二环圈状板体弹性铰接。
【文档编号】B60N3/02GK203580718SQ201320568020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2日
【发明者】刘永成 申请人:刘永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