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楼道的智能电瓶车看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9535发布日期:2018-11-20 20:29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楼道的智能电瓶车看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楼道的智能电瓶车看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和需要,我国电动汽车以及电动自行车的数量越来越多,但电动自行车存在一个缺点,即是充电十分不便,需要将充电器通过有线电缆插接到插座上。同时,由于现在居住环境的改变,用户在存取电瓶车等时,需要放置在特定的场所,若小区内存放电瓶车的场所已满或未修葺,则需要放置在自己的家内,需要占用极大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楼道的智能电瓶车看护装置,解决了传统占用空间大,以及充电方式单一,采用有线充电安全隐患高的问题,

本技术:
既能将车辆锁在楼道一侧,又能对车辆进行无线充电,简单方便。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楼道的智能电瓶车看护装置,包括安装在楼道墙壁上的看护板,看护板中央设置有无线充电发射区域,看护板前端设置有向外弯折的锁扣,锁扣上设置有用于锁住车辆的链条和锁体,无线充电发射区域上部设置有收容腔,收容腔内设置有滚轴和柔性无线充电板,滚轴的端头设置有皮带轮,皮带轮通过动力带与设于看护板顶部的电机相连。

优选的,柔性无线充电板包括柔性材料底层、无线充电线圈层和柔性材料面层,无线充电线圈层粘贴在柔性材料底层上,柔性材料面层将无线充电线圈层粘贴在柔性材料底层上。

优选的,看护板上还设置有摄像头和多个红外传感器。

优选的,看护板的四个角分别设置有固定螺孔,固定螺孔上设置有固定螺丝。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占用空间大,以及充电方式单一,采用有线充电安全隐患高的问题,本申请既能将车辆锁在楼道一侧,又能对车辆进行无线充电,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看护板,102-柔性无线充电板,103-收容腔,104-摄像头,105-红外传感器,106-锁扣,107-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实施例:

一种用于楼道的智能电瓶车看护装置,请参阅附图1所示,包括安装在楼道墙壁上的看护板101,看护板101中央设置有无线充电发射区域,看护板101前端设置有向外弯折的锁扣106,锁扣106上设置有用于锁住车辆的链条和锁体107,无线充电发射区域上部设置有收容腔103,收容腔103内设置有滚轴和柔性无线充电板102,滚轴的端头设置有皮带轮,皮带轮通过动力带与设于看护板101顶部的电机相连。

优选的,柔性无线充电板102包括柔性材料底层、无线充电线圈层和柔性材料面层,无线充电线圈层粘贴在柔性材料底层上,柔性材料面层将无线充电线圈层粘贴在柔性材料底层上。

优选的,看护板101上还设置有摄像头104和多个红外传感器105。

优选的,看护板101的四个角分别设置有固定螺孔,固定螺孔上设置有固定螺丝。

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占用空间大,以及充电方式单一,采用有线充电安全隐患高的问题,本申请既能将车辆锁在楼道一侧,又能对车辆进行无线充电,简单方便。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楼道的智能电瓶车看护装置,包括安装在楼道墙壁上的看护板,看护板中央设置有无线充电发射区域,看护板前端设置有向外弯折的锁扣,锁扣上设置有用于锁住车辆的链条和锁体,无线充电发射区域上部设置有收容腔,收容腔内设置有滚轴和柔性无线充电板,滚轴的端头设置有皮带轮,皮带轮通过动力带与设于看护板顶部的电机相连。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占用空间大,以及充电方式单一,采用有线充电安全隐患高的问题,本申请既能将车辆锁在楼道一侧,又能对车辆进行无线充电,简单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储孝伦;薛绘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慕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6.27
技术公布日:2018.11.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