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通工具上密闭空间的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07657发布日期:2020-06-23 20:58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通工具上密闭空间的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交通工具上密闭空间的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一些化学物质和新型合成材料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与工业制造中,甚至被应用到交通工具的密闭空间中,例如飞机、汽车车厢、卧铺车厢及多种其他交通工具中,上述提出的密闭空间相对空间较小,内部的不同材料释放出的挥发性有机物对空间内的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同时在旅途中旅客较多,在密闭空间内活动,很难避免产生另其他人等不适应的异味,在通风不良的密闭空间内使得人们嗅觉上的不愉快,影响旅途心情,甚至造成极度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型便于携带,并极易固定的交通工具上密闭空间的空气净化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交通工具上密闭空间的空气净化器,所述空气净化器包括一个净化器壳体,所述净化器壳体整体为一个长方形条状结构;

所述长方形条状结构的顶侧面为出风侧面;

在所述长方形条状结构内部沿纵向方向上均匀的布置有多个臭氧离子风产生单元;

所述臭氧离子风产生单元包括一个导风罩、及臭氧离子风产生组件;

所述导风罩顶部为开口状结构,所述导风罩底部固定在所述长方形条状结构内部的底侧面上,并所述开口状结构面向所述顶侧面;

所述导风罩的轴心方向与所述顶侧面及所述底侧面相互垂直;

所述臭氧离子风产生组件包括柱状电极及设置在柱状电极放电端的馈应电极组;

所述柱状电极轴向固定在所述导风罩底部,所述柱状电极的顶部面向所述馈应电极组;

所述馈应电极组包括内电极及外电极,所述内电极及外电极均为圆环装,并同轴设置,所述柱状电极设置在所述内电极及外电极轴向方向,所述外电极环绕所述内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柱状电极的端点到该端对应的馈应电极组的中心点的距离与所述内电极的半径比例为5-10:2-5,所述内电极的半径与外电极的半径比例为8-13:5-7。

进一步地,所述内电极通过固定桥与所述外电极固定连接,所述外电极通过绝缘材料固定在导风罩内边侧上。

进一步地,所述顶侧面上设置有臭氧离子风排放孔,所述臭氧离子风排放孔设置有排放栅网。

进一步地,所述排放栅网上包括多个小微孔,所述小微孔的直径尺寸为0.1mm-2mm,所述小微孔被均匀设置在排放栅网上,所述壳体的其他侧面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柱状电极通过内置在壳体上的排线连接所述控制面板。

进一步地,所述柱状电极的截面半径为0.02-0.5mm。

进一步地,所述净化器壳体底侧面的外侧设置有固定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单元为挂钩、或魔术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该结构固定到交通工具中的密封环境下,可实现通过电晕放电进而产生能够杀菌、消毒作用的离子及臭氧,同时通过馈应电极组,能够送出含有高浓度的离子及臭氧的离子风,进而实现高效率的脱氧、杀菌及消毒,保持旅途中的空气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相反,本实用新型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实施例,该实施例提出一种交通工具上密闭空间的空气净化器,所述空气净化器包括净化器壳体1,所述净化器壳体1包括壳体顶侧面、壳体底侧面及不同于上、下侧面的左右两侧面,所述壳体顶侧面为臭氧离子风排放侧面12,所述臭氧离子风排放侧面12上设置有臭氧离子风排放孔121,所述臭氧离子风排放孔121设置有排放栅网,所述排放栅网上包括多个小微孔,所述小微孔的直径尺寸为0.1mm-2mm,所述小微孔被均匀设置在排放栅网上,所述净化器壳体1的其他侧面上设置有控制面板13。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净化器壳体1内设置有多个臭氧离子风产生单元2,所述臭氧离子风产生单元2包括臭氧离子风产生组件及导风罩21,所述臭氧离子风产生组件的周侧设置所述导风罩21,

所述导风罩21顶部为开口状结构,并所述轴向截面半径由非开口一端都开口端逐渐增大,所述导风罩21底部固定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底侧面上,并所述开口状结构面向所述顶侧面;

所述导风罩21的轴心方向与所述顶侧面及所述底侧面相互垂直;

所述导风罩21连接臭氧离子风排放孔121,所述臭氧离子风产生组件包括柱状电极22及设置在柱状电极22放电端的馈应电极组23,所述馈应电极组23包括内电极232及外电极231,所述内电极232及外电极231均为圆环装,并同轴设置,所述柱状电极22设置在所述内电极232及外电极231轴向方向,所述外电极231环绕所述内电极232,并所述柱状电极22的端点到该端对应的馈应电极组23的中心点的距离与所述内电极232的半径比例为5-10:2-5,所述内电极232的半径与外电极231的半径比例为8-13:5-7。所述柱状电极22的固定在壳体1内部底侧面上,所述内电极232通过固定桥与所述外电极231固定连接,所述外电极231通过绝缘材料固定在导风罩21上;

在所述净化器壳体1的侧面或内部还设置有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在附图中并未显示,其目的为了对内部的用电结构进行供电;

并所述供电用的电导线埋置与壳体侧壁上;同时柱状电极22逻辑连接所述控制面板;

所述柱状电极22的截面半径为0.02-0.5mm。

所述净化器壳体1的壳体下侧面设置有固定单元14,所述固定单元14可以为挂钩、或魔术贴、或其他可完成挂接在密封空间墙上或壁上的固定结构均可。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结构部分相同,唯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净化器壳体1为盒体状,并控制面板13置于臭氧离子风排放侧面12上,可实现减小整体体积的情况。



技术特征:

1.一种交通工具上密闭空间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器包括一个净化器壳体,所述净化器壳体整体为一个长方形条状结构;

所述长方形条状结构的顶侧面为出风侧面;

在所述长方形条状结构内部沿纵向方向上均匀的布置有多个臭氧离子风产生单元;

所述臭氧离子风产生单元包括一个导风罩、及臭氧离子风产生组件;

所述导风罩顶部为开口状结构,所述导风罩底部固定在所述长方形条状结构内部的底侧面上,并所述开口状结构面向所述顶侧面;

所述导风罩的轴心方向与所述顶侧面及所述底侧面相互垂直;

所述臭氧离子风产生组件包括柱状电极及设置在柱状电极放电端的馈应电极组;

所述柱状电极轴向固定在所述导风罩底部,所述柱状电极的顶部面向所述馈应电极组;

所述馈应电极组包括内电极及外电极,所述内电极及外电极均为圆环装,并同轴设置,所述柱状电极设置在所述内电极及外电极轴向方向,所述外电极环绕所述内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工具上密闭空间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电极的端点到该端对应的馈应电极组的中心点的距离与所述内电极的半径比例为5-10:2-5,所述内电极的半径与外电极的半径比例为8-13:5-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工具上密闭空间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电极通过固定桥与所述外电极固定连接,所述外电极通过绝缘材料固定在导风罩内边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工具上密闭空间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侧面上设置有臭氧离子风排放孔,所述臭氧离子风排放孔设置有排放栅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交通工具上密闭空间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栅网上包括多个小微孔,所述小微孔的直径尺寸为0.1mm-2mm,所述小微孔被均匀设置在排放栅网上,所述壳体的其他侧面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柱状电极通过内置在壳体上的排线连接所述控制面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工具上密闭空间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电极的截面半径为0.02-0.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工具上密闭空间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器壳体底侧面的外侧设置有固定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交通工具上密闭空间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为挂钩、或魔术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交通工具上密闭空间的空气净化器。所述空气净化器包括净化器壳体,所述净化器壳体内设置有多个臭氧离子风产生单元;所述臭氧离子风产生单元包括臭氧离子风产生组件及臭氧离子风排放通道,所述臭氧离子风产生组件内置于所述臭氧离子风排放通道,所述臭氧离子风排放通道连接于设置在净化器壳体上的臭氧离子风排放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该结构固定到交通工具中的密封环境下,可实现通过电晕放电进而产生能够杀菌、消毒作用的离子及臭氧,同时通过馈应电极组,能够送出含有高浓度的离子及臭氧的离子风,进而实现高效率的脱氧、杀菌及消毒,保持旅途中的空气良好。

技术研发人员:付鹏;李荣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荣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10
技术公布日:2020.06.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