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用钢丝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50960发布日期:2021-06-01 23:30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电动车用钢丝轮胎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电动车用钢丝轮胎。



背景技术:

钢丝轮胎即在胎面与胎体帘纱层之间增加钢丝层,该钢丝层强度高、刚性强,束缚在胎体帘纱层的外周,可使轮胎滚动时的变形量小,因此钢丝轮胎相较普通轮胎操控性好,耐磨性强,操控性好且更省油省电,已被广泛地用于轿车、客车等相对大型的交通工具上。因应电动两轮车(简称电动车)市场需求,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电动车也使用了钢丝轮胎,但电动车使用路况复杂多样,特别是在乡村道路经常遇上尖锐的石子、玻璃渣、铁钉等,即便是相比普通轮胎抗扎性能较好的钢丝轮胎也无法避免被扎风险。

如图1所示为现有电动车钢丝轮胎结构t’,在胎面1’与帘纱层3’之间有一层钢丝层2’,在遇上石子、玻璃渣、铁钉等尖锐物,容易从胎面1’扎穿至轮胎内里的内面层4’导致漏气。分析原因为钢丝层2’是由钢丝帘线按规定的设计密度、角度排列,轮胎充气膨胀并负载变形后,钢丝帘线变疏抗扎能力会下降,无法抵挡尖锐物的刺扎。市面上的轿车、客车用的钢丝轮胎为了增强抗扎能力,通常是改用交织网状的钢丝层或者再增加一层反向角度的钢丝层,但对于电动车来说,网状钢丝层或双层交叉排列的钢丝层的刚性均太强,会使轮胎整体过于僵硬笨重,从而导致舒适性变差,车辆更加耗电以及容易跳动等问题,因此并不适用于电动车。因此,针对现行电动车钢丝胎抗扎性能不足的问题,需研究开发一种新型的钢丝轮胎结构,在不损失舒适性,省电性且不容易产生跳动的前提下,有效增强抗扎性能,且易于生产实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不损失舒适性,省电性且不容易产生跳动的前提下,有效增强抗扎性能,且易于生产实施的电动车用钢丝轮胎。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电动车用钢丝轮胎,轮胎径向由外至内分别由胎面、抗扎层、钢丝层、帘纱层、胎圈以及内面层组成,所述帘纱层包括两层或两层以上,帘纱层中至少两层帘纱的两端绕过胎圈并卷上一定高度,胎面底部设置倒月牙状的抗扎层,抗扎层的轴向宽度大于或等于钢丝层的轴向宽度,抗扎层覆盖钢丝层,抗扎层与胎面一体成型。

采用上述方案后,相较于现有的钢丝轮胎,本实用新型的帘纱层至少设有两层,使胎体刚性适当加强,增强了抗扎性能,而增加的这层帘纱未绕过胎圈,可避免轮胎整体过于僵硬笨重和容易生产跳动等问题,确保良好的舒适性,抗扎层替代胎面底部的部分胶料,与胎面一体成型,易于生产实施;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用钢丝轮胎具备优良的抗刺能力,同时舒适性好,不易跳动,且不增加滚动阻力。

进一步,钢丝层是由多根钢丝帘线组合后在钢丝帘线表面上胶组成,每一英寸的钢丝层内含有至少20根钢丝帘线。进一步,所述抗扎层的材质为胶料。

进一步,胎面中心处的抗扎层径向厚度最厚,设置为1mm~5mm,同时向两轴向外侧延伸且厚度逐渐减薄。

进一步,所述帘纱层包含三层帘纱,其中径向最外层帘纱的两端终止于接近胎圈的位置,两端未绕过胎圈,而径向较内的两层帘纱两端均绕过胎圈并卷上一定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电动车用钢丝轮胎的断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轮胎的一种断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轮胎的另一种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电动车用钢丝轮胎结构,图中的竖直方向设定为轮胎径向,横向方向设定为轮胎轴向,单点划线表示赤道平面。本实用新型轮胎t结构从径向由外至内分别由:胎面1、抗扎层6、钢丝层2、帘纱层3、胎圈5以及内面层4组合而成(为便于区分,在图2及图3中,帘纱层3用网格线填充示意,抗扎层6用实体填充示意)。具体为:与地面直接接触的胎面1、形成轮胎骨架结构的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帘纱层3、钢丝层2设在胎面1与帘纱层3之间、内面层4设置在帘纱层3的径向内里,帘纱层3的两端分别绕过的胎圈5并卷上一定的高度。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轮胎的第一种实施例,其中,所述帘纱层3包含两层帘纱,两层帘纱两端全部绕过胎圈5并卷上一定高度,在胎面1底部设置抗扎层6,抗扎层6位于胎面1与钢丝层2之间,整体呈倒月牙状,相对赤道平面对称地分布在胎面1底部。胎面中心处的抗扎层6径向厚度最厚,设置为1mm~5mm,同时缓缓向两轴向外侧延伸且厚度逐渐减薄,抗扎层6的轴向宽度大于或等于钢丝层2的轴向宽度,使抗扎层6覆盖住钢丝层2,抗扎层6替代胎面1底部的部分胶料,与胎面1一体成型,易于生产实施;其材质优选可承受较大的外力变形,弹性较佳的胶料,能有效抵抗尖锐物刺穿,提供优良的抗刺能力,同时舒适性好,不增加滚动阻力。钢丝层2是由钢丝帘线按规定的设计密度、角度排列后再在表面上胶而成,本实用新型轮胎的每一英寸钢丝层2内含有至少20根钢丝帘线,若钢丝帘线密度太低,轮胎充气膨胀并负载变形后,钢丝帘线变疏抗扎能力不足。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轮胎的另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结构和原理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相同的部分不做详细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帘纱层3包含三层帘纱,其中径向最外层帘纱的两端e终止于接近胎圈5的位置,两端未绕过胎圈5,而径向较内的两层帘纱两端均绕过胎圈5并卷上一定高度。如此设计的三层帘纱结构,相较现有的电动车钢丝胎增加了一层帘纱,使胎体刚性适当加强,增强了抗扎性能,而增加的这层帘纱未绕过胎圈5,可避免轮胎整体过于僵硬笨重和容易生产跳动等问题,确保良好的舒适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用钢丝轮胎径向由外至内分别由胎面1、抗扎层6、钢丝层2、帘纱层3、胎圈5以及内面层4组成。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帘纱层3,帘纱层3中至少两层帘纱的两端绕过胎圈5并卷上一定高度。胎面1底部设置倒月牙状的抗扎层6,抗扎层6的轴向宽度大于或等于钢丝层2的轴向宽度,使抗扎层6覆盖住钢丝层2。优选地:抗扎层6与胎面1一体成型,其材质优选可承受较大的外力变形,弹性较佳的胶料,每一英寸的钢丝层2内含有至少20根钢丝帘线。如此设计的钢丝胎,具备优良的抗刺能力,同时舒适性好,不易跳动,且不增加滚动阻力。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动车用钢丝轮胎,其特征在于:轮胎径向由外至内分别由胎面、抗扎层、钢丝层、帘纱层、胎圈以及内面层组成,所述帘纱层包括两层或两层以上,帘纱层中至少两层帘纱的两端绕过胎圈并卷上一定高度,胎面底部设置倒月牙状的抗扎层,抗扎层的轴向宽度大于或等于钢丝层的轴向宽度,抗扎层覆盖钢丝层,抗扎层与胎面一体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用钢丝轮胎,其特征在于:钢丝层是由多根钢丝帘线组合后在钢丝帘线表面上胶组成,每一英寸的钢丝层内含有至少20根钢丝帘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用钢丝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扎层的材质为胶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用钢丝轮胎,其特征在于:胎面中心处的抗扎层径向厚度最厚,设置为1mm~5mm,同时向两轴向外侧延伸且厚度逐渐减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用钢丝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帘纱层包含三层帘纱,其中径向最外层帘纱的两端终止于接近胎圈的位置,两端未绕过胎圈,而径向较内的两层帘纱两端均绕过胎圈并卷上一定高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车用钢丝轮胎,轮胎径向由外至内分别由胎面、抗扎层、钢丝层、帘纱层、胎圈以及内面层组成,所述帘纱层包括两层或两层以上,帘纱层中至少两层帘纱的两端绕过胎圈并卷上一定高度,胎面底部设置倒月牙状的抗扎层,抗扎层的轴向宽度大于或等于钢丝层的轴向宽度,抗扎层覆盖钢丝层,抗扎层与胎面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用钢丝轮胎具备优良的抗刺能力,同时舒适性好,不易跳动,且不增加滚动阻力。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杰;严永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正新(漳州)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3
技术公布日:2021.06.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