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冷却系统在燃油车上的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76934发布日期:2022-07-09 00:59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冷却系统在燃油车上的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冷却系统在燃油车应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冷却系统在燃油车上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逐渐成为汽车厂家的一项重要配置,由于自动驾驶模块目前主要应用在电动车上,尚未有能够直接安装在传统燃油汽车上应用,因此本申请提出的方案旨在研究解决如何将自动驾驶模块应用到现有燃油汽车上,形成合理的使用。
3.基于上述自动驾驶模块在燃油汽车上应用存在的技术问题,尚未有相关的解决方案;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有效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冷却系统在燃油车上的布置结构,旨在解决传统燃油车上难以应用自动驾驶模块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冷却系统在燃油车上的布置结构,所述冷却系统包括自动驾驶模块ecu以及冷却模块;冷却液壶设置于车身后地板的上方,并处于整个冷却系统的最高处;自动驾驶模块ecu设置于车身后地板的上方;冷却模块设置于车身后地板的下方,位于车身后地板和后副车架之间;自动驾驶模块ecu的冷却出口通过管路与冷却模块的进口连通,冷却模块的出口通过管路与自动驾驶模块ecu的冷却进口连通,从而形成冷却循环系统。
6.进一步地,冷却系统还包括冷却液壶;冷却液壶和自动驾驶模块ecu分别设置于汽车行李箱内的车身后地板的上方;冷却液壶与冷却循环系统的管路连通,用于对冷却循环系统补充冷却介质。
7.进一步地,冷却系统的冷却介质为体积百分比为50%酒精水溶液。
8.进一步地,冷却模块包括电子水泵、散热器、风扇以及钣金罩;散热器设置于钣金罩上,并位于迎风面上;散热器的出口通过管路与自动驾驶模块ecu的冷却进口连通;电子水泵设置于钣金罩上,并通过水管与散热器连通;电子水泵的进口还通过管路与冷却液壶冷却出口连通;风扇设置于散热器的后面,散热器和风扇带动迎风面上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
9.进一步地,钣金罩为凹型结构,散热器对称设置于钣金罩凹槽内的中间位置;风扇设置于钣金罩的凹槽内,并位于散热器的后面;电子水泵设置于钣金罩的外侧面。
10.进一步地,电子水泵的进水管和散热器出水管分别固定在车身后地板的工艺孔内。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冷却系统在燃油车上的布置结构,能够应用
2设置于车身后地板4的上方,并通过室内地板线束与之相连;冷却模块3设置于车身后地板4的下方,位于车身后地板4和后副车架之间;自动驾驶模块ecu 2的冷却出口通过管路与冷却模块3的进口连通,冷却模块3的出口通过管路与自动驾驶模块ecu2的冷却进口连通,从而形成冷却循环系统,进而对自动驾驶模块ecu 2进行散热;具体地,该自动驾驶模块ecu运行最高工作温度要求不大于65℃,需要专用的防冻液进行冷却,而空调及动力总成冷却系统内的冷却液温度则会高于此温度,由于冷却液的种类不同,所以需要新增一套单独的冷却系统来对ecu模块进行冷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冷却系统在燃油车上的布置结构,在传统燃油车上布置自动驾驶模块的方案,通过将自动驾驶模块ecu全部固定在车身后地板上,可解决传统燃油车上难以应用自动驾驶模块的问题。
25.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4所示,冷却液壶1和自动驾驶模块ecu 2分别设置于汽车行李箱内的车身后地板4的上方,这样能够形成合理的布局空间,实现自动驾驶模块ecu的有效布置;具体地,冷却液壶1与冷却循环系统的管路连通,用于对冷却循环系统补充冷却介质,冷却系统的冷却介质采用50%酒精水溶液,优选冷却系统的冷却介质为体积百分比为50%酒精水溶液。
26.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4所示,冷却模块3包括电子水泵31、散热器33、风扇34以及钣金罩35;散热器33设置于钣金罩35上,并位于迎风面上;散热器33的出口通过管路与自动驾驶模块ecu 2的冷却进口连通;电子水泵31设置于钣金罩35上,并通过水管32与散热器33连通;电子水泵31的进口还通过管路与自动驾驶模块ecu 2的冷却出口连通;风扇34设置于散热器33的后面,散热器33和风扇34带动迎风面上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
27.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4所示,钣金罩35为一体成型的凹型结构,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具体地,散热器33对称设置于钣金罩35凹槽内的中间位置;风扇34设置于钣金罩35的凹槽内,并位于散热器33的后面;电子水泵31设置于钣金罩35的外侧面,方便连接管路及安装。
28.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4所示,冷却模块的进出水管分别固定在车身后地板的工艺孔内;具体地,电子水泵31的进水管和散热器33出水管分别固定在车身后地板4的工艺孔内,该工艺孔为车身后地板4现存工艺孔,不用对车身后地板再修模。
2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冷却系统在燃油车上的布置结构,通过分析自动驾驶模块ecu和冷却液壶,特别将自动驾驶模块ecu和冷却液壶布置在行李箱内固定在后地板上,而电子水泵、散热器以及风扇等冷却模块考虑运行中会产生噪音振动,因此布置在车外,具体位于后地板与后副车架中间;进一步地,散热器考虑到外部粉尘水泥会影响散热器冷却性能,需要在风扇散热器模块上额外设计一个钣金罩起到保护作用;冷却模块的进出水管可分别通过后地板上的已有的两个工艺孔,不用对后地板再修模。
3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冷却系统在燃油车上的布置结构,能够应用于现有传统燃油车上进行新增自动驾驶功能配置的改制,该方案主要对随车工具盒进行更改,布置空间较小,可达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所述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对以上实
施例所做的任何改动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冷却系统在燃油车上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液壶(1)、自动驾驶模块ecu(2)以及冷却模块(3);所述冷却液壶(1)设置于车身后地板(4)的上方,并处于整个冷却系统的最高处;所述自动驾驶模块ecu(2)设置于所述车身后地板(4)的上方;所述冷却模块(3)设置于所述车身后地板(4)的下方,位于所述车身后地板(4)和后副车架之间;所述自动驾驶模块ecu(2)的冷却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冷却模块(3)的进口连通,所述冷却模块(3)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自动驾驶模块ecu(2)的冷却进口连通,从而形成冷却循环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冷却系统在燃油车上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驾驶模块ecu(2)设置于汽车行李箱内的车身后地板(4)的上方;所述冷却液壶(1)与所述冷却循环系统的管路连通,用于对冷却循环系统补充冷却介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冷却系统在燃油车上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的冷却介质为体积百分比为50%酒精水溶液。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冷却系统在燃油车上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模块(3)包括电子水泵(31)、散热器(33)、风扇(34)以及钣金罩(35);所述散热器(33)设置于所述钣金罩(35)上,并位于迎风面上;所述散热器(33)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自动驾驶模块ecu(2)的冷却进口连通;所述电子水泵(31)设置于所述钣金罩(35)上,并通过水管(32)与所述散热器(33)连通;所述电子水泵(31)的进口还通过管路与所述自动驾驶模块ecu(2)的冷却出口连通;所述风扇(34)设置于所述散热器(33)的后面,所述散热器(33)和所述风扇(34)带动迎风面上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冷却系统在燃油车上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钣金罩(35)为凹型结构,所述散热器(33)对称设置于所述钣金罩(35)凹槽内的中间位置;所述风扇(34)设置于所述钣金罩(35)的凹槽内,并位于所述散热器(33)的后面;所述电子水泵(31)设置于所述钣金罩(35)的外侧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冷却系统在燃油车上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水泵(31)的进水管和所述散热器(33)的出水管分别固定在所述车身后地板(4)的工艺孔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冷却系统在燃油车上的布置结构,所述冷却系统包括自动驾驶模块ECU以及冷却模块;冷却液壶设置于车身后地板的上方,并处于整个冷却系统的最高处;自动驾驶模块ECU设置于车身后地板的上方;冷却模块设置于车身后地板的下方,位于车身后地板和后副车架之间;自动驾驶模块ECU的冷却出口通过管路与冷却模块的进口连通,冷却模块的出口通过管路与自动驾驶模块ECU的冷却进口连通,从而形成冷却循环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冷却系统在燃油车上的布置结构,能够应用于现有传统燃油车上进行新增自动驾驶功能配置的改制,该方案主要对随车工具盒进行更改,布置空间较小,可达到降低成本的作用。低成本的作用。低成本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魁 李涛 黄玮 刘庆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4
技术公布日:2022/7/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