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改装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7254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摩托改装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改装车。
摩托车特别是三轮摩托车以其机动、轻便的优异性曾被公安部门用来作为执行任务的主要交通工具,现在三轮摩托车被广泛用来作为城镇的出租交通工具,称之为“慢慢游”。但这种三轮摩托车由于没有座室(车身),既不能避风雨又不能挡尘土,有的虽然装了简易车篷,也很不雅观。能不能将三轮摩托车进行改装,配上轿车样的座室,使之既保持三轮摩托车的特点,又具有小轿车的一些特性?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用三轮摩托车改装的既具有三轮摩托车机动、轻便、价格低廉等特点,又具有小轿车美观漂亮、驾驶平稳、坐着舒适等特性的一种交通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摩托改装车,包括发动机、驾驶系统、手起动系统、减振系统和冷却系统,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说的发动机采用摩托车发动机,发动机的离合器用软轴11与离合器踏板5相连,发动机的油门用两软轴12与加油踏板7相连,发动机的变速器通过2杆机构16与手动变速杆10相连。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中的手起动系统,由起动齿轮13、一端设有摇柄爪,一端设有传动齿轮的传动杆14组成。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中的传动杆14可以平行于发动机起动轴,且通过滑动轴承固定在机身支承架9上,用链条17与起动齿轮13相传动。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中的减振系统可以由一端分别绞接在大梁2上,另一端绞接在车轮轴同一点上的减振器3、拉杆15组成。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中的冷却系统可以在摩托车发动机1的前面设有风冷装置8。
本实用新型的摩托改装车由于在四轮底盘上采用摩托车发动机以及相关的技术方案,并采用轿车式的座室(车身),因而它不仅保持了摩托车原有的机动轻便,造价低廉等特点,又具有小轿车驾驶平稳、外表豪华、坐着舒适的特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底盘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减振系统和变速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形图。
实施例如图所示一种摩托改装车,采用后轮驱动式四轮底盘和小轿车式四座位座室(车身),发动机采用双缸摩托车发动机,发动机通过机身支承架9固定在底盘上,发动机的离合器用软轴11与驾驶宝的离合器踏板5相连,发动机的油门改手动为脚动,通过两软轴12与油门踏板7相连,发动机的变速器改脚动为手动,通过2杆机构16与手动变速杆10相连,发动机的手起动装置由起动齿轮13、一端设有传动齿轮一端设有摇柄爪并与发动机起动轴平行且通过滑动轴承固定在机身支承架9上的传动杆14以及链条17所组成。在发动机的前端设有风冷装置8。减振系统全部采用减振器装置,减振器装置由减振器3和拉杆15组成,减振器3和拉杆15其下端绞接在车轮轴的同一点上,其上端分别绞接在大梁2上,在底盘上设有四座位座室(车身)18。转向装置4、刹车装置6以及其它装置均与微型车相同。该改装车包括驾驶员四个座位,重量轻,只有400多公斤,生产成本为1.2万左右,它仍保持了摩托车的特性,外表美观、坐着舒适、驾驶平稳,最大车速可达100Km,百公里耗油为5公升,它不仅可取代三轮摩托车作为一种交通,而且可以在城镇作出租车使用,甚至可以成为小车家庭化的先驱。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改装车,包括发动机、驾驶系统、手起动系统、减振系统和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发动机采用摩托车发动机[1],发动机[1]的离合器用软轴[11]与离合器踏板[5]相连,发动机[1]的油门用两软轴[12]与加油踏板[7]相连,发动机的变速器通过2杆机构[16]与手动变速杆[10]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改装车,其特征在于手起动系统由起动齿轮[13]、一端设有摇柄爪、一端设有传动齿轮的传动杆[14]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摩托改装车,其特征在于传动杆[14]平行于发动机[1]的起动轴,且通过滑动轴承固定在机身支承架[9]上,用链条[17]与起动齿轮[13]相传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改装车其特征在于减振系统由一端分别绞接在大梁[2]上、另一端绞接在车轮轴上的同一点的减振器[3]、拉杆[15]所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改装车,其特征在于在摩托车发动机[1]的前面设有风冷装置[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改装车,其特点是在后轮驱动式四轮底盘上采用摩托车发动机,发动机的离合器、油门均用软轴与驾驶室的相应脚踏板相连,发动器的变速器通过杠杆与驾驶室的手动变速杆相连,减振系统全部采用减振器结构,车身采用轿车式形状。它不仅保持了摩托车机动、轻便、价格低廉等特点,还具有驾驶平稳、外表美观、坐着舒适等优点,是摩托车的一种替代交通工具,也可作为“的士”和家庭小车使用。
文档编号B60K17/00GK2235914SQ95237768
公开日1996年9月25日 申请日期1995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1995年10月10日
发明者李萼辉 申请人:李萼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