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于两栖登陆作战的攻击型火力支援无人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38742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用于两栖登陆作战的攻击型火力支援无人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用于两栖登陆作战的攻击型火力支援无人艇,包括艇体、避障激光雷达、卫星通讯天线、攻击无人机垂直发射系统、系留中继无人机平台、系留无人机和空气动力涵道推进器;空气动力涵道推进器包括涵道体以及涵道螺旋桨,涵道螺旋桨与发动机输出端相连接,涵道体后方设有空气舵。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实现了无人化、小型化以及察打于一体,同时解决了抢滩登陆作战中陆战队缺乏近距离火力支援的问题,发射准备时间短,实现全向打击,采用浅吃水的平底滑行船型以及空气动力涵道推进器,提高了浅滩和沼泽的通过能力,系留中继无人机相当于一个很高的桅杆,破除了地球曲率对无线电的限制,显著提高无人艇的通讯能力。
【专利说明】
一种可用于两栖登陆作战的攻击型火力支援无人艇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两栖登陆作战的攻击型火力支援无人艇。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的两栖作战装备体系当中,前沿抢滩登陆作战主要依靠登陆舰艇,它的使命是将坦克、装甲车辆和陆战队员送上岸。当登陆艇抢滩后,舰首的首门打开,士兵和坦克可以直接登陆作战。登陆艇按吨位分大、中、小型三种。小型登陆艇的排水量只有10-20吨,中型的为50-100吨,大型的登陆艇也不过200-500吨左右。现有登陆艇一个主要问题是不具备对岸攻击的火力支援能力,主要依靠空军攻击机提供空中火力支援,或者由离海岸较远的攻击舰队提供远程火力支援;现有登陆艇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体积庞大,由于要搭载车辆和大量士兵,因此会成为抢滩作战中守卫方重点攻击的对象,较大的体积增大了被敌方炮火命中的概率。
[0003]无人艇是一种可以无需遥控,借助精确卫星定位和自身传感即可按照预设任务在水面航行的全自动水面机器人,英文缩写为USV。无人艇由于是无人系统,比较适合在抢滩作战的危险环境中使用,但是目前国内外的无人艇产品,主要用途为测绘、水文和水质监测,也有少数被用于海岸巡逻和警戒。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两栖登陆作战的攻击型火力支援无人艇,以克服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用于两栖登陆作战的攻击型火力支援无人艇,包括艇体,所述艇体前端上半部分呈固定倾角的平面形状且设有避障激光雷达,所述艇体中间设有攻击无人机垂直发射系统,所述艇体尾部上端以及所述艇体尾部分别设有系留中继无人机平台和空气动力涵道推进器,所述系留中继无人机平台左侧的所述艇体上设有卫星通讯天线;所述空气动力涵道推进器包括涵道体以及涵道螺旋桨,所述涵道螺旋桨与发动机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涵道体后方设有空气舵;所述卫星通讯天线与所述艇体之间以及所述系留中继无人机平台与所述艇体之间分别设有第一层桅杆和第二层桅杆;还包括与所述系留中继无人机平台相配合的系留无人机,并且,系留无人机采用多旋翼飞行器。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层桅杆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层桅杆的高度。
[0008]进一步的,所述艇体下半部分采用平底潜吃水船型。
[0009]进一步的,所述攻击无人机垂直发射系统包括若干排列在一起的垂直发射单元,其中,垂直发射单元的上端面的面积为15*15?20*20平方厘米,高度为I?1.5米。
[00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实现了无人化、小型化以及察打于一体,同时解决了抢滩登陆作战中陆战队缺乏近距离火力支援的问题,发射准备时间短,实现全向打击,采用浅吃水的平底滑行船型以及空气动力涵道推进器,提高了浅滩和沼泽的通过能力,系留中继无人机相当于一个很高的桅杆,破除了地球曲率对无线电的限制,显著提高无人艇的通讯能力。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2]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可用于两栖登陆作战的攻击型火力支援无人艇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
1、艇体;2、避障激光雷达;3、攻击无人机垂直发射系统;4、系留中继无人机平台;5、卫星通讯天线;6、涵道体;7、涵道螺旋桨;8、空气舵;9、第一层桅杆;10、第二层桅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5]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用于两栖登陆作战的攻击型火力支援无人艇,包括艇体I,所述艇体I前端上半部分呈固定倾角的平面形状且设有避障激光雷达2,所述艇体I中间设有攻击无人机垂直发射系统3,所述艇体I尾部上端以及所述艇体I尾部分别设有系留中继无人机平台4和空气动力涵道推进器,所述系留中继无人机平台4左侧的所述艇体I上设有卫星通讯天线5;所述空气动力涵道推进器包括涵道体6以及涵道螺旋桨7,所述涵道螺旋桨7与发动机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涵道体6后方设有空气舵8;所述卫星通讯天线5与所述艇体I之间以及所述系留中继无人机平台4与所述艇体I之间分别设有第一层桅杆9和第二层桅杆10;还包括与所述系留中继无人机平台4相配合的系留无人机,并且,系留无人机采用多旋翼飞行器。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层桅杆10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层桅杆9的高度。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艇体I下半部分采用平底潜吃水船型。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攻击无人机垂直发射系统3包括若干排列在一起的垂直发射单元,其中,垂直发射单元的上端面的面积为15*15?20*20平方厘米,高度为I?1.5米。
[0019]为了方便理解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20]在具体使用时,所述攻击无人机垂直发射系统3包括多个垂直发射单元,每个单元面积为15*15?20*20平方厘米,高度为I?1.5米,可发射一次性使用的折叠式攻击无人机,该无人机的攻击距离可以达到几十公里,可在岸基炮火的攻击距离之外,抢先对防守方的岸基火力点实施精确打击。所述艇体I下半部分采用平底潜吃水船型,便于在浅滩和沼泽航行,上半部分采用一定固定倾角的平面形状,具有一定的雷达隐身性能,此外,无人艇的尺寸为一辆吉普车大小,正面比较狭窄,进一步降低被正面炮火集中的概率。所述系留中继无人机平台4系留无人机和攻击无人机的中继平台,保障攻击无人机在两栖攻击复杂环境下,仍然可以可靠的和攻击无人机通讯,从而实现精准打击,系留无人机采用多旋翼飞行器,系留的电缆长度100?150米。空气动力涵道推进器作为推进动力,推进系统由一个所述涵道体
6、所述涵道螺旋桨7、发动机和所述空气舵8组成,空气动力涵道推进器固定在所述艇体I尾部,其进气口有防浪板阻挡海浪进入。
[0021]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无人化、小型化以及察打于一体,同时解决了抢滩登陆作战中陆战队缺乏近距离火力支援的问题,发射准备时间短,实现全向打击,采用浅吃水的平底滑行船型以及空气动力涵道推进器,提高了浅滩和沼泽的通过能力,系留中继无人机相当于一个很高的桅杆,破除了地球曲率对无线电的限制,显著提高无人艇的通讯能力。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可用于两栖登陆作战的攻击型火力支援无人艇,包括艇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艇体(I)前端上半部分呈固定倾角的平面形状且设有避障激光雷达(2),所述艇体(I)中间设有攻击无人机垂直发射系统(3),所述艇体(I)尾部上端以及所述艇体(I)尾部分别设有系留中继无人机平台(4)和空气动力涵道推进器,所述系留中继无人机平台(4)左侧的所述艇体(I)上设有卫星通讯天线(5);所述空气动力涵道推进器包括涵道体(6)以及涵道螺旋桨(7),所述涵道螺旋桨(7)与发动机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涵道体(6)后方设有空气舵(8);所述卫星通讯天线(5)与所述艇体(I)之间以及所述系留中继无人机平台(4)与所述艇体(I)之间分别设有第一层桅杆(9)和第二层桅杆(10);还包括与所述系留中继无人机平台(4)相配合的系留无人机,并且,系留无人机采用多旋翼飞行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两栖登陆作战的攻击型火力支援无人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桅杆(10)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层桅杆(9)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两栖登陆作战的攻击型火力支援无人艇,其特征在于,所述艇体(I)下半部分采用平底潜吃水船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两栖登陆作战的攻击型火力支援无人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攻击无人机垂直发射系统(3)包括若干排列在一起的垂直发射单元,其中,垂直发射单元的上端面的面积为15*15?20*20平方厘米,高度为I?1.5米。
【文档编号】B63H25/38GK106004283SQ201610550602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7月13日
【发明人】吴 琳, 韩广
【申请人】西藏长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