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限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23981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解锁限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解锁机构,具体涉及一种解锁限位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在汽车上,为了丰富座椅的功能,获得更多的储物空间,后排座椅通常设计为可翻折式,后排座椅上则安装有解锁机构,以实现解锁进而达到翻折的目的。目前的解锁机构是通过拉动位于座椅外部的拉带,拉带与解锁杆连接,解锁杆安装在驱动轴上,由拉带拉动解锁杆,从而带动驱动轴转动,进行解锁。由于这种解锁机构的力臂较短,所以需要较大的操作力才能拉动拉带,且需要满足驱动轴和解锁机构在特定的位置及角度才能实现轻松准确的解锁,一般的解锁结构无法达到上述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达到轻松解锁效果的解锁限位机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解锁限位机构包括解锁杆、拉带、铆钉、旋转轴和固定螺母。所述解锁杆的上端贯穿开设有安装孔,解锁杆的下端贯穿开设活动孔,该活动孔的孔端缘向内凸伸形成环形限位块。所述铆钉具有卡持座和从卡持座中部向外凸伸形成的安装柱,所述拉带可活动的枢装于所述安装柱上,所述解锁杆通过所述铆钉的安装柱穿过安装孔枢装于所述铆钉的安装柱上,所述旋转轴具有连接部和从连接部一端中部向外延伸形成的安装部。所述解锁杆、拉带和铆钉通过所述旋转轴的安装部穿过解锁杆的活动孔枢装于所述旋转轴的安装部上,且所述连接部的端部抵顶于所述限位块上,安装部向外凸伸出所述限位块外,所述固定螺母固定装设于所述安装部的端部。
[0006]优选地,所述拉带呈弧形长条状,所述拉带具有本体和从本体向前延伸形成的枢装部,所述枢装部的一侧切削形成避让槽,枢装部上贯穿开设有枢装孔。所述铆钉具有卡持座、从卡持座中部向外凸伸形成的第一安装柱和限位部,该第一安装柱的中部继续向外凸伸形成第二安装柱,所述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组成所述安装柱,所述拉带通过枢装孔装设于所述铆钉的第一安装柱上,所述解锁杆通过安装孔枢装于所述铆钉的第二安装柱上,所述限位部铆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柱的端部。
[0007]优选地,所述拉带的本体为双层结构。
[0008]优选地,所述拉带采用尼龙材料。
[0009]优选地,所述旋转轴具有呈方形结构的连接部、从连接部一端中部向外延伸形成的呈圆柱形结构的安装部和从连接部的另一端向外凸伸形成的呈方形结构的固定部。
[0010]优选地,所述固定部的厚度大于所述连接部的厚度,且连接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安装部的直径。
[0011 ] 优选地,所述解锁杆采用Q235钢。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解锁限位机构由于解锁杆的下端贯穿开设活动孔,且活动孔的孔端缘向内凸伸形成环形限位块,所述旋转轴的连接部的端部抵顶于所述限位块上,安装部向外凸伸出所述限位块外,所述固定螺母固定装设于所述安装部的端部,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其中所述限位块和固定螺母可固定所述旋转轴的角度和位置,进而使解锁机构达到最佳的解锁角度,达到轻松解锁的效果。
[0013]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4]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解锁限位机构的立体图。
[0016]图2是图1所述解锁限位机构的分解图。
[0017]图3是图1所示解锁限位机构的铆钉的立体图。
[0018]图4是图1所述解锁沿旋转轴方向的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0]解锁杆一 1、安装孔一 11、活动孔一 12、拉带一2、本体一21、枢装部一22、避让槽一23、铆钉一3、卡持座一31、安装柱一32、第一安装柱一321、第二安装柱一322、限位部一33、旋转轴一4、连接部一41、安装部一42、固定部一43、固定螺母一5、限位块一6。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2]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解锁限位机构包括解锁杆1、拉带2、铆钉3、旋转轴4和固定螺母5。所述解锁杆1的上端贯穿开设有安装孔11,解锁杆1的下端贯穿开设活动孔12,该活动孔12的孔端缘向内凸伸形成环形限位块6。所述铆钉3具有卡持座31和从卡持座31中部向外凸伸形成的安装柱32,所述拉带2可活动的枢装于所述安装柱32上,所述解锁杆1通过所述铆钉3的安装柱32穿过安装孔11枢装于所述铆钉3的安装柱32上。所述旋转轴4具有连接部41和从连接部41 一端中部向外延伸形成的安装部42,所述解锁杆1、拉带2和铆钉3通过所述旋转轴4的安装部42穿过解锁杆1的活动孔12枢装于所述旋转轴4的安装部42上,且所述连接部41的端部抵顶于所述限位块6上,安装部42向外凸伸出所述限位块6外,所述固定螺母5固定装设于所述安装部42的端部。
[0023]具体地,所述拉带2呈弧形长条状,所述拉带2具有本体21和从本体21向前延伸形成的枢装部22,所述枢装部22的一侧切削形成避让槽23,枢装部22上贯穿开设有枢装孔。所述铆钉3具有卡持座31、从卡持座31中部向外凸伸形成的第一安装柱321和限位部33,该第一安装柱321的中部继续向外凸伸形成第二安装柱322,所述第一安装柱321和第二安装柱322组成所述安装柱32,所述拉带2通过枢装孔装设于所述铆钉3的第一安装柱321上,所述解锁杆1通过安装孔11枢装于所述铆钉3的第二安装柱322上。所述限位部33铆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柱322的端部。
[00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拉带2的枢装部22的厚度大于所述解锁杆1的厚度,本实用新型由于所述拉带2的枢装部22的厚度较大,进而增大了拉带2的受力面积,提高了拉带2的使用寿命。
[00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拉带2的本体2为双层结构,提高了拉带2的使用寿命。
[00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拉带2采用尼龙材料。
[0027]所述旋转轴4具有呈方形结构的连接部41、从连接部41 一端中部向外延伸形成的呈圆柱形结构的安装部42和从连接部41的另一端向外凸伸形成的呈方形结构的固定部43。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43的厚度大于所述连接部41的厚度,且连接部41的厚度大于所述安装部42的直径。
[00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解锁杆1采用Q235钢,其硬度大,进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座椅解锁机构的使用寿命。
[002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解锁限位机构由于解锁杆1的下端贯穿开设活动孔12,且活动孔12的孔端缘向内凸伸形成环形限位块6,所述旋转轴4的连接部41的端部抵顶于所述限位块6上,安装部42向外凸伸出所述限位块6外,所述固定螺母5固定装设于所述安装部42的端部,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其中所述限位块6和固定螺母5可固定所述旋转轴4的角度和位置,进而使解锁机构达到最佳的解锁角度,达到轻松解锁的效果。
[0030]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其它装置,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解锁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解锁杆(1)、拉带(2)、铆钉(3)、旋转轴(4)和固定螺母(5),所述解锁杆(1)的上端贯穿开设有安装孔(11),解锁杆(1)的下端贯穿开设活动孔(12),该活动孔(12)的孔端缘向内凸伸形成环形限位块¢),所述铆钉(3)具有卡持座(31)和从卡持座(31)中部向外凸伸形成的安装柱(32),所述拉带⑵可活动的枢装于所述安装柱(32)上,所述解锁杆(1)通过所述铆钉(3)的安装柱(32)穿过安装孔(11)枢装于铆钉(3)的安装柱(32)上,所述旋转轴(4)具有连接部(41)和从连接部(41) 一端中部向外延伸形成的安装部(42),所述解锁杆(1)、拉带(2)和铆钉(3)通过所述安装部(42)穿过解锁杆(1)的活动孔(12)枢装于所述旋转轴(4)的安装部(42)上,且所述连接部(41)的端部抵顶于所述限位块(6)上,安装部(42)向外凸伸出所述限位块(6)外,所述固定螺母(5)固定装设于所述安装部(42)的端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锁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带(2)呈弧形长条状,所述拉带(2)具有本体(21)和从本体(21)向前延伸形成的枢装部(22),所述枢装部(22)的一侧切削形成避让槽(23),枢装部(22)上贯穿开设有枢装孔,所述铆钉(3)具有卡持座(31)、从卡持座(31)中部向外凸伸形成的第一安装柱(321)和限位部(33),该第一安装柱(321)的中部继续向外凸伸形成第二安装柱(322),所述拉带(2)通过枢装孔装设于所述铆钉⑶的第一安装柱(321)上,所述解锁杆⑴通过安装孔(11)枢装于所述铆钉(3)的第二安装柱(322)上,所述限位部(33)铆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柱(322)的端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解锁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带(2)的本体(21)为双层结构。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解锁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带(2)采用尼龙材料。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锁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4)具有呈方形结构的连接部(41)、从连接部(41) 一端中部向外延伸形成的呈圆柱形结构的安装部(42)和从连接部(41)的另一端向外凸伸形成的呈方形结构的固定部(43)。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解锁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43)的厚度大于所述连接部(41)的厚度,且连接部(41)的厚度大于所述安装部(42)的直径。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锁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杆(1)采用Q235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解锁限位机构包括解锁杆、拉带、铆钉、旋转轴和固定螺母。解锁杆的上端开设有安装孔,解锁杆的下端贯穿开设活动孔,活动孔的孔端缘向内凸伸形成限位块。铆钉具有卡持座和从卡持座中部向外凸伸形成的安装柱,拉带枢装于安装柱上,解锁杆通过安装柱穿过安装孔枢装于铆钉的安装柱上。旋转轴具有连接部和从连接部一端中部向外延伸形成的安装部。解锁杆、拉带和铆钉通过安装部穿过活动孔枢装于安装部上,且连接部的端部抵顶于所述限位块上,安装部向外凸伸出限位块,固定螺母固定装设于安装部的端部。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其中限位块和固定螺母可固定旋转轴的角度和位置,进而使解锁机构达到最佳的解锁角度,达到轻松解锁的效果。
【IPC分类】B60N2/44
【公开号】CN205033979
【申请号】CN201520747126
【发明人】蒋能怀, 唐伟杰
【申请人】重庆市宏华摩托制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