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遮阳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8649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机车遮阳帘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车遮阳帘,包括:沿机车车窗设置的遮阳帘,所述遮阳帘包括帘盒及置于所述帘盒内的帘体,所述帘体可伸出所述帘盒外;夹持于所述帘盒的多个固定夹,所述固定夹还具有用于与机车固接的顶端;铰接于所述帘盒的两端下方的两个套筒,所述套筒可绕与所述帘盒铰接点转动,两所述套筒内均插入有L型导柱,两所述L型导柱之间平行设置,所述导柱的另一端用于固接机车;所述帘体的可伸出端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导柱连接,所述横杆可沿所述导柱滑动。本发明通过固定夹固定遮阳帘的方式代替现有技术中遮阳帘直接与机车固定,解决了遮阳帘不易更换的问题。
【专利说明】机车遮阳帘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机车设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机车遮阳帘。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机车遮阳帘通常安装在机车车体的司机室钢结构前窗的前端,是机车的重要部件。机车遮阳帘的功能是在机车迎着太阳行驶时,为司机遮蔽光线,保证司机监控前方线路的可行驶性以及识别交通通讯信号。机车遮阳帘的结构直接影响司机的视野、影响司机识别交通通讯信号的准确性。
[0003]目前的机车遮阳帘都是通过螺钉直接将遮阳帘体固定在机车司机室钢结构上。这种安装方式虽然比较简单,但当遮阳帘体需要更换时,操作不方便。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车遮阳帘,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遮阳帘不易更换的问题。
[000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车遮阳帘,包括:
[0006]沿机车车窗设置的遮阳帘,所述遮阳帘包括帘盒及置于所述帘盒内的帘体,所述帘体可伸出所述帘盒外;
[0007]夹持于所述帘盒的多个固定夹,所述固定夹还具有用于与机车固接的顶端;
[0008]铰接于所述帘盒的两端下方的两个套筒,所述套筒可绕与所述帘盒铰接点转动,两所述套筒内均插入有L型导柱,两所述L型导柱之间平行设置,所述导柱的另一端用于固接机车;
[0009]所述帘体的可伸出端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导柱连接,所述横杆可沿所述导柱滑动。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固定夹的顶端具有底板,该底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使固定件穿过并与所述机车固定;
[0011]所述底板的两端同一方向上分别固接有与所述底板垂直的第一卡臂和第二卡臂,并对所述帘盒实现夹持,所述第一卡臂的夹持端向内倾斜用于对所述帘盒向内卡入时导向,所述第二卡臂的夹持端向内弯折而对所夹持的帘盒实现支撑。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固定夹的第二卡臂的夹持端向内弯折成与所述第二卡臂平行而对所夹持的帘盒实现支撑。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通孔为长孔,所述长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底板固接所述第一卡臂和第二卡臂的方向相同。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多个所述固定夹成直线排布而夹持于帘盒。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固定夹为弹簧钢制成。
[001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车遮阳帘,通过对沿机车车窗设置的遮阳帘帘盒外夹持多个用于与固接到机车固定夹,在帘盒的两端下方铰接两个可绕与所述帘盒铰接点转动的套筒内均插入有L型导柱,两L型导柱之间平行设置,导柱的另一端用于固接机车;帘体的可伸出端设置有两端分别与两所述导柱连接的横杆,所述横杆可沿所述导柱滑动。本发明通过固定夹固定遮阳帘的方式代替现有技术中遮阳帘直接与机车固定,解决了遮阳帘不易更换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车遮阳帘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车遮阳帘的遮阳帘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车遮阳帘的导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车遮阳帘的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车遮阳帘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车遮阳帘的遮阳帘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车遮阳帘,包括:沿机车车窗设置的遮阳帘1,该遮阳帘I包括帘盒11及置于帘盒11内的帘体12,帘体12可伸出帘盒11外。
[0022]夹持于帘盒的多个固定夹2,固定夹2还具有用于与机车固接的顶端。通过固定夹2将帘盒11固定在机车3上,可以便于拆装。无需像现有技术中的通过螺钉将帘盒11与机车3相应位置固定,仅需在需要拆装时候将帘盒11卡入或抽出固定夹2即可。而固定夹2与机车3之间采用固定连接,如通过螺接或者铆接连接到机车3。
[0023]现有技术中各种不同列车的车头形状不同,例如不同型号的车型如动车车窗相对于普通高速列车的车窗的倾角不同,对遮阳帘体安装的角度也不近相同,现有技术中的遮阳帘缺乏适应性,不同的列车车型需要匹配不同的遮阳帘。
[0024]针对上述缺陷本实施例提供的遮阳帘I的帘盒11的两端下方铰接有的两个套筒,图中未示出,套筒可绕与帘盒铰接点转动。本实施例中的套筒的结构可以为例如,圆柱体,一端为开口,另一端为密闭,其内径大小与导柱的4的直径相匹配,该套筒的开口端用于插入导柱4,而密闭端用于与帘盒11进行铰接。
[0025]两套筒内均插入有L型导柱4,两导柱4之间平行设置,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车遮阳帘的导柱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导柱4的一端41插入帘盒11下设置的套筒,而另一端42用于与机车3固接,具体可通过螺钉、铆钉等连接。另外通过对L型的导柱4进行尺寸上的调整,图中的L型导柱可以包括与机车连接的短臂及插入套筒中的长臂,例如调整导柱4与机车3之间相连接的短臂的长短,可以调整L型的导柱4的长臂相对于机车3的车窗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调节遮阳帘沿导柱4的长臂滑动时与机车3的车窗之间的距离。
[0026]帘体12的可伸出端设置有横杆,横杆的两端分别与两导柱4连接,横杆可沿导柱4滑动。帘体12的可伸出端的横杆沿导柱滑动,从而带动帘体12沿着导柱方向伸缩运动。这样可以通过调节L型导柱4与机车3之间相连接的连接臂的长短来调节帘体12与机车车窗之间的距离。横杆可以与帘体12之间成一体结构。横杆的两端与导柱4之间可以通过在横杆的两端设置圆环或在横杆的两端设置滑孔等实现可滑动的连接。[0027]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车遮阳帘的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固定夹2包括底板21,底板上设置有通孔22,通孔22用于使固定件穿过并与机车3固定;底板21的两端同一方向上分别固接有与底板21垂直的第一卡臂23和第二卡臂24,并对帘盒11实现夹持,第一卡臂23的夹持端25向内倾斜用于对所述帘盒向内卡入时导向,第二卡臂24的夹持端26向内弯折而对所夹持的帘盒实现支撑。
[0028]具体的,第一^^臂23的夹持端25按设定角度向内倾斜目的在于,在卡入帘盒11时对帘盒11导向,另外在需要对帘盒11从固定夹2中拆出时,可以通过掰动该倾斜端,使帘盒11轻松取出。所以第一卡臂23的夹持端25与第一卡臂23所成的角度优选为钝角,如图中所示,例如120度-160度之间,这样不会对其卡入过程产生阻碍。
[0029]而第二卡臂24的夹持端26向内弯折成与第二卡臂平行目的在于,在卡入帘盒11时导向,而当帘盒11卡入固定夹2后对帘盒11具有向上托力。第二卡臂24的夹持端26向内弯折与第二卡臂24之间所成的角度优选为锐角或O度角,当为O度角时即第二卡臂24的夹持端26向内弯折到与第二卡臂24平行如图中所示,选用锐角或O度角既可以对卡入固定夹2的帘盒11具有向上托力,同时在卡入过程中不会对帘盒11产生阻碍。
[0030]而用于将固定夹2与 机车3固定的固定件可以为螺栓、铆钉等原件。
[0031]由于通常情况下,遮阳帘I的帘盒11为直线型,而通过固定夹2将帘盒11卡住需要保证多个固定夹2固定在机车3上的位置成一条直线。为便于对装到机车3上的多个固定夹2成一条直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通孔22为长孔,长孔的长度方向与底板21固接第一卡臂23和第二卡臂24的方向相同。这样,在对固定夹2固定后,还可以通过调整固定件位于长孔中的位置来调节各个固定夹2之间的位置关系,多个固定夹2成直线排布而夹持于帘盒。
[003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固定夹为弹簧钢制成。弹簧钢主要是有好的弹性,又由于它是在动载荷环境条件下工作的,所以对制造弹簧的材质最主要的应有高的屈服强度;在承受重载荷时不引起塑性变形;应有高的疲劳强度,在载荷反复作用下具有长的使用寿命;并有足够的韧性和塑性,以防在冲击力作用下突然脆断。当然固定夹也可以使用硬质塑料、铝合金等具有一定钢性的材质制备。
[003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车遮阳帘,通过对沿机车车窗设置的遮阳帘帘盒外夹持多个用于与固接到机车固定夹,在帘盒的两端下方铰接两个可绕与所述帘盒铰接点转动的套筒内均插入有L型导柱,两L型导柱之间平行设置,导柱的另一端用于固接机车;帘体的可伸出端设置有两端分别与两所述导柱连接的横杆,所述横杆可沿所述导柱滑动。本发明通过固定夹固定遮阳帘的方式代替现有技术中遮阳帘直接与机车固定,解决了遮阳帘不易更换的问题。
[003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机车遮阳帘,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机车车窗设置的遮阳帘,所述遮阳帘包括帘盒及置于所述帘盒内的帘体,所述帘体可伸出所述帘盒外; 夹持于所述帘盒的多个固定夹,所述固定夹还具有用于与机车固接的顶端; 铰接于所述帘盒的两端下方的两个套筒,所述套筒可绕与所述帘盒铰接点转动,两所述套筒内均插入有L型导柱,两所述L型导柱之间平行设置,所述导柱的另一端用于固接机车; 所述帘体的可伸出端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导柱连接,所述横杆可沿所述导柱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遮阳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的顶端具有底板,该底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使固定件穿过并与所述机车固定; 所述底板的两端同一方向上分别固接有与所述底板垂直的第一卡臂和第二卡臂,并对所述帘盒实现夹持,所述第一卡臂的夹持端向内倾斜用于对所述帘盒向内卡入时导向,所述第二卡臂的夹持端向内弯折而对所夹持的帘盒实现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车遮阳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的第二卡臂的夹持端向内弯折成与所述第二卡臂平行而对所夹持的帘盒实现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车遮阳帘,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长孔,所述长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底板固接所述第一卡臂和第二卡臂的方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车遮阳帘,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固定夹成直线排布而夹持于帘盒。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车遮阳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为弹簧钢制成。
【文档编号】B61D25/00GK103481900SQ201210196123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4日
【发明者】赵亚峰, 贾学真, 陈明伟, 曹细清 申请人: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