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年速查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5753阅读:13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干支年速查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速查盘,尤其是涉及一种公历(公元年)对应农历(干支年)的干支年速查盘。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采用的是公历与农历并行使用的历法。公历是世界上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而农历(阴阳合历)在我国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它所使用的就是干支纪年法。干支纪法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与独特创造。据考证,早在我国上古时代,黄帝的史官容成、大挠就创造了干支历法,就有了“黄帝历”,《世本》中就有“容成作历”,“大挠作甲子”之说。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天干10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12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各取一字按顺序搭配组成从甲子、乙丑到壬戌、癸亥的六十个组合,称六十甲子,以此计数,不断循环,以致无穷,这就是干支纪法。干支纪法可以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辰、纪向等等。干支纪法使用方便,不易混乱。我国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使用干支纪日一直到清代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为止,在这二千六百多年的漫长岁月中既没有间断也没有错乱,这在世界历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反观罗马教皇格雷果里13世为了使春分日回到3月21日并固定下来而修改儒略历时,将公元1582年10月4日直接跳到10月15日,使公历历史上留下10天的空白。我国使用干支纪年,一般认为从公元54年甲寅(东汉建武13年)开始,直到现在,从未因朝代更迭而中断,也不因国家分裂而混乱。也有人认为从汉初已经开始使用,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丁丑),汉武帝颁布了由落下闳、邓平创制的《太初历》,第一次将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完整的历法。就干支纪年而言,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农历还在使用。它在历史、考古、文化、书法、绘画、艺术、中医药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在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占有不可或缺、无法割舍的重要位置。由于目前我国采用的是公历与农历并行使用的历法,就会遇到公元某年对应的农历是什么干支年的问题。当然,要查今年的干支年,看看挂历或日历表就行了,但是如果要从任意公元年找出对应的干支年,就没那么容易了。通常要查阅专门编制的年代对照表如万年历等,这类书不多,查阅麻烦,当然现在也可用电脑、手机查找,但它们都存在查阅范围有限的问题。用现成公式进行推算也很麻烦。是不是有简单的办法能把公元年转换成干支年呢?转换原理如下所述:公元1984年是甲子年,本甲子年自公元1984年起至2043年止。显然,按每甲子60年追溯到公元元年前后,可以推断公元4年也应为甲子年。将公元元年前后的公元年和干支年对应排列如下:
权利要求1.干支年速查盘,其特征在于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公元年干支盘、公元盘和公元前干支盘;公元年干支盘、公元盘、公元前干支盘均为圆盘,公元年干支盘、公元盘、公元前干支盘通过销轴同轴心连接,公元年干支盘和公元前干支盘分别贴压在公元盘上下表面,并均与公元盘转动配合,公元年干支盘直径和公元前干支盘直径均小于公元盘的直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支年速查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元年干支盘与公元前干支盘的直径和厚度均相同。
专利摘要干支年速查盘,涉及一种速查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快捷地从公元纪年(公历)查找干支纪年(农历)的速查盘。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公元年干支盘、公元盘和公元前干支盘;公元年干支盘、公元盘、公元前干支盘均为圆盘,公元年干支盘、公元盘、公元前干支盘通过销轴同轴心连接,公元年干支盘和公元前干支盘分别贴压在公元盘上下表面,并均与公元盘转动配合,公元年干支盘直径和公元前干支盘直径均小于公元盘的直径。
文档编号G09D3/08GK202976674SQ201220696809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4日
发明者徐灏轩, 练仰贤, 钱永昌 申请人:厦门外国语学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