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电站岩锚梁轨道浇筑运输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06830发布日期:2020-04-14 21:27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电站岩锚梁轨道浇筑运输小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小车,尤其是涉及一种水电站岩锚梁轨道浇筑运输小车。



背景技术:

岩锚梁轨道二期混凝土浇筑在水电站施工过程中有着大量的工程量,但由于施工现场条件、施工现场空间约束等原因,混凝土运输普遍存在运输空间狭小、运混凝土困难;独轮运输小车运输稳定性不好,且占用大量空间位置;机组段开挖施工作业面干扰无法直接吊装运输混凝土的问题。岩锚梁轨道二期混凝土浇筑的效率既关系着施工进度,又影响了工程顺利推进。轨道浇筑运输小车如果不能适应现场施工,将很大程度影响施工进度,所以必须在施工初期设置合适的轨道混凝土浇筑运输小车,保障岩锚梁轨道二期混凝土浇筑顺利进行。

现有工程中,对于岩锚梁轨道二期浇筑混凝土的运输,大都采用独轮运输小车。独轮运输小车在输时占用大量的运输空间。由于岩锚梁上面已凿毛面,将大大降低独轮车的运输效率,且易发生偏向及翻车的安全隐患。岩锚梁轨道二期浇筑混凝土的运输工作量较大,现场通道被比较狭窄,施工人员不易在岩锚梁上作业,存在运输碰撞伤人的风险,且与主厂房开挖等其他专业施工交叉作业的风险。

由于施工空间的限制,岩锚梁轨道二期浇筑混凝土运输小车设置不合理将影响桥机安装等施工作业,拖延工期,同时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易于制作和使用成本低的水电站岩锚梁轨道浇筑运输小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水电站岩锚梁轨道浇筑运输小车,包括车体,车体通过限位滚动装置设于轨道上,限位滚动装置包括设于车体上的支撑座,设于支撑座下侧的滚轮,设于支撑座四周的l型限位支架和设于l型限位支架上的转动轴承,其中,l型限位支架下端设于轨道中部,滚轮与轨道顶面接触,转动轴承与轨道顶部两侧接触。

进一步地,支撑座一侧通过若干自制合页设于车体底部。

进一步地,车体后侧还设有手柄,手柄与车体后侧垂直。

进一步地,支撑座两侧设有滚轮支撑件,滚轮支撑件垂直设于支撑座上,滚轮支撑件中部开孔,滚轮卡设于孔中。

进一步地,转动轴承套设于l型限位支架上,且转动轴承下方还设有垫环。

进一步地,车体底部包括2个限位滚动装置,分别设于车体底部的前侧中部和后侧中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限位滚动装置与车斗通过自制合页制作,可反复循环利用,避免与主厂房开挖同时施工,无法用吊车吊混凝土避免了独轮小车占用施工通道。具有运输方便、不占用岩锚梁通道、施工灵活,大大降低运输过程与施工人员的挤碰、相互干扰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在l型限位支架上套设轴承,通过轴承和l型限位支架的配合使用,多面与轨道接触,使得该运输小车沿轨道直线行走,且不脱轨。即便于混凝土的运输,又节省运输空间,便于运输过程中的相互避让,又便于运输小车的搭配使用、维修,同时也便于运输小车的存放。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滚动装置的滚轮和支撑板的俯视图;

图中:1-车斗;2-手柄;3-限位滚动装置;3.1-滚轮;3.2-l型限位支架;3.3-轴承;3.4-垫环;3.5-滚轮支撑件;3.6-支撑座;4-自制合页;5-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水电站岩锚梁轨道浇筑运输小车,包括车体1,车体1通过限位滚动装置3设于轨道5上,如图2所示。

如图2、3所示,限位滚动装置3包括设于车体1上的支撑座3.6,设于支撑座3.6下侧的滚轮3.1,设于支撑座3.6四周的l型限位支架3.2和设于l型限位支架3.2上的转动轴承3.3,其中,l型限位支架3.2下端设于轨道5中部,滚轮3.1与轨道5顶面接触,转动轴承3.3与轨道5顶部两侧接触。本实施例设置2个限位滚动装置3位于车斗底部中间,间距均匀布置。

支撑座3.6一侧通过2个自制合页4设于车体1底部。车体1后侧还设有2个手柄,2个手柄平行设置且与车体后侧垂直,便于推动小车沿轨道移动,也便于翻动小车。

支撑座3.6两侧设有滚轮支撑件3.2,滚轮支撑件3.2垂直设于支撑座3.6上,滚轮支撑件3.6中部开孔,滚轮3.1卡设于孔中,如图3所示。

转动轴承3.3套设于l型限位支架3.2上,且转动轴承3.3下方还设有垫环3.4。本实施例的限位滚动装置包括4个l型限位支架、4个轴承和4个垫环。

滚轮支撑件3.2与支撑座3.6垂直焊接,滚轮3.1卡设于滚轮支撑件3.2的开孔内。车体1可以是现有的车斗,其宽度根据现场防护围栏宽度设定。手柄固定布置于车斗的后侧呈90°垂直焊接。

限位滚动装置3安装于车斗的下侧中线位置,根据小车的长度均匀布置,可保障运输小车的平稳。

现有的自制合页分别与车斗1和支撑座3.6通过焊接连接,实现小车向开挖墙侧的侧翻卸车即可。现有的自制合页,可由圆钢、钢管、钢板焊接而成。

l型限位支架高度根据现场轨道高度设定,且左侧l型限位支架可以在现场轨道上组装后焊接;4个转动轴承套设于l型限位支架支腿上。4个垫环套设于l型限位支架支腿上,且位于轴承下侧,防止转动轴承3.3与l型限位支架3.2摩擦。l型限位支架与滚动装置的支撑座通过焊接连接。

如图2所示,小车组装时,左侧的l型限位支架3.2可以先不焊接,将限位滚动装置3连同车斗从右侧放置于轨道5上。再将车斗向右侧翻,将左侧的3.2-l型限位支架焊接于滚动装置3的支撑座3.6上。焊接完成后,再将车斗竖起,完成小车现场组装。

小车运输时,混凝土吊装至运输小车上后,运输人员手抚手柄2缓缓推动,滚轮3.1、转动轴承3.3都沿轨道运动,轨道5上的限位滚动装置3使小车沿着岩锚梁轨道5方向移动,运输至岩锚梁浇筑的最远端,再向右侧倾斜车斗,倒卸混凝土,然后沿轨道将小车拉至混凝土吊装位置重新装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水电站岩锚梁轨道浇筑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车体通过限位滚动装置设于轨道上,限位滚动装置包括设于车体上的支撑座,设于支撑座下侧的滚轮,设于支撑座四周的l型限位支架和设于l型限位支架上的转动轴承,其中,l型限位支架下端设于轨道中部,滚轮与轨道顶面接触,转动轴承与轨道顶部两侧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站岩锚梁轨道浇筑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支撑座一侧通过若干自制合页设于车体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站岩锚梁轨道浇筑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车体后侧还设有手柄,手柄与车体后侧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站岩锚梁轨道浇筑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支撑座两侧设有滚轮支撑件,滚轮支撑件垂直设于支撑座上,滚轮支撑件中部开孔,滚轮卡设于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站岩锚梁轨道浇筑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转动轴承套设于l型限位支架上,且转动轴承下方还设有垫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站岩锚梁轨道浇筑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车体底部包括2个限位滚动装置,分别设于车体底部的前侧中部和后侧中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电站岩锚梁轨道浇筑运输小车,包括车体,车体通过限位滚动装置设于轨道上,限位滚动装置包括设于车体上的支撑座,设于支撑座下侧的滚轮,设于支撑座四周的L型限位支架和设于L型限位支架上的转动轴承,其中,L型限位支架下端设于轨道中部,滚轮与轨道顶面接触,转动轴承与轨道顶部两侧接触。本实用新型具有运输方便、不占用岩锚梁通道、施工灵活,大大降低运输过程与施工人员的挤碰、相互干扰的优点。本实用新型节省运输空间,便于运输过程中的相互避让,又便于运输小车的搭配使用、维修,同时也便于运输小车的存放。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杨庆文;高晓刚;梁智昆;聂江林;李高杰;杜德峰;陆锐平;董炳焕;赵成德;刘怀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07
技术公布日:2020.04.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