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主动智能识别激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53772发布日期:2022-06-29 02:22阅读:62来源:国知局
列车主动智能识别激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列车主动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列车主动智能识别激光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铁路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铁路技术的应用位于世界之首,随着铁路的兴建,对于铁路技术安全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拔高,其中行驶列车的监测避障成为列车安全中的重中之重,列车在行驶过程中,行驶轨迹上容易发生突发情况,如果列车无法提前识别以及预警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引发严重的后果。
3.现有的列车行驶危险预警的方式多采用视频监测以及声波探测等多种方式进行轨道危险预警,由于现今的列车行驶速度较快,无法在足够的距离里监测到危险,导致处理危险的反应时间较短,导致监测的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列车主动智能识别激光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列车主动智能识别激光装置,包括地面以及安装在地面上的固定板、列车以及安装在列车控制室内的安装底座、安装在列车底部的安装板,所述固定板的上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地面信标,所述固定板的左右两侧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通过安装螺栓固定连接在地面上,所述安装板的上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信标阅读器,所述信标阅读器的右侧侧壁上贯穿固定连接有天线,所述安装底座的右侧侧壁通过多个周向设置的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有二次雷达天线,所述安装底座的左侧侧壁上开设有隔绝板,所述隔绝板的侧壁上设有定位螺栓,所述隔绝板的右侧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周向设置的单头螺柱。
7.优选地,所述天线贯穿安装板且末端电性连接有系统主机,所述系统主机信号连接二次雷达天线。
8.优选地,所述信标阅读器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散热鳍片,所述信标阅读器信号连接地面信标。
9.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与安装架保持相对水平,所述信标阅读器与地面信标尺寸比例相同。
10.优选地,所述地面信标处于安装架中间位置且保持横向水平,所述信标阅读器位于安装板的中间位置且保持横向水平。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12.1、利用地面信标与信标阅读器,同时配合二次雷达天线的远距离识别功能,实现对列车较远位置上的轨道信息进行雷达监控,给予列车足够的预警时间,降低事故率。
13.2、利用地面信标与列车携带信标阅读器的方式,对车前轨道的信息的提前识别与
记录,保证列车运行轨迹前段的路况信息的收集与识别,提升列车的提前预警能力,降低列车行驶的风险。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列车主动智能识别激光装置的二次雷达天线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列车主动智能识别激光装置的二次雷达天线左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列车主动智能识别激光装置的地面信标的主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列车主动智能识别激光装置的地面信标的俯视结构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列车主动智能识别激光装置的信标阅读器的俯视结构图。
19.图中:1安装架、2安装螺栓、3固定板、4地面信标、5安装板、6定位孔、7信标阅读器、8天线、9散热鳍片、10安装底座、11二次雷达天线、12固定螺栓、13隔绝板、14定位螺栓、15单头螺柱。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2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2.参照图1-5,列车主动智能识别激光装置,包括地面以及安装在地面上的固定板3、列车以及安装在列车控制室内的安装底座10、安装在列车底部的安装板5,固定板3的上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地面信标4,固定板3的左右两侧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架1,安装架1通过安装螺栓2固定连接在地面上,安装板5的上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信标阅读器7,信标阅读器7的右侧侧壁上贯穿固定连接有天线8,安装底座10的右侧侧壁通过多个周向设置的固定螺栓12固定连接有二次雷达天线11,安装底座10的左侧侧壁上开设有隔绝板13,隔绝板13的侧壁上设有定位螺栓14,隔绝板13的右侧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周向设置的单头螺柱15。
23.本实用新型中,天线8贯穿安装板5且末端电性连接有系统主机,系统主机信号连接二次雷达天线11。
24.信标阅读器7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散热鳍片9,信标阅读器7信号连接地面信标4。
25.安装板5与安装架1保持相对水平,信标阅读器7与地面信标4尺寸比例相同。
26.地面信标4处于安装架1中间位置且保持横向水平,信标阅读器7位于安装板5的中
间位置且保持横向水平。
27.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如图1-5所示,首先将二次雷达天线11通过安装底座10上的多个单头螺柱15安装在列车上,利用雷达信号对车前路况进行监测,利用信号传输的方式将收集的信息发送至系统主机上,进行信息的分析与处理,此过程中利用地面信标4对路面情况进行提前收集,列车下方的信标阅读器7与地面信标通过信号传输的方式的将信号收集,并传输至系统主机内,并整合信息,配合二次雷达天线11收集信息进行比对,实现对路况信息长距离与短距离收集,为列车行驶过程中提供足够的应急反应时间。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列车主动智能识别激光装置,包括地面以及安装在地面上的固定板(3)、列车以及安装在列车控制室内的安装底座(10)、安装在列车底部的安装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的上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地面信标(4),所述固定板(3)的左右两侧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架(1),所述安装架(1)通过安装螺栓(2)固定连接在地面上,所述安装板(5)的上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信标阅读器(7),所述信标阅读器(7)的右侧侧壁上贯穿固定连接有天线(8),所述安装底座(10)的右侧侧壁通过多个周向设置的固定螺栓(12)固定连接有二次雷达天线(11),所述安装底座(10)的左侧侧壁上开设有隔绝板(13),所述隔绝板(13)的侧壁上设有定位螺栓(14),所述隔绝板(13)的右侧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周向设置的单头螺柱(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主动智能识别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8)贯穿安装板(5)且末端电性连接有系统主机,所述系统主机信号连接二次雷达天线(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列车主动智能识别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标阅读器(7)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散热鳍片(9),所述信标阅读器(7)信号连接地面信标(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列车主动智能识别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5)与安装架(1)保持相对水平,所述信标阅读器(7)与地面信标(4)尺寸比例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列车主动智能识别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信标(4)处于安装架(1)中间位置且保持横向水平,所述信标阅读器(7)位于安装板(5)的中间位置且保持横向水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列车主动智能识别激光装置,包括地面以及安装在地面上的固定板、列车以及安装在列车控制室内的安装底座、安装在列车底部的安装板,所述固定板的上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地面信标,所述固定板的左右两侧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通过安装螺栓固定连接在地面上,所述安装板的上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信标阅读器,所述信标阅读器的右侧侧壁上贯穿固定连接有天线。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利用地面信标与信标阅读器,同时配合二次雷达天线的远距离识别功能,实现对列车较远位置上的轨道信息进行雷达监控,给予列车足够的预警时间,降低事故率。降低事故率。降低事故率。


技术研发人员:石达实 周登龙 韩国楼 段建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诠诺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5
技术公布日:2022/6/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