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婴儿篮的婴儿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8879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婴儿篮的婴儿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用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带有供婴儿休息用的婴儿篮的婴儿推车。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的父母们越来越关心其新生婴儿的生活条件,各种形式的婴儿用品也就应运而生。比如各式婴儿推车,它使得婴儿的父母在外出散步或参加其它活动时,可以将他们的宝宝放置于其内而随之一起出外。避免了因为他们的孩子独自留在家中而自己放心不下的局面。但是,现有的推车也有其不足之处,正如大家所知婴儿在很多时间里需要睡眠,如要把盛放睡着婴儿的婴儿蓝放入婴儿推车里,需要拆除一些推车上的辅助设施才能将婴儿蓝放入其内,且稳定性和安全性不好,使得其父母担惊受怕。但是把这些婴儿放在家中的摇篮里,又委实让父母们在外心神不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的婴儿推车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带婴儿篮的婴儿推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在婴儿推车的左右两侧各固设有一侧扶手,婴儿篮通过固设于其底部左右两侧的连接架)与侧扶手的连接而固定在侧扶手上,侧扶手在其中部设置了两个卡槽,在这两个卡槽之间的侧扶手上套设有一中部带有滑槽的滑块,滑槽的前端有一穿过滑槽并固接于侧扶手上的销轴,滑块的前端开设有一U字形的通槽。
当采用本实用新型后,由于可以通过将婴儿篮底部的连接架挂接于婴儿推车的固定架上的卡槽内,并利用可在固定架上滑动的滑块将其锁住,从而达到将供婴儿睡觉的婴儿篮固定在婴儿推车上的目的,大大地方便了使用婴儿推车的人们。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婴儿篮与婴儿推车连接部分放大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A-A向剖视图见附
图1、2、3,本实用新型包括婴儿推车1、婴儿篮2,在婴儿推车1的左右两侧各固设有一侧扶手3,婴儿篮2通过固设于其底部左右两侧的连接架21与侧扶手3的连接而固定在侧扶手3上;侧扶手3在其中部设置了两个卡槽31、32,在这两个卡槽31和32之间的侧扶手3上套设有一中部带有滑槽331的滑块33,滑槽331的前端有一穿过滑槽331并固接于侧扶手3上的销轴332,滑块33的前端开设有一U字形的通槽(333);侧扶手3的横截面的形状既可为矩形,亦可为圆形或其它形状;设置在固定架3中部的卡槽31的截面形状为Z字形,卡槽32的截面形状为U字形。
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婴儿篮底部的连接架21的两端分别卡设入设置在婴儿推车1上的侧扶手3上的卡槽31及32内,由于卡槽31呈Z字形,当连接架21的一端卡入其内后,连接架21在垂直方向运动的自由度被限制,但是卡槽32却呈U字形开口的形状,连接架21卡入其内的一端仍能向上抬起,从而可能导致整个婴儿篮2从婴儿推车滑脱,这时,可将套设在侧扶手3中部的滑块33向前顺侧扶手3向前移动,当滑块33中部的滑槽331移至其后端接触到穿过滑槽331并固结于侧扶手3上的销轴332时,滑块33停止滑动,而开设在其前端的U字形通槽333正好将侧扶手3上的卡槽32的U字形开口封闭,从而将婴儿篮2牢牢地固定于婴儿推车1上。同理,当需要将婴儿篮2取下时,只需将滑块33顺侧扶手3向后移动,直至滑块33中部的滑槽331的前端与销轴332接触,此时,卡槽32的U字形开口被解除封闭。然后,可用手先将婴儿篮2底部的连接架21的前端从卡槽32中向上抬起,再将整个婴儿篮2向斜上方移动,即可使连接架21的后端从卡槽31中滑出,从而将整个婴儿篮2从婴儿推车1上取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婴儿推车1与婴儿篮2之间还可采用其它的连接方式以实现方便地将婴儿篮2固定在婴儿推车1上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带婴儿篮的婴儿推车,包括婴儿推车(1)、婴儿篮(2),其特征在于在婴儿推车(1)的左右两侧各固设有一侧扶手(3),婴儿篮(2)通过固设于其底部左右两侧的连接架(21)与侧扶手(3)的连接而固定在侧扶手(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婴儿篮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扶手(3)在其中部设置了两个卡槽(31)、(32),在这两个卡槽(31)和(32)之间的侧扶手(3)上套设有一中部带有滑槽(331)的滑块(33),滑槽(331)的前端有一穿过滑槽(331)并固接于侧扶手(3)上的销轴(332),滑块(33)的前端开设有一U字形的通槽(33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婴儿篮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固定架(3)中部的卡槽(31)的截面形状为Z字形,卡槽(32)的截面形状为U字形。
专利摘要一种带有供婴儿休息用的婴儿篮的婴儿推车。在婴儿推车的左右两侧各固设有一侧扶手,婴儿篮通过固设于其底部左右两侧的连接架与侧扶手的连接而固定在侧扶手上。稳定性和安全性都较高。
文档编号B62B7/00GK2506511SQ01240790
公开日2002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6日
发明者陈俊安 申请人:陈俊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