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6058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轿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轿摩是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夏季能防雨,冬季能御寒,节油减 少污染。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喜爱的便捷交通工具两轮摩托车, 一但遇到大雨或严寒的冬天, 就傻眼了,这是最叫人烦恼的事。另外现有的摩托车行驶前进的空气阻力大, 当然就费油。造成这些后果是老式摩托车的先天不足,现在必须对其进行改进。 为此特研制出实用新型轿摩,分别为内燃式的和电动式的两种,解决了上述缺 点,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两轮摩托车,夏天不能防雨,冬天不能御寒,前进空气阻力大费 油,立不稳的固有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通工具轿摩,分别为内燃式的 和电动式的两种。该轿摩设有整流罩(车棚),解决了夏季防雨,冬季御寒,前 进空气阻力大的问题。另设有立轮解决了平衡稳立问题。还设有伞翼,高速行 使时可以产生一定升力减轻了轿摩的载重,能提高速度。而且在顺风顺路时, 伞翼可竖起当帆用,起助推作用,节省燃油,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内燃式的轿摩,由伞翼、整 流罩、方向把、前轮、后轮、立轮、内燃机与车底架相连接架构成。伞翼、支 架、伞杆、后支架、拉杆、冲角拨杆与车底架相连接构成伞翼升力机构。整流 罩与车底架相连接构成防雨防寒减阻力机构。方向把、前叉、前轮与车底架相 连接构成转向机构。立轮拨杆、连杆、立轮、立轮主轴与车底架相连接构成稳 立平衡机构。内燃机、小链轮、链条、大链轮、后叉、后轮与车底架相连接构 成前进驱动机构。油门把、化油器、油箱、内燃机、排气管、起动杆与车底架 相连接构成点火发动机构。离合把、档位杆、刹车踏板、刹车毂、后轮、车底 架相连接构成起车停车机构。
轿摩其特征有3个,l.伞翼升力机构,顶部设有伞翼,它的平面积约5ltf,
轻度弧状。如果轿摩以80km/h速度行驶,伞翼获得的升力为,P-CpSWV2
C二0.5升力系数,p=0.125空气密度,S=5m2 V=22m /秒,代入公式P=76 ^,结果伞翼获得76kg升力。设轿摩总重为150kg,减去76kg,剩下74绍, 对轮胎和地面的压力减少一半,这时行驶速度肯定要快。在顺风顺路时,伞翼 可竖起当帆用,起助推作用,节省燃油,当然在市区里是不能用的,可卸下。
2. 防雨防寒减阻力机构,设置了整流罩(车棚),它趋近于流线型,空气阻 力系数为0.03,而现有摩托车的空气阻力系数为0. 6,用阻力公式Q《pSVH十 算,以80km/h速度行驶时,现有摩托车所产生的空气阻力为36kg,而轿摩仅 为1.8kg。如换算成功率,现有摩托车克服空气阻力损失为10马力,而轿摩仅 为0.5马力,是20分之一。另外在整流罩底部设有冬季可以关闭的散热通道, 打开内循环通道,发动机的余热可使车内温暖。
3. 稳立平衡机构,设置了立轮,立轮是保证轿摩停车或慢行时平衡不倾倒快速行驶时,可通过立轮拨杆把立轮升起,脱离地面接触,免受无谓的磨损, 更重要的是,使轿摩仍保持两轮摩托车行驶弯道时的灵活性。
轿摩的运行操作过程,首先拨动冲角拨杆,把伞翼的冲角定在8度的位置上。 然后踏动起动杆,发动起内燃机,驾驶人员迸入整流罩(车棚)内坐好。右手 扣动离合把切断离合,左手拨动档位杆,挂上一档,右手慢慢松开离合把,同 时逆时针扭动油门把加油,起车后达到轿摩直立不倒的速度时,立刻拨动立轮 拨杆升起立轮,脱离与地面接触,进入正常行使。欲要停车,先扣动离合把切 断离合,迅速拨动档位杆摘下档,同时右脚点刹车踏板,根据速度抓准时机, 拨动立轮拨杆落下立轮,保证滑行停车后不倾倒,最后关闭内燃机。
电动式的轿摩,由整流罩、方向把、前叉、前轮、立轮、蓄电池组、后叉、 后轮、驱动电机与车底架相连接构成。变速箱、蓄电池组、驱动电机、后轮、 后叉与车底架相连接构成前进驱动机构。变速箱、蓄电池组与驱动电机电连接。 其他结构与内燃式相同,实际上就是蓄电池组,驱动电机取代了内燃机的动力。 因运行速度低故不设伞翼。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改变了现有摩托车的夏天不能防雨,冬天不能御 寒情况,因减小了空气阻力的损耗和减轻总重量,提高了行驶速度和节约燃油 减少排放污染,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l是内燃式轿摩的总装图。
图2是内燃式轿摩的底盘顶视图。
图3是伞翼的平面图。
图4是电动式轿摩的总装图。
在图中,l伞翼、2支架、3伞杆、4整流罩(车棚)、5离合把、6油门把、 7方向把、8冲角拨杆、9前叉、IO前轮、ll车底架、12档位杆、13立轮拨杆、 14内燃机、15连杆、16立轮、17立轮主轴、18风扇、19小链轮、20后叉、21 链条、22大链轮、23后轮、24油箱、25拉杆、26后支架、27坐垫、28车门、 29刹车踏板、30化油器、31排气管、32刹车毂、33起动杆、34变速箱、35蓄 电池组、36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 2中,内燃式,伞翼(1)、支架(2)、伞杆(3)、车底架(11)相 连接,伞翼(1)、后支架(26)、拉杆(25)、冲角拨杆(8)、车底架(11)相 连接。整流罩(4)、车底架(11)相连接。油门把(6)、离合把(5)、方向把(7)、 前叉(9)、前轮(10)、车底架(11)相连接。立轮拨杆(13)、连杆(15)、立 轮(16)、立轮主轴(17)、车底架(11)相连接。内燃机(14)、小链轮(19)、 链条(21)、大链轮(22)、后轮(23)、后叉(20)、车底架(11)相连接。档 位杆(12)、内燃机(14)、风扇(18)、车底架(11)相连接。方向把(7)、油 门把(6)、化油器(30)、油箱(24)、离合把(5)、内燃机(14)、起动杆(33)、 排气管(31)、车底架(11)相连接。车门(28)、整流罩(4)相连接。坐垫(27)、车底架(11)相连接。
在图4中,电动式,驱动电机(36)、后轮(23)相连接,蓄电池组(35)、 车底架(11)相连接,变速箱(34)、车底架(11)相连接。变速箱(34)、蓄 电池组(35)、驱动电机(36)电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轿摩,内燃式的,由伞翼、整流罩、方向把、前叉、前轮、立轮、内燃机、小链轮、链条、大链轮、后叉、后轮与车底架相连接构成,其特征是伞翼、支架、伞杆、后支架、拉杆、冲角拨杆与车底架相连接,整流罩与车底架相连接,方向把、前叉、前轮、与车底架相连接,立轮拨杆、连杆、立轮、立轮主轴与车底架相连接,内燃机、小链轮、链条、大链轮、后叉、后轮、与车底架相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摩,其特征是防雨防寒减阻力机构,由整流罩与 车底架相连接构成,并且车门设在整流罩右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摩,其特征是稳立平衡机构,由立轮拨杆、连杆、 立轮、立轮主轴、车底架相连接构成。
4. 一种轿摩,电动式的,由整流罩、方相把、前叉、前轮、立轮、蓄电池组、 后叉、后轮、驱动电机与车低架相连接构成,其特征是整流罩与车底架相连 接,方向把、前叉、前轮与车底架相连接,立轮拨杆、连杆、立轮、立轮主轴 与车底架相连接,驱动电机、后轮、后叉相连接,蓄电池组、后叉依次固定在 车底架上,变速箱、蓄电池组与驱动电机电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交通工具轿摩,它有两种实施方式,第一种内燃式的,由伞翼、整流罩、方向把、前叉、前轮、立轮、内燃机、小链轮、链条、大链轮、后叉、后轮与车底架连接构成。第二种电动式的,由整流罩、方向把、前叉、前轮、立轮、蓄电池组、后叉、后轮、驱动电机与车底架连接构成。解决了原两轮摩托车夏季不能防雨,冬季不能御寒,前进空气阻力大,不能平衡站立的问题。实现了节约能源提高生活质量。
文档编号B62K11/00GK201362316SQ200820072479
公开日2009年1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3日
发明者李广山 申请人:李广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