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骑行轿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7312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进型骑行轿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改进型骑行轿篷属于户外旅行用具领域,具体涉及骑行交通工具骑行人的遮阳避雨技术领域及帐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是在申请人的申请号为200510127970. 9的"轿蓬"、申请号为200820000934.5的"轿蓬帐篷"专利申请和申请号为200620123739.2的"轿蓬式蚊帐"专利的基础上进行的技术改造。
在背景技术方案中,支架管件之间采用蝶形螺丝螺母连接,虽具有拆卸上的方便,但也带来了防盗性差的安全隐患;背景技术中带环的连接钩是采用钩尖向下的方案,具有制作简单、操作简便的特点,但对篷顶面的材料要求高,对防水性差的材料会有渗水现象发生,限制了轿篷产品的推广应用;背景技术中带环与篷顶支撑骨的连接钩是均匀分布在带环上,具有篷顶变换形状的简便性,但由于圆形顶面积过大,在拥挤的城市道路上行使易产生安全隐患,即使是釆用椭圆形状及宝葫芦形状仍有可能由于制作尺寸过大而引起超宽的安全隐患;背景技术中透明围帘采用尼龙搭扣连接,虽然有成本低廉易开合的特点,但其开合速度仍不及磁性材料的开合速度。
技术背景中挑臂与微坡顶调节管上节管直接连接,在消费者手力过小时易导致安装不紧的缺陷,从而导致安全隐患的存在;背景技术中多用途支架座用斜面设计解决骑行交通工具的后货架的倾斜问题,具有稳固性好的特点,但在实施过程中须采用铸造工艺,制作成本过高。
以上实施中的缺陷影响了轿篷技术的实施和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实施中带来的缺陷问题,本着产品安全使用、制作成本低廉、安装使用方便、防雨使用效果达到最佳的目的,对原来技术进行了改进。
为了解决支架管件连接的方便防盗问题,设计了以双头弹簧卡钉为主要连接件;为了解决顶面防水效果问题,设计了封闭形钩尖向上的主控制连接钩环;为了解决篷顶面面积过大引起的超宽问题设计了可调节宽度的调节控制连接钩环及篷顶面收縮套扣组;为了解决透明围帘的开合速度问题,设计了磁性扣;为解决多用途支架座的工艺问题,设计了支架座倾斜度调节件;为解决篷顶的安装问题,设计了高弹性大面积的微坡顶调节管上节管顶面及带凹槽微坡顶调节管上节管顶面两种选择方案件。具体方案如下
4本实用新型是在背景技术基础上,即由可旋转收縮支架、有金属带环可拆解
变形的篷顶支架、带至少1片边帘的篷顶面、多用途支架座、具有959b以上透明度的可拆卸透明围帘、可拆卸磁扣围帘及地垫构成,带环内侧壁上有至少4个连接篷顶支架的连接钩、有钩尖朝上的供悬挂装饰物或与可拆卸磁扣围帘相互连接的扣环钩,篷顶有微坡顶调节管,篷顶面中央有内表面防水垫及外表面防水垫,多用途支架座的上支撑板有支架安装管棒、下支撑板有立锥,支架由支承杆及挑臂构成、支承杆与挑臂通过旋转连接件连接等基础上进行如下设计。
金属带环与篷顶支架的连接上设置了至少两组钩尖向上的主控制连接钩环组l 、 一组钩尖向上的调节控制连接钩环组2连接,其中主控制连接钩环组l由2个控制连接钩环构成并对称分布于金属带环内侧壁上,调节控制连接钩环组2由2个控制连接钩环构成并对称分布于主控制连接钩环组的两侧、并与主控制连接钩环组1的金属带环上的间隔距离》1CM但《带环周长的八分之一;控制连接钩环由钩尖向上的L形连接钩17 、封口弹片18及封口弹片U形槽19构成;其中封口弹片18是由弹簧钢片构成,可以是1个7字形弹片、通过至少2个安装固定孔贴合在金属带环外侧表面,也可以是1个L形弹片将金属带环夹住通过至少1个安装固定孔固定在金属带环两侧面,也可以是U字形弹片、位于金属带环内表面、通过至少1个安装固定孔固定在金属带环内侧表面。封口弹片U形槽19的凹槽底宽等于L形连接钩横截面外围周长或是一个比L形连接钩横截面外围周长大l醒的数值、凹槽侧壁高度是一个比连接钩直径大1-5醒的数值。
在可拆卸透明围帘门边设计了两种可选方案,第一种方案是由至少2组长度》1C:M、厚度》2MM的条形磁性扣构成,第二种方案则由至少一组直径或边长》5MM的扁形磁性扣及至少一组长度》2CM的尼龙搭扣构成。
在微坡顶调节管的上节管上设计了两种顶面,第一种方案是由厚度》5醒、压縮厚度》1MM的高密度弹性层构成的高弹性顶面,第二种方案则是由厚度》5MM、带U形卡槽42的低弹性层构成的U形卡槽顶面。微坡顶调节管的上节管顶面的U形卡槽42的槽宽《连接篷顶的支架挑臂的直径或边长,槽壁高^连接篷顶的支架挑臂的直径或边长的二分之一。同时将上节管高度予以限制,要求》5丽,上节管底部直径《篷顶面外表面低弹柔性防水垫直径。
篷顶面防水垫是厚度^1薩的低弹柔性防水垫,其中外表面低弹柔性防水垫3直径《内表面低弹柔性防水垫302直径但》5CM,内表面防水垫上有至少一组由1个篷顶面收縮带11及2个篷顶面收縮套扣构成的篷顶面收縮套扣组。
在支架管件的连接上,将连接可旋转收缩支架的相邻两节管件之间设计为由至少1个双头弹簧卡钉连接的技术方案、同时将相邻两节管件之间重叠部分限制为》5CM。相邻两节管件之间可以有以下选择方案
1 )1个双头弹簧卡钉5连接、双头弹簧卡钉5由1个带卡箍的卡套箍6固定,相邻两节管件之间重叠部分》8CM;
2) 1个双头弹簧卡钉5及1个螺丝螺母连接,双头弹簧卡钉5与螺丝螺母之间的距离》5CM;
3) 2个平行的双头弹簧卡钉连接、或2个相互错开且其延长线垂直相交或呈正+字交叉的双头弹簧卡钉连接,2个双头弹簧卡钉之间的距离》5CM,其中1个双头弹簧卡钉与凸字形支架套孔30连接。
其中支架支承杆与旋转连接件由1个双头弹簧卡钉5连接、双头弹簧卡钉5由1个带卡箍的卡套箍6固定,相邻两节管件之间重叠部分》8CM,且外管件有两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双头弹簧卡钉套孔、两对双头弹簧卡钉套孔呈90度夹角或一个小于90度但大于0度的夹角。双头弹簧卡钉呈U字形或V字形,U字形双头弹簧卡钉由一条两端各带1个弹珠20的弹片、1个压縮式张紧弹簧21及弹片固定孔22构成,压縮式张紧弹簧连接21两侧弹片成U字形;V字形双头弹簧卡钉由两条一端带一个弹珠20弹片、即V字形双头弹簧卡钉第一弹片26V字形双头弹簧卡钉第二弹片27,及1个夹簧28 、 1个弹片固定连接管29构成,两个弹片通过夹簧连接成V字形;双头弹簧卡钉通过弹片固定孔22或弹片固定连接管29与可旋转收縮支架的节管或节棒或连接件固定连接。
在多用途支架座上设计了由平面上支撑板、平面下支撑板或两条支撑条、及支架座倾斜度调节件构成的方案,平面上支撑板与平面下支撑板或支撑条之间通过带压縮弹簧的螺丝螺母连接固定。支架座倾斜度调节件可以是以下可选方案
1) 后衣架斜面调节架,由车架固定夹31及衣架调节板32构成,衣架调节板32上有若干调节孔;
2) 下支撑板车架固定套件,由下支撑板车架固定夹31、下支撑板车架连接件33及下支撑板后轮固定连接件34构成,下支撑板车架连接件33与下支撑板后轮固定连接件34呈7字形;
3) 平面上支撑板的斜立管或斜立棒或斜立条,其中斜立条可以是1个也可以由2个相互交叉的厚度^1. 5MM的几字形或倒U字形金属板条,通过铆接或焊接固定于平面上支撑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支架的管件连接更为方便安全且可起一定的防盗作用;篷顶面更为丰满、结构上更为美观且制作面料的要求降低,降低了制作成本;多用途支架座的制作工艺简化、降低了制作成本和推广成本;其优点还在于,由于采用磁性扣围帘、双头弹簧卡钉和两组控制钩环,局部材料成本有上升,但因为制作工艺上的简化及顶面材料的应用范围扩大等因素的影响,单品综合成本仍然下降,且在拥挤的道路上使用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其优点还在于支架旋转连接件采用双头弹簧卡钉及两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相互交叉的双头弹簧卡钉支架套孔,使用中可隨意调节支架与车体的位置,使本买用新 型的应用更为灵活、便于推广。
现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图l是揭开一角的使用结构图
图2是图1的A部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揭开篷顶面的俯视图
图4是图1中使用调节控制连接钩环的仰视图
图5是图1中使用调节控制连接钩环且收紧篷顶面收縮带形成的倒V型顶面 的结构图
图6是连接钩环与带环的连接结构图
图7是U字形双头弹簧卡钉结构图
图8是两只呈+字交叉的双头弹簧卡钉结构图
图9是V字形双头弹簧卡钉结构图
图10是图1中B部分的R向放大结构图
图11是衣架斜面调节架与调节后的衣架连接结构图
图12是下支撑板车架固定套件与衣架连接结构图
图1图2中,l是主控制连接钩环组,2是调节控制连接钩环组,
3是外表面低弹柔性防水垫,4是微坡顶调节管上节管U形卡槽顶面, 42是微坡顶调节管的上节管顶面的U形卡槽,5是双头弹簧卡钉,6 是卡套箍,7是斜立管,8是第一磁性扣,9是第二磁性扣。 图3中101是第一主控制主控制连接钩环组第一连接钩环,102是第一主控 制主控制连接钩环组第二连接钩环,103是第二主控制主控制连接钩环 组第一连接钩环,104是第二主控制主控制连接钩环组第二连接钩环, 201是调节控制连接钩环组第一连接钩环, 202是控制主控制连接钩环组第二连接钩环,10是扣环钩。 图4中11是篷顶面收縮带,12是第一篷顶面收縮带套扣,13是第一篷顶面
收縮带套扣,302是内表面低弹柔性防水垫。 图5中14是倒V型顶面的第一侧面,15是倒V型顶面的第二侧面, 图6中16是带环,17是控制钩,18是U形封口弹片,19是封口弹片U形槽。 图7中20是弹珠,21是压缩式张紧弹簧,22是弹片固定孔。 图8中24是第一双头弹簧卡钉,25是第二双头弹簧卡钉,23是双头弹簧卡 钉组固定孔
图9中26是第一 V形双头弹簧卡钉弹片,27是第二 V形双头弹簧卡钉弹片,28是夹簧,29是V形双头弹簧卡钉固定连接管。 图10中30是凸字形支架套孔。 图11中31是车架固定夹,32是衣架调节板,
图12中33是下支撑板车架连接件,34是下支撑板后轮固定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2图3图6金属带环16与篷顶支架的连接由至少两组钩尖向上 的主控制连接钩环组l 、 一组钩尖向上的调节控制连接钩环组2连接。其中主 控制连接钩环组1的第一主控制连接钩环组由第一主控制连接钩环组第一连接 钩环101及第一主控制连接钩环组第二连接钩环102两个控制连接钩环构成并 对称分布于金属带环内侧壁上;主控制连接钩环组1的第二主控制连接钩环组 由第二主控制连接钩环组第一连接钩环103及第二主控制连接钩环组第二连接 钩环104两个控制连接钩环构成并对称分布于金属带环内侧壁上,两组主控制 连接钩环组1对称分布于金属带环上。
调节控制连接钩环组2由调节控制连接钩环组第一连接钩环201、及调节控 制连接钩环组第二连接钩环202两个控制连接钩环构成、并对称分布于主控制 连接钩环组的两侧。
调节控制连接钩环组2与主控制连接钩环组1在金属带环上的间隔距离》 1CM但《带环周长的八分之一。以直径为88CM的金属带环为例,两者的间隔距 离最大为IICM。
控制连接钩环由钩尖向上的L形连接钩17 、封口弹片18及封口弹片U形 槽19构成;其中封口弹片18是由弹簧钢片构成,可以是1个7字形弹片、通 过至少2个安装固定孔贴合在金属带环外侧表面,也可以是1个L形弹片将金 属带环夹住通过至少1个安装固定孔固定在金属带环16两侧面,也可以是U字 形弹片、位于金属带环内表面、通过至少1个安装固定孔固定在金属带环内侧 表面;封口弹片U形槽19的凹槽底宽等于L形连接钩横截面外围周长或是一个 比L形连接钩横截面外围周长大1MM的数值、凹槽侧壁高度是一个比连接钩直 径大1-5MM的数值。图1图2中显示的封口弹片18为L形弹片。图6中显示的 是U字形弹片。在实施过程中篷顶支撑骨从封口弹片18上方向下压套入钩尖向 上的L形连接钩17中后、封口弹片18恢复原位并位于篷顶支撑骨上方,从而 使篷顶支撑骨固定在控制连接钩环内。
图4图5则是将篷顶支撑骨从第二主控制连接钩环组调整到调节控制连接钩 环组2上的结构图。其中根据图1图4篷顶面防水垫是厚度》1MM的低弹柔性防 水垫,其中外表面低弹柔性防水垫3直径《内表面低弹柔性防水垫302直径但 》5CM,内表面防水垫302上有至少一组由1个篷顶面收縮带11及2个篷顶面 收縮套扣构成的篷顶面收縮套扣组。根据图4篷顶面收縮套扣有两个即第一篷顶面收縮带套扣12及第二篷顶面收縮带套扣13,第二篷顶面收縮带套扣13与 篷顶面收縮带11位于同一侧,篷顶面收縮带11从第一篷顶面收縮带套扣12穿 过后反扣在第二篷顶面收縮带套扣13上从而与篷顶支撑骨共同使蓬顶面形成倒 V形顶面,根据图5篷顶面的倒V形顶面有两个侧面即倒V形顶面第一侧面14 及倒V形顶面第二侧面15。
根据图1图7图8图9图10可旋转收縮支架的相邻两节管件之间由至少1 个双头弹簧卡钉连接、同时相邻两节管件之间重叠部分限制为》5CM。相邻两节 管件之间可以有以下可选方案
1) 1个双头弹簧卡钉5连接、双头弹簧卡钉5由1个带卡箍的卡套箍6固定, 相邻两节管件之间重叠部分》8CM;
2) 1个双头弹簧卡钉5及1个螺丝螺母连接,双头弹簧卡钉5与螺丝螺母之 间的距离》5CM;
3) 2个平行的双头弹簧卡钉连接、或2个相互错开且其延长线垂直相交或呈 正+字交叉的双头弹簧卡钉连接,2个双头弹簧卡钉之间的距离》5CM,其中1 个双头弹簧卡钉与凸字形支架套孔连接;
图1中挑臂的连接是采用1个螺丝螺母与1个双头弹簧卡钉5连接。支架支 承杆与旋转连接件由1个双头弹簧卡钉5连接、双头弹簧卡钉5由1个带卡箍 的卡套箍6固定,相邻两节管件之间重叠部分》8CM,且外管件有两对位于同一 水平面上的双头弹簧卡钉套孔、两对双头弹簧卡钉套孔呈90度夹角或一个小于 90度但大于0度的夹角。在实施中可先将旋转连接件与支架支承杆用双头弹簧 卡钉5连接,然后将卡套箍6套在双头弹簧卡钉5的弹珠上再收紧卡箍。
根据图1支架支承杆釆用2个相互错开且其延长线垂直正十字交叉的双头弹 簧卡钉连接,2个双头弹簧卡钉之间的距离》5CM,其中l个双头弹簧卡钉与凸 字形支架套孔连接,根据图10凸字形支架套孔30位于支承杆外套管上,是由1 个小直径通孔与1个大直径通孔相互连通构成,其中小直径通孔的直径比双头 弹簧卡钉的弹珠的根部最细处的直径略大。在实施过程中将支架内套管的一组 双头弹簧卡钉的弹珠通过凸字形支架套孔30并转入凸字形支架套孔30的小直 径通孔中,第二个双头弹簧卡钉的弹珠即弹入支架外管的套孔内。
双头弹簧卡钉呈U字形或V字形,U字形双头弹簧卡钉由一条两端各带1个 弹珠20的弹片、1个压縮式张紧弹簧21及弹片固定孔22构成,压縮式张紧弹 簧21连接两侧弹片成U字形;V字形双头弹簧卡钉由两条一端带一个弹珠20 的弹片、即V字形双头弹簧卡钉第一弹片26 V字形双头弹簧卡钉第二弹片27, 及1个夹簧28 、 l个弹片固定连接管29构成,两个弹片通过夹簧连接成V字 形;双头弹簧卡钉通过弹片固定孔22或弹片固定连接管29与可旋转收縮支架 的节管或节棒或连接件固定连接。图7是U形双头弹簧卡钉结构图、实施中U 形双头弹簧卡钉通过弹片固定孔22与棒材连接后套入外管中。图8是两个U形双头弹簧卡钉的连接结构图,实施中两个u形双头弹簧卡钉通过中央的双头弹 簧卡钉组固定孔23与支架内管连接固定。
根据图1图11图12,多用途支架座由平面上支撑板、平面下支撑板或两条
支撑条、及支架座倾斜度调节件构成的方案,平面上支撑板与平面下支撑板或 支撑条之间通过带压縮弹簧的螺丝螺母连接固定。支架座倾斜度调节件可以是 以下可选方案
1) 后衣架斜面调节架,由车架固定夹31及衣架调节板32构成,衣架调节 板32上有若干调节孔;
2) 下支撑板车架固定套件,由下支撑板车架固定夹31、下支撑板车架连接 件33及下支撑板后轮固定连接件34构成,下支撑板车架连接件33与下支撑板 后轮固定连接件34呈7字形;
3) 平面上支撑板的斜立管或斜立棒或斜立条,其中斜立条可以是1个也可 以由2个相互交叉的厚度》1. 5MM的几字形或倒U字形金属板条,通过铆接或焊
接固定于平面上支撑板上。
图1的多用途支架座采用斜立管7的实施例,在实施中只要将一定角度的斜 立管直接焊接在平面上支撑板上。斜立管7也可用几字形或倒U字形金属板条 替代并通过焊接或铆接与平面上支撑板相连接。
图11是采用后衣架斜面调节架作为支架座倾斜度调节件的方案,主要适用 于骑行交通工具衣架有倾斜度而此倾斜度又是由衣架本身与车架连接引起的情 况。在实施中只要将后衣架斜面调节架的车架固定夹31固定于车架上再将衣架 固定在衣架调节板32上即可。图12是适用于无衣架的骑行交通工具的实施例, 在实施中只要将后衣架斜面调节架的车架固定夹31固定于车架上再将衣架调节 板32的一个面与下支撑板车架连接件33的一个面固定连接后再将平面下支撑 板通过下支撑板后轮固定连接件34与轮轴相连接固定。
下支撑板可由支撑条替代,支撑条可以是呈一字形或7字形或U字形,具体 实施中可根据现有技术理解与选用。
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透明围帘门边由至少2组长度》1CM、厚度》2MM的条形 磁性扣构成,第二种方案则由至少一组直径或边长^5MM的扁形磁性扣及至少一 组长度》2CM的尼龙搭扣构成。根据图1可拆卸透明围帘门边的前片围帘门与后 片围帘门门边各有两组条形磁性扣,在实施应用中前片围帘门门边条形磁性扣9 与后片围帘门门边的条形磁性扣8相互吸合固定。在实施过程中条形磁性扣被 包裹于围帘布内,其个数应根据围帘的长度及条形磁性的长度决定。以围帘长 度100CM、条形磁铁的长度为2CM为例,相邻两个条形磁铁的间隔长度应不超 过30CM,最好是10CM。具体实施中可参照现有技术理解。
本实用新型的徼坡顶调节管的上节管有两种顶面,第一种方案是由厚度》 5MM、,压縮厚度》1MM的高密度弹性层构成的高弹性顶面,第二种方案则是由厚度》5MM、带U形卡槽42的低弹性层构成的U形卡槽顶面。微坡顶调节管的上 节管顶面的U形卡槽42的槽宽《连接篷顶的支架挑臂的直径或边长,槽壁高》 连接蓬顶的支架挑臂的直径或边长的二分之一。同时将上节管高度予以限制, 要求^5MM,上节管底部直径《篷顶面外表面低弹柔性防水垫直径。在具体实施 过程中,第一种方案可与篷顶面外表面低弹柔性防水垫合为一体,此时上节管 底部直径等于篷顶面外表面低弹柔性防水垫直径。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本申请第一申请人的申请号为200620123739.2的轿蓬式 蚊帐专利及申请号为200510127970. 9的轿蓬专利申请、申请号为 200820000934. 5的骑行轿蓬帐篷申请所进行的技术改造,因此,本实用新型未 予以说明而又与本技术的实施有关的、可参照本申请人的有关专利理解。在具 体实施中卡箍的理解与应用可参照现有技术予以理解,卡箍可从市场购买。
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实施方式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范围的限制。任何机 械无创造性的替代方案、材料的更替,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权利要求1. 一种改进型骑行轿篷,由可旋转收缩支架、有金属带环可拆解变形的篷顶支架、带至少1片边帘的篷顶面、多用途支架座、具有95%以上透明度的可拆卸透明围帘、可拆卸磁扣围帘及地垫构成,带环内侧壁上有至少4个连接篷顶支架的连接钩、有钩尖朝上的供悬挂装饰物或与可拆卸磁扣围帘相互连接的扣环钩,篷顶有微坡顶调节管,篷顶面中央有内表面防水垫及外表面防水垫,多用途支架座的上支撑板有支架安装管棒、下支撑板有立锥,支架由支承杆及挑臂构成、支承杆与挑臂通过旋转连接件连接,其特征在于金属带环与蓬顶支架由至少两组钩尖向上的主控制连接钩环组(1)、一组钩尖向上的调节控制连接钩环组(2)连接,其中主控制连接钩环组(1)由2个控制连接钩环构成并对称分布于金属带环内侧壁上,调节控制连接钩环组(2)由2个控制连接钩环构成并对称分布于主控制连接钩环组的两侧、并与主控制连接钩环组(1)的金属带环上的间隔距离≥1CM但≤带环周长的八分之一;可拆卸透明围帘门边由至少2组长度≥1CM、厚度≥2MM的条形磁性扣构成,或由至少一组直径或边长≥5MM的扁形磁性扣及至少一组长度≥2CM的尼龙搭扣构成;微坡顶调节管的上节管是由厚度≥5MM、压缩厚度≥1MM的高密度弹性层构成的高弹性顶面或者是由厚度≥5MM、带U形卡槽(42)的低弹性层构成的U形卡槽顶面,上节管高度≥5MM,上节管底部直径≤篷顶面外表面低弹柔性防水垫直径;篷顶面防水垫是厚度≥1MM的低弹柔性防水垫,其中外表面低弹柔性防水垫直径≤内表面低弹柔性防水垫直径但≥5CM,内表面防水垫上有至少一组由1个篷顶面收缩带(11)及2个篷顶面收缩套扣构成的篷顶面收缩套扣组;可旋转收缩支架的相邻两节管件之间由至少1个双头弹簧卡钉连接、相邻两节管件之间重叠部分≥5CM;多用途支架座由平面上支撑板、平面下支撑板或两条支撑条、及支架座倾斜度调节件构成,平面上支撑板与平面下支撑板或支撑条之间通过带压缩弹簧的螺丝螺母连接固定。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骑行轿篷,其特征在于双头弹簧卡钉呈l 字形或V字形,U字形双头弹簧卡钉由一条两端各带l个弹珠(20)的弹 片、1个压縮式张紧弹簧(21)及弹片固定孔(22)构成,压縮式张紧弹 簧(21)连接两侧弹片成U字形;V字形双头弹簧卡钉由两条一端带一个弹 珠(20)弹片、即V字形双头弹簧卡钉第一弹片(26) V字形双头弹簧卡 钉第二弹片(27),及l个夹簧(28 )、 l个弹片固定连接管(29)构成, 两个弹片通过夹簧连接成V字形;双头弹簧卡钉通过弹片固定孔(22)或弹 片固定连接管(29)与可旋转收縮支架的节管或节棒或连接件固定连接。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骑行轿篷,其特征在于控制连接钩环由钩尖向上的L形连接钩(17 )、封口弹片(18 )及封口弹片U形槽(19)构成; 其中封口弹片(18)是由弹簧钢片构成,是1个7字形弹片、通过至少2个安装固定孔贴合在金属带环外侧表面,或者是1个L形弹片将金属带环 夹住通过至少1个安装固定孔固定在金属带环两侧面,或者是U字形弹片、 位于金属带环内表面、通过至少1个安装固定孔固定在金属带环内侧表面; 封口弹片U形槽(19)的凹槽底宽等于L形连接钩横截面外围周长或是一 个比L形连接钩横截面外围周长大1MM的数值、凹槽侧壁高度是一个比 连接钩直径大l-5MM的数值。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骑行轿篷,其特征在于可旋转收縮支架的相 邻两节管件之间由1) l个双头弹簧卡钉(5)连接、双头弹簧卡钉(5)由l个带卡箍的卡套箍 (6)固定,相邻两节管件之间重叠部分^8CM;或由2) l个双头弹簧卡钉(5)及l个螺丝螺母连接,双头弹簧卡钉(5)与螺丝 螺母之间的距离》5CM;或由3) 2个平行的双头弹簧卡钉连接、或2个相互错开且其延长线垂直相交或呈 正+字交叉的双头弹簧卡钉连接,2个双头弹簧卡钉之间的距离》5CM,其 中1个双头弹簧卡钉与凸字形支架套孔(30)连接;其中支架支承杆与旋转连接件由1个双头弹簧卡钉(5)连接、双头弹簧 卡钉(5)由1个带卡箍的卡套箍(6)固定,相邻两节管件之间重叠部分 》8CM,且外管件有两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双头弹簧卡钉套孔、两对双头 弹簧卡钉套孔呈90度夹角或一个<90度但>0度的夹角。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骑行轿篷,其特征在于支架座倾斜度调节件 是1)后衣架斜面调节架,由车架固定夹(31)及衣架调节板(32)构成, 衣架调节板(32)上有若干调节孔;或是2) 下支撑板车架固定套件,由下支撑板车架固定夹(31)、下支撑板车架连 接件(33)及下支撑板后轮固定连接件(34)构成,下支撑板车架连接件(33)与下支撑板后轮固定连接件(34)呈7字形;或是3) 平面上支撑板的斜立管或斜立棒或斜立条,其中斜立条是1个或者是由2 个相互交叉的厚度》1.5MM的几字形或倒U字形金属板条,通过铆接或焊 接固定于平面上支撑板上。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骑行轿篷,其特征在于微坡顶调节管的上节管顶面的U形卡槽(42)的槽宽《连接篷顶的支架挑臂的直径或边长,槽 壁高》连接篷顶的支架挑臂的直径或边长的二分之一。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型骑行轿篷属于户外旅行用具领域,由支架、支架座、篷顶、透明或不透明围帘构成,其特征在于金属带环与篷顶支架由至少两组主控制连接钩环组1及一组调节控制连接钩环组2连接;透明围帘门由至少2组条形磁性扣构成或由至少一组扁形磁性扣及至少一组尼龙搭扣构成;微坡顶调节管的上节管顶面是高弹性顶面或U形卡槽顶面4;篷顶面防水垫是厚度≥1mm的低弹柔性防水垫,内表面防水垫上有至少一组篷顶面收缩套扣组;支架相邻两节管件之间由至少1个双头弹簧卡钉连接且重叠部分≥5CM;多用途支架座由平面上支撑板、平面下支撑板或两条支撑条、及支架座倾斜度调节件构成;其优点在于,制作工艺简化成本下降使用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文档编号B62J17/00GK201280174SQ20082012722
公开日2009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7日
发明者溪 凌, 姜梅香 申请人:姜梅香;凌 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