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煤气罐的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5503阅读:8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拉煤气罐的小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 型涉及一种承载能力强、省时省力且轻便安全的拉煤气罐的小车,属交 通工具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搬运煤气瓶往往通过徒手搬运到较高楼层,费力又不方便。即使使用小车搬 运,小车由多轮组成,且体积过大,携带不便,同时在很难适应长距离推拉及上下台阶,功能
较为单一。
发明内容设计目的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承载能力强、省时省力且轻便安 全的拉煤气罐的小车。设计方案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1、由平行钢管通过调节活动块与连接杆构成 的车架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特征之一。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可以随意调节连接杆与 平行钢管之间的角度,便能适合在不同坡度的路面使用,较为省力和使用舒适。2、两钢管之 间通过弯曲的钢管连接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特征之二。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便于放 置煤气罐,使其弯曲的弧度与煤气罐相近,当然也可安装笔直钢管将其用作其他载物工具 使用,灵活性较大。3、底端有挡板固定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特征之三。这样做的目 的在于防止在搬运煤气罐时因为路面不平或其他原因使煤气罐滑落,使用更加安全省心。 4、连接杆顶端装有耐磨柔软的车把手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特征之四。这样做的目 的在于加大了摩擦系数,便于使用者更好的对车进行控制,同时柔软的车把手使得使用者 使用时更加舒适且人性化。5、连接杆之间装有活动滑板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特征 之五。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起到了连接支撑的作用,同时在遇到台阶时,可以将其卸下,两端 的活动板分别调节到合适的角度便能与台阶面相吻合,防止滑板在使用时突然滑落,这样 小车便能轻松的上下台阶。6、前轮为万向轮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特征之六。这样 做的目的在于便于轻松地控制拉煤气罐小车的运动方向。7、钢管两侧可装活动调节扣的 设计,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特征之七。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防止出现在搬运过程中煤气罐突 然脱落的情况,从而使得使用更加安全省心且人性化。技术方案拉煤气罐的小车,车架底部安装有前轮和后轮,车架与车把手连接,由 平行钢管通过调节活动块与连接杆构成的车架,两钢管之间通过弯曲的钢管连接,底端有 挡板固定,连接杆顶端装有耐磨柔软的车把手,连接杆之间装有活动滑板。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一是承载能力强、省时省力;二是轻便安全且功能强 大。

图1是拉煤气罐的小车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拉煤气罐的小车,车架1底部安装有前轮2和后轮3,车架 1与车把手4连接,由平行钢管5通过调节活动块6与连接杆7构成的车架1,两钢管5之 间通过弯曲的钢管5连接,底端有挡板8固定,连接杆7顶端装有耐磨柔软的车把手4,连接 杆7之间装有活动滑板9。两个平行的钢管5通过调节活动块6与连接杆7构成车架1,车 架1底部有两个后轮3和一个万向活动前轮1,两钢管5之间有弯曲的钢管5纵向连接,由 于弯曲钢管与煤气罐的曲面相匹配,便能较稳固的放置煤气罐。同时出于安全考虑,车架1 顶端底部有挡板8和钢管两侧的活动调节扣可以将煤气罐牢牢固定住,防止其突然滑落给 搬运者带来一定的危险和麻烦。两连接杆7之间装有活动滑板9,在遇到陡坡或者台阶时, 可以适当调节活动块与连接杆的角度,更加易于发力,使得操作更加轻松,同时将活动滑板 两端的活动板分别调节到合适的角度便能与台阶面相吻合,防止滑板固定在台阶面时突然 滑落,配合连接杆7上耐磨柔软的车把手4,最终使得使用者搬运煤气罐变得更加的轻松、 安全、省心、省力舒适且人性化。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实例虽然对本实用新型作了比较详细的文字描述,但是这 些文字描述,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简单描述,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的 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组合、增加或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内。
权利要求一种拉煤气罐的小车,车架底部安装有前轮和后轮,车架与车把手连接,其特征是由平行钢管通过调节活动块与连接杆构成车架,两钢管之间通过弯曲的钢管连接,底端有挡板固定,连接杆顶端装有耐磨柔软的车把手,连接杆之间装有活动滑板,车架侧部设有一道或一道以上束紧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煤气罐的小车,其特征是所述的弯曲钢管与煤气罐的曲 面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煤气罐的小车,其特征是所述的前轮为万向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承载能力强、省时省力且轻便安全的拉煤气罐的小车,车架底部安装有前轮和后轮,车架与车把手连接,由平行钢管通过调节活动块与连接杆构成的车架,两钢管之间通过弯曲的钢管连接,底端有挡板固定,连接杆顶端装有耐磨柔软的车把手,连接杆之间装有活动滑板。优点一是承载能力强、省时省力;二是轻便安全且功能强大。
文档编号B62B3/02GK201566663SQ20092019155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3日
发明者孟瑶 申请人:孟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