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坐垫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3094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水坐垫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创作系关于坐垫袋,特别系指一种安装于坐垫底部,供骑乘者置放物品,并兼具防水功效之防水坐垫袋。
背景技术
按,随着现今人们对于环保议题的日益重视,加上民众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因此,利用休假日骑乘自行车至户外从事休闲活动,进而体验大自然,近年来,已有人数急速倍增之趋势,而透过骑乘自行车悠游山林,不仅能让人适当的纾解压力,且在休闲的同时又能兼具运动之功效,是现代人最适合不过的休闲运动之一。但,由于自行车本身所能提供之置物空间相当有限,若是骑乘者欲携带物品时,便需空出一只手来拿取物品,而仅剩一只手来操控自行车之行进,此举,对于骑乘者本身不仅 是一种负担,亦大幅增加交通事故发生之机率。是以,便有厂商于自行车前方装设置物篮,但置物篮不仅在外观上破坏整体设计观感,更因物品放置于自行车前方,而容易受到不法人士直接抢走,另,若是放置于置物篮内之物品过重,更会让自行车整体重心朝前偏移,而容易让自行车产生倾倒、滑倒或翻车等交通事故,是以,如何在现行情况下提供额外的置物空间,以供骑乘者利用,便成为自行车相关业者所积极发展的目标。参照中国台湾地区的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数第M357409号〈自行车袋固定组件〉,其揭露了一结合于自行车座管的自行车袋,该自行车袋设有一开口,开口以一拉炼封闭,该拉炼环设于自行车袋,开启该拉炼时,该自行车袋的开口呈开放状,让使用者能对该自行车袋进行物品之存取,而封闭该拉炼时,该自行车袋的开口呈闭合状,让存放在该自行车袋内的物品不致脱落。透过上述先前技术之拉炼设计,可以有效封闭自行车袋之开口,避免物品由自行车袋掉落;然而此种藉由拉炼封闭开口的设计,一旦遇到雨天,纵使自行车袋本身具有防水设计,但雨水依然会从拉炼处渗入自行车袋内,而让自行车袋内之空间有渗水的可能,且一般骑乘者为了减轻骑乘之负担,大多会舍弃不需携带之物品,因此,会存放在自行车袋内的物品,大多属比较贵重的物品,如手机、随身听、在郊外骑乘所需要的地图或是钞票等等,然而前述的这些物品都是不能受潮,更不能进水的,所以,当自行车袋无法防水时,骑乘者遇到雨天而让雨水渗入自行车袋内,将会导致存放在自行车袋内的物品受潮或淋湿,而让这些物品有损坏的可能。故,创作人有鉴于习用坐垫袋之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之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提升整体防水性之“防水坐垫袋”创作专利,以改善上述之所有缺失,并嘉惠所有消费者。
发明内容本创作主要目的,在改良习知防水坐垫袋,雨水会经由拉链处渗入坐垫袋内之缺失,让使用者置放于防水坐垫袋内的物品,不会有受潮或淋湿之疑虑。本创作系一种防水坐垫袋,其包括有一防水袋主体及一固定片,其中该防水袋主体,其包括一容置槽及一置纳通道,该容置槽系与置纳通道相互连通,该置纳通道于外周两侧分别设有一收折部,各收折部系朝置纳通道拗折内缩,该防水袋主体一端表面组设有一公接合件,该防水袋主体于组设公接合件相反端设有一母接合件,该母接合件系与公接合件相互组接,而于该二收折部相邻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收折部及一第二收折部,且该第一收折部系与母接合件位于同一端面,而该第二收折部系与公接合件位于同一端面;该固定片,其绕设于防水袋主体内,且该固定片两端系分别靠抵于该第一收折部及第二收折部之内壁;藉此,透过该固定片撑起防水袋主体内壁,使该防水袋主体于内部成形固定的容 置空间,达到防水及物品置纳之功效。本创作“防水坐垫袋”,进一步包括下列技术特征I.该固定片包括一 PP材质制成的本体,该本体两端分别设有一压抵部及一定位部,该压抵部及定位部系分别靠抵于第一收折部及第二收折部内壁,且该本体两侧皆设有一组接部及一接合部,透过弯折固定片,使位于同一侧之该组接部及接合部系相互组接,经由拗折该二收折部朝置纳通道方向进行折收,再分别压抵该第一收折部及第二收折部,使该第一收折部靠抵在第二收折部上方,以加强整体防水效果。2.该固定片之组接部及接合部组接方式系为车缝成形或粘接成形。3.该防水袋主体于二收折部分别设有至少一加强肋,以便提供该二收折部便利折收之特点。4.该防水袋主体两侧系分别设有一检视孔,该检视孔系组设有一透明防水之保护件。5.该防水袋主体系为尼龙防水材质的袋体。6.该公接合件及母接合件系为相对应之钮扣、扣环或魔鬼毡。7.该置纳通道于第一收折部及第二收折部之内壁分别设有一第一拗折肋及一第二拗折肋。本创作之防水坐垫袋,其系透过该防水袋主体组接固定片后,撑起该防水袋主体内壁,使该防水袋主体于内部成形固定的容置空间,并经由防水坐垫袋及固定片的双重保护,避免雨水渗入之情事发生,藉此,改良习知防水坐垫袋,雨水会经由拉炼处渗入坐垫袋内,无法确实保护收藏防水坐垫袋内的物品不会有受潮或淋湿之缺失,因此本创作可谓是一种相当具有实用性及进步性之创作,相当值得产业界来推广,并公诸于社会大众。

图I系为本创作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系为本创作立体组接示意图。图3系为本创作固定片穿接于防水袋主体剖面示意图。图4系为本创作固定片侧面示意图。图5系为本创作固定片展开示意图。[0027]图6系为本创作防水袋主体压抵第二收折部进行折收动作示意图。图7系为本创作防水袋主体完全收折后示意图。图8系为本创作防水袋主体完全收折后另一角度示意图。图9系系为本创作防水袋主体组接于自行车坐垫下方示意图。图I至图9中的附图标记说明I——防水袋主体11——容置槽12——置纳通道121——收折部122——第一收折部123——第二收折部124——加强肋13——公接合件14——母接合件15——检视孔16——保护件17——第一拗折肋18——第二拗折肋2——固定片21——本体22——压抵部23——定位部24——组接部25——接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创作系关于一种防水坐垫袋,系改良以往习知防水坐垫袋,雨水会经由拉链处渗入坐垫袋内之缺失,让使用者置放于防水坐垫袋内的物品,不会有受潮或淋湿之疑虑,有关其功效及特点,以下搭配相关图式作一简单实施例说明。请参阅图I及图2,其分别系为本创作立体分解示意及本创作立体组接示意之说明,本创作实施例主要系为一种防水坐垫袋,其包括有一防水袋主体I及一固定片2,其中该防水袋主体I系为尼龙防水材质所制成,且该防水袋主体I包括有一容置槽
11(请参阅图3)及一置纳通道12,该容置槽11系与置纳通道12相互连通,该置纳通道12于外周两侧分别设有一收折部121,各收折部121系朝置纳通道12拗折内缩,该防水袋主体I 一端表面组设有一公接合件13,该防水袋主体I于组设公接合件13相反端设有一母接合件14,该母接合件14系与公接合件13相互组接,该公接合件13及母接合件14系为相对应之钮扣、扣环或魔鬼毡,而于本实施例中系以相对应之扣环来进行说明,但其并不限定本创作仅能运用于此实施态样,而于该二收折部121相邻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收折部122及一第二收折部123,且该第一收折部122系与母接合件14位于同一端面,而该第二收折部123系与公接合件13位于同一端面;该防水袋主体I于二收折部121分别设有至少一加强肋124 (于本实施例中系以三加强肋124)来呈现,但并不限定本实施例仅能以三加强肋124之方式,各加强肋124系呈三角形之形状,并以二加强肋124排列于一加强肋124的两斜边之型态,以便提供该二收折部121便利折收之特点,且该防水袋主体I两侧系分别设有一检视孔15,该检视孔15系组设有一透明防水之保护件16,且该置纳通道12于第一收折部122及第二收折部123之内壁分别设有一第一拗折肋17及一第二拗折肋18,以便让使用者于折收防水袋主体I能更加便利,且该第一拗折肋17及第二拗折肋18系呈长条状设于置纳通道12内缘,该防水袋主体I藉由第一拗折肋17及第二拗折肋18与两侧加强肋124之设计,其得以提供置纳通道12开口具有适当支撑呈开放状。[0045]该固定片2绕设于防水袋主体I内,本实施例中该固定片2绕设于容置槽11内,且该固定片2两端系分别靠抵于该第一收折部122及第二收折部123之内壁,该固定片2包括一 PP板材质制成的本体21,该本体21两端分别设有一压抵部22及一定位部23,该压抵部22及定位部23系分别靠抵于第一收折部122及第二收折部123内壁,且该本体21两侧皆设有一组接部24及一接合部25,透过弯折固定片2,使位于同一侧之该组接部24及接合部25系相互组接,且该固定片2之组接部24及接合部25组接方式系为车缝成形或粘接成形。请参阅图3至图5,其分别系为本创作固定片2穿接于防水袋主体I剖面示意、本创作固定片2侧面示意及本创作固定片2展开示意之说明,此时,请一并参照图I及图2,于本实施例中,该防水袋主体I经由相互连通之容置槽11及置纳通道12组接固定片2,而于图式中可看出,该压抵部22系靠抵在第一收折部122内壁,而该定位部23则系靠抵在第二收折部123内壁,另该固定片2之本体21系与容置槽11之槽内壁相互靠抵,该固定片2两侧之组接部24及接合部25相互组接所形成之中空容置空间,撑起该防水袋主体I内壁,使该防水袋主体I于内部成形固定的容置空间,以便使用者置放其所欲需携带之物品;且让防水袋主体I在收折时,可藉由该第一收折部122向下压抵之收折力,搭配该第一拗折肋17 及第二拗折肋18,将该第一收折部122靠抵在第二收折部123上方,以加强整体防水性。请参阅图6至图8,其分别系为本创作防水袋主体I完全收折后示意、本创作防水袋主体I完全收折后示意及本创作防水袋主体I完全收折后另一角度示意之说明,此时,请一并参照图I至图5,于本实施例中,压抵置纳通道12两侧之收折部121,且透过加强肋124之设置,使其两侧之收折部121分别朝置纳通道12方向进行拗折,且因为加强肋124之三角形之形状,使两侧之收折部121于收折时,能快速的顺着加强肋124三角形两侧之斜边,迅速的成形呈左右相对之平躺形态V字形,此时,再压抵防水袋主体I之第一收折部122,使其朝第二收折部123方向进行折收,让第二收折部123呈现对折状态,并搭配该第一拗折肋17及第二拗折肋18,将第一收折部122压抵于第二收折部123上方,并将母接合件14与公接合件13相互组接,而遮蔽置纳通道12,以加强整体防水袋主体I之防水性,避免水经由置纳通道12而流入防水袋主体I内,而引起防水袋主体I内置放物品因受潮而损坏之情事发生。请参阅图9,其系为本创作防水袋主体I组接于自行车坐垫下方示意之说明,于本实施例中,将本创作之防水袋主体I与自行车相互组接,并透过该防水袋主体I内部之容置空间,来置纳物品,以达到防水及物品置纳之特点,并可藉由解除公接合件13及母接合件14组接之状态,来拿取置放于防水袋主体I内部之物品。由上所述者仅用以解释本创作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具以对本创作作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创作精神下所做有关本创作之任何修饰或变更者,皆仍应包括在本创作意图保护之范畴内。综上所述,本创作“防水坐垫袋”其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确实是完全符合产业上发展所需,且所揭露之结构创作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所以其具有“新颖性”应无疑虑,又本创作可较习用之结构更具功效之增进,因此亦具有“创造性”,其完全符合我国专利法有关新型专利之申请要件的规定,乃依法提起专利申请,并敬请钧局早日审查,并给予
冃疋
权利要求1、一种防水坐垫袋,其包括有一防水袋主体及一固定片,其特征是其中 该防水袋主体,其包括一容置槽及一置纳通道,该容置槽系与置纳通道相互连通,该置纳通道于外周两侧分别设有一收折部,各收折部系朝置纳通道拗折内缩,该防水袋主体一端表面组设有一公接合件,该防水袋 主体于组设公接合件相反端设有一母接合件,该母接合件系与公接合件相互组接,而于该二收折部相邻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收折部及一第二收折部,且该第一收折部系与母接合件位于同一端面,而该第二收折部系与公接合件位于同一端面; 该固定片,其绕设于容置槽内,且该固定片两端系分别靠抵于该第一收折部及第二收折部之内壁; 藉此,透过该固定片撑起防水袋主体内壁,使该防水袋主体于内部成形固定的容置空间,达到防水及物品置纳之功效。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防水坐垫袋,其特征是其中,该固定片包括一PP材质制成的本体,该本体两端分别设有一压抵部及一定位部,该压抵部及定位部系分别靠抵于第一收折部及第二收折部内壁,且该本体两侧皆设有一组接部及一接合部,透过弯折固定片,使位于同一侧之该组接部及接合部系相互组接,经由拗折该二收折部朝置纳通道方向进行折收,再分别压抵该第一收折部及第二收折部,使该第一收折部靠抵在第二收折部上方,以加强整体防水效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水坐垫袋,其特征是其中,该固定片之组接部及接合部组接方式系为车缝成形或粘接成形。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防水坐垫袋,其特征是其中,该防水袋主体于二收折部分别设有至少一加强肋,以便提供该二收折部便利折收之特点。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防水坐垫袋,其特征是其中,该防水袋主体两侧系分别设有一检视孔,该检视孔系组设有一透明防水之保护件。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防水坐垫袋,其特征是其中,该防水袋主体系为尼龙防水材质的袋体。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防水坐垫袋,其特征是其中,该公接合件及母接合件系为相对应之钮扣、扣环或魔鬼毡。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防水坐垫袋,其特征是其中,该置纳通道于第一收折部及第二收折部之内壁分别设有一第一拗折肋及一第二拗折肋。
专利摘要防水坐垫袋,包括一防水袋主体及一固定片,所述防水袋主体包括一容置槽及一置纳通道,该容置槽系与置纳通道相互连通,该置纳通道于外周两侧分别设有一收折部,各收折部系朝置纳通道拗折内缩,该防水袋主体一端表面组设有一公接合件,该防水袋主体于组设公接合件相反端设有一母接合件,该母接合件系与公接合件相互组接,而于该二收折部相邻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收折部及一第二收折部,第一收折部与母接合件位于同一端面,第二收折部与公接合件位于同一端面;所述固定片绕设于容置槽内,该固定片两端分别靠抵于第一收折部及第二收折部之内壁;透过该固定片撑起防水袋主体内壁,使该防水袋主体于内部成形固定的容置空间,达到防水及物品置纳之功效。
文档编号B62J9/00GK202541696SQ201220058479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2日
发明者邓昌盛 申请人:东莞顺传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