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矩传感器、驱动单元以及电动辅助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6784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转矩传感器、驱动单元以及电动辅助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转矩传感器、驱动单元以及电动辅助自行车。转矩传感器具有:底板;在外周部具有与链条啮合的多个齿的牙盘;引导底板使其相对于牙盘能够相对旋转的旋转引导部;通过底板的相对旋转而弹性变形的弹性部;固定于底板的内侧磁铁部;固定于牙盘的外侧磁铁部;以及检测内侧磁铁部相对于外侧磁铁部的周向相对位置的检测部,内侧磁铁部具有圆环状的第一轭、以及沿周向配置在第一轭上且直接或通过粘结剂间接地与第一轭接触的多个第一磁铁,外侧磁铁部具有圆环状的第二轭、以及在多个第一磁铁的径向外侧沿周向配置在第二轭上且直接或通过粘结剂间接地与第二轭接触的多个第二磁铁。
【专利说明】转矩传感器、驱动单元以及电动辅助自行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辅助自行车用的转矩传感器。
【背景技术】
[0002]一直以来,使用一种通过电动马达辅助驾驶人踩踏踏板的力的电动辅助自行车。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012-187963号公报中公开的电动辅助自行车包括计算基于人力的踏板踏力的转矩检测装置。转矩检测装置包括轴部旋转体和齿部旋转体。轴部旋转体设置于人力驱动系统的曲柄轴。齿部旋转体通过弹性体与轴部旋转体连结。当作用有踏板踏力时,弹性体被压缩,在轴部旋转体与齿部旋转体之间产生相位差。
[0003]在轴部旋转体设置以等间隔角度按N极、S极的顺序配置有第一磁化部件的第一支承部。在齿部旋转体设置以等间隔角度按N极、S极的顺序配置有第二磁化部件的第二支承部。通过霍尔传感器检测出第一磁化部件的磁场以大致正弦波状的检测信号输出。并且,还检测出第二磁化部件的磁场以大致正弦波状的检测信号输出。根据这些检测信号计算出相当于踏板踏力的上述相位差。
[0004]在中国实用新型公告第2675543号说明书中公开的电动辅助自行车包括外凸轮7和内凸轮8。外凸轮7通过弹簧11与内凸轮8连结。弹簧11的轴线位于以中轴2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周上。
[0005]但是,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012-187963号公报所公开的转矩检测装置中,若磁化部件的位置偏移,则导致转矩的检测精度下降。并且,在来自多个磁化部件的磁通散乱时,也导致转矩的检测精度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背景技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高精度地检测内侧磁铁部相对于外侧磁铁部的周向相对位置。
[0007]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电动辅助自行车用的转矩传感器具有:底板,在该底板的中心轴线上连接有曲柄;牙盘,其为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环状,且在外周部具有与链条啮合的多个齿;旋转引导部,其引导所述底板使其相对于所述牙盘能够相对旋转;弹性部,其通过所述底板相对于所述牙盘的相对旋转而弹性变形;内侧磁铁部,其为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环状,且固定于所述底板;外侧磁铁部,其为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环状,且位于所述内侧磁铁部的径向外侧,并固定于所述牙盘;以及检测部,其检测所述内侧磁铁部相对于所述外侧磁铁部的周向相对位置,其中,所述内侧磁铁部具有:圆环状的第一轭,其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沿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扩展;以及多个第一磁铁,所述多个第一磁铁沿周向配置在所述第一轭的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侧面上,且直接或通过粘结剂间接地与所述第一轭接触,所述外侧磁铁部具有:圆环状的第二轭,其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沿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扩展;以及多个第二磁铁,所述多个第二磁铁在所述多个第一磁铁的径向外侧沿周向配置于所述第二轭的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侧面上,且直接或通过粘结剂间接地与所述第二轭接触,所述多个第一磁铁的个数为偶数,各第一磁铁的磁极方向与它们各自沿周向相邻的第一磁铁的磁极方向相反,所述多个第二磁铁的个数为偶数,各第二磁铁的磁极方向与它们各自沿周向相邻的第二磁铁的磁极方向相反。
[0008]所述内侧磁铁部还具有固定于所述第一轭的所述侧面上的第一磁铁容纳部,所述多个第一磁铁分别容纳在设置于所述第一磁铁容纳部的多个孔部中,所述外侧磁铁部还具有固定在所述第二轭的所述侧面上的第二磁铁容纳部,所述多个第二磁铁分别容纳在设置于所述第二磁铁容纳部的多个孔部中。
[0009]所述多个第一磁铁分别被压入到所述第一磁铁容纳部的所述多个孔部中,所述多个第二磁铁分别被压入到所述第二磁铁容纳部的所述多个孔部中。
[0010]所述多个第一磁铁分别在沿孔部的周向相互分离的多个位置与所述第一磁铁容纳部的所述多个孔部的内表面接触,所述多个第二磁铁分别在沿孔部的周向相互分离的多个位置与所述第二磁铁容纳部的所述多个孔部的内表面接触。
[0011]所述弹性部在轴向与所述第一轭以及所述第二轭重叠。
[0012]在所述底板设置位于比所述弹性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接触部,在所述牙盘设置第一止动部,所述第一止动部位于比所述弹性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且与所述接触部在周向对置,所述弹性部呈压缩状态,在未对所述底板施加踏板踏力的状态下,所述接触部通过所述弹性部的复原力按压于所述第一止动部,所述接触部的与所述第一止动部接触的接触面以及所述第一止动部的与所述接触部接触的接触面垂直于周向。
[0013]所述接触部通过将所述底板的一部分在相对于与所述第一止动部接触的所述接触面垂直的弯曲线上沿轴向弯曲而构成,或者所述第一止动部通过将所述牙盘的一部分在相对于与所述接触部接触的所述接触面垂直的弯曲线上沿轴向弯曲而构成。
[0014]在所述牙盘上还设置第二止动部,所述第二止动部位于比所述弹性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且与所述第一止动部沿周向分离,并且所述第二止动部与所述接触部在周向对置,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止动部与所述第二止动部之间,随着施加于所述底板的踏板踏力变大,所述弹性部被压缩,所述接触部沿从所述第一止动部趋向所述第二止动部的方向移动,在施加于所述底板的踏板踏力大于规定大小的状态下,所述接触部按压于所述第二止动部,所述第二止动部的周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止动部的周向长度。
[0015]在所述底板中,所述接触部形成为相比于比该接触部靠径向内侧的部位在轴向远离所述牙盘。
[0016]所述弹性部为呈直线状延伸的螺旋弹簧,在所述底板设置第一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沿周向突出且被容纳于所述弹性部的一方的端部内,在所述牙盘设置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二突起部与所述第一突起部在周向对置且沿周向突出,并且所述第二突起部被容纳于所述弹性部的另一方的端部内,所述第一突起部及所述第二突起部中的一方的突起部的径向外侧的边缘沿周向延伸,所述第一突起部及所述第二突起部中的另一方的突起部的径向外侧的边缘随着靠近所述一方的突起部而趋向径向内侧。
[0017]所述弹性部为呈直线状延伸的螺旋弹簧,在所述底板设置第一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沿周向突出且被容纳于所述弹性部的一方的端部内,在所述牙盘设置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二突起部与所述第一突起部在周向对置且沿周向突出,并且所述第二突起部被容纳在所述弹性部的另一方的端部内,所述第一突起部及所述第二突起部中的一方的突起部的径向内侧的边缘随着靠近另一方的突起部而趋向径向外侧。
[0018]所述弹性部为呈直线状延伸的螺旋弹簧,在所述底板设置第一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沿周向突出且被容纳在所述弹性部的一方的端部内,在所述牙盘设置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二突起部与所述第一突起部在周向对置且沿周向突出,并且所述第二突起部被容纳在所述弹性部的另一方的端部内,所述第一突起部及所述第二突起部中的一方的突起部的径向内侧的边缘随着靠近另一方的突起部而趋向径向外侧,所述另一方的突起部的径向外侧的边缘随着靠近所述一方的突起部而趋向径向内侧。
[0019]所述检测部具有检测所述内侧磁铁部的内侧检测部和检测所述外侧磁铁部的外侧检测部,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内侧检测部间的轴向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外侧检测部间的轴向距离。
[0020]一种电动辅助自行车用的驱动单元,其包括具有上述结构的转矩传感器、电动马达以及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根据从所述转矩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对所述电动马达输出控制信号。
[0021]一种电动辅助自行车,其具有前轮、后轮、车架、电池以及驱动单元,所述车架连接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在该电动辅助自行车中,从所述驱动单元的所述电动马达对所述前轮及所述后轮中的至少一方提供辅助动力。
[0022]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内侧磁铁部相对于外侧磁铁部的周向相对位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电动辅助自行车的侧视图。
[0024]图2为转矩传感器的左侧视图。
[0025]图3为转矩传感器的右侧视图。
[0026]图4为底板的左侧视图。
[0027]图5为牙盘的左侧视图。
[0028]图6为底板及牙盘的左侧视图。
[0029]图7为放大示出底板及牙盘的一部分的左侧视图。
[0030]图8为内侧磁铁部的右侧视图。
[0031]图9为底板及内侧磁铁部的右侧视图。
[0032]图1O为内侧磁铁部的剖视图。
[0033]图11为放大示出第一磁铁的右侧视图。
[0034]图12为外侧磁铁部的右侧视图。
[0035]图13为牙盘及外侧磁铁部的右侧视图。
[0036]图14为外侧磁铁部的剖视图。
[0037]图15为放大示出第二磁铁的右侧视图。
[0038]图16为内侧磁铁部及外侧磁铁部的右侧视图。
[0039]图17为内侧磁铁部、外侧磁铁部及检测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0040]在本说明书中,将站立状态的电动辅助自行车的图1的上侧简称为“上侧”,将下侧简称为“下侧”。并且,将从前侧观察站立状态的电动辅助自行车时的右侧简称为“右侧”,将左侧简称为“左侧”。另外,将与转矩传感器的中心轴线JI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
[0041]图1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辅助自行车I的侧视图。电动辅助自行车I是通过电动马达辅助驾驶人踩踏踏板的力的自行车。电动辅助自行车I包括车架11、前轮12、后轮13、车把14、鞍座15、链条16、曲柄31、两个踏板32、转矩传感器2、电动马达41、电池42及控制部43。在以下说明中将电动马达41简称为“马达41”。
[0042]车架11连接前轮12与后轮13。车把14改变前轮12的方向。驾驶人坐在鞍座15上。两个踏板32安装于曲柄31的两端。曲柄31在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与转矩传感器2连接。链条16连结转矩传感器2与后轮13。通过驾驶人踩踏踏板32的力产生使曲柄31旋转的转矩。转矩传感器2检测该转矩。并且,转矩通过转矩传感器2及链条16传递至后轮13。在以下说明中,将驾驶人踩踏踏板32的力称为“踏板踏力”。
[0043]马达41安装于前轮12。电池42安装于电池台座,所述电池台座在鞍座15的下方安装在车架11上。电池42向马达41提供电力。马达41通过来自电池42的电力而驱动,并向前轮12提供辅助动力。控制部43根据踏板踏力控制马达41的驱动。换言之,控制部43根据从转矩传感器2输出的信号向马达41输出控制信号。在以下说明中,将转矩传感器2、马达41以及控制部43统称为“驱动单元40”。
[0044]图2为转矩传感器2的左侧视图。图3为转矩传感器2的右侧视图。转矩传感器2包括底板21、牙盘22、六个弹性部23、内侧磁铁部24以及外侧磁铁部25。外侧磁铁部25配置于内侧磁铁部24的径向外侧。在内侧磁铁部24与外侧磁铁部25之间设置未图不的大致圆环状的滑动轴承。该滑动轴承是引导底板21使其相对于牙盘22能够相对旋转的旋转引导部。旋转引导部的结构也可进行适当变更。
[0045]六个弹性部23分别通过底板21相对于牙盘22的相对旋转而发生弹性变形。弹性部23为沿切线方向呈大致直线状延伸的螺旋弹簧。各弹性部23沿以转矩传感器2的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周向以大致等角度间隔配置。
[0046]图4为底板21的左侧视图。底板21是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大致圆环状的板材部件。底板21包括中央部211、六个外凸部212、六个接触部213以及六个第一突起部214。
[0047]中央部211是以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大致圆环板状。在中央部211的中央设置大致圆形的开口 210。曲柄31 (参考图1)的一部分插入到开口 210中,并通过铆接连接于开口 210的周围的部位。换言之,曲柄31连接在底板21的中心轴线Jl上。
[0048]各外凸部212从中央部211的外周边缘朝径向外侧扩展。六个外凸部212在中央部211的周围以大致等角度间隔沿周向配置。接触部213从各外凸部212的径向外侧的边缘朝径向外侧突出。接触部213与外凸部212间的边界部是向图4中的前侧即左侧弯曲的台阶部。因此,接触部213在轴向位于比外凸部212靠左侧的位置。轴向与上述的左右方
向一致。
[0049]在各外凸部212的顺时针方向前侧的前侧边缘设置第一突起部214。第一突起部214从该前侧边缘以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沿周向突出。多个第一突起部214朝周向上的同一方向突出。第一突起部214的径向外侧的边缘215随着沿周向远离外凸部212而趋向径向内侧。第一突起部214的径向内侧的边缘216大体上沿周向延伸。由于边缘216的周向长度比较短,因此即使边缘216大体上沿切线方向呈直线状延伸,也能够视作边缘216大体上沿周向延伸。
[0050]图5为牙盘22的左侧视图。牙盘22是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大致圆环状的板材部件。牙盘22在外周部具有与链条16 (参考图1)啮合的多个齿229。在牙盘22的中央设置大致圆形的第一开口 220。在第一开口 220的周围以大致等角度间隔沿周向配置六个第二开口 221。六个第二开口 221位于牙盘22的内周部。各第二开口 221为大致矩形。牙盘22的内周部是比第一开口 220靠径向外侧且比具有多个齿229的外周部靠径向内侧的部位。
[0051]牙盘22包括六个第一止动部222、六个第二止动部223以及六个第二突起部224。各第一止动部222位于沿周向相邻的两个第二开口 221之间。六个第一止动部222以大致等角度间隔沿周向配置。第一止动部222从牙盘22的内周部朝图5中的前面即左侧沿轴向突出。第一止动部222通过将牙盘22的内周部的一部分在大体上沿周向延伸的弯曲线上沿轴向弯曲而构成。
[0052]从各第二开口 221的径向外侧的边缘附近朝左侧沿轴向突出有第二止动部223。六个第二止动部223以大致等角度间隔沿周向配置。六个第一止动部222和六个第二止动部223沿周向交替配置。各第二止动部223沿周向与第一止动部222分离。第二止动部223通过将牙盘22的内周部的一部分在大体上沿周向延伸的弯曲线上沿轴向弯曲而构成。第二止动部223的周向长度大于第一止动部222的周向长度。
[0053]在各第二开口 221的顺时针方向前侧的前侧边缘设置第二突起部224。第二突起部224从该前侧边缘以图5中的逆时针方向沿周向突出。多个第二突起部224朝周向上的同一方向突出。第二突起部224的径向外侧的边缘225大体上沿周向延伸。由于边缘225的周向长度比较短,因此即使边缘225大体上沿切线方向呈直线状延伸,也能够视作边缘225大体上沿周向延伸。第二突起部224的径向内侧的边缘226随着朝向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后侧而趋向径向外侧。
[0054]图6为底板21及牙盘22的左侧视图。底板21位于牙盘22的左侧。设置于底板21的外周部的各接触部213位于设置在牙盘22的内周部的第一止动部222与第二止动部223之间。接触部213位于第一止动部222的顺时针方向前侧且第二止动部223的顺时针方向后侧。接触部213分别与第一止动部222及第二止动部223在周向对置。在图6中,接触部213与第一止动部222接触。
[0055]接触部213与牙盘22的内周部在轴向重叠。如上所述,接触部213在轴向位于比外凸部212靠左侧的位置。因此,在底板21中,接触部213形成为相比于比接触部213靠径向内侧的部位在轴向上远离牙盘22。
[0056]图7为放大示出接触部213、第一止动部222及第二止动部223的左侧视图。接触部213的顺时针方向后侧的面是与第一止动部222接触的第一接触面217。第一止动部222的顺时针方向前侧的面是与接触部213接触的接触面227。第一接触面217及接触面227大致垂直于周向。换言之,第一接触面217大致垂直于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圆周与第一接触面217的交点处的该圆周的切线。在接触面227也相同。通过接触部213与第一止动部222接触,能够限制底板21相对于牙盘22的逆时针旋转。另外,第一接触面217及接触面227不必严密地垂直于周向,也可相对于周向稍微倾斜。
[0057]当底板21相对于牙盘22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接触部213远离第一止动部222,朝第二止动部223移动并与第二止动部223接触。移动中的接触部213与第一止动部222及第二止动部223沿周向分离。接触部213的顺时针方向前侧的面是与第二止动部223接触的第二接触面218。第二止动部223的顺时针方向后侧的面是与接触部213接触的接触面228。第二接触面218及接触面228大致垂直于周向。换言之,第二接触面218大致垂直于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圆周与第二接触面218的交点处的该圆周的切线。接触面228也相同。通过接触部213与第二止动部223接触,能够抑制底板21相对于牙盘22的顺时针旋转。另外,第二接触面218及接触面228不必严密地垂直于周向,也可相对于周向稍微倾斜。
[0058]在接触部213从第一止动部222移动至第二止动部223期间,底板21相对于牙盘22相对旋转约5.5°。旋转角度5.5°相当于后述的检测部26 (参考图16)中的电角49.5°。如图2所示,接触部213、第一止动部222及第二止动部223位于比弹性部23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接触部213也可通过将底板21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在大体上沿周向延伸的弯曲线上沿轴向弯曲而构成。
[0059]如图6所示,设置于底板21的外周部的第一突起部214与牙盘22的第二开口 221的一部分在轴向重叠。第一突起部214与设置于牙盘22的内周部的第二突起部224在周向对置。第一突起部214被容纳于弹性部23 (参考图2)的一个端部即顺时针方向后侧的端部内。第二突起部224被容纳于弹性部23的另一端部即顺时针方向前侧的端部内。由此,弹性部23配置成与第二开口 221在轴向重叠。在底板21中,第一突起部214位于比周围的部位即外凸部212靠轴向左侧的位置。在牙盘22中,第二突起部224位于比周围的部位靠轴向左侧的位置。
[0060]在未对底板21施加踏板踏力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接触部213与第一止动部222接触。弹性部23为压缩状态,接触部213的第一接触面217 (参考图7)通过弹性部23的复原力沿周向按压于第一止动部222的接触面227。
[0061]当对底板21施加踏板踏力时,底板21相对于牙盘22相对顺时针旋转,弹性部23被压缩。并且,接触部213从第一止动部222分离而靠近第二止动部223。在刚对底板21施加踏板踏力之后,牙盘22并不旋转,而底板21旋转。当底板21旋转至踏板踏力与弹性部23的复原力均衡的位置时,牙盘22开始与底板21 —同旋转。
[0062]在转矩传感器2中,随着施加于底板21的踏板踏力变大,底板21相对于牙盘22相对顺时针旋转,且弹性部23被进一步压缩。并且,接触部213沿从第一止动部222趋向第二止动部223的方向移动。在施加于底板21的踏板踏力大于预定大小的状态下,接触部213的第二接触面218 (参考图7)沿周向按压于第二止动部223的接触面228。
[0063]图8为内侧磁铁部24的右侧视图。内侧磁铁部24是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大致圆环状的板状部件。如图9所示,内侧磁铁部24通过螺丝等固定于底板21的右侧面。当对底板21施加踏板踏力时,内侧磁铁部24与底板21 —同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旋转。
[0064]图10为在图8中的A-A位置切断内侧磁铁部24的剖视图。如图8及图10所示,内侧磁铁部24包括第一轭241、第一磁铁容纳部242以及多个第一磁铁243。第一轭241是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沿大致垂直于中心轴线Jl的方向扩展的大致圆环状的板状部件。第一轭241为金属等磁性体。多个第一磁铁243的个数为偶数。在内侧磁铁部24例如设置18个第一磁铁243。第一磁铁243优选为铁氧体磁铁。作为第一磁铁243,也可使用钕磁铁等其他磁铁。第一轭241及多个第一磁铁243与多个弹性部23在轴向重叠。
[0065]第一磁铁容纳部242是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大致圆环状的板状部件。第一磁铁容纳部242位于第一轭241的右侧,且固定于第一轭241的右侧面244上。第一轭241的右侧面244以与中心轴线Jl大致垂直的方式扩展。第一磁铁容纳部242优选为树脂等非磁性体。第一磁铁容纳部242进一步优选由树脂形成,且通过嵌入成型固定于第一轭241。在第一磁铁容纳部242设置与第一磁铁243相同数量的18个孔部245。各孔部245沿轴向贯通第一磁铁容纳部242。孔部245的垂直于轴向的截面为大致圆形。多个孔部245以大致等角度间隔沿周向配置。孔部245的左侧的开口被第一轭241的右侧面244封闭。
[0066]各第一磁铁243为沿轴向延伸的大致圆柱状。多个第一磁铁243分别被容纳于第一磁铁容纳部242的多个孔部245中。优选多个第一磁铁243分别被压入到多个孔部245中。由此,多个第一磁铁243在第一轭241的右侧面244上以大致等角度间隔沿周向配置。各第一磁铁243直接与第一轭241的右侧面244接触。或者,各第一磁铁243通过粘结剂间接地与第一轭241的右侧面244接触。换言之,设置直接与第一轭241的右侧面244和第一磁铁243接触的薄粘结剂层。各第一磁铁243的磁极方向与它们各自沿周向相邻的第一磁铁243的磁极方向相反。S卩,N极朝左的九个第一磁铁243与S极朝左的九个第一磁铁243沿周向交替排列。
[0067]图11是放大示出一个第一磁铁243及该第一磁铁243附近的右侧视图。在孔部245的内表面246设置多个内表面凸部247。多个内表面凸部247沿以第一磁铁243的中心轴线J2为中心的孔部245的周向相互分离地配置。中心轴线J2与中心轴线Jl平行。例如,三个内表面凸部247以大致等角度间隔沿孔部245的周向配置。内表面凸部247与周围的部位相比向以中心轴线J2为中心的径向内侧突出。内表面凸部247与第一磁铁243的外周面接触。孔部245的内表面246中的除多个内表面凸部247以外的部位与第一磁铁243分离。即,多个第一磁铁243分别在沿着以中心轴线J2为中心的周向上的相互分离的多个位置与多个孔部245的内表面246接触。
[0068]图12为外侧磁铁部25的右侧视图。外侧磁铁部25是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大致圆环状的板状部件。如图13所示,外侧磁铁部25通过螺丝等固定于牙盘22的右侧面。外侧磁铁部25与牙盘22 —同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旋转。外侧磁铁部25如图3所示那样位于内侧磁铁部24的径向外侧。如上所述,若底板21相对于牙盘22相对旋转,则内侧磁铁部24相对于外侧磁铁部25的周向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0069]图14为将外侧磁铁部25在图12中的B-B位置切断的剖视图。如图12及图14所示,外侧磁铁部25包括第二轭251、第二磁铁容纳部252及多个第二磁铁253。第二轭251是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沿大致垂直于中心轴线Jl的方向扩展的大致圆环状的板状部件。第二轭251为金属等磁性体。多个第二磁铁253的个数为偶数。在外侧磁铁部25中,例如设置与第一磁铁243相同数量的十八个第二磁铁253。第二磁铁253优选为铁氧体磁铁。作为第二磁铁253,也可使用钕磁铁等其他磁铁。第二轭251及多个第二磁铁253在轴向与多个弹性部23重叠。[0070]第二磁铁容纳部252是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大致圆环状的板状部件。第二磁铁容纳部252位于第二轭251的右侧,且固定于第二轭251的右侧面254上。第二轭251的右侧面254以大致垂直于中心轴线Jl的方式扩展。第二磁铁容纳部252优选为树脂等非磁性体。第二磁铁容纳部252进一步优选由树脂形成,且通过插入成型固定于第二轭251。在第二磁铁容纳部252设置与第二磁铁253相同数量的十八个孔部255。各孔部255沿轴向贯通第二磁铁容纳部252。孔部255的垂直于轴向的截面为大致圆形。多个孔部255以大致等角度间隔沿周向配置。孔部255的左侧的开口被第二轭251的右侧面254封闭。
[0071]各第二磁铁253为沿轴向延伸的大致圆柱状。第二磁铁253的垂直于轴向的截面上的直径比第一磁铁243的垂直于轴向的截面上的直径大。多个第二磁铁253分别被容纳于第二磁铁容纳部252的多个孔部255中。优选多个第二磁铁253分别被压入到多个孔部255中。由此,多个第二磁铁253在第二轭251的右侧面254上以大致等角度间隔沿周向配置。多个第二磁铁253如图3所示那样配置于多个第一磁铁243的径向外侧。
[0072]12及图14所示的各第二磁铁253直接与第二轭251的右侧面254接触。或者,各第二磁铁253通过粘结剂间接地与第二轭251的右侧面254接触。换言之,设置直接与第二轭251的右侧面254和第二磁铁253接触的薄粘结剂层。各第二磁铁253的磁极方向与它们各自沿周向相邻的第二磁铁253的磁极方向相反。即,N极朝左的九个第二磁铁253与S极朝左的九个第二磁铁253沿周向交替排列。
[0073]图15是放大示出一个第二磁铁253及该第二磁铁253附近的右侧视图。在孔部255的内表面256设置多个内表面凸部257。多个内表面凸部257沿以第二磁铁253的中心轴线J3为中心的孔部255的周向相互分离地配置。中心轴线J3与中心轴线Jl平行。例如,三个内表面凸部257以大致等角度间隔沿孔部255的周向配置。内表面凸部257与周围的部位相比向以中心轴线J3为中心的径向内侧突出。内表面凸部257与第二磁铁253的外周面接触。孔部255的内表面256中的除多个内表面凸部257以外的部位与第二磁铁253分离。S卩,多个第二磁铁253分别在沿着以中心轴线J3为中心的周向上的相互分离的多个位置与多个孔部255的内表面256接触。
[0074]图16是内侧磁铁部24及外侧磁铁部25的右侧视图。在图16中,与内侧磁铁部24及外侧磁铁部25—同绘出了检测部26。并且,在图16所示的状态下,关于沿径向对置的第一磁铁243和第二磁铁253,第一磁铁243的中心和第二磁铁253的中心位于沿径向延伸的直线上。在该情况下,第一磁铁243的从中心轴线Jl朝第一磁铁243延伸的两条切线与沿径向与第一磁铁243对置的第二磁铁253相切。
[0075]检测部26检测内侧磁铁部24相对于外侧磁铁部25的周向相对位置。检测部26包括第一检测元件261、第二检测元件262、第三检测元件263及第四检测元件264。在以下说明中,将第一检测元件261、第二检测元件262、第三检测元件263及第四检测元件264统称为“检测元件261?264”。检测元件261?264优选为霍尔传感器。
[0076]图17是将内侧磁铁部24、外侧磁铁部25及检测部26在图16中的C-C位置切断的剖视图。如图16及图17所示,第一检测元件261与内侧磁铁部24分离地配置在比内侧磁铁部24在轴向上靠图16中的前侧即右侧的位置。与第一检测元件261相同,第二检测元件262也与内侧磁铁部24分离地配置在比内侧磁铁部24在轴向上靠右侧的位置。第二检测元件262在周向上配置于从第一检测元件261偏离约10°的位置。第一检测元件261与第二检测元件262之间的角度10°相当于检测部26中的电角90°。
[0077]第三检测元件263与外侧磁铁部25分离地配置在比外侧磁铁部25在轴向上靠右侧的位置。与第三检测元件263相同,第四检测元件264也与外侧磁铁部25分离地配置在比外侧磁铁部25在轴向上靠右侧的位置。第四检测元件264在周向上配置于从第三检测元件263偏离约10°的位置。第三检测元件263与第四检测元件264之间的角度10°相当于检测部26中的电角90°。
[0078]第一检测元件261及第二检测元件262同内侧磁铁部24在轴向对置。第三检测元件263及第四检测元件264同外侧磁铁部25在轴向对置。第一检测元件261与第三检测元件263在径向对置。第二检测元件262与第四检测元件264在径向对置。检测元件261?264例如固定于覆盖内侧磁铁部24的右侧面及外侧磁铁部25的右侧面的省略图示的外罩部。该外罩部即使在底板21及牙盘22旋转的情况下也不旋转。
[0079]第一检测元件261及第二检测元件262为检测由内侧磁铁部24形成的磁场的强度的内侧检测部265。第三检测元件263及第四检测元件264为检测由外侧磁铁部25形成的磁场的强度的外侧检测部266。若内侧磁铁部24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旋转,则通过内侧检测部265检测由内侧磁铁部24产生的磁场的强度,并以大致正弦波状的信号输出。若外侧磁铁部25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旋转,则通过外侧检测部266检测由外侧磁铁部25产生的磁场的强度,并以大致正弦波状的信号输出。如图17所示,外侧检测部266与多个第二磁铁253间的轴向距离L2大于内侧检测部265与多个第一磁铁243间的轴向距离LI。
[0080]在内侧磁铁部24中,磁极方向相同的第一磁铁243以40°间隔沿周向排列。若内侧磁铁部24旋转40°,则由内侧检测部265输出大致正弦波状的一个波长量的信号。在外侧磁铁部25中也与内侧磁铁部24相同,磁极方向相同的第二磁铁253以40°间隔沿周向排列。若外侧磁铁部25旋转40°,则由外侧检测部266输出大致正弦波状的一个波长量的信号。换言之,内侧磁铁部24及外侧磁铁部25的40°旋转角度相当于360°电角。
[0081]在图16所示的检测部26中,比较由内侧检测部265输出的信号与由外侧检测部266输出的信号,并根据比较结果求出内侧磁铁部24相对于外侧磁铁部25的周向相对位置。该相对位置从检测部26发送至图1所示的控制部43。控制部43根据该相对位置求出踏板踏力。控制部43根据该踏板踏力向马达41输出控制信号,控制从马达41提供至前轮12的辅助动力的大小。
[0082]在检测部26中,由于内侧检测部265包括第一检测元件261及第二检测元件262,因此即使在内侧磁铁部24未旋转的状态下,也能够精确地求出内侧磁铁部24相对于内侧检测部265的周向相对位置。由于外侧检测部266包括第三检测元件263及第四检测元件264,因此即使在外侧磁铁部25未旋转的状态下,也能够精确地求出外侧磁铁部25相对于外侧检测部266的周向相对位置。例如,通过内侧检测部265求出第一检测元件261与位于最靠近第一检测元件261的位置的第一磁铁243之间的周向距离。并且,通过外侧检测部266求出第三检测元件263与位于最靠近第三检测元件263的位置的第二磁铁253之间的周向距离。
[0083]在电动辅助自行车I中,在刚对踏板32施力之后,牙盘22及外侧磁铁部25并不旋转,而底板21及内侧磁铁部24旋转。如上所述,即使在内侧磁铁部24及外侧磁铁部25未旋转的状态下,检测部26也能够精确地求出内侧磁铁部24相对于外侧磁铁部25的周向相对位置。因此,即使在刚对踏板32施力之后,检测部26也能够精确地求出内侧磁铁部24相对于外侧磁铁部25的周向相对位置。
[0084]以上,对电动辅助自行车I进行了说明。如上所述,在转矩传感器2中,内侧磁铁部24包括第一轭241和直接或通过粘结剂间接地与第一轭241接触的多个第一磁铁243。并且,外侧磁铁部25包括第二轭251和直接或通过粘结剂间接地与第二轭251接触的多个第二磁铁253。
[0085]由此,由内侧磁铁部24产生的磁场的磁通密度以及由外侧磁铁部25产生的磁场的磁通密度增大。因此,通过检测部26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内侧磁铁部24相对于外侧磁铁部25的周向相对位置。其结果是,能够高精度地求出通过踏板踏力施加于底板21的转矩,并能够高精度地控制从马达41提供的辅助动力。
[0086]并且,与在第一磁铁243与第一轭241之间设置比粘结剂层厚的树脂部件等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第一磁铁243在轴向上的位置精度。同样,还能够提高第二磁铁253在轴向上的位置精度。由此,能够更加高精度地检测内侧磁铁部24相对于外侧磁铁部25的周向相对位置。另外,由于第一磁铁243及第二磁铁253的磁导系数通过第一轭241及第二轭251而增大,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磁铁243及第二磁铁253的低温消磁。
[0087]在转矩传感器2中,即使在使用磁力比较小的铁氧体磁铁作为第一磁铁243及第二磁铁253的情况下,也能够如上述那样高精度地检测内侧磁铁部24相对于外侧磁铁部25的周向相对位置。通过使用铁氧体磁铁作为第一磁铁243及第二磁铁253,能够降低转矩传感器2的制造成本。
[0088]如上所述,多个第一磁铁243分别被容纳于固定在第一轭241上的第一磁铁容纳部242的多个孔部245中。多个第二磁铁253分别被容纳于固定在第二轭251上的第二磁铁容纳部252的多个孔部255中。由此,能够提高第一磁铁243及第二磁铁253的安装位置的精度。其结果是,能够更加高精度地检测内侧磁铁部24相对于外侧磁铁部25的周向相对位置。
[0089]并且,第一磁铁243被压入到第一磁铁容纳部242的孔部245中,第二磁铁253被压入到第二磁铁容纳部252的孔部255中。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磁铁243及第二磁铁253的安装位置的精度。
[0090]第一磁铁243在相互分离的多个位置与孔部245的内表面246接触。由此,能够将第一磁铁243容易地压入到孔部245中。并且,在压入第一磁铁243时,能够抑制孔部245的周围的部位破损。为了提高第一磁铁243在孔部245内的位置精度,第一磁铁243优选在相互分离的三个以上位置与孔部245的内表面246接触。
[0091]第二磁铁253与第一磁铁243相同,在相互分离的多个位置与孔部255的内表面256接触。由此,能够将第二磁铁253容易地压入到孔部255中。并且,在压入第二磁铁253时,能够抑制孔部255的周围的部位破损。为了提高第二磁铁253在孔部255内的位置精度,第二磁铁253优选在相互分离的三个以上位置与孔部255的内表面256接触。
[0092]如上所述,由于第二磁铁253的直径大于第一磁铁243的直径,因此由外侧磁铁部25形成的磁场比由内侧磁铁部24形成的磁场强。在转矩传感器2中,外侧检测部266与多个第二磁铁253间的轴向距离L2比内侧检测部265与多个第一磁铁243间的轴向距离LI大。由此,能够减小由外侧检测部266检测的磁场的峰值与由内侧检测部265检测的磁场的峰值之差。其结果是,通过检测部26能够容易检测内侧磁铁部24相对于外侧磁铁部25的周向相对位置。优选由外侧检测部266检测的磁场的峰值与由内侧检测部265检测的磁场的峰值大致相等。
[0093]在转矩传感器2中,多个弹性部23与第一轭241及第二轭251在轴向重叠。由此,与配置成弹性部23与第一轭241及第二轭251在径向重叠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转矩传感器2在径向小型化。并且,既能抑制转矩传感器2在径向的大型化,又能加大第一轭241的径向宽度以及第二轭251的径向宽度。
[0094]在底板21中,与第一止动部222接触的接触部213的第一接触面217大致垂直于周向。在牙盘22中,与接触部213接触的第一止动部222的接触面227大致垂直于周向。因此,即使接触部213反复按压于第一止动部222,也能够抑制第一接触面217及接触面227被削减或变形。由此,能够抑制在接触部213与第一止动部222接触的状态下底板21相对于牙盘22的周向相对位置偏移。其结果是,在检测内侧磁铁部24相对于外侧磁铁部25的相对位置的过程中能够抑制检测精度下降。
[0095]第一止动部222通过将牙盘22的内周部的一部分在大体上沿周向延伸的弯曲线上沿轴向弯曲而构成。即,第一止动部222的弯曲线与第一止动部222的接触面227大致垂直。由此,即使接触部213反复按压于第一止动部222,也能够抑制第一止动部222沿周向变形。其结果是,在检测内侧磁铁部24相对于外侧磁铁部25的相对位置的过程中能够抑制检测精度下降。
[0096]在底板21中,接触部213的与第二止动部223接触的第二接触面218大致垂直于周向。在牙盘22中,第二止动部223的与接触部213接触的接触面228大致垂直于周向。因此,即使接触部213反复按压于第二止动部223,也能够抑制第二接触面218及接触面228被磨损或变形。由此,能够抑制在接触部213与第二止动部223接触的状态下底板21相对于牙盘22的周向相对位置偏移。其结果是,在检测内侧磁铁部24相对于外侧磁铁部25的相对位置的过程中能够抑制检测精度下降。
[0097]第二止动部223通过将牙盘22的内周部的一部分在大体上沿周向延伸的弯曲线上沿轴向弯曲而构成。S卩,第二止动部223的弯曲线与第二止动部223的接触面228大致垂直。由此,即使接触部213反复按压于第二止动部223,也能够抑制第二止动部223沿周向变形。其结果是,在检测内侧磁铁部24相对于外侧磁铁部25的相对位置的过程中能够抑制检测精度下降。
[0098]如上所述,接触部213也可通过将底板21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在大体上沿周向延伸的弯曲线上沿轴向弯曲而构成。在该情况下,接触部213的弯曲线与第一接触面217及第二接触面218大致垂直。由此,即使接触部213反复按压于第一止动部222及第二止动部223,也能够抑制接触部213沿周向变形。其结果是,在检测内侧磁铁部24相对于外侧磁铁部25的相对位置的过程中能够抑制检测精度下降。
[0099]在电动辅助自行车I中,在未对踏板32施力的状态下,接触部213按压于第一止动部222,而在踏板踏力变得大于预定大小时,接触部213按压于第二止动部223。S卩,接触部213以比较大的力量按压于第二止动部223。在转矩传感器2中,第二止动部223的周向长度比第一止动部222的周向长度大。由此,同第二止动部223的周向长度与第一止动部222 —样均比较短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第二止动部223的变形。[0100]如上所述,接触部213及第一止动部222位于比弹性部23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如此一来,通过将接触部213及第一止动部222设置于比较远离中心轴线Jl的位置,能够提高第一止动部222在周向上的位置精度。由此,能够提高与第一止动部222接触的状态的接触部213的位置精度。其结果是,能够更高精度地检测内侧磁铁部24相对于外侧磁铁部25的周向相对位置。并且,能够高精度地求出施加于接触部213及第一止动部222的应力。
[0101]第二止动部223也位于比弹性部23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由此,能够提高第二止动部223在周向上的位置精度,并能够提高与第二止动部223接触的状态的接触部213的位置精度。其结果是,能够更高精度地检测内侧磁铁部24相对于外侧磁铁部25的周向相对位置。并且,能够高精度地求出施加于接触部213及第二止动部223的应力。
[0102]在底板21的中央部,通过铆接从底板21的左侧连接曲柄31。通过连接曲柄31时的应力,底板21的外周部有可能向右侧歪斜而靠近牙盘22。在底板21中,如上述那样接触部213位于比径向内侧的部位在轴向上远离牙盘22的方向。由此,即使底板21的外周部向右侧歪斜,也能够防止接触部213与牙盘22接触。
[0103]底板21的第一突起部214与牙盘22的第二突起部224在周向对置。第二突起部224的径向外侧的边缘225大体上沿周向延伸。由此,弹性部23容易朝大体上沿着边缘225的方向伸缩。并且,第一突起部214的径向外侧的边缘215随着靠近第二突起部224而趋向径向内侧。由此,在弹性部23伸缩时,能够降低第一突起部214的边缘215与弹性部23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另外,在弹性部23压缩时,能够抑制第一突起部214的末端挂在弹性部23的内侧的台阶上。
[0104]在转矩传感器2中,也可使第一突起部214的径向外侧的边缘215大体上沿周向延伸,并使第二突起部224的径向外侧的边缘225随着靠近第一突起部214而趋向径向内侦U。即,在第一突起部214及第二突起部224中的一方的突起部中,径向外侧的边缘大体上沿周向延伸,在第一突起部214及第二突起部224中的另一方的突起部中,径向外侧的边缘随着靠近一方的突起部而趋向径向内侧。由此,在弹性部23伸缩时,能够降低一方的突起部的径向外侧的边缘与弹性部23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另外,在弹性部23压缩时,能够抑制其中一方的突起部的末端挂在弹性部23的内侧的台阶上。
[0105]第二突起部224的径向内侧的边缘226随着靠近第一突起部214而趋向径向外侦U。由此,使弹性部23从径向外侧靠近第二突起部224,从而能够使第二突起部224容易插入到弹性部23的端部。其结果是,能够使弹性部23容易安装到底板21及牙盘22。
[0106]在转矩传感器2中,也可使第一突起部214的径向内侧的边缘216随着靠近第二突起部224而趋向径向外侧。即,在第一突起部214及第二突起部224中的一方的突起部中,径向内侧的边缘随着靠近另一方的突起部而趋向径向外侧。由此,使弹性部23从径向外侧靠近一方的突起部,从而能够容易地将该一方的突起部插入到弹性部23的端部。其结果是,能够使弹性部23容易安装到底板21及牙盘22。
[0107]并且,也可在第一突起部214及第二突起部224中的一方的突起部中,使径向内侧的边缘随着靠近另一方的突起部而趋向径向外侧,并使另一方的突起部的径向外侧的缘边随着靠近一方的突起部而趋向径向内侧。
[010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而能够进行各种变更。[0109]第一磁铁243的个数为偶数即可,不限定于18个。第二磁铁253的个数也为偶数即可,不限定于18个。第一磁铁243及第二磁铁253的形状不必一定是大致圆柱状,也可以为各种形状。
[0110]在第一磁铁容纳部242中,与轴向垂直的孔部245的截面形状也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该截面形状也可为大致三角形,在与三角形的三个边对应的三个内表面与第一磁铁243接触。第二磁铁容纳部252的孔部255也相同。
[0111]第一磁铁243不必一定被压入到孔部245中,也可通过其他各种方法容纳到孔部245中。第二磁铁253也相同,可通过除压入以外的各种方法插入到孔部255中。只要能够将第一磁铁243位置精确地固定在第一轭241上,则也可省略第一磁铁容纳部242。并且,只要能够将第二磁铁253位置精确地固定在第二轭251上,则也可省略第二磁铁容纳部252。
[0112]第一轭241例如也可通过将大致圆弧状的多个轭部件以大致圆环状排列而形成。此时,各轭部件的周向端部与第一磁铁243重叠。在第二轭251中也相同。但是,从转矩传感器2的制造容易度的观点来看,第一轭241及第二轭251优选为大致圆环状的一个部件。
[0113]弹性部23也可在拉伸状态下与底板21及牙盘22连接。在该情况下,接触部213通过弹性部23的复原力被按压于第一止动部222,若对底板21施加踏板踏力,则底板21相对于牙盘22相对旋转,弹性部23被进一步拉伸。弹性部23只要通过底板21相对于牙盘22的相对旋转而发生弹性变形即可,不限定于螺旋弹簧。也可使用板簧等其他弹性部件作为弹性部23。弹性部23的个数也可适当地变更。弹性部23例如也可为一个。
[0114]检测部26的检测元件261?264不限定于霍尔传感器,也可为其他各种元件。并且,也可分别设置一个检测元件作为内侧检测部265及外侧检测部266。
[0115]马达41也可安装于后轮13,并对后轮13提供辅助动力。并且,马达41也可设置于转矩传感器2附近,并通过链条16等对前轮12及后轮13提供辅助动力。换言之,在电动辅助自行车I中,从马达41对前轮12及后轮13中的至少一个提供辅助动力。
[0116]上述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的结构只要互不矛盾就可进行适当组合。
[0117]本实用新型能够作为电动辅助自行车用的转矩传感器利用。
[0118]符号说明
[0119]1-电动辅助自行车;2_转矩传感器;11_车架;12_前轮;13_后轮;16_链条;21-底板;22_牙盘;23_弹性部;24_内侧磁铁部;25_外侧磁铁部;26_检测部;31_曲柄;40-驱动单元;41_电动马达;43_控制部;213_接触部;214_第一突起部;215_ (第一突起部的径向外侧的)边缘;216-(第一突起部的径向内侧的)边缘;217_第一接触面;222_第一止动部;223_第二止动部;224_第二突起部;225-(第二突起部的径向外侧的)边缘;226-(第二突起部的径向内侧的)边缘;227-(第一止动部的)接触面;229_齿;241-第一轭;242_第一磁铁容纳部;243_第一磁铁;244-(第一轭的)右侧面;245_ (第一磁铁容纳部的)孔部;246-(孔部的)内表面;251-第二轭;252_第二磁铁容纳部;253_第二磁铁;254-(第二轭的)右侧面;255-(第二磁铁容纳部的)孔部;256-(孔部的)内表面;265_内侧检测部;266_外侧检测部;J1_中心轴线。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辅助自行车用的转矩传感器,具有: 底板,在该底板的中心轴线上连接有曲柄; 牙盘,其为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环状,且在外周部具有与链条啮合的多个齿; 旋转引导部,其引导所述底板使其相对于所述牙盘能够相对旋转; 弹性部,其通过所述底板相对于所述牙盘的相对旋转而弹性变形; 内侧磁铁部,其为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环状,且固定于所述底板; 外侧磁铁部,其为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环状,且位于所述内侧磁铁部的径向外侦牝并固定于所述牙盘;以及 检测部,其检测所述内侧磁铁部相对于所述外侧磁铁部的周向相对位置, 该电动辅助自行车用的转矩传感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磁铁部具有: 圆环状的第一轭,其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沿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扩展;以及多个第一磁铁,所述多个第一磁铁沿周向配置在所述第一轭的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侧面上,且直接或通过粘结剂间接地与所述第一轭接触, 所述外侧磁铁部具 有: 圆环状的第二轭,其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沿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扩展;以及多个第二磁铁,所述多个第二磁铁在所述多个第一磁铁的径向外侧沿周向配置在所述第二轭的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侧面上,且直接或通过粘结剂间接地与所述第二轭接触,所述多个第一磁铁的个数为偶数,各第一磁铁的磁极方向与它们各自沿周向相邻的第一磁铁的磁极方向相反, 所述多个第二磁铁的个数为偶数,各第二磁铁的磁极方向与它们各自沿周向相邻的第二磁铁的磁极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辅助自行车用的转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磁铁部还具有固定于所述第一轭的所述侧面上的第一磁铁容纳部, 所述多个第一磁铁分别容纳在设置于所述第一磁铁容纳部的多个孔部中, 所述外侧磁铁部还具有固定于所述第二轭的所述侧面上的第二磁铁容纳部, 所述多个第二磁铁分别容纳在设置于所述第二磁铁容纳部的多个孔部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辅助自行车用的转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磁铁分别被压入到所述第一磁铁容纳部的所述多个孔部中, 所述多个第二磁铁分别被压入到所述第二磁铁容纳部的所述多个孔部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辅助自行车用的转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磁铁分别在沿孔部的周向相互分离的多个位置与所述第一磁铁容纳部的所述多个孔部的内表面接触, 所述多个第二磁铁分别在沿孔部的周向相互分离的多个位置与所述第二磁铁容纳部的所述多个孔部的内表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辅助自行车用的转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在轴向与所述第一轭以及所述第二轭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辅助自行车用的转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板设置位于比所述弹性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接触部,在所述牙盘设置第一止动部,所述第一止动部位于比所述弹性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且与所述接触部在周向对置, 所述弹性部呈压缩状态, 在未对所述底板施加踏板踏力的状态下,所述接触部通过所述弹性部的复原力按压于所述第一止动部, 所述接触部的与所述第一止动部接触的接触面以及所述第一止动部的与所述接触部接触的接触面垂直于周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辅助自行车用的转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通过将所述底板的一部分在相对于与所述第一止动部接触的所述接触面垂直的弯曲线上沿轴向弯曲而构成,或者所述第一止动部通过将所述牙盘的一部分在相对于与所述接触部接触的所述接触面垂直的弯曲线上沿轴向弯曲而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辅助自行车用的转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牙盘上还设置第二止动部,所述第二止动部位于比所述弹性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且与所述第一止动部沿周向分离,并且所述第二止动部与所述接触部在周向对置, 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止动部与所述第二止动部之间, 随着施加于所述底板的踏板踏力变大,所述弹性部被压缩,所述接触部沿从所述第一止动部趋向所述第二止动部的方向移动, 在施加于所述底板的踏板踏力大于规定大小的状态下,所述接触部被按压于所述第二止动部, 所述第二止动部的周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止动部的周向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辅助自行车用的转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板中,所述接触部形成为相比于比该接触部靠径向内侧的部位在轴向远离所述牙盘。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辅助自行车用的转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为呈直线状延伸的螺旋弹簧, 在所述底板设置第一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沿周向突出且被容纳于所述弹性部的一方的端部内, 在所述牙盘设置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二突起部与所述第一突起部在周向对置且沿周向突出,并且所述第二突起部被容纳于所述弹性部的另一方的端部内, 所述第一突起部及所述第二突起部中的一方的突起部的径向外侧的边缘沿周向延伸,所述第一突起部及所述第二突起部中的另一方的突起部的径向外侧的边缘随着靠近所述一方的突起部而趋向径向内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辅助自行车用的转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为呈直线状延伸的螺旋弹簧, 在所述底板设置第一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沿周向突出且被容纳于所述弹性部的一方的端部内, 在所述牙盘设置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二突起部与所述第一突起部在周向对置且沿周向突出,并且所述第二突起部被容纳在所述弹性部的另一方的端部内, 所述第一突起部及所述第二突起部中的一方的突起部的径向内侧的边缘随着靠近另一方的突起部而趋向径向外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辅助自行车用的转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为呈直线状延伸的螺旋弹簧, 在所述底板设置第一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沿周向突出且被容纳在所述弹性部的一方的端部内, 在所述牙盘设置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二突起部与所述第一突起部在周向对置且沿周向突出,并且所述第二突起部被容纳在所述弹性部的另一方的端部内, 所述第一突起部及所述第二突起部中的一方的突起部的径向内侧的边缘随着靠近另一方的突起部而趋向径向外侧, 所述另一方的突起部的径向外侧的边缘随着靠近所述一方的突起部而趋向径向内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辅助自行车用的转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具有检测所述内侧磁铁部的内侧检测部和检测所述外侧磁铁部的外侧检测部, 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内侧检测部间的轴向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外侧检测部间的轴向距离。
14.一种电动辅助自行车用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转矩传感器;` 电动马达;以及 控制部,其根据从所述转矩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对所述电动马达输出控制信号。
15.—种电动辅助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具有: 前轮; 后轮; 车架,其连接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 电池;以及 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驱动单元, 在该电动辅助自行车中,从所述驱动单元的所述电动马达对所述前轮及所述后轮中的至少一方提供辅助动力。
【文档编号】B62M6/50GK203612162SQ201320676225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日
【发明者】仓本聪, 深见健司, 白石有贵延 申请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