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副车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07613发布日期:2021-04-02 09:23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后副车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副车架结构。



背景技术:

后副车架是一种汽车上的常见部件,由于现有副车架在设计时,出于轻量化考虑,两纵梁之间只设置有一个横梁,但是这种设计在实际使用时因为抗扭性能不足,容易导致发生变形,给整车安全带来隐患,严重危及驾驶员及乘客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汽车后副车架结构,采用横梁板、加固杆、内加固板相互配合,提高了车辆横梁的抗扭性能,使得后副车架与整车的一体性更强,增强了副车架部分的抗扭性能,解决了传统后副车架由于抗扭性能不足容易给行驶带来危险的问题;采用外加固板、加强筋与翻边加固板配合,进一步的实现了提高车辆抗扭性能,增强了后副车架部分的刚性,进一步解决了后副车架由于抗扭性能不足导致容易发生变形,从而危及行驶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横梁、纵梁;所述横梁两端分别焊接有纵梁;所述横梁包括横梁板和加固杆;所述横梁杆两端分别与两侧纵梁焊接;所述横梁板两端分别与两侧纵梁焊接;所述横梁版设置在所述加固杆前侧;所述横梁板上下两侧朝向加固杆弯曲设置;所述横梁板靠近加固杆一侧中部设置有内加固板;所述内加固板与横梁板焊接;所述横梁板另一侧设置有外加固板;所述外加固板与所述横梁板焊接;所述外加固板上下两侧设置有翻折部;所述外加固板通过翻折部与横梁板焊接;所述外加固板靠近横梁板一侧中部对称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外加固板远离横梁板一面设置有多个翻边加固板;所述翻边加固板与外加固板焊接。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内加固板垂直于横梁板设置。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加强筋可设置多根。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两侧所述翻边加固板远离外加固板一侧朝向外侧翻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横梁板、加固杆、内加固板相互配合,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车辆横梁的抗扭性能,使得后副车架与整车的一体性更强,增强了副车架部分的抗扭性能;2、外加固板、加强筋与翻边加固板配合,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进一步的实现了提高车辆抗扭性能,增强了后副车架部分的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汽车后副车架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汽车后副车架结构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汽车后副车架结构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汽车后副车架结构的外加固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横梁;2、纵梁;101、横梁板;102、加固杆;103、内加固板;104、外加固板;105、翻折部;106、加强筋;107、翻边加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4所示,包括横梁1、纵梁2;所述横梁1两端分别焊接有纵梁2;所述横梁1包括横梁板101和加固杆102;所述横梁1杆两端分别与两侧纵梁2焊接;所述横梁板101两端分别与两侧纵梁2焊接;所述横梁版设置在所述加固杆102前侧;所述横梁板101上下两侧朝向加固杆102弯曲设置;所述横梁板101靠近加固杆102一侧中部设置有内加固板103;所述内加固板103与横梁板101焊接;所述横梁板101另一侧设置有外加固板104;所述外加固板104与所述横梁板101焊接;所述外加固板104上下两侧设置有翻折部105;所述外加固板104通过翻折部105与横梁板101焊接;所述外加固板104靠近横梁板101一侧中部对称设置有加强筋106;所述外加固板104远离横梁板101一面设置有多个翻边加固板107;所述翻边加固板107与外加固板104焊接;所述内加固板103垂直于横梁板101设置;所述加强筋106可设置多根;两侧所述翻边加固板107远离外加固板104一侧朝向外侧翻折。

使用时,结合图1-4所示,由于横梁1由横梁板101和加固杆102组成,两部分组成,本身,使得整个横梁1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抗扭性能,加之横梁板101两侧朝向加固杆102弯曲,而且在横梁板101靠近加固杆102一侧设置的内加固板103,使得横梁板101具有了更加优异的抗扭性能,在横梁板101前侧设置的外加固板104,由于两侧设置的翻折部105,便于翻折焊接到横梁板101上,由于在外加固板104内侧设置有加强筋106,提高了整个外加固版的抗扭曲性能,加之翻边加固板107的设置,使得安装有外加固板104的横梁板101具有了更加优异的抗扭性能。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后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1)、纵梁(2);所述横梁(1)两端分别焊接有纵梁(2);所述横梁(1)包括横梁板(101)和加固杆(102);所述横梁(1)杆两端分别与两侧纵梁(2)焊接;所述横梁板(101)两端分别与两侧纵梁(2)焊接;所述横梁版设置在所述加固杆(102)前侧;所述横梁板(101)上下两侧朝向加固杆(102)弯曲设置;所述横梁板(101)靠近加固杆(102)一侧中部设置有内加固板(103);所述内加固板(103)与横梁板(101)焊接;所述横梁板(101)另一侧设置有外加固板(104);所述外加固板(104)与所述横梁板(101)焊接;所述外加固板(104)上下两侧设置有翻折部(105);所述外加固板(104)通过翻折部(105)与横梁板(101)焊接;所述外加固板(104)靠近横梁板(101)一侧中部对称设置有加强筋(106);所述外加固板(104)远离横梁板(101)一面设置有多个翻边加固板(107);所述翻边加固板(107)与外加固板(104)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加固板(103)垂直于横梁板(101)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06)可设置多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翻边加固板(107)远离外加固板(104)一侧朝向外侧翻折。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副车架结构。包括采用横梁板、加固杆、内加固板相互配合,提高了车辆横梁的抗扭性能,使得后副车架与整车的一体性更强,增强了副车架部分的抗扭性能,解决了传统后副车架由于抗扭性能不足容易给行驶带来危险的问题;采用外加固板、加强筋与翻边加固板配合,进一步的实现了提高车辆抗扭性能,增强了后副车架部分的刚性,进一步解决了后副车架由于抗扭性能不足导致容易发生变形,从而危及行驶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保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普锋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08
技术公布日:2021.04.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