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车顶横梁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43333发布日期:2022-03-30 10:33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用车顶横梁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用零部件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用车顶横梁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中,车顶横梁为两根不同的横梁,但二者结构相似,容易发生上错件安装的问题,而且两根不同的横梁,需要开发两套模具,导致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用车顶横梁安装结构。
4.本实用新型的通用车顶横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车顶两侧的侧围总成之间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尺寸;所述第一横梁上设置有沿着所述第一横梁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凸起结构和沿着所述第二横梁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和第二凸起结构上间隔地设置有第一涂胶槽;所述第二横梁上设置有沿着所述第二横梁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凸起结构和沿着所述第二横梁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和第二凸起结构上间隔地设置有第二涂胶槽;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上方设置有车顶,所述侧围总成包括侧围外板和侧围内板;所述侧围内板的伸出端与所述第一横梁的端部焊接固定,所述侧围内板的伸出端与所述第二横梁的端部焊接固定。
5.其中,所述第一涂胶槽和第二涂胶槽与所述车顶之间涂覆膨胀胶。
6.其中,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一凸起结构和第二凸起结构的非涂胶槽位置与所述车顶的间距为2~3mm。
7.其中,所述第二横梁的第一凸起结构和第二凸起结构的非涂胶槽位置与所述车顶的间距为2~3mm。
8.其中,所述侧围外板和侧围内板之间设置有侧围加强板。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通用车顶横梁安装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的通用车顶横梁安装结构通过增加特征来保证涂胶位置与顶盖间隙一致,通过侧围内板接头来吸收造型趋势带来的长度差异,来实现车顶横梁通用。
附图说明
11.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车顶横梁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通用车顶横梁安装结构的俯视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横梁中的膨胀胶位置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横梁中的膨胀胶位置示意图。
15.图5为图3沿着c-c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6.图6为图4沿着d-d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7.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通用车顶横梁安装结构的仰视图。
18.图8为图7沿着e-e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9.图9为图7沿着f-f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0.图10为图7沿着g-g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通用车顶横梁安装结构做进一步的阐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22.实施例1
23.如图1-10所示,本实施例的通用车顶横梁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车顶两侧的侧围总成40 之间的第一横梁10和第二横梁20,所述第一横梁10和第二横梁20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尺寸。所述第一横梁10上设置有沿着所述第一横梁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凸起结构11和沿着所述第二横梁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凸起结构12,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1和第二凸起结构12 上间隔地设置有第一涂胶槽13。所述第二横梁20上设置有沿着所述第二横梁2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凸起结构21和沿着所述第二横梁2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凸起结构22,所述第一凸起结构21和第二凸起结构22上间隔地设置有第二涂胶槽23。所述第一横梁10和第二横梁20的上方设置有车顶30,所述第一涂胶槽13和第二涂胶槽23与所述车顶30之间涂覆膨胀胶,所述第一横梁10的第一凸起结构11和第二凸起结构12的非涂胶槽位置与所述车顶的间距为2~3mm。所述第二横梁20的第一凸起结构21和第二凸起结构22的非涂胶槽位置与所述车顶的间距为2~3mm。所述侧围总成40包括侧围外板41和侧围内板43,所述侧围外板41和侧围内板43之间设置有侧围加强板42,所述侧围内板43的伸出端与所述第一横梁10的端部焊接固定。所述侧围内板43的伸出端与所述第二横梁20的端部焊接固定。
24.在本实施例中,两根横梁所在位置由于造型原因,y向宽度不同,由内板接头长度变化来吸收并焊接匹配。本实施例的结构形式可以应用到轿车以及suv车型上,要求顶盖造型弧度小,在采用通用横梁位置在相同x的z向落差在2mm内,普遍适用有全玻璃顶配置的车型。本实施例的通用车顶横梁安装结构避免了产线工人因为零件相似发生上错件的问题;节省一套模具,约40~50万;节省一套检具,约10~15万;焊接和涂胶成本影响忽略不计;内板接头连接件大小变化不大,带来的成本影响忽略不计。
25.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具体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及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通用车顶横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车顶两侧的侧围总成之间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尺寸;所述第一横梁上设置有沿着所述第一横梁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凸起结构和沿着所述第二横梁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和第二凸起结构上间隔地设置有第一涂胶槽;所述第二横梁上设置有沿着所述第二横梁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凸起结构和沿着所述第二横梁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和第二凸起结构上间隔地设置有第二涂胶槽;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上方设置有车顶,所述侧围总成包括侧围外板和侧围内板;所述侧围内板的伸出端与所述第一横梁的端部焊接固定,所述侧围内板的伸出端与所述第二横梁的端部焊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车顶横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胶槽和第二涂胶槽与所述车顶之间涂覆膨胀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车顶横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一凸起结构和第二凸起结构的非涂胶槽位置与所述车顶的间距为2~3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车顶横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的第一凸起结构和第二凸起结构的非涂胶槽位置与所述车顶的间距为2~3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车顶横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外板和侧围内板之间设置有侧围加强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用车顶横梁安装结构,涉及汽车设计与制造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通用车顶横梁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侧围总成之间的第一和第二横梁,第一和第二横梁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尺寸;第一横梁上设置有第一和第二凸起结构,第一和第二凸起结构上间隔地设置有第一涂胶槽;第二横梁上设置有第一和第二凸起结构,第一和第二凸起结构上间隔地设置有第二涂胶槽;侧围总成包括侧围外板和侧围内板;侧围内板的伸出端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横梁的端部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的通用车顶横梁安装结构通过增加特征来保证涂胶位置与顶盖间隙一致,通过侧围内板接头来吸收造型趋势带来的长度差异,来实现车顶横梁通用,适用于有全玻璃顶配置的车型。顶配置的车型。顶配置的车型。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15
技术公布日:2022/3/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