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摩托车后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39675发布日期:2022-04-21 18:53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纤维摩托车后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生产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摩托车后摆。


背景技术:

2.摩托车作为一种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出行工具,由于其具有轻便灵活以及行驶迅速等的优点,因此经常被广泛地应用于巡逻或者客货运输等方面。
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驾驶摩托车也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兴趣爱好,使用者在追求整体美观性的同时,还追求产品的坚固程度以及轻便性。
4.摩托车后摆作为摩托车框架的一部分,通常是安装在摩托车的后座后,其主要是起美观以及保持摩托车框架完整的作用,现有的摩托车后摆通常都是一体成型的树脂框架或者金属框架,重量较大;且在摩托车的驾驶过程中,后摆与车身的连接部分是最容易发生损坏的,故经常需要对后摆整个进行替换,即维修的成本高。
5.因此,亟需一种碳纤维摩托车后摆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项实用新型是针对现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碳纤维摩托车后摆。
7.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碳纤维摩托车后摆,包括碳纤维本体、弹性粘贴层、金属网格以及固定件,所述弹性粘贴层粘贴于所述碳纤维本体的底部,所述固定件通过所述弹性粘贴层固定于所述碳纤维本体上,所述碳纤维本体的两侧各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金属网格通过所述弹性粘贴层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处。
9.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碳纤维本体的前端之两侧各朝前方凸设有用于与摩托车本体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均开设有锁固孔。
10.作进一步改进,一个所述连接部面对另一个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向外凸设有供锁固螺丝用的锁固部。
11.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碳纤维本体的末端开设有减重孔,所述减重孔位于两个所述金属网格之间。
12.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的一端通过所述弹性粘贴层固定于所述碳纤维本体的底部,所述固定件的锁固端朝所述减重孔的方向延伸。
13.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碳纤维本体的顶面还向下凹陷并形成有一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位于两个所述金属网格之间。
14.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凹陷部的侧壁开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与所述减重孔相连通。
15.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碳纤维本体包括由前至后朝上呈弯曲延伸的折弯部以及由所述折弯部的末端由前至后朝上呈直线延伸的直板部,所述连接部、所述锁固部以及所述凹陷部均开设于所述折弯部上,所述减重孔以及所述固定件均设置于所述直板部上。
16.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碳纤维本体为一体式结构。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碳纤维摩托车后摆,包括碳纤维本体、弹性粘贴层、金属网格以及固定件,弹性粘贴层粘贴于碳纤维本体的底部,固定件通过弹性粘贴层固定于碳纤维本体上,碳纤维本体的两侧各开设有安装孔,金属网格通过弹性粘贴层固定于安装孔处。故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结构,既可以通过金属网格减轻了碳纤维摩托车后摆的重量,同时还可以通过弹性粘贴层将固定件安装于碳纤维本体上,当该固定件因老化而需要维修更换时,只需要对应更换新的固定件即可,降低了碳纤维摩托车后摆的维护成本。
18.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碳纤维摩托车后摆的俯视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碳纤维摩托车后摆的仰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碳纤维摩托车后摆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3.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碳纤维摩托车后摆100,包括碳纤维本体10、弹性粘贴层20、金属网格30以及固定件40,弹性粘贴层20粘贴于碳纤维本体10的底部,固定件40通过弹性粘贴层20固定于碳纤维本体10上,碳纤维本体10的两侧各开设有安装孔10a,金属网格30通过弹性粘贴层20固定于安装孔10a处。
24.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3,碳纤维本体10的前端之两侧各朝前方凸设有用于与摩托车本体连接的连接部11,连接部11上均开设有锁固孔11a;且一个连接部11面对另一个连接部11的一侧向外凸设有供锁固螺丝用的锁固部12。
25.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3,碳纤维本体10的末端开设有减重孔10b,减重孔10b位于两个金属网格30之间;且固定件40的一端通过弹性粘贴层20固定于碳纤维本体10的底部,固定件40的锁固端朝减重孔10b的方向延伸。故本实用新型的碳纤维摩托车后摆100既通过减重孔10b减轻了整体重量,同时还通过弹性粘贴层20将固定件40实施固定,而将减重孔10b设置于两个金属网格30之间可以保证碳纤维本体10的整体结构的平衡性。
26.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3,碳纤维本体10的顶面还向下凹陷并形成有一凹陷部13,凹陷部13位于两个金属网格30之间;凹陷部13的侧壁开设有贯通孔13a,贯通孔13a与减重孔10b相连通。该凹陷部13的作用是当乘坐者朝后靠的时候,可以增大与乘坐者的接触面积。
27.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3,碳纤维本体10包括由前至后朝上呈弯曲延伸的折弯部14以及由折弯部14的末端由前至后朝上呈直线延伸的直板部15,连接部11、锁固部12以及凹陷部13均开设于折弯部14上,减重孔10b以及固定件40均设置于直板部15上。举例而言,碳纤维本体10为一体式结构。
2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碳纤维摩托车后摆100,包括碳纤维本体10、弹性粘贴层20、金属网格30以及固定件40,弹性粘贴层20粘贴于碳纤维本体10的底部,固定件40通过弹性粘贴层20固定于碳纤维本体10上,碳纤维本体10的两侧各开设有安装孔
10a,金属网格30通过弹性粘贴层20固定于安装孔10a处。故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结构,既可以通过金属网格30减轻了碳纤维摩托车后摆100的重量,同时还可以通过弹性粘贴层20将固定件40安装于碳纤维本体10上,当该固定件40因老化而需要维修更换时,只需要对应更换新的固定件40即可,降低了碳纤维摩托车后摆100的维护成本。
29.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结构或装置,而得到的其他的碳纤维摩托车后摆,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碳纤维摩托车后摆,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纤维本体、弹性粘贴层、金属网格以及固定件,所述弹性粘贴层粘贴于所述碳纤维本体的底部,所述固定件通过所述弹性粘贴层固定于所述碳纤维本体上,所述碳纤维本体的两侧各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金属网格通过所述弹性粘贴层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摩托车后摆,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本体的前端之两侧各朝前方凸设有用于与摩托车本体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均开设有锁固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摩托车后摆,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连接部面对另一个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向外凸设有供锁固螺丝用的锁固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纤维摩托车后摆,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本体的末端开设有减重孔,所述减重孔位于两个所述金属网格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纤维摩托车后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一端通过所述弹性粘贴层固定于所述碳纤维本体的底部,所述固定件的锁固端朝所述减重孔的方向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纤维摩托车后摆,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本体的顶面还向下凹陷并形成有一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位于两个所述金属网格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纤维摩托车后摆,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侧壁开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与所述减重孔相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碳纤维摩托车后摆,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本体包括由前至后朝上呈弯曲延伸的折弯部以及由所述折弯部的末端由前至后朝上呈直线延伸的直板部,所述连接部、所述锁固部以及所述凹陷部均开设于所述折弯部上,所述减重孔以及所述固定件均设置于所述直板部上。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摩托车后摆,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本体为一体式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碳纤维摩托车后摆,包括碳纤维本体、弹性粘贴层、金属网格以及固定件,弹性粘贴层粘贴于碳纤维本体的底部,固定件通过弹性粘贴层固定于碳纤维本体上,碳纤维本体的两侧各开设有安装孔,金属网格通过弹性粘贴层固定于安装孔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结构既可以通过金属网格减轻了碳纤维摩托车后摆的重量,同时还可以通过弹性粘贴层将固定件安装于碳纤维本体上,当该固定件因老化而需要维修更换时,只需要对应更换新的固定件即可,降低了碳纤维摩托车后摆的维护成本。降低了碳纤维摩托车后摆的维护成本。降低了碳纤维摩托车后摆的维护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周拥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省宏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8
技术公布日:2022/4/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