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连动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66370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山路连动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
技术领域
[0001]1、链前连动齿、臂新结构使用新方法。
[0002]2、山路连动自行车外行图样形状、构造。
(二)
【背景技术】
[0003]发明或实用新型:是指通过人们智力劳动创造出来的创造性劳动才得以出现,这些产品是自然界中从来未有过的,靠发明人的创造性劳动才能得以出现。这种发明可以是一种独有的产品,也可以是一种产品的一个部件。
(三)

【发明内容】

[0004]1、发明的山路连动自行车,能解除目前世界上现有的踏臂转动360°行驶存在的技术问题的自行车。
[0005]①行驶速度慢又费劲不能行驶上坡公路。
[0006]2、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的要点及主要用途:
[0007]将目前世界上现有的两脚踏臂转动360°行驶结构的自行车,改变成两长踏臂在100°转角内分别上、下松、踩,能把踏臂分别松、踩之间的时间连接不间断提高车速或断续松、踩之间的连接时间降低车速结构的自行车,能使自行车轻松、快速行驶上坡公路不费劲。
[0008]请参看附图1:
[0009]发明的山路连动自行车与目前世界上现有的踏臂转动360°行驶结构的自行车行驶效果完全不同。山路连动自行车能轻松、快速行驶上坡公路不费劲。能替换现有踏臂转动360°行驶结构存在速度慢又费劲。又不能行驶上坡公路有技术问题的自行车。
[0010]3、链前连动齿、臂的结构及作用。
[0011]以中型后车轮半径R = 240mm圈的山路连动自行车的链前连动齿、臂的结构及作用进行陈述说明:
[0012]请参看附图2:
[0013]①链前连动齿、臂的齿轮半径R = 119mm,齿轮周上共56步。
[0014]②两踏臂分别长450mm,被定位卡控制在100°转角内分别上、下往返松、踩。两长踏臂分别的一端与结构在车架上能转动的链前连动齿轮轴的两端分别灵活连接成。
[0015]什么叫灵活连接?
[0016]指分别踩下踏板时,踏臂与齿轴结合。链前齿轮经链条传递该齿轮周长给链后车轮小齿(车轮)同时跟随转动数周推动前轮行驶。在分别松抬踏板时臂与轴分离,后车轮转动动力间断。在踏臂头外弹簧的作用下,踏臂自行上升至上止点不动,这种结合与分离的过程叫做灵活连接。
[0017]臂、轴灵活连接处的内部结构:
[0018]两踏臂分别的一端与链前齿轮轴两端分别灵活连接处的踏臂头叫臂头园。臂头圆的大小适当,内部中间位置是内齿园与轴不能接触的相应位置是轴外齿园。两齿园之间保持适当的间距,只有臂头园与轴结构的前、后两边“弹子圈”与轴活结合,起着保证踏臂的稳定。
[0019]在两齿中间安装“舌与弹簧结合体”称:舌簧体。当一脚踩下踏板时,舌簧体的“舌”两端自动分别进入两齿相应齿位卡死不动。使踏臂与齿轮轴相结合。在踏臂下行过程中,链前连动齿轮经链条传递该齿周长到链后车轮小齿(车轮)跟随转动至踏臂到下止点松抬踏板时,舌簧体的“舌”自动退出两齿位使臂、轴分离。因踏臂头外表弹簧的作用,使踏臂自行上升至上止点不动。
[0020]在前一踏板松抬之前,连接踩下另一踏板,舌簧体同样起着结合与分离相同的作用。只要两踏板分别不间断反复踩下和松抬踏臂使自行车后车轮有了连续不间断的转动动力推动前轮快速行驶。也可根据路况和所需要的车速,使用连续不间断的转动动力提高车速或使用断续性的转动动力降低车速。
[0021]③山路连动自行车的三大新特点:
[0022]A、山路连动自行车两踏臂分别的长,可根据制造时所需要自行车省力的大、小,确定踏臂的长或短。
[0023]B、链前连动齿、臂的齿轮半径的大、小,在不影响自行车省力的前提下,可扩大链前齿轮半径,使之增加后车轮的转周。链前齿轮可制成大、中、小三齿,链后车轮只用一小齿结构。使平路、上坡路行驶相互调节利用省力和提高车速或降低车速。因脚踏臂长相互调节利用有明显的效果。
[0024]C、两长踏臂分别与链前连动齿轮轴的两端分别灵活连接。才能使两踏臂分别在100°转角内上、下往返松、踩;才能使后车轮有连续不间断的转动动力;才能使自行车轻松、快速行驶或轻松行驶上坡公路不费劲。
[0025]现有自行车行驶速度慢又费劲,又不能行驶上坡公路的主要技术问题是什么?
[0026]①、现有自行车踏臂转动360°行驶,踏臂短不能增长,造成行驶费劲。
[0027]②、链前齿轮半径不能扩大,是因为踏臂短,所以行驶车速慢,如利用链前、后多齿调节省力和提高车速也没有明显的效果。
[0028]③、两踏臂分别的一端与链前齿轮轴两端分别结构成后,两踏臂之间成180°平角结构。在自行车行驶中,后车轮每转一周,其中只有50%的下踩转动动力,有50%的惯性减速转动动力。两踏臂分别松、踩之间的时间也不能连接。所以,自行车不能行驶上坡公路。
[0029]4、发明山路连动自行车的有益效果:
[0030]①、能轻松行驶上坡公路不费劲。
[0031]②、山路连动中型自行车两踏臂分别长450mm,是目前世界上现有同型自行车两踏臂分别长170mm的2.64倍。比之省力达70%以上。
[0032]③、链前齿轮半径R = 119mm,与现有同形自行车链前齿轮半径R = 90mm,比之提高车速最低50%以上。
[0033]④、山路连动自行车行驶上坡公路时,后车轮周上有100%的连续不间断的上坡转动动力推动前轮行驶。
[0034]山路连动自行车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有益效果明显。是人们用于生产、生活、锻炼身体又环保的理想交通工具。(四)【附图说明】:
[0035]图1,是山路连动自行车外形图样形状、构造图。
[0036]图2,是链前连动齿、臂新结构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0037]在国内与有实力的公司或厂方协商实施该项目。及时准备早日面世,为人们生产、生活、锻炼身体发挥更大效果。
[0038]要求保护:链前连动齿、臂新结构及附图图样形状、构造。
【主权项】
1.(一)前序部分: 1、链前连动齿、臂新结构使用新方法。
2、山路连动自行车外形图样形状、构造。 (二)特征部分: 1、发明的山路连动自行车与目前世界上现有的自行车行驶效果完全不同。山路连动自行车两长踏臂分别在100°转角内上、下松、踩使自行车轻松行驶。目前世界上现有的脚踏臂转动360°行驶结构的自行车,在行驶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①行驶速度慢又费劲不能行驶上坡公路。 2、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的要点及主要用途: 将目前世界上现有的两脚踏臂转动360°角行驶结构的自行车,改变成两长踏臂在100°转角内分别上、下松、踩,能把踏臂分别松、踩之间的时间连接不间断提高车速或断续松、踩时间降低车速结构的自行车。能使自行车轻松、快速行驶上坡公路不费劲。
3、山路连动自行车的技术新特征: ①自行车两踏臂分别的长,可根据制造该车需要省力的大、小确定踏臂的长或短。山路连动中型自行车两踏臂分别长450mm,是现有同型自行车踏臂分别长170mm的2.64倍,比之省力达70%以上。 ②链前连动齿、臂的齿轮半径的大小,在不影响自行车省力的前提下,可以扩大链前三齿轮的半径提高车速。 山路连动中型自行车链前最小齿轮半径R = 119mm,与现有同形自行车链前齿轮半径R=90mm,在同等转角内比之提高车速最低50%以上。 ③两长踏臂控制在100°转角内分别上、下松、踩,是因为两长踏臂分别的一端与链前连动齿轮轴的两端分别灵活连接,在两踏板被分别踩下和分别松抬上升时,是臂、轴灵活连接处内“舌簧体”起了结合与分离的作用,才能使两踏板分别松、踩之间的时间,能连接不间断或断续。使自行车后车轮产生连续不间断的转动动力提高车速或断续转动动力,使自行车减速行驶。
4、目前世界上现有自行车的技术特征: ①现有自行车踏臂转动360°行驶,因脚踏臂短不能增长,所以,造成自行车在行驶中费劲(费力)。 ②链前齿轮半径不能扩大,是因为脚踏臂短,所以,自行车行驶速度慢。如利用链前、后多齿结构调节省力和提高车速,也没有明显的效果。 ③两踏臂分别的一端与链前齿轮轴两端分别结构成后,两踏臂之间成180°平角结构。在自行车行驶中,后车轮每转一周,其中:只有50%的下踩转动动力有50%的惯性减速转动动力。两踏臂分别松、踩之间的时间不能连接,所以,自行车不能行驶上坡公路。
5、山路连动自行车外形图样形状、构造的特征。 山路连动自行车与现有同型自行车不同的地方: ①山路连动自行车的前轮比后车轮半径小10mm左右。适应行驶上坡公路,也是结构的需要。 ②山路中型自行车踏臂的长是现有同型自行车踏臂长的2.64倍左右。分别使用两踏臂的新方法:从上止点分别踩下两踏板至下止点松抬踏板时。两踏臂在臂头圆外弹簧的作用下,又分别自行上升至上止点不动。做到分别往返连接松、踩踏板之间的时间不间断提高车速行驶或断续松、踩踏板之间的时间,能降低车速行驶。使自行车按实有路况和所需要的车速行驶。 ③链前齿轮轴后移位置,是增长踏臂的需要。 ④座椅杆的减震形式,是后车轮段减震后的第二次再减要结构。
【专利摘要】发明的山路连动自行车链前连动齿、臂新结构使用新方法与目前世界上现有的自行车行驶效果完全不同。山路连动自行车能解除目前世界上现有脚踏臂转动360°行驶结构的自行车行驶中存在的技术问题:①行驶速度慢又费力。②不能行驶上坡公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的要点及主要用途:将目前世界上现有的两踏臂转动360°行驶结构的链条自行车,改变成两长踏臂在100°转角内分别上、下松、踩结构的链条自行车。在分别松、踩两踏板之间的时间能连接不间断,使后车轮有连续不间断的转动动力提高车速或断续松、踩踏板之间的时间降低车速。该自行车比现有同形自行车省力70%以上,提高车速最低50%以上。山路连动自行车能轻松、快速行驶上坡公路不费劲。
【IPC分类】B62M1-32
【公开号】CN104787216
【申请号】CN201410415780
【发明人】屈纪国
【申请人】屈纪国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月16日
【公告号】CN104354822A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