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刹上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36968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碟刹上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碟刹上泵,包括碟刹上泵主体以及手柄,所述的碟刹上泵主体安装有油缸,所述的油缸在朝向所述手柄的位置设有活动柱塞,所述的手柄转动连接在所述的碟刹上泵主体上,活动柱塞驱动端的圆顶活动抵接在手柄上的半球槽中,在使用手柄刹车时,活动柱塞驱动端的圆顶在手柄上的半球槽中滑动,这样大大减少了摩擦力,使得手柄控制刹车的效果更好,手柄上的卡入机构可使手柄始终保持对活动柱塞的挤压,使车辆可长时间的制动,而且制动效果好,这样便实现了可长时间制动以及手柄控制刹车的效果好的技术效果。
【专利说明】
碟刹上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部件,具体涉及一种碟刹上栗。
【背景技术】
[0002]碟刹是电动车或摩托车上用于制动的配件,碟刹的上栗用于储油及控制下栗对刹车片进行制动的动作,一般的碟刹上栗的安装有柱塞、手柄,手柄挤压柱塞运动使上栗和下栗内的油压变化来控制下栗柱塞的推送,进而实现对车轮刹车的效果。
[0003]—般的碟刹手柄与柱塞的配合结构不是很合理,导致手柄控制刹车的效果不好,同时传统的手柄不能实现长时间的制动,在车轮在上坡或下坡的位置时,很容易导致危险的事故发生。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长时间制动以及手柄控制刹车的效果好的碟刹上栗。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碟刹上栗,包括碟刹上栗主体以及手柄,所述的碟刹上栗主体安装有油缸,所述的油缸在朝向所述手柄的位置设有活动柱塞,所述的手柄转动连接在所述的碟刹上栗主体上,所述活动柱塞的驱动端为圆顶设置,所述的手柄上设有与所述圆顶相适配的半球槽,所述活动柱塞的驱动端保持活动顶触在所述半球槽中,所述手柄转动驱动活动柱塞运动时与所述碟刹上栗主体之间形成活动间隔,在所述手柄上设有可卡入所述活动间隔使所述活动柱塞保持挤压状态的卡入机构。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柱塞驱动端的圆顶活动抵接在手柄上的半球槽中,在使用手柄刹车时,活动柱塞驱动端的圆顶在手柄上的半球槽中滑动,这样大大减少了摩擦力,使得手柄控制刹车的效果更好,手柄上的卡入机构可使手柄始终保持对活动柱塞的挤压,使车辆可长时间的制动,而且制动效果好,这样便实现了可长时间制动以及手柄控制刹车的效果好的技术效果。
[000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卡入机构包括设置在手柄上的安装孔、转轴以及限位拨片,所述的限位拨片套设在所述的转轴上,所述的转轴安装在所述的安装孔中,在所述的转轴上还套设有回转弹簧,所述的限位拨片延伸出限位块,所述的限位块上设有可抵接在所述碟刹上栗主体侧壁上的抵接面。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长时间制动时,转动限位拨片限位块上的抵接面与碟刹上栗主体相抵接,防止手柄回转,实现手柄对活动柱塞的长时间挤压,达到制动的目的,不需要时,拉动手柄使手柄与碟刹上栗主体的间距扩大,此时限位拨片在回转弹簧的作用下可自动复位,同时手柄也转动复位。
[000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抵接面设置在所述限位块的周面上,所述的抵接面分为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其中第二抵接面离所述转轴的中心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抵接面离所述转轴的中心轴的间距。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抵接面分为的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来控制手柄转动驱动活动柱塞运动时与碟刹上栗主体之间形成的活动间隔间距,从而使车辆的制动效果可根据车轮行驶的坡度来调整,既当行驶的坡度大时,转动至第二抵接面来抵接碟刹上栗主体,当行驶的坡度小时,转动至第一抵接面来抵接碟刹上栗主体。
[00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手柄上设有限制所述限位拨片转动的挡块,所述的限位块抵接在所述的挡块周面上。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不使用限位拨片时,限位拨片在回转弹簧的作用下靠设在挡块上,同时使限位拨片的转动操作更加便捷。
[00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手柄上设有弧形的握把,所述的握把端部设有球形的防脱块。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大大增加了使用时的手感,而且安全性更高。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反面立体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分解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限位拨片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描述,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1]如图1一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碟刹上栗,包括碟刹上栗主体I以及手柄2,碟刹上栗主体I安装有油缸11,油缸11在朝向手柄2的位置设有活动柱塞111,手柄2转动连接在碟刹上栗主体I上,活动柱塞111的驱动端为圆顶1112设置,手柄2上设有与圆顶1112相适配的半球槽21,活动柱塞111的驱动端保持活动顶触在半球槽21中,手柄2转动驱动活动柱塞111运动时与碟刹上栗主体I之间形成活动间隔,在手柄2上设有可卡入活动间隔使活动柱塞111保持挤压状态的卡入机构3。
[0022]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活动柱塞111驱动端的圆顶1112活动抵接在手柄2上的半球槽21中,在使用手柄2刹车时,活动柱塞111驱动端的圆顶1112在手柄2上的半球槽21中滑动,这样大大减少了摩擦力,使得手柄2控制刹车的效果更好,手柄2上的卡入机构3可使手柄2始终保持对活动柱塞111的挤压,使车辆可长时间的制动,而且制动效果好,这样便实现了可长时间制动以及手柄2控制刹车的效果好的技术效果。
[0023]优选地,卡入机构3包括设置在手柄2上的安装孔31、转轴32以及限位拨片33,限位拨片33套设在转轴32上,转轴32安装在安装孔31中,在转轴32上还套设有回转弹簧34,限位拨片33延伸出限位块331,限位块331上设有可抵接在碟刹上栗主体I侧壁上的抵接面3311。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需要长时间制动时,转动限位拨片33限位块331上的抵接面3311与碟杀IJ上栗主体I相抵接,防止手柄2回转,实现手柄2对活动柱塞111的长时间挤压,达到制动的目的,不需要时,拉动手柄2使手柄2与碟刹上栗主体I的间距扩大,此时限位拨片33在回转弹簧34的作用下可自动复位,同时手柄2也转动复位。
[0024]优选地,抵接面3311设置在限位块331的周面上,抵接面3311分为第一抵接面33112和第二抵接面33113,其中第二抵接面33113离转轴32的中心轴的间距大于第一抵接面离转轴32的中心轴的间距。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可通过抵接面3311分为的第一抵接面33112和第二抵接面33113来控制手柄2转动驱动活动柱塞111运动时与碟刹上栗主体I之间形成的活动间隔间距,从而使车辆的制动效果可根据车轮行驶的坡度来调整,既当行驶的坡度大时,转动至第二抵接面33113来抵接碟刹上栗主体I,当行驶的坡度小时,转动至第一抵接面33112来抵接碟刹上栗主体I。
[0025]优选地,手柄2上设有限制限位拨片33转动的挡块22,限位块331抵接在挡块22周面上。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使得在不使用限位拨片33时,限位拨片33在回转弹簧34的作用下靠设在挡块22上,同时使限位拨片33的转动操作更加便捷。
[0026]优选地,手柄2上设有弧形的握把23,握把23端部设有球形的防脱块24。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大大增加了使用时的手感,而且安全性更高。
【主权项】
1.一种碟刹上栗,包括碟刹上栗主体以及手柄,所述的碟刹上栗主体安装有油缸,所述的油缸在朝向所述手柄的位置设有活动柱塞,所述的手柄转动连接在所述的碟刹上栗主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柱塞的驱动端为圆顶设置,所述的手柄上设有与所述圆顶相适配的半球槽,所述活动柱塞的驱动端保持活动顶触在所述半球槽中,所述手柄转动驱动活动柱塞运动时与所述碟刹上栗主体之间形成活动间隔,在所述手柄上设有可卡入所述活动间隔使所述活动柱塞保持挤压状态的卡入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碟刹上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入机构包括设置在手柄上的安装孔、转轴以及限位拨片,所述的限位拨片套设在所述的转轴上,所述的转轴安装在所述的安装孔中,在所述的转轴上还套设有回转弹簧,所述的限位拨片延伸出限位块,所述的限位块上设有可抵接在所述碟刹上栗主体侧壁上的抵接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碟刹上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抵接面设置在所述限位块的周面上,所述的抵接面分为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其中第二抵接面离所述转轴的中心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抵接面离所述转轴的中心轴的间距。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碟刹上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上设有限制所述限位拨片转动的挡块,所述的限位块抵接在所述的挡块周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碟刹上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上设有弧形的握把,所述的握把端部设有球形的防脱块。
【文档编号】B62L3/02GK205417968SQ201620175648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8日
【发明人】潘星, 潘爱林
【申请人】瑞安市爱得利液压制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