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漂浮垃圾聚集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29880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面漂浮垃圾聚集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收集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水面漂浮垃圾聚集筏。
背景技术
水上漂浮的垃圾会随水、风而动,形成物流,当它们漂至河流的弯道、河岸等过水断面处时,会受阻而聚集起来,对这些聚集的漂浮垃圾如不及时清除,它们又会因水的流向或风向的变化而再次漂走,但如一有漂浮垃圾聚集就去清除又显得费时费力,所以很难掌握较佳的漂浮垃圾清除时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不足,设计出一种水面漂浮垃圾聚集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是它包括筏体,在筏体的前部有二扇前浮门,在筏体的后部有二扇后浮门,前浮门和后浮门均通过铰链与筏体相连。
本实用新型用在河流弯道、河岸等过水断面处收集垃圾,具有收集垃圾数量多,效率高,收集方便的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B剖面图。
图4为图1的C-C剖面的D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筏体(1),在筏体(1)的前部有二扇前浮门(5)(7),在筏体(1)的后部有二扇后浮门(10)(12),前浮门(5)(7)分别通过铰链(4)(8)与筏体(1)相连,后浮门(10)(12)分别通过铰链(9)(13)与筏体(1)相连。
在筏体(1)的前部有前浮门靠(6),筏体(1)的后部有后浮门靠(11),前浮门(5)(7)的外侧边位于前浮门靠(6)的内侧,后浮门(10)(12)的外侧边均位于后浮门靠(11)的内侧。前浮门(7)由铁栅条(15)和小空箱(17)构成,小空箱(17)做于铁栅条(15)的中间,在前浮门(7)上做小空箱(17)是为了能使前浮门(7)有一定的浮力,同样地在前浮门(5)上也做有起浮力作用的小空箱。后浮门(10)(12)也是由铁栅条和做于铁栅条中间的小空箱构成,小空箱的目的同样是使后浮门(10)(12)有一定的浮力。
筏体(1)包括二块片箱体(3)(14)和甲板(18),片箱体(3)(14)装在甲板(18)上,片箱体(3)的内部为空心(16)。筏体(1)的中部有取垃圾口(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水流逆向或潮流上涨时,迎流的二扇前浮门(5)(7)因水流的作用自动打开,漂浮垃圾进入筏内,另二扇后浮门(10)(12)因水流的作用自动关闭,由此将随流而漂亮的垃圾集在该筏内。当水流变为顺向或退潮时,前浮门(5)(7)和后浮门(10)(12)的开闭正好相反,顺流漂浮过来的垃圾又可聚集在该筏内。当垃圾聚集到一定量后,可用吊运船将垃圾运走。
权利要求1.一种水面漂浮垃圾聚集筏,它包括筏体,其特征在于在筏体的前部有二扇前浮门,在筏体的后部有二扇后浮门,前浮门和后浮门均通过铰链与筏体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漂浮垃圾聚集筏,其特征在于在筏体的前部有前浮门靠,在筏体的后部有后浮门靠,前浮门的外侧边位于前浮门靠的内侧,后浮门的外侧边位于后浮门靠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漂浮垃圾聚集筏,其特征在于前浮门由铁栅条和小空箱构成,小空箱做于前浮门的中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漂浮垃圾聚集筏,其特征在于后浮门由铁栅条和小空箱构成,小空箱做于后浮门的中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漂浮垃圾聚集筏,其特征在于筏体包括片箱体和甲板,片箱体装在甲板上,片箱体的内部为空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漂浮垃圾聚集筏,其特征在于筏体的中部有取垃圾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面漂浮垃圾聚集筏,它包括筏体,在筏体的前部有二扇前浮门,在筏体的后部有二扇后浮门,前浮门和后浮门均通过铰链与筏体相连。本实用新型用在河流弯道、河岸等过水断面处收集垃圾,具有收集垃圾数量多、效率高、收集方便的特点。
文档编号B63B35/32GK2559557SQ0226537
公开日2003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7日
发明者俞东旭 申请人:俞东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