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作业中的可移动式分段支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31675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造船作业中的可移动式分段支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造船作业中的支撑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造船作业中的可移动式分段支撑。
背景技术
现代造船企业普遍采用模块化方式进行大型船舶的设计制造,船舶模块在船体专业中又根据其大小称为分段、总段。目前国内在船体分/总段的模块中标准化制造技术方面还十分落后,很多造船企业未对其进行标准化流水线作业。每一个分段的吨位依然很高,且需要不同的焊接和组装工序,最好是放在生产流水线上完成焊接和组装工序。现有技术中分段搁置时多是使用固定坞墩,分段搁置时精度不好控制,且分段移出后需用叉车等设备将坞墩搬移,使用起来较为不便。·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造船作业中的可移动式分段支撑。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造船作业中的可移动式分段支撑,包括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的下部套设有支架,支撑立柱的至少相对两侧,在支架的上板上设有弹簧座,弹簧座的拉簧底部斜拉在支撑立柱上,且拉簧向上的拉力大于支撑立柱的重力;支架的下板底部设有支脚,支脚的端部设有脚轮。作为优选,所述支架的上板一侧设有拉手。本实用新型设有脚轮,自由状态下支撑立柱被弹簧拉住其底端脱离地面,因而人们可以很方便地扶着拉手将本实用新型搬移,有利于控制分段搁置时的精度;当分段搁置在支撑立柱的上端时,分段压下支撑立柱而将弹簧拉伸,支撑立柱的底端接触在地面上,支撑立柱强有力地支撑起分段。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等特点。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参看图I,本实用新型支撑立柱6的下部套设有支架I,支撑立柱6的至少相对两侧,在支架I的上板2上设有弹簧座4,弹簧座4的拉簧5底部斜拉在支撑立柱6上,且拉簧5向上的拉力大于支撑立柱6的重力;支架I的下板3底部设有支脚9,支脚9的端部设有脚轮10。支架I的上板2 —侧还设有拉手12。本实用新型设有脚轮10,自由状态下支撑立柱6被弹簧5拉住其底端8脱离地面11,因而人们可以很方便地扶着拉手12将本实用新型搬移,有利于控制分段搁置时的精度;当分段搁置在支撑立柱6的上端7时,分段压下支撑立柱6而将弹簧5拉伸,支撑立柱6的底端8接触在地面11上,支撑立柱6强有力地支撑起分段。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造船作业中的可移动式分段支撑,包括支撑立柱(6),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6)的下部套设有支架(1),支撑立柱(6)的至少相对两侧,在支架(I)的上板(2)上设有弹簧座(4),弹簧座(4)的拉簧(5)底部斜拉在支撑立柱(6)上,且拉簧(5)向上的拉力大于支撑立柱(6)的重力;支架(I)的下板(3)底部设有支脚(9),支脚(9)的端部设有脚轮(10)。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造船作业中的可移动式分段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I)的上板(2)—侧设有拉手(12)。
专利摘要一种造船作业中的可移动式分段支撑,支撑立柱的下部套设有支架,支撑立柱的至少相对两侧,在支架的上板上设有弹簧座,弹簧座的拉簧底部斜拉在支撑立柱上,且拉簧向上的拉力大于支撑立柱的重力;支架的下板底部设有支脚,支脚的端部设有脚轮,支架的上板一侧还设有拉手。本实用新型设有脚轮,自由状态下支撑立柱被弹簧拉住其底端脱离地面,因而人们可以很方便地扶着拉手将本实用新型搬移,有利于控制分段搁置时的精度;当分段搁置在支撑立柱的上端时,分段压下支撑立柱而将弹簧拉伸,支撑立柱的底端接触在地面上,支撑立柱强有力地支撑起分段。
文档编号B63C5/02GK202717011SQ201220293680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9日
发明者郑军伟, 黄剑, 曹健波 申请人:浙江欧华造船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