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桅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17917发布日期:2021-10-27 19:18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升降桅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上的桅杆,特别涉及一种可升降桅杆。


背景技术:

2.根据行业规范,规定在船长为50米及以上的船舶的船首处需设置前桅。目前船首处的前桅大部分采用固定式前桅,固定式前桅一般分为简单的单立柱加斜撑前桅和结构稍复杂的带观察瞭望平台前桅,对于船长刚好达到50米以上的小吨位船舶来说,在船首处根据行业规范设置的前桅高度大于船宽(通常会大于7米),使前桅在船首处显得较为突兀,比例不协调,破坏了整船的外观美感;同时,当前桅上的桅灯损坏时,船员需攀爬至7米以上的高度进行更换,大幅增加了船员的安全隐患;另外,对于结构稍复杂的前桅来说,还会占用船首甲板的面积,遮挡部分驾驶室视线,影响船舶航行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升降的桅杆,便于船员维护,避免安全隐患,保证整船外观美感。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升降桅杆,包括底板,在底板上竖直设置有升降油缸,在升降油缸的外围且于底板上设置有固定臂,在固定臂的内腔中且于升降油缸的外围设置有可相对固定臂升降的中间伸缩臂,所述中间伸缩臂的底部与升降油缸的伸缩杆连接,在中间伸缩臂的内腔中且于升降油缸的外围还设置有可相对中间伸缩臂升降的顶部伸缩臂;在升降油缸与中间伸缩臂以及顶部伸缩臂之间设置有带动中间伸缩臂及顶部伸缩臂升降的升降结构。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升降桅杆,将底板固定在船舶甲板上,在白天视线良好的情况下,中间伸缩臂以及顶部伸缩臂缩回,与固定臂三者重叠,从而避免遮挡驾驶室视线,保证船舶航行安全,同时还能保证整船外观的美感,同时,三节臂重叠伸缩的结构,结构简单,不仅使桅杆整体体积减小了,不占用甲板过多面积,还能在中间伸缩臂及顶部伸缩臂缩回的前提下,便于船员进行桅杆及桅灯的维护,保证船员作业的安全;而在夜晚或者能见度不良的情况下,通过升降油缸带动升降结构运行,以使顶部伸缩臂及中间伸缩臂伸出至所需高度,从而发挥桅灯的作用。
附图说明
6.图1至图4均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7.一种可升降桅杆,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底板1,在底板1上竖直设置有升降油缸2,在升降油缸2的外围且于底板1上设置有固定臂3,在固定臂3的内腔中且于升降油缸2的外围设置有可相对固定臂3升降的中间伸缩臂4,所述中间伸缩臂4的底部与升降油缸2的伸缩
杆5连接,在中间伸缩臂4的内腔中且于升降油缸2的外围还设置有可相对中间伸缩臂4升降的顶部伸缩臂6;在升降油缸2与中间伸缩臂4以及顶部伸缩臂6之间设置有带动中间伸缩臂4及顶部伸缩臂6升降的升降结构。桅灯7设置在顶部伸缩臂6的顶端上。
8.所述升降结构包括提升组件及下降组件;所述提升组件包括在升降油缸2的伸缩杆5顶部设置有油缸滑轮8,在油缸滑轮8上绷紧有提升缆9,所述提升缆9的一端固定在底板1上,另一端贯穿中间伸缩臂4的底面后伸入其内部并连接在顶部伸缩臂6的底端;所述下降组件包括在中间伸缩臂4的底端连接的可转动的二级滑轮10,在二级滑轮10上绷紧有下降缆11,所述下降缆11的一端连接在固定臂3的顶端,另一端贯穿中间伸缩臂4的底面后伸入其内部并连接在顶部伸缩臂6的底端。在需要升高桅杆时,升降油缸2的伸缩杆5伸出,并带动其上的油缸滑轮8以及中间伸缩臂4上升,同时,通过提升缆9带动顶部伸缩臂6上升;而在需要降低桅杆时,升降油缸2的伸缩杆5缩回,并带动其上的油缸滑轮8以及中间伸缩臂4下降,同时,通过下降缆11带动顶部伸缩臂6下降。
9.在固定臂3与中间伸缩臂4之间以及中间伸缩臂4与顶部伸缩臂6之间均设置有限位结构。在上升时,避免中间伸缩臂4脱离固定臂3,也避免顶部伸缩臂6脱离中间伸缩臂4。而限位结构属于现有技术。
10.在顶部伸缩臂6的顶端侧壁上设置有挂耳12。可将缆绳穿过挂耳12后固定于甲板上,增强桅杆整体的强度。
11.所述底板1与固定臂3之间设置有加强板13,以进一步增加桅杆整体的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升降桅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在底板(1)上竖直设置有升降油缸(2),在升降油缸(2)的外围且于底板(1)上设置有固定臂(3),在固定臂(3)的内腔中且于升降油缸(2)的外围设置有可相对固定臂(3)升降的中间伸缩臂(4),所述中间伸缩臂(4)的底部与升降油缸(2)的伸缩杆(5)连接,在中间伸缩臂(4)的内腔中且于升降油缸(2)的外围还设置有可相对中间伸缩臂(4)升降的顶部伸缩臂(6);在升降油缸(2)与中间伸缩臂(4)以及顶部伸缩臂(6)之间设置有带动中间伸缩臂(4)及顶部伸缩臂(6)升降的升降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升降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包括提升组件及下降组件;所述提升组件包括在升降油缸(2)的伸缩杆(5)顶部设置有油缸滑轮(8),在油缸滑轮(8)上绷紧有提升缆(9),所述提升缆(9)的一端固定在底板(1)上,另一端贯穿中间伸缩臂(4)的底面后伸入其内部并连接在顶部伸缩臂(6)的底端;所述下降组件包括在中间伸缩臂(4)的底端连接的可转动的二级滑轮(10),在二级滑轮(10)上绷紧有下降缆(11),所述下降缆(11)的一端连接在固定臂(3)的顶端,另一端贯穿中间伸缩臂(4)的底面后伸入其内部并连接在顶部伸缩臂(6)的底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升降桅杆,其特征在于:在固定臂(3)与中间伸缩臂(4)之间以及中间伸缩臂(4)与顶部伸缩臂(6)之间均设置有限位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升降桅杆,其特征在于:在顶部伸缩臂(6)的顶端侧壁上设置有挂耳(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升降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与固定臂(3)之间设置有加强板(13)。

技术总结
一种可升降桅杆,将底板固定在船舶甲板上,在白天视线良好的情况下,中间伸缩臂以及顶部伸缩臂缩回,与固定臂三者重叠,从而避免遮挡驾驶室视线,保证船舶航行安全,同时还能保证整船外观的美感,同时,三节臂重叠伸缩的结构,结构简单,不仅使桅杆整体体积减小了,不占用甲板过多面积,还能在中间伸缩臂及顶部伸缩臂缩回的前提下,便于船员进行桅杆及桅灯的维护,保证船员作业的安全;而在夜晚或者能见度不良的情况下,通过升降油缸带动升降结构运行,以使顶部伸缩臂及中间伸缩臂伸出至所需高度,从而发挥桅灯的作用。从而发挥桅灯的作用。从而发挥桅灯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庄乐亭 毛福考 毛斌峰 陈万宏 秦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五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1.01.25
技术公布日:2021/10/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