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机舱吊物口小舱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83463发布日期:2022-01-07 23:27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用机舱吊物口小舱盖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船用机舱吊物口小舱盖。


背景技术:

2.船舶是各种船只的总称,用来航行或停泊于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的交通工具,按照不同的使用要求而具有不同的技术性能、装备和结构型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船舶材料也不断更新,船舶的发展越来越可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船用舱盖(申请号:cn201720855274.8),在使用时由于一般轮船上的只设置固定的单一船舱口,而舱盖在实际使用中要求其具有灵活操作性,舱盖的开启不够便捷,费时费力,影响吊装效率,其次,由于船舱采用电机驱动,在关闭时,没有限位装置,可能会使舱盖超程,影响密封性,且舱盖与限位装置发生碰撞,会影响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船用机舱吊物口小舱盖。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用机舱吊物口小舱盖,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船用机舱吊物口小舱盖,包括一号舱口,所述一号舱口的上端设置有一号舱盖,所述一号舱口的下端设置有二号舱口,所述二号舱口的侧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端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上端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上端设置有锁紧块,所述二号舱口的前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前端设置有支撑臂。
6.优选的,所述一号舱口的上端设置有一号舱盖,所述一号舱盖与一号舱口的侧端设置有压力组件,所述一号舱盖与一号舱口之间通过压力组件为活动连接,所述一号舱盖的侧端设置有手把,所述手把与一号舱盖之间为固定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通过设置有手把,便于将一号舱盖打开。
8.优选的,所述一号舱盖的上端设置有转轮,所述转轮与一号舱盖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二号舱口的上端设置有二号舱盖,所述二号舱盖与二号舱口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板与二号舱盖之间为固定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通过设置有一号舱盖与二号舱盖,便于对应不同大小的吊装物品开盖放置。
10.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与转动轴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转动轴贯穿于连接板的上端外表面,所述锁紧块与转动轴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锁紧块的数量为两个,且呈对称排布。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转动轴转动,使二号舱盖转动打开。
12.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前端设置有螺栓,所述安装板与二号舱口之间通过螺栓为螺纹连接,所述螺栓的数量为四个,且呈阵列排布,所述支撑臂与安装板之间为固定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通过设置有螺栓,增强连接性,便于安装板进行安装与拆卸。
14.优选的,所述支撑臂的侧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支撑臂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的侧端设置有减震垫,所述减震垫与限位块为固定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通过设置有限位块对二号舱盖的关闭进行限位,通过减震垫,使二号舱盖与限位块碰撞时,减少作用力,提高使用寿命。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1、通过一号舱盖与二号舱盖的配合,便于对应不同大小的物品进行吊装,通过驱动电机与转动轴的配合,增强连接性,使二号舱盖便于开启,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吊装效率。
18.2、通过设置有支撑臂,对限位块具有支撑作用,通过设置有限位块对二号舱盖的关闭进行限位,通过减震垫,使二号舱盖与限位块碰撞时,减少作用力,提高使用寿命,通过螺栓连接,增强连接性,便于安装板进行安装与拆卸。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船用机舱吊物口小舱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船用机舱吊物口小舱盖的上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船用机舱吊物口小舱盖的正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船用机舱吊物口小舱盖的侧视图。
23.图中:1、一号舱口;2、一号舱盖;3、手把;4、转轮;5、压力组件;6、二号舱盖;7、二号舱口;8、连接板;9、驱动电机;10、转动轴;11、锁紧块;12、安装板;13、支撑臂;14、限位块;15、减震垫;16、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5.实施例一:
26.如图1、3所示 ,一号舱口1的上端设置有一号舱盖2,一号舱口1的下端设置有二号舱口7,二号舱口7的侧端设置有连接板8,连接板8的下端设置有驱动电机9,驱动电机9的上端设置有转动轴10,转动轴10的上端设置有锁紧块11,二号舱口7的前端设置有安装板12,安装板12的前端设置有支撑臂13,一号舱口1的上端设置有一号舱盖2,一号舱盖2与一号舱口1的侧端设置有压力组件5,一号舱盖2与一号舱口1之间通过压力组件5为活动连接,一号舱盖2的侧端设置有手把3,手把3与一号舱盖2之间为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手把3,便于将一号舱盖2打开,一号舱盖2的上端设置有转轮4,转轮4与一号舱盖2之间为活动连接,二号舱口7的上端设置有二号舱盖6,二号舱盖6与二号舱口7之间为活动连接,连接板8与二号舱盖6之间为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一号舱盖2与二号舱盖6,便于对应不同大小的吊装物品开盖放置,驱动电机9与转动轴10之间为活动连接,转动轴10贯穿于连接板8的上端外表面,锁
紧块11与转动轴10之间为活动连接,锁紧块11的数量为两个,且呈对称排布,通过驱动电机9带动转动轴10转动,使二号舱盖6转动打开,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吊装效率。
27.实施例二:
28.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2、4所示,安装板12的前端设置有螺栓16,安装板12与二号舱口7之间通过螺栓16为螺纹连接,螺栓16的数量为四个,且呈阵列排布,支撑臂13与安装板12之间为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支撑臂13,对限位块14具有支撑作用,通过设置有限位块14对二号舱盖6的关闭进行限位,支撑臂13的侧端设置有限位块14,限位块14与支撑臂13之间为固定连接,限位块14的侧端设置有减震垫15,减震垫15与限位块14为固定连接,通过减震垫15,使二号舱盖6与限位块14碰撞时,减少作用力,提高使用寿命,通过螺栓16连接,增强连接性,便于安装板12进行安装与拆卸。
2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船用机舱吊物口小舱盖,包括一号舱口(1),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舱口(1)的上端设置有一号舱盖(2),所述一号舱口(1)的下端设置有二号舱口(7),所述二号舱口(7)的侧端设置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的下端设置有驱动电机(9),所述驱动电机(9)的上端设置有转动轴(10),所述转动轴(10)的上端设置有锁紧块(11),所述二号舱口(7)的前端设置有安装板(12),所述安装板(12)的前端设置有支撑臂(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机舱吊物口小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舱口(1)的上端设置有一号舱盖(2),所述一号舱盖(2)与一号舱口(1)的侧端设置有压力组件(5),所述一号舱盖(2)与一号舱口(1)之间通过压力组件(5)为活动连接,所述一号舱盖(2)的侧端设置有手把(3),所述手把(3)与一号舱盖(2)之间为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机舱吊物口小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舱盖(2)的上端设置有转轮(4),所述转轮(4)与一号舱盖(2)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二号舱口(7)的上端设置有二号舱盖(6),所述二号舱盖(6)与二号舱口(7)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板(8)与二号舱盖(6)之间为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机舱吊物口小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9)与转动轴(10)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转动轴(10)贯穿于连接板(8)的上端外表面,所述锁紧块(11)与转动轴(10)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锁紧块(11)的数量为两个,且呈对称排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机舱吊物口小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2)的前端设置有螺栓(16),所述安装板(12)与二号舱口(7)之间通过螺栓(16)为螺纹连接,所述螺栓(16)的数量为四个,且呈阵列排布,所述支撑臂(13)与安装板(12)之间为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机舱吊物口小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13)的侧端设置有限位块(14),所述限位块(14)与支撑臂(13)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14)的侧端设置有减震垫(15),所述减震垫(15)与限位块(14)为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用机舱吊物口小舱盖,包括一号舱口,所述一号舱口的上端设置有一号舱盖,所述一号舱口的下端设置有二号舱口,所述二号舱口的侧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端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上端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上端设置有锁紧块,所述二号舱口的前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前端设置有支撑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船用机舱吊物口小舱盖,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对应不同大小的物品进行吊装,增强连接性,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吊装效率,通过设置限位块对二号舱盖的关闭进行限位,提高使用寿命,便于安装板进行安装与拆卸。便于安装板进行安装与拆卸。便于安装板进行安装与拆卸。


技术研发人员:施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万马船舶配套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12
技术公布日:2022/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