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海海洋监测平台的布放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75741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近海海洋监测平台的布放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近海海洋监测平台的布放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船只观测、遥感观测和海底观测是海洋观测的三大平台,近海海洋监测平台容易受到渔业拖网活动破坏,能够防止渔业拖网的平台监测是当今近海海洋监测的重要工作。
[0003]根据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宄所的张涛、倪晓波等研制的《防渔业拖网海洋底层浮体观测平台》(专利号:201020195674.9)可知,由于能够防止渔业拖网的平台(即海洋底层浮体观测平台或者称为近海海洋监测平台)表面平滑,无任何突起物,且平台一般较重,这样才不会受到渔网的缠绕且能平稳的位于海底,所以其布放用的吊钩一般设计为内嵌式的结构,安全的同时但给布放带来了较高的要求。
[0004]目前,有两种较常用的布放方法,一是平台从调查船甲板直接扔入海水中,让其自由下落至海底,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平台下落速度快,平台及仪器容易损坏,而且平台如水后的姿态无法保证,有可能颠倒在海底,从而给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另一种是先通过绳子从船上吊入海面再到海底,然后由潜水员下到海底将绳子解开,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费用高,作业时间长,而且潜水员有较高的作业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近海海洋监测平台的布放装置,其具备将监测平台从海面安全布放至海底的功能,同时布放装置全部回收,从而不影响平台的安全和工作。
[0006]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0007]提供一种近海海洋监测平台的布放装置,包括3条上钩绳、I条脱钩绳、I条拉力绳和I个卸扣,所述上钩绳的两端均设有与上钩绳绳体编织一体的连接套环,所述拉力绳、脱钩绳一端分别设有与拉力绳绳体、脱钩绳绳体编织一体的连接套环;所述脱钩绳绳体对折套入该脱钩绳一端设有的连接套环中形成第一活结环,剩余脱钩绳绳体对折套入第一活结环中形成第二活结环,依次反复,直到形成第M个活结环,其中M > 2的自然数;
[0008]所述拉力绳通过其端部设有的连接套环与卸扣之间相互环扣连接,所述3条上钩绳绳体分别贯穿通过海洋监测平台中3个等间距的内嵌式吊钩,且该3条上钩绳一端的3个连接套环共同环扣连接到卸扣上,其另一端的3个连接套环与脱钩绳的第一活结环相互环扣连接。
[000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拉力绳所在延长线与脱钩绳所在延长线之间的夹角大于30。。
[001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钩绳、脱钩绳、拉力绳上设有的连接套环均呈椭圆状。
[001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钩绳的连接套环半长轴为上钩绳的横截面直径的5?8倍,上钩绳长度为海洋监测平台中相邻两个内嵌式吊钩间距的2?5倍。
[001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脱钩绳的连接套环半长轴为脱钩绳的横截面直径的5?8倍、为上钩绳的横截面直径3?5倍,脱钩绳的长度为海洋监测平台所布放海区水深的4?5倍。
[001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拉力绳的连接套环半长轴为拉力绳的横截面直径的5?8倍,拉力绳的长度为海洋监测平台布放海区水深的1.5?2倍。
[001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脱钩绳上的M个活结环的内径大小为该脱钩绳的横截面直径的4?6倍。
[001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海洋监测平台为防渔业拖网海洋底层浮体观测平台。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取材简易,成本经济,通过巧妙设计可以使防渔业拖网监测平台安全平稳布放入海底,并且回收全部布放装置,不会对平台工作产生潜在威胁。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上钩绳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0020]图3是脱钩绳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拉力绳1,卸扣2,上钩绳3,绳体31,连接套环32,海洋监测平台4,连接套环5,绳体6,第一活结环61,第二活结环62,第三活结环63,剩余脱钩绳绳体7。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的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3]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近海海洋监测平台4布放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其中该布放装置包括3条上钩绳3、I条脱钩绳、I条拉力绳I和I个卸扣2,所述上钩绳3的两端均设有与上钩绳绳体31编织一体的连接套环32,所述拉力绳1、脱钩绳一端分别设有与拉力绳I绳体、脱钩绳绳体6编织一体的连接套环5 ;所述脱钩绳绳体6对折套入该脱钩绳一端设有的连接套环5中形成第一活结环61,剩余脱钩绳绳体7对折套入第一活结环61中形成第二活结环62,剩余脱钩绳绳体7对折套入第二活结环62中形成第三活结环63,依次反复,直到形成第M个活结环,其中M > 2的自然数;
[0025]所述拉力绳I通过其端部设有的连接套环与卸扣2之间相互环扣连接,所述3条上钩绳绳体31分别贯穿通过海洋监测平台4中3个等间距的内嵌式吊钩,且该3条上钩绳3 一端的3个连接套环32共同环扣连接到卸扣2上,其另一端的3个连接套环32与脱钩绳的第一活结环61相互环扣连接。
[0026]其中:所述拉力绳I所在延长线与脱钩绳所在延长线之间的夹角大于30°,所述上钩绳3、脱钩绳、拉力绳I上设有的连接套环均呈椭圆状套环。
[0027]如图2,所述3条上钩绳3均选用普通尼龙绳,尼龙材质经济耐用、表面光滑,易于在套环中抽拉,两端编织成椭圆状套环,四周光滑,易于抽拉;上钩绳3的连接套环32半长轴为上钩绳3的横截面直径的6倍,上钩绳3长度为海洋监测平台4中相邻两个内嵌式吊钩间距的3倍,上钩绳3破断力为监测平台重量的I倍。
[0028]如图3,脱钩绳选用迪尼玛绳,它在相同破断力条件下直径要比尼龙绳小3-5倍,易于操作。一端编织成椭圆状套环,四周光滑,易于抽拉;所述脱钩绳的连接套环5半长轴为脱钩绳的横截面直径6倍、为上钩绳3的横截面直径4倍,脱钩绳破断力为监测平台重量的I倍,脱钩绳的长度为海洋监测平台4所布放海区水深的4?5倍。
[0029]所述拉力绳I的连接套环半长轴为拉力绳I的横截面直径的7倍,拉力绳I的长度为海洋监测平台4布放海区水深的1.5倍。
[0030]所述拉力绳I和卸扣2的破断力为海洋监测平台4重量的5倍。
[0031]所述脱钩绳上的M个活结环的内径大小为该脱钩绳的横截面直径的5倍。
[0032]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际范围不仅包括所公开的实施例,还包括在权利要求书之下实施或者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所有等效方案。
【主权项】
1.一种近海海洋监测平台的布放装置,包括3条上钩绳、I条脱钩绳、I条拉力绳和I个卸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钩绳的两端均设有与上钩绳绳体编织一体的连接套环,所述拉力绳、脱钩绳一端分别设有与拉力绳绳体、脱钩绳绳体编织一体的连接套环;所述脱钩绳绳体对折套入该脱钩绳一端设有的连接套环中形成第一活结环,剩余脱钩绳绳体对折套入第一活结环中形成第二活结环,依次反复,直到形成第M个活结环,其中M > 2的自然数; 所述拉力绳通过其端部设有的连接套环与卸扣之间相互环扣连接,所述3条上钩绳绳体分别贯穿通过海洋监测平台中3个等间距的内嵌式吊钩,且该3条上钩绳一端的3个连接套环共同环扣连接到卸扣上,其另一端的3个连接套环与脱钩绳的第一活结环相互环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绳所在延长线与脱钩绳所在延长线之间的夹角大于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钩绳、脱钩绳、拉力绳上设有的连接套环均呈椭圆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布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钩绳的连接套环半长轴为上钩绳的横截面直径的5?8倍,上钩绳长度为海洋监测平台中相邻两个内嵌式吊钩间距的2?5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布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钩绳的连接套环半长轴为脱钩绳的横截面直径的5?8倍、为上钩绳的横截面直径3?5倍,脱钩绳的长度为海洋监测平台所布放海区水深的4?5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布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绳的连接套环半长轴为拉力绳的横截面直径的5?8倍,拉力绳的长度为海洋监测平台布放海区水深的1.5?2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钩绳上的M个活结环的内径大小为该脱钩绳的横截面直径的4?6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监测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近海海洋监测平台的布放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3条上钩绳、1条脱钩绳、1条拉力绳和1个卸扣,所述上钩绳的两端均设有与上钩绳绳体编织一体的连接套环,所述拉力绳、脱钩绳一端分别设有与拉力绳绳体、脱钩绳绳体编织一体的连接套环;所述脱钩绳绳体对折套入该脱钩绳一端设有的连接套环中形成第一活结环,剩余脱钩绳绳体对折套入第一活结环中形成第二活结环,依次反复,直到形成第M个活结环,其中M>2的自然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取材简易,成本经济,通过巧妙设计可以使防渔业拖网监测平台安全平稳布放入海底,并且回收全部布放装置,不会对平台工作产生潜在威胁。
【IPC分类】B63B38-00, B63C11-52
【公开号】CN204383737
【申请号】CN201420629577
【发明人】倪晓波, 曾定勇, 黄大吉, 张涛, 周锋, 宣基亮, 李佳, 冯旭文, 林其良, 沈辉, 尹文彬, 李志远, 何宇晴
【申请人】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