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有泳圈的泳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62150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有泳圈的泳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游泳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有泳圈的泳衣。
【背景技术】
[0002]泳衣与泳圈是人们游泳的常用装备,是初学者学习游泳的基本装备,尤其对于初学游泳的青少年儿童来说显得更为重要。泳衣一般多采用遇水不松垂、不鼓胀的纺织品制成,分为男士泳衣和女士泳衣,适合人们游泳时穿着,泳圈充上气之后就有了浮力,把它套在腰上,可以用来辅助学习游泳。
[0003]但是,实际上由于泳衣和泳圈是分离的,人们在游泳时往往只穿着泳衣,而不携带泳圈,对于游泳初学者来说,由于没有完全、熟练地掌握游泳技能,不能进行自由畅快地游泳,不利于进一步掌握游泳技能,甚至可能引发溺水事故,威胁生命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有泳圈的泳衣,利于游泳者进行自由畅快地游泳,更好地掌握游泳技能,保证游泳者的安全。
[000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设有泳圈的泳衣,包括泳衣,所述泳衣的腰部位置设有泳圈,所述泳圈包括环形的弹力针织套,所述弹力针织套的内圈外壁和所述泳衣的腰部位置均设有若干腰带扣,若干所述腰带扣内穿设有环形连接带;
[0006]所述弹力针织套内设有充气圈体,所述充气圈体包括若干环形充气气囊,每一所述环形充气气囊上均设有充气口和放气口 ;
[0007]所述弹力针织套内设有密封的充气腔,若干所述充气口均位于所述充气腔内,所述充气腔设有一个总充气口;
[0008]所述弹力针织套上设有调节带,所述调节带位于所述泳衣的下方;
[0009]所述弹力针织套上连接有人字形肩带。
[0010]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调节带的两端均与所述弹力针织套的底部连接,所述调节带的中心位于所述环形连接带的轴向上。
[0011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弹力针织套的内圈外壁上设有环形的第一加强带,所述腰带扣和所述人字形肩带的端部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带上;
[0012]所述弹力针织套的底部外壁上设有环形的第二加强带,所述调节带的两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加强带上;
[0013]所述弹力针织套上设有环绕所述弹力针织套设置的竖向加强带,所述第一加强带和第二加强带位于所述竖向加强带和弹力针织套之间。
[0014]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腰带扣、人字形肩带的端部和调节带的两端均设置在所述竖向加强带上。
[0015]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环形连接带、调节带和人字形肩带上均设有用于调节长度的卡扣。
[0016]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环形连接带、调节带和人字形肩带均为弹性针织带。
[001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8]由于泳衣的腰部位置设有泳圈,泳圈包括环形的弹力针织套,弹力针织套的内圈外壁和泳衣的腰部位置均设有若干腰带扣,腰带扣内穿设有环形连接带,将泳衣和泳圈牢固连接在一起,便于同时携带、使用泳衣和泳圈,利于游泳者进行自由畅快的游泳,更好地掌握游泳技能,保证游泳者的安全。
[0019]由于弹力针织套内设有充气圈体,充气圈体包括若干环形充气气囊,每一环形充气气囊上均设有充气口和放气口,分别对各环形充气气囊进行充放气,各环形充气气囊相对独立,避免各环形充气气囊之间相互影响,提高工作稳定性。
[0020]由于弹力针织套内设有密封的充气腔,充气口均位于充气腔内,充气腔设有一个总充气口,充气时只要通过总充气口向充气腔内充气即可对各个环形充气气囊进行充气,操作方便,充气效果好。
[0021]由于弹力针织套上设有调节带,调节带位于泳衣的下方,游泳时调节带位于游泳者的两腿之间,并且弹力针织套上连接有人字形肩带,通过调节带和人字形肩带将泳圈固定在游泳者的身体上,避免游泳过程中泳圈脱落,使用方便安全。
[0022]由于调节带的两端均与环形弹力针织套的底部连接,调节带的中心位于环形连接带的轴向上,使得调节带使用时舒适而且牢固。
[0023]由于弹力针织套的内圈外壁上设有环形的第一加强带,腰带扣和人字形肩带的端部设置在第一加强带上,避免腰带扣和人字形肩带从弹力针织套上脱落,弹力针织套的底部外壁上设有环形的第二加强带,调节带的两端设置在第二加强带上,避免调节带从弹力针织套上脱落,弹力针织套上设有环绕弹力针织套设置的竖向加强带,第一加强带和第二加强带位于竖向加强带和弹力针织套之间,使第一加强带和第二加强带与弹力针织套连接牢固,增强泳圈的结构强度。
[0024]由于腰带扣、人字形肩带的端部和调节带的两端均设置在竖向加强带上,使腰带扣、人字形肩带和调节带与弹力针织套连接牢固,增强泳圈的结构强度。
[0025]由于环形连接带、调节带和人字形肩带上均设有用于调节长度的卡扣,便于根据具体使用者的体型调节泳圈,使用舒适。
[0026]由于环形连接带、调节带和人字形肩带上均为弹性针织带,使用时舒适合身。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不意图;
[002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气腔的结构状态图;
[0030]其中:1-泳衣,2-泳圈,21-弹力针织套,22-腰带扣,23-环形连接带,24-环形充气气囊,241-充气口,25-总充气口,26-调节带,27-人字形肩带,28-第一加强带,29-第二加强带,210-竖向加强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2]如图1、图2和图3共同所示,一种设有泳圈的泳衣,包括泳衣I,泳衣I的腰部位置设有泳圈2,泳圈2包括环形的弹力针织套21,弹力针织套21的内圈外壁和泳衣的腰部位置均设有若干腰带扣22,若干腰带扣22内穿设有环形连接带23;
[0033]弹力针织套21内设有充气圈体,所述充气圈体包括若干环形充气气囊24,每一环形充气气囊24上均设有充气口 241和放气口;
[0034]弹力针织套21内设有密封的充气腔,若干充气口241均位于充气腔内,充气腔设有一个总充气口 25;
[0035]弹力针织套21上设有调节带26,调节带26位于泳衣I的下方;
[0036]弹力针织套21上连接有人字形肩带27。
[0037]本实施例中,调节带26的两端均与弹力针织套21的底部连接,调节带26的中心位于环形连接带23的轴向上。
[0038]本实施例中,弹力针织套21的内圈外壁上设有环形的第一加强带28,腰带扣22和人字形肩带27的端部均设置在第一加强带28上;
[0039]弹力针织套21的底部外壁上设有环形的第二加强带29,调节带26的两端设置在第二加强带29上;
[0040]弹力针织套21上设有环绕弹力针织套21设置的竖向加强带210,第一加强带28和第二加强带29位于竖向加强带210和弹力针织套21之间。
[0041 ] 本实施例中,腰带扣22、人字形肩带27的端部和调节带26的两端均设置在竖向加强带210上。
[0042]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环形连接带23、调节带26和人字形肩带27上均设有用于调节长度的卡扣,环形连接带25、调节带26和人字形肩带27上均为弹性针织带。
[00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设有泳圈的泳衣,包括泳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泳衣的腰部位置设有泳圈,所述泳圈包括环形的弹力针织套,所述弹力针织套的内圈外壁和所述泳衣的腰部位置均设有若干腰带扣,若干所述腰带扣内穿设有环形连接带; 所述弹力针织套内设有充气圈体,所述充气圈体包括若干环形充气气囊,每一所述环形充气气囊上均设有充气口和放气口 ; 所述弹力针织套内设有密封的充气腔,若干所述充气口均位于所述充气腔内,所述充气腔设有一个总充气口; 所述弹力针织套上设有调节带,所述调节带位于所述泳衣的下方; 所述弹力针织套上连接有人字形肩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泳圈的泳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带的两端均与所述弹力针织套的底部连接,所述调节带的中心位于所述环形连接带的轴向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有泳圈的泳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针织套的内圈外壁上设有环形的第一加强带,所述腰带扣和人字形肩带的端部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带上; 所述弹力针织套的底部外壁上设有环形的第二加强带,所述调节带的两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加强带上; 所述弹力针织套上设有环绕所述弹力针织套设置的竖向加强带,所述第一加强带和第二加强带位于所述竖向加强带和弹力针织套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有泳圈的泳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带扣、人字形肩带的端部和调节带的两端均设置在所述竖向加强带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有泳圈的泳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连接带、调节带和人字形肩带上均设有用于调节长度的卡扣。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有泳圈的泳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连接带、调节带和人字形肩带上均为弹性针织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游泳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有泳圈的泳衣,包括泳衣和泳圈,泳圈包括环形的弹力针织套,弹力针织套和泳衣均设有若干腰带扣,若干腰带扣内穿设有环形连接带;弹力针织套内设有充气圈体,充气圈体包括若干环形充气气囊,每一环形充气气囊上均设有充气口和放气口;弹力针织套内设有密封的充气腔,若干充气口均位于所述充气腔内,充气腔设有一个总充气口;弹力针织套上设有人字形肩带和位于泳衣下方的调节带,调节带所述。本实用新型将泳衣和泳圈牢固连接在一起,便于同时携带、使用泳衣和泳圈,利于游泳者进行自由畅快的游泳,更好地掌握游泳技能,保证游泳者的安全。
【IPC分类】B63C9/125, B63C9/15, A41D7/00
【公开号】CN205273818
【申请号】CN201620017380
【发明人】袁可妮
【申请人】潍坊高新双语学校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6年1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