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空天平直活动翼式飞行器-全空域、全功能、全速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9043阅读:660来源:国知局
三全空天平直活动翼式飞行器-全空域、全功能、全速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的飞行器是以一种全新的运行模式,即平直的机翼与翼中心可转动的驾驶舱(机身)呈指针式夹角移动进行飞行,其最大特点是:

1、速度范围十分宽泛。

2、该平台适用于现有一切机种及航天飞行。

3、尤其是翼盒载物型,相对来说优点多,如阻力小、速度快、隐身好、载量大、载物种类多等。

二、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缺点:

1、翼式飞行器优点多,但操控难,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平直可活动翼式飞机,只有少数向其靠拢设计的,如美制B-2等,但都速度不高,操控难度大,灵敏度差,造价高。

2、现在飞机种类多而杂,技术限制多,如低空的飞不了高空,高空的飞不了航天等等,界限明显,技术跨度大。

3、从速度上说,低速的飞不了高速,高速的飞不了高超音速至航天。

4、速度高或大型飞机所需的跑道长,要求高,均难低速短距起降,而多数事故均发生在起降时,安全性差。

5、通用性差,大多数飞机不能一机多用,利用率低,机种多、备件多及维护管理复杂,差强人意。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飞行平台集多种飞机之大成,以简洁明快的设计,由三大要素(三大件)组成:1、绕中心轴活动的平直机翼;2、驾驶舱与主动力同轴一体(动力分机翼上下两种);3、大型或机动性高的飞机机翼两边有小型多方位移动的伺服动力(附图1、2)。

具备以上特点,该平台就可以家族式衍生出各种多系列多功能用途飞机,这一开创性的飞行平台,具划时代意义,必将引领世界空天飞行的潮流,其优点如下:

1、该飞行器速度范围大而广,随着机翼与驾驶舱夹角变化,速度可以从零-低速-中速-高速-超高速-航天(附图7、8),当然,当高超音速及航天时,机体均提高了相应的结构强度,加装了热防护材料及换装了相应的动力,例如,用该平台技术的舰载机(附图3)、可低速或垂直起降及悬停等,而其它飞机如轰炸机、运输机、客机、加油机等,分机身装载(附图4、5)与翼盒装载(附图6)两种类型,均可短距起降,以各速度飞行及超音速巡航。

2、该平台根据各机种需要,可做到:

(1)机翼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可厚可薄,可宽可窄;

(2)材料与结构强度也不一样;

(3)根据要求动力匹配也不一样,可大可小,可多可少,而主动力可设置于翼面上(附图2、5、10)或翼下(附图1、4、9),动力种类也不一样,如高超音速时用冲压式或超燃式发动机等,航天时用火箭动力。具备了以上特点,就制成了可涵盖几乎所有飞机的功能。例如:

①制成歼、轰机、运输机、加油机、客机等,除可短距起降外,都可以超音速巡航,高速时比导弹都快,因高速时阻力最小,就等于把动力变成了速度,增加了航程与载荷,又争取了时间等一连串好的效应;

②该平台若增加了结构强度及热防护,换装了高超音速动力,军事上可做到一小时打遍全球;

③需航天时,除加强与换装了相应的技术装备外,可由大推力火箭或大型飞机上冲发射(附图7),返回时可横飞安全短距降落;

④该平台的家族式发展,标准化的生产省去了诸多麻烦,简化了工艺,减少流程与人力,节约了资金,做到了各种部件互通互换,易维护减重量等好处多多。

3、对该飞行平台的使用,这可像自助餐一样,根据任务与需求随时进行模块化任务包的插接与置换,可做到一机多用,效率高,在军事上可作为超六代以后战机的预研平台。

4、对机场要求不高,因其横飞短距起降,特殊机种还可垂直起降(附图3),还具有隐身功能,由其是翼盒载物型如客货机、轰炸机、侦察机等(附图6)。

5、该飞行器设计与制造难度较低,多数机种可用现有成熟的技术与装备,短时间内可制出多种创新型,高性能高性价比的飞行器,其制成的隐形轰炸机可进行高空高速战略核机动突防。

6、因其独特的设计,在飞行中做多种高难度动作和空中急刹车,倒飞、空中平移,掉头反向飞行,转弯半径随意等,有矢量喷口的可空中悬停及垂直起降和瞬时机动等。小机场可二小动力反喷短距降落。

7、该飞行平台的出现,拉近和模糊了空天之间飞行的限制与界限,大大提高了对国际空域天域的使用率和自由度,将他国标榜的现有的先进飞机远远地抛向一边,不值一提,使中华崛起,强国强军富民。

四、附图说明

图1、2为示意图,是本飞行平台的三大件(要素)即:①机翼;②机身与主动力;③翼两端二小动力。图1为主动力下置型,图2为主动力上置型。

图3为示意图,是本飞行器系列的垂直起降型。

图4、5为三视图,是客货机身装载系列,图4为主动力下置型,图5为主动力上置型。

图6为示意图,是机翼翼盒装载式客货轰等大型飞机系列。

图7为示意图,是以本飞行平台为母本的航天飞机的发射方式,①为火箭发射,②为大型飞机发射。

图8为三视图,是本发明的活动翼式航天飞机(为了示意机翼稍长)。

图9、10为三视图,是以歼轰机为例及一般飞机的动力设置情况,图9为主动力翼下设置,图10为主动力设置于翼面上。

五、具体实施方式

该平台在飞行中横飞时,机翼与翼中心可自由转动的驾驶舱成90角,此时,飞机阻力最大、升力最大、速度最低,随着夹角逐渐变小,则阻力也在变小,速度变大,夹角为零时,动力不变的情况下速度最快。而姿态控制,除了机翼西边操纵面板外,因驾驶舱在翼面中心与机翼作圆周剪形夹角互动,两个小伺服动力置于翼两边,也可配合做夹角增减,还有主动力与2小动力的矢量喷气操控,如无矢量喷口,2小动力可设置成万向架式立体移动外喷,这样多种力相互配合以达到最佳飞行状态。还可根据用途和需要有的机种可不设置翼两边小动力,如小型或机动性要求不高的飞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