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舱及具有其的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9212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回收舱及具有其的飞行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航天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回收舱及具有其的飞行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回收舱返回降落时,当回收舱降落到一定高度后,利用引导伞拉出稳定伞,再利用稳定伞拉出主伞以进行减速,在落地前几秒点燃缓冲火箭进行减速缓冲,以降低在落地瞬间加速度对舱内人员、物品造成的伤害。

现有技术中的回收舱在降落时不可控制,使得回收舱的降落地点无法准确预测,需要很大面积的着陆场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收舱及具有其的飞行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回收舱降落地点无法控制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回收舱,回收舱包括舱体;方向控制组件,设置在舱体的外侧,方向控制组件用于在舱体降落时调整舱体的降落方向。

进一步地,方向控制组件包括旋翼机构,设置在舱体的外侧。

进一步地,方向控制组件还包括支架,设置在舱体上,旋翼机构固定设置在支架上。

进一步地,支架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舱体内,支架的另一端从舱体内穿出并与旋翼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回收舱包括多组方向控制组件,多组方向控制组件沿周向均布在舱体上。

进一步地,方向控制组件设置在舱体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支架包括支撑杆以及设置在支撑杆上的底座,旋翼机构设置在底座上。

进一步地,支撑杆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第一杆的一端与舱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杆连接,底座设置在第二杆上。

进一步地,第一杆和第二杆通过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杆与第二杆分别沿水平和竖直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旋翼机构包括发动机;旋翼,设置在发动机的驱动轴上。

进一步地,回收舱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方向控制组件电连接。

进一步地,回收舱还包括飞行姿态检测装置,设置在舱体上,飞行姿态检测装置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回收舱还包括缓冲装置,设置在舱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飞行器,包括回收舱,回收舱为上述提供的回收舱。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舱体外侧设置方向控制组件。当舱体在降落过程中,能够通过方向控制组件对舱体的外侧施加反向推力,即可调节舱体在降落时的降落方向,从而能够选择回收舱的降落地点,便于回收舱降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收舱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收舱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收舱在应用时的运动轨迹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舱体;20、方向控制组件;21、旋翼机构;21a、发动机;21b、旋翼;22、支架;221、支撑杆;221a、第一杆;221b、第二杆;222、底座;30、缓冲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为一种回收舱,该回收舱包括舱体10和方向控制组件20。其中,方向控制组件20设置在舱体10的外侧,使得在舱体10降落时通过方向控制组件20调整舱体10的降落方向。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在舱体10的外侧设置方向控制组件20。当舱体10在降落过程中,能够通过方向控制组件20对舱体10的外侧施加反向推力,即可调节舱体10在降落时的降落方向,从而能够选择回收舱的降落地点,便于回收舱降落。并且,通过调整方向控制组件20的位置,也可通过方向控制组件20朝舱体10的下方施加推力,以对舱体10起到缓冲作用。

具体地,方向控制组件20可以设置为旋翼结构,利用旋翼旋转时的风力来对舱体10施加反向推力,即可对舱体10施加推力。例如,以回收舱下落方向为下,与下落方向相反方向为上,以舱体10的周向划分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具体地,可以通过旋翼结构对舱体10施加向前、向后、向左以及向右方向的推力。并且,通过调整旋翼结构,也可通过旋翼结构对舱体10施加向上方向的推力,进而能够通过旋翼结构对舱体10施加缓冲力,提高舱体10落地时的稳定性。

当然,本实施例一中的方向控制组件20不限于对舱体10施加上述提到的力的方向。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方向控制组件20,以满足工作人员所需方向的推力。

在本实施例中,该方向控制组件20为旋翼结构,具体地,该方向控制组件20包括旋翼机构21,旋翼机构21设置在舱体10的外侧,以通过旋翼机构21对舱体10施加推力。

该方向控制组件20还包括支架22,支架22设置在舱体10上,旋翼机构21固定设置在支架22上。通过设置支架22,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旋翼机构21进行安装,并方便工作人员对旋翼机构21的方向进行调整。

其中,支架22的设置形式有多种,可将支架22完全设置在舱体10的外侧,也可将支架22的一部分设置在舱体10的外侧,另一部分设置在舱体10的内部,即支架22穿入舱体10的侧壁并固定设置到舱体10的壁体内。其中,支架22可以设置为架体结构,也可通过支杆或梁作为支撑。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在保证装置整体连接强度的同时,降低装置重量,该支架22采用悬臂梁结构。具体地,将支架22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舱体10上,支架22的另一端与旋翼机构21连接。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支架22包括支撑杆221和设置在支撑杆221端部的底座222,旋翼机构21固定设置在底座222上,支撑杆221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舱体10上,支撑杆221的另一端与底座222连接。

支撑杆221的结构可以为多种,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撑杆221包括第一杆221a和第二杆221b,第一杆221a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舱体10上,第一杆221a的另一端与第二杆221b连接,第二杆221b与底座222连接,旋翼机构21设置在底座222上。其中,第一杆221a与第二杆221b之间的夹角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杆221a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杆221b沿竖直方向设置,以使旋翼机构21能够对舱体10施加向上的推力。

第一杆221a与第二杆221b可以通过焊接、紧固件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杆221a与第二杆221b通过紧固件进行连接。

为了增加方向控制组件20对舱体10施加的反向推力,并且能够实现对舱体10多角度调节,该回收舱包括多组方向控制组件20,且将多组方向控制组件20沿周向均布在舱体10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将多组方向控制组件20沿周向均布在舱体10的侧壁上,能够通过多组方向控制组件20对舱体10施加向上的力,以达到对舱体10进行缓冲的同时使舱体10保 持平衡的目的。具体地,在舱体10的外侧设置8组旋翼机构21,8组旋翼机构21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且以舱体10的中心轴对称设置。

具体地,该旋翼机构21包括发动机21a和旋翼21b。其中,旋翼21b设置在发动机21a的驱动轴上。通过发动机21a带动旋翼21b旋转。为了保证旋翼21b正常工作,发动机21a选用活塞式发动机,以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在本实施例中,将发动机21a固定设置在支架22上,将旋翼21b设置在发动机21a上。

其中,该回收舱还包括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控制器与方向控制组件20电连接。通过控制器控制方向控制组件20的运行或停止,以及控制方向控制组件20对舱体10施加的力的大小。本实施例中,控制器设置于舱体10内。

在本实施例中,该回收舱还包括飞行姿态检测装置。其中,飞行姿态检测装置设置在舱体10上,飞行姿态检测装置与控制器电连接。通过飞行姿态检测装置对舱体10的位置、飞行高度、飞行速度、飞行加速度、降落时的姿势等进行测量,并将测量数据实时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测量数据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实时控制各个旋翼机构21上的发动机21a的工作情况,进而能够实时对舱体10进行调整。

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回收舱,当回收舱从飞行器上脱落后,控制器控制发动机21a工作,发动机21a带动旋翼21b旋转,通过旋翼21b旋转以对舱体10施加向上的推力,以降低舱体10的下落速度。飞行姿态检测装置在舱体10下落过程中,对舱体10实时进行检测,以测量获取舱体10的下落速度、加速度以及下落高度等数据,并将检测数据实时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数据实时调整发动机21a,进而控制旋翼21b的螺距,以调整该旋翼21b提供的推力。通过调整每个旋翼21b的推力,进而能够调整舱体10的降落姿态以及下落速度。当检测到舱体10着陆点不适合降落时,可单独增加某个或某几个旋翼21b的推力,以改变舱体10的下降方向,进而能够调整舱体10的降落点。该回收舱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控。提高了舱体10的下落点的选择能力,进而能够提高舱体10降落的安全性。具体地,如图3所示,图3中A、B、C、D分别为回收舱在下落时的4个位置。A为开始下落时的回收舱,在下落至B处时,检测到其下方不适宜回收舱降落,例如下方有一水塘,则对应调节旋翼,具体地,将左侧旋翼转速提高,或降低右侧旋翼转速,或者在提高左侧旋翼转速的同时降低右侧旋翼转速,以使回收舱整体向右侧偏移下落,此时回收舱姿态为C处所示,待越过下方的障碍后,再将回收舱调整至D处所示姿态,直至降落即可。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相比,区别仅在于,实施例二中的回收舱还包括缓冲装置30。其中,该缓冲装置30设置在舱体10上。安装缓冲装置30能够通过缓冲装置30对舱体10的下落进行缓冲,也可通过缓冲装置30与方向控制组件20同时对舱体10进行缓冲。具体地,缓冲装置30可以为降落伞、气球、气垫结构或者为上述任意两种或三种的结合。在本实施例中,缓冲装置30为连接于舱体10上方的浮升气球。通过该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能够减少方向控制组件20的负载,只需通过方向控制组件20提供方向上的调节即可,无需承担过多对舱体10下落时缓冲上的负载,下落时的负载主要依靠缓冲装置30提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附图未示出),可将方向控制组件设置为气体助推结构,例如,在舱体的周侧设置喷气孔,在舱体上设置气源,气源与喷气孔连通,舱体上还设置有缓冲装置,通过缓冲装置对舱体进行缓冲。当需要调整降落方向时,打开气源,气体由喷气孔处排出,进而能够依靠气体对舱体施加反向推力,实现对舱体降落方向的调整。进一步地,可在舱体上设置多个喷气孔,通过对不同喷气孔处进行喷气,进而能够对舱体的不同方向施加推力。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飞行器的实施例,该飞行器包括回收舱。其中,该回收舱为上述实施例的回收舱。如本实施例的飞行器可以为平流层浮空器等航空航天飞行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