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中加油吊舱软管排油排气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9460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中加油吊舱软管排油排气工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空中加油技术,涉及一种空中加油吊舱软管排油排气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空中加油吊舱无专用的软管排油排气工具,每次放油时均通过人手持长杆远距离顶开自封活门,具有人力成本高、操作难度大,操作时间长、燃油流速不可控并且易四溅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中加油吊舱软管排油排气工具,与吊舱软管末端的加油接头联合工作,实现软管内余油、气体的排放。同时该装置具有重量轻、可靠性高、拆卸方便、放油通径大、放油流速可控、通用性强等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空中加油吊舱软管排油排气工具包括菌状头1、导杆2、套筒3、前壳体5、大弹簧6、外套筒8、后壳体9、弹簧11、顶杆13、外套弹簧14、底座18、手柄19、螺塞20;前壳体5与后壳体9外径相同,通过螺纹连接,并通过密封圈4进行密封,前壳体5与后壳体9相连的一端轴向设有圆环,通过肋条固定,前壳体5内外表面均设有台阶,套筒3安装在前壳体5内,套筒3和前壳体5内表面台阶之间设有大弹簧6,底座18通过螺纹安装在后壳体9另一端,并通过密封圈4密封;外套筒8包括收敛段与扩张段,收敛段套在前后壳体上并通过前壳体5的外表面台阶限位,扩张段内径大于收敛段,扩张段与后壳体9之间装有外套弹簧14,外套弹簧14通过底座18限位;套筒3中靠近大弹簧6的一端轴向设有圆环,通过肋条固定,前壳体5圆环与套筒3圆环同心,导杆2穿过两圆环,导杆2一端与菌状头1螺纹连接,使菌状头1压紧套筒3,导杆2另一端设有台阶,与前壳体5圆环之间装有弹簧11;导杆2具有台阶的一端设有盲孔,底座18中心设有通孔,内侧为光孔,外侧为螺纹孔,光孔与螺纹孔之间设有台阶,顶杆13安装在导杆2盲孔和底座18光孔之间,顶杆13与底座18光孔之间设有密封圈4密封,底座18螺纹孔上还安装有手柄19,底座18上还设有堵塞20,并通过密封圈4密封。

为了使外套筒的导向更加方便,外套筒8扩张段与底座18之间设有挡环16,挡环16套在后壳体9上,并通过底座18限位,外套筒8扩张段内表面与挡环16外表面采用间隙配合。

上述底座18上的螺纹孔部分的内径比光孔部分内径大,用于限定手柄拧入底座的行程。

上述顶杆13上设有台阶。

上述大弹簧6和前壳体5内台阶之间设有调整垫圈7。

上述弹簧11与导杆2台阶之间设有调整垫圈。

上述外套筒8扩张段外表面设计有滚花。

上述底座18上安装有排气螺塞20。

该工具通过前壳体5和外套筒8的配合完成与吊舱软管末端加油接头的连接并锁紧,通过套筒3在大弹簧6弹簧力的作用下压紧加油接头内套上的压胶面实现密封,菌状头1与导杆2之间、前后壳体之间、后壳体9与底座18之间、底座18与螺塞20之间为螺纹连接,通过挡环16和底座18实现外套筒8的限位,通过菌状头1和大弹簧6实现套筒3的限位,通过底座18和导杆2实现顶杆13的限位,通过底座18实现菌状头1作动的限位,通过底座18上的弯管接头实现与外接放油软管的连接,菌状头1和前壳体5之间能够通过底座18和手柄19之间的螺纹啮合实现相对运动,当菌状头1向前运动到打开位置时顶开加油接头自封活门,实现放油,当菌状头1回到初始位置时,加油接头自封活门关闭,结束放油。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通过前壳体与外套筒的配合完成与加油接头的固定连接,方便可靠;菌状头顶开加油接头自封活门的开度可以由手柄的拧入行程来进行控制,实现放油的开关和放油速度的可控;菌状头作动为直线往复运动,降低对加油接头自封活门的磨损;接口统一,可适用于多款吊舱加油接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机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机构工作时燃油流动示意图;

其中图1中:1-菌状头,2-导杆,3-套筒,4-密封圈,5-前壳体,6-大弹簧,7-调整垫圈,8-外套筒,9-后壳体,11-弹簧,13-顶杆,14-外套弹簧,16-挡环,18-底座,19-手柄,20-螺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阅图1,一种空中加油吊舱软管排油排气工具包括菌状头1、导杆2、套筒3、前壳体5、大弹簧6、外套筒8、后壳体9、弹簧11、顶杆13、外套弹簧14、挡环16、底座18、手柄19、螺塞20;前壳体5与后壳体9外径相同,通过螺纹连接,并通过密封圈4进行密封,前壳体5与后壳体9相连的一端轴向设有圆环,通过肋条固定,前壳体5内外表面均设有台阶,套筒3安装在前壳体5内,套筒3和前壳体5内表面台阶之间设有大弹簧6,为了调整大弹簧6的压缩量,在大弹簧6和前壳体5内台阶之间设有调整垫圈7,底座18通过螺纹安装在后壳体9另一端,并通过密封圈4密封;外套筒8包括收敛段与扩张段,收敛段套在前后壳体上并通过前壳体5的外表面台阶限位,扩张段内径大于收敛段,扩张段与后壳体9之间装有外套弹簧14,外套弹簧14通过底座18限位;套筒3中靠近大弹簧6的一端轴向设有圆环,通过肋条固定,前壳体5圆环与套筒3圆环同心,导杆2穿过两圆环,导杆2一端与菌状头1螺纹连接,使菌状头1压紧套筒3,导杆2另一端设有台阶,与前壳体5圆环之间装有弹簧11,为了调整弹簧11的压缩量,在弹簧11与导杆2台阶之间设有调整垫圈7;导杆2具有台阶的一端设有盲孔,底座18中心设有通孔,内侧为光孔,外侧为螺纹孔,光孔与螺纹孔之间设有台阶,顶杆13安装在导杆2盲孔和底座18光孔之间,顶杆13与底座18光孔之间设有密封圈4密封,底座18螺纹孔上还安装有手柄19,底座18上还设有堵塞20,并通过密封圈4密封。

该工具使用时,分为三个阶段,安装阶段,工作阶段和拆卸阶段。

安装阶段时,握住外套筒8外表面滚花段向后拔到底,待外套筒8后端面接触底座端面后,将工具前壳体5外表面三段环槽中间缺口沿轴向对准加油接头锁紧机构的三个滚轮后,待套筒3前端接触加油接头内套体压胶面且滚轮的轴线与环槽的轴线共线后,顺时针转动外套筒8,外套筒8带动整个工具旋转,,待加油接头锁紧机构滚轮滑入前壳体上环槽后,释放外套筒8,此时外套筒8在外套弹簧14弹簧力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防止滚轮从环槽中滑脱。

工作阶段时,握住外套筒8滚花段,顺时针缓慢拧入手柄19,手柄19带动顶杆13向前运动,顶杆13带动导杆2向前运动,进而带动与导杆2之间螺纹连接的菌状头1向前运动,顶开加油接头自封活门,实现放油,同时套筒3由于失去菌状头1的限位,在大弹簧6弹簧力的作用下会进一步压紧加油接头内套上的压胶面,形成密封。燃油经菌状头1与套筒3之间流道进入工具内腔,再通过底座18上安装的弯管接头排出工具体外,如图2所示。

拆卸阶段,逆时针缓慢拧出手柄19,待手柄19拿下后,菌状头1已回到初始位置,加油接头自封活门关闭,流道也随之关闭,此时握住外套筒8外表面滚花段向后拔到底,待外套筒8后端面接触底座18端面后,顺时针转动外套筒8,外套筒8带动整个工具旋转,待加油接头锁紧机构锁紧轮滑出工具前壳体5环槽后,即可按轴向拔出工具,此时释放外套筒8,外套筒8在外套弹簧14弹簧力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

为了使外套筒8的导向更加方便,外套筒8扩张段与底座之间设有挡环16,挡环16套在后壳体9,并通过底座18限位,外套筒8扩张段内表面与挡环16外表面采用间隙配合。

上述底座18上的螺纹孔部分的内径比光孔部分内径大,用于限定手柄拧入底座的行程。

上述顶杆13上设有台阶,防止因手柄的拆装造成顶杆脱落。

更进一步的是,所述的前壳体5上环槽为周向均布的3段。

更进一步的是,所述的外套筒上8轴向凸起插板为1块。

所述的顶杆13的设置可以将手柄19的螺旋运动转化为菌状头1的直线往复运动,减少对加油接头自封活门的磨损。

所述的菌状头1顶开加油接头自封活门的开度可以由手柄19的拧入深度来进行控制,实现放油的开关和放油速度的可控。

所述的螺塞20的设计可以确保当工具拆下后,工具内腔内的余油排放干净。

本发明使用时通过前壳体和外套筒的配合完成与吊舱加油接头的连接固定,旋转手柄,菌状头顶开加油接头自封活门,实现放油。

本发明与加油吊舱软管末端空中可调压力加油接头联合工作。本发明可通过前壳体和外套筒的配合连接固定到加油接头上,通过套筒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压紧加油接头内套上的压胶面实现密封,导杆和菌状头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导杆的运动通过手柄和底座之间螺纹啮合传动来实现,进而带动菌状头向前作动,顶开加油接头自封活门,形成流道。本发明内部分别在挡环、底座、菌状头等部分设计有多处限位措施,防止对加油接头接触面造成损伤,在结构上设置了顶杆,可以将手柄的螺旋运动转化为菌状头的直线往复运动,降低对加油接头自封活门的磨损,还可确保手柄拆下后,工具内腔余油不外泄,设置了螺塞,确保工具内腔余油能排尽。本发明具有通用性好、放油通径大、放油速率可控、操作简单等特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