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7612发布日期:2018-07-17 23:52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力检修的无人机。



背景技术:

目前,无人机用在电力上主要是观测高空线路,及时发现线路问题,对于检修时运送工具等载重情况则较少。现有技术中,无人机为了增加吊舱载重和飞行时长,使用的方法是加长机臂和螺旋桨尺寸,随之带来的就是加大了无人机的尺寸,使无人机运输、操作难度都增加。在一些地理复杂,比如只适合越野车能上去的地方(有些无人机尺寸太大,只能装载类似依维柯这种车上)。这样就需要研究一种既能满足吊舱载重和飞行时长的无人机,又能装配方便,运输方便的装置来解决多旋翼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使用问题,优化无人机利用率,提高无人机作业水平。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载重量大,飞行时间长的无人机,且占地小,便于运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无人机,包括机壳和机臂,机壳内设有飞行控制部及为控制部供电的电源,机壳底部可拆卸安装支撑组件,机臂上设有由飞行控制部控制的螺旋桨,机壳上设置第一散热区、第二散热区和第三散热区,且机壳侧壁上设置若干通孔,机壳前端两侧向外延伸有前凸起部,机壳后端两侧向外延伸有后凸起部,前凸起部的间距小于后凸起部的间距,机臂通过转向机构与前凸起部、后凸起部铰接。

与后凸起部连接的机臂的长度不小于与前凸起部连接的机臂的长度。

所述的转向机构包括安装驱动芯片的步进电机,步进电机输出端与机臂连接。

所述的转向机构包括齿条、连接杆、齿轮、安装驱动芯片的步进电机,步进电机输出端与齿轮连接,齿轮两侧分别与两个齿条相互啮合,齿条端部与连接杆固定连接,连接杆两端与机臂活动铰接。

所述的电源包括对称设置在机壳内的电池仓。

所述的机臂与螺旋桨可拆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无人机结构合理,采用可拆卸结构,极大的缩小了体积,便于运输,同样的运输体积可承载更大的载重量无人机,无形中延长了飞行时间。机臂采用铰接结构,运输时机臂可收在机壳旁,减小占地面积,支撑组件采用可拆卸结构,缩小了无人机的高度,使得普通轿车也可运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壳 3-支撑组件 4-连接杆 5-第一散热区 6-第二散热区 7-第三散热区 8-通孔 9-前凸起部 10-后凸起部 11-齿条 12-齿轮 21-机臂 22-机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但是应该指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见图1、图2,一种无人机,包括机壳1和机臂,机壳1内设有飞行控制部及为控制部供电的电源,该电源还为螺旋桨和转向机构提供动力电源,机壳1底部可拆卸安装支撑组件2,运输时可将支撑组件2拆卸下来,以缩小无人机的高度。机臂上设有由飞行控制部控制的螺旋桨,螺旋桨自带电机由电源供电,机壳1上设置第一散热区5、第二散热区6和第三散热区7,且机壳1侧壁上设置若干通孔8,散热区由多个长条状通孔组成,散热区及通孔8的设置可提高无人机的散热效率。机壳1前端两侧向外延伸有前凸起部9,机壳1后端两侧向外延伸有后凸起部10,前凸起部9的间距小于后凸起部10的间距,机臂通过转向机构与前凸起部9、后凸起部10铰接。与后凸起部10连接的机臂22的长度不小于与前凸起部9连接的机臂21的长度,可使飞行更加平稳。转向机构包括安装驱动芯片的步进电机,四个步进电机输出端分别与机臂连接,驱动机臂转动,此种方式由于采用多个步进电机,增加了无人机的自身重量。

见图3,为进一步减轻无人机自重,转向机构包括齿条11、连接杆4、齿轮12、安装驱动芯片的步进电机,步进电机输出端与齿轮12连接,齿轮12两侧分别与两个齿条11相互啮合,齿条11端部与连接杆4固定连接,连接杆4两端与机臂活动铰接,连接杆4为两个,一个连接杆4两端与前机臂21铰接,另一个连接杆4两端与后机臂22铰接;一个连接杆4与一个齿条11一端固定连接,另一个连接杆4与另一个齿条11的一端固定。这样可实现一个齿轮12同时控制两个连接杆4反向移动,进而带动机臂收放。该转向机构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采用轻质空壳结构制作,减轻无人机的自重。步进电机由电源供电。

驱动芯片集成有通信芯片,实现远程控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异形无人机机臂的折叠或打开,具体地,通信芯片可选的为红外收发器、3G和/或4G电路。

电源包括对称设置在机壳1内的电池仓及固定在电池仓内的锂电池。机臂与螺旋桨可拆卸连接,如用螺栓连接,运输时可拆卸下来,不仅缩小了无人机体积,而且可避免螺旋桨损坏。通过双电池仓的设置提高续航能力,延长飞行时间。

螺旋桨安装在机臂上,并非安装在机壳1顶部,多个螺旋桨的设置,提升了无人机吊舱载重量。机臂轴距设为1160mm,因此可以使用22-24寸螺旋桨,兼顾四轴四桨或四轴八桨的安装特点,可作为长航时或2-5公斤负荷的飞行平台使用。同时第一散热区5、第二散热区6和第三散热区7的设置,达到对机壳1内部控制部的散热效果,同时达到减轻无人机重量,进而延长其飞行时长的目的。

机臂22的长度大于机臂21的长度。图2为机臂21和机臂22的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通过前凸起部9和后凸起部10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人机呈异形结构,同时,由于前后机臂21、22长度的不同,以对向横折的方式进行折叠,配合可拆卸的起落架,可将该无人机的运输体积做到很小。

具体地,飞行控制部可选的利用频段902-928MHZ,还可选根据工信部对无人飞行器频谱使用通知,利用840.5-845MHz、1430-1444MHz或2408-2440MHz频段,通过专业频段方式降低空中信号对无人机的影响,同时提高对其的控制距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