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身左右装有一对半圆锥形风袋的防坠落飞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68454发布日期:2020-06-05 18:48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身左右装有一对半圆锥形风袋的防坠落飞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航空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身左右装有一对半圆锥形风袋的防坠落飞机。



背景技术:

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飞机坠落导致的损失比较惨重,现有的载人飞机例如三角滑翔伞、动力三角翼和超轻型飞机等发生意外摔死人都是因为机翼左右歪斜、横侧安定性不好而摔死人的;现有无人机应用广泛,用于航拍、药物喷洒等作业的无人机往往携带贵重的拍摄仪器和药物,当固定翼无人机动力不足时容易产生坠落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机身左右装有一对半圆锥形风袋的防坠落飞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飞机前进动力不足容易坠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一种机身左右装有一对半圆锥形风袋的防坠落飞机,包括机体,机体下部设置有起落架,机体的尾部设置有尾翼,还包括立柱、支撑框架、第一伞布、第二伞布、动力装置和螺旋桨,立柱垂直固定在机体的中部,支撑框架固定在立柱上远离机体的一端,支撑框架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倾斜设置,支撑框架前端距离机体的间距大于支撑框架后端距离机体的间距,支撑框架为前端边缘小于后端边缘的梯形框架,第一伞布和第二伞布均为梯形,第一伞布的两个非平行边缘以及第二伞布的两个非平行边缘固定在支撑框架上,动力装置固定在机体的中部后端,动力装置的转轴上固定有螺旋桨。

进一步地,支撑框架包括中心杆、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一边杆和第二边杆;中心杆倾斜固定在立柱上远离机体的一端,中心杆前端距离机体的间距大于中心杆后端距离机体的间距,第一横杆垂直固定在中心杆的前端,第二横杆垂直固定在中心杆的中部后端,第一横杆以及第二横杆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第一横杆以及第二横杆均分别关于中心杆对称,第一横杆的长度小于第二横杆的长度,第一边杆和第二边杆分别设置在中心杆的两侧,第一边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横杆的一端,第一边杆的中部固定在第二横杆的一端,第二边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横杆的另一端,第二边杆的中部固定在第二横杆的另一端,第一伞布的两个非平行边缘分别固定在中心杆以及第一边杆上,第二伞布的两个非平行边缘分别固定在中心杆以及第二边杆上。

进一步地,第一伞布和第二伞布的形状相同,第一伞布的前端梯形边缘长度大于第一横杆的二分之一长度,第二伞布的前端梯形边缘大于第一横杆的二分之一长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加强筋板,立柱和中心杆的连接处设置有两个加强筋板,两个加强筋板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分别位于立柱的前后两侧。

进一步地,动力装置为内燃机或电动机。

进一步地,起落架包括一个前起落支架和两个后起落支架,一个前起落支架固定在机体底部的前端,两个后起落支架固定在机体底部的中部,一个前起落支架及两个后起落支架呈三角形分布。

进一步地,第一伞布和第二伞布均采用不透光的锦纶绸制成。

进一步地,立柱的长度等于机体前端至尾翼后端之间的长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两个第一拉绳,第一横杆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个第一拉绳,两个第一拉绳远离第一横杆的一端均固定在机体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两个第二拉绳,第二横杆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个第二拉绳,两个第二拉绳远离第二横杆的一端均固定在机体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本实用新型,避免了飞机的机翼的左右歪斜导致的失去平衡的现象发生,使用时,第一伞布和第二伞布在风力的作用下呈向上凸出的两个锥形曲面,避免了飞机失去动力后的坠落,动力装置设置在座舱后边,减少了震动的产生,本实用新型的飞机第一伞布和第二伞布均设置为梯形,大大提高了收集空气的能力,具备较大的空气浮力,飞行平稳,安全性高,有效避免了意外坠落导致的载人飞机的人员伤亡或无人机的贵重设备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身左右装有一对半圆锥形风袋的防坠落飞机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提供的一种机身左右装有一对半圆锥形风袋的防坠落飞机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提供的一种机身左右装有一对半圆锥形风袋的防坠落飞机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身左右装有一对半圆锥形风袋的防坠落飞机的主视图。

图5为图4提供的一种机身左右装有一对半圆锥形风袋的防坠落飞机的右视图。

图中:1、机体,2、立柱,3、中心杆,4、第一横杆,5、第二横杆,6、第一边杆,7、第二边杆,8、第二伞布,9、第一伞布,10、前起落支架,11、后起落支架,12、加强筋板,13、尾翼,14、动力装置,15、螺旋桨,16、第一拉绳,17、第二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机身左右装有一对半圆锥形风袋的防坠落飞机,包括机体1,机体1下部设置有起落架,机体1的尾部设置有尾翼13,还包括立柱2、支撑框架、第一伞布9、第二伞布8、动力装置14和螺旋桨15,立柱2为矩形钢管或圆形钢管制成,立柱2垂直固定在机体1的中部,支撑框架固定在立柱2上远离机体1的一端,支撑框架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倾斜设置,支撑框架前端距离机体1的间距大于支撑框架后端距离机体1的间距,支撑框架为前端边缘小于后端边缘的梯形框架,第一伞布9和第二伞布8均为梯形,第一伞布9的两个非平行边缘以及第二伞布8的两个非平行边缘固定在支撑框架上,第一伞布9和第二伞布8的前端边缘垂直于机体1的长度方向,第一伞布9和第二伞布8的前端边缘均为进风口,第一伞布9和第二伞布8的后端边缘均为出风口,动力装置14固定在机体1的中部后端,动力装置14的转轴上固定有螺旋桨15,飞行时,第一伞布9和第二伞布8在风力的作用下呈半圆锥形的风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原来有些飞机例如三角滑翔伞、动力三角翼和超轻型飞机、偶尔摔下来摔死了人,其原因在于在飞行之中左右机翼歪斜了,左右不平衡了,横侧稳定性不够好,而摔下来的,本实用新型就是要专门解决这个问题而发明出来的,在机身的左右各设计安装一对不透气的半圆锥形的风袋,在飞行中可以收集大量的空气,好比左右有两个强有力的大手,扶着飞机平稳安全的飞向前方,大大提高了飞机的横侧安定性,机翼再也不可能左右歪斜了,确保了飞行的安全;此外,机体1近中段有一个立柱2,上面支撑框架为锥形风袋的骨架,尾部有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锥形风袋骨架由5根合金铝管组成,其中中心杆3、第一边杆6和第二边杆7,三根杆的长度相等,前横管也就是第一横杆4为一根,后横管也就是第二横杆5一根比前第一横杆4长一倍,共5根铝合金管组成左右圆锥形风袋的骨架,第一横杆4的前横管左右两端有两根相等长度的钢索和机头左右连接固定,保证前横管水平,同样第二横杆5也就是后横管左右两端有两根长度相等的钢索固定在机身两边,保证后横管水平,立柱2上不要安装发动机以及电动机,以免震动,发动机和电动机可以安装在紧靠着立柱2后面的短短的发动机座上,发动机或电动机上安装有螺旋桨15;起落架是后三点的,前面一个机轮,后面两机轮,滑跑起飞降落用;左右半圆锥风袋用不透气的做降落伞用的扎光绵轮绸做成。

本实施例在飞行过程中,第一伞布9和第二伞布8在风力的作用下形成两个关于立柱2所在竖直面对称的风袋,风袋下部为前端小后端大的锥形面,为飞机飞行提高了强力的浮力支撑。

本实施例达到的技术效果为:通过本实施例,避免了飞机的机翼的左右歪斜导致的失去平衡的现象发生,使用时,第一伞布9和第二伞布8在风力的作用下呈向上凸出的两个锥形曲面,避免了飞机失去动力后的坠落,动力装置14设置在座舱后边,减少了震动的产生,本实施例的飞机第一伞布9和第二伞布8均设置为梯形,大大提高了收集空气的能力,具备较大的空气浮力,飞行平稳,安全性高,有效避免了意外坠落导致的载人飞机的人员伤亡或无人机的贵重设备损坏。

实施例2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机身左右装有一对半圆锥形风袋的防坠落飞机,包括实施例1中的全部技术特征,除此之外,支撑框架包括中心杆3、第一横杆4、第二横杆5、第一边杆6和第二边杆7;例如中心杆3、第一横杆4、第二横杆5、第一边杆6和第二边杆7均为圆管或矩形钢管,相互之间焊接形成支撑框架,中心杆3倾斜固定在立柱2上远离机体1的一端,中心杆3前端距离机体1的间距大于中心杆3后端距离机体1的间距,优选的,中心杆3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6°至24°之间,第一横杆4垂直固定在中心杆3的前端,第二横杆5垂直固定在中心杆3的中部后端,第一横杆4以及第二横杆5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第一横杆4以及第二横杆5均分别关于中心杆3对称,第一横杆4的长度小于第二横杆5的长度,第一边杆6和第二边杆7分别设置在中心杆3的两侧,第一边杆6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横杆4的一端,第一边杆6的中部固定在第二横杆5的一端,第二边杆7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横杆4的另一端,第二边杆7的中部固定在第二横杆5的另一端,其中,第一横杆4、中心杆3、第二横杆5以及第一边杆6围合成直角梯形,第一横杆4、中心杆3、第二横杆5以及第二边杆7围也合成直角梯形,两个直角梯形的直角处相邻,第一伞布9的两个非平行边缘分别固定在中心杆3以及第一边杆6上,第二伞布8的两个非平行边缘分别固定在中心杆3以及第二边杆7上;第一伞布9和第二伞布8的形状相同,第一伞布9的前端梯形边缘长度大于第一横杆4的二分之一长度,第二伞布8的前端梯形边缘大于第一横杆4的二分之一长度;还包括加强筋板12,立柱2和中心杆3的连接处设置有两个加强筋板12,两个加强筋板12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分别位于立柱2的前后两侧。

本实施例中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支撑框架设置为多个杆件连接的结构形式,减轻了支撑框架的重力,提高了飞行的平稳性,通过将第一伞布9的前端边缘设置为大于第一横杆4的二分之一长度以及将第二伞布8的前端边缘设置为大于第一横杆4的二分之一长度,实现了在飞行过程中第一伞布9和第二伞布8均能够在风力的作用下形成向上凸出的锥面形风袋,增强了对飞机飞行的支撑力,避免了动力装置14动力不足时产生的飞机坠落现象的发生;通过设置加强筋板12,增强了立柱2和中心杆3之间的连接强度。

实施例3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机身左右装有一对半圆锥形风袋的防坠落飞机,包括实施例2中的全部技术特征,除此之外,动力装置14为内燃机或电动机,当动力装置14为电动机时,在飞机的机体1内还设置为电动机提供电能的蓄电池;起落架包括一个前起落支架10和两个后起落支架11,前起落支架10和后起落支架11均为连接杆端部固定有滚轮的结构,一个前起落支架10固定在机体1底部的前端,两个后起落支架11固定在机体1底部的中部,一个前起落支架10及两个后起落支架11呈三角形分布;第一伞布9和第二伞布8均采用不透光的锦纶绸制成;立柱2的长度等于机体1前端至尾翼13后端之间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动力装置14设置为内燃机或者电动机,增加了动力的可选性,通过设置后端大于前端的后三角式起落架,结构稳定,通过将第一伞布9和第二伞布8采用不透光的棉纶绸制成的材质,减少了透光性对飞机的影响,同时材料承受力较强,通过将立柱2的长度设置为和机体1从前端至尾翼13后端长度相同的方式,减轻了制造难度。

实施例4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机身左右装有一对半圆锥形风袋的防坠落飞机,包括实施例3中的全部技术特征,除此之外,还包括两个第一拉绳16,第一横杆4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个第一拉绳16,两个第一拉绳16远离第一横杆4的一端均固定在机体1上;还包括两个第二拉绳17,第二横杆5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个第二拉绳17,两个第二拉绳17远离第二横杆5的一端均固定在机体1上;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拉绳16和第二拉绳17均采用尼龙绳或者钢丝绳制成,第一拉绳16的两端通过螺栓等固定连接件连接在第一横杆4及机体1上,第二拉绳17的两端通过螺栓等固定连接件连接在第二横杆5及机体1上。

本实施例中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两个第一拉绳16以及两个第二拉绳17,显著提高了支撑框架和机体1连接的稳定性,减少了立柱2和机体1连接处的受力强度,增强了立柱2以及支撑框架的使用寿命。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