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的多抛投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47265发布日期:2020-05-07 01:11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的多抛投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的多抛投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进步和社会发展,无人飞行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飞行器上可安装抛投装置,进而挂载不同的负载,如灭火弹,饮用水等各种应急物资,目前大部分抛投装置主要为单挂载设计,整体结构复杂,操作速度较慢以及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的多抛投机构,结构简单、操作迅速、可靠的多抛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的多抛投机构,包括:

顶盖,所述顶盖上设有第一圆柱面和第一螺丝孔;

保持架,所述保持架设有多个托载物放置区和第二螺丝孔;

电气仓,所述电气仓设有第二圆柱面、顶盖安装孔、保持架安装孔、第一装配面和转接板安装孔,所述第二圆柱面与第一圆柱面配合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保持架安装孔通过螺栓与保持架相连;

动力与控制模块,所述动力与控制模块安装于电气仓的内部,所述动力与控制模块包括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控制板、第一轴承、安装架、微动开关、第二轴承、转轴座、转接板和转轴,所述转接板通过转接板安装孔与电气仓相连;

限位座,所述限位座设有连续间隔的限位区和运动区;

托板,所述托板设有托载区、抛投区和转轴座安装孔,所述限位座安装于托板的上部,所述托板通过转轴座安装孔与转轴座相连。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包括舵机安装位、控制板安装位、第三螺丝孔、第一轴承座、微动开关安装位和第二轴承座,所述舵机通过舵机安装位与安装架相连,所述安装控制板通过控制板安装位与安装架相连,所述转接板通过第三螺丝孔和螺栓的配合与安装架相固定,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与安装架相装配,所述微动开关安装于微动开关安装位的侧部。

优选的,所述转轴座设有第四螺丝孔、第三圆柱面和第四圆柱面,所述转轴座通过第四螺丝孔和螺栓的配合与托板相固定,所述转轴座通过第三圆柱面和第四圆柱面和转轴装配。

优选的,所述转接板设有安装架安装孔和第五螺丝孔,所述转接板通过安装架安装孔和螺栓的配合与安装架相连,所述第五螺丝孔与转接板安装孔通过螺栓配合固定。

优选的,所述转轴设有第五圆柱面、第六圆柱面和第六螺丝孔,所述第五圆柱面和第六圆柱面与第三圆柱面和第四圆柱面配合与转轴座装配,所述转轴通过第六螺丝孔和螺栓的配合与第二齿轮相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安装于舵机的主轴上,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转轴座安装在限位座内部,微动开关装配在限位座上方。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第五圆柱面和第六圆柱面分别装配在转轴座的第四圆柱面和第三圆柱面内,所述第五圆柱面分别穿过第二轴承和第一轴承的内孔安装于第二齿轮的内孔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将舵机的转动传递到主转轴上,主转轴与托板连接,托板上设置托载区和抛投区,并在托板上安装限位机构,微动开关与限位机构配合;当主转轴圆周转动时,微动开关与限位机构实现间歇性的接触与脱离,微动开关与控制板连接,微动开关与限位机构接触时,电路断开,舵机止转;微动开关与限位机构脱离时,电路闭合,舵机旋转,通过舵机间歇性的旋转和止转,带动托板做同样的运动,托载物就可以逐一从抛投区掉落,可实现连续的单抛投动作,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迅速、可靠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抛投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抛投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抛投装置顶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抛投装置保持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抛投装置电气仓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抛投装置动力与控制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抛投装置安装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抛投装置转轴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抛投装置转接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抛投装置转轴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抛投装置限位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抛投装置托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0、顶盖;101、第一圆柱面;102、第一螺丝孔;20、保持架;201、托载物放置区;202、第二螺丝孔;30、电气仓;301、第二圆柱面;302、顶盖安装孔;303、保持架安装孔;304、第一装配面;305、转接板安装孔;40、动力与控制模块;41、舵机;42、第一齿轮;43、第二齿轮;44、控制板;45、第一轴承;46、安装架;461、舵机安装位;462、控制板安装位;463、第三螺丝孔;464、第一轴承座;465、微动开关安装位;466、第二轴承座;47、微动开关;48、第二轴承;49、转轴座;491、第四螺丝孔;492、第三圆柱面;493、第四圆柱面;410、转接板;4101、安装架安装孔;4102、第五螺丝孔;411、转轴;4111、第五圆柱面;4112、第六圆柱面;4113、第六螺丝孔;50、限位座;501、限位区;502、运动区;60、托板;601、托载区;602、抛投区;603、转轴座安装孔;604、限位座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的多抛投机构,包括:

请参阅图1,顶盖10,顶盖10上设有第一圆柱面101和第一螺丝孔102;

请参阅图4,保持架20,保持架20设有多个托载物放置区201和第二螺丝孔202;

请参阅图5,电气仓30,电气仓30设有第二圆柱面301、顶盖安装孔302、保持架安装孔303、第一装配面304和转接板安装孔305,第二圆柱面301与第一圆柱面101配合并通过螺栓固定,保持架安装孔303通过螺栓与保持架20相连;

请参阅图6,动力与控制模块40,动力与控制模块40安装于电气仓30的内部,动力与控制模块40包括舵机41、第一齿轮42、第二齿轮43、控制板44、第一轴承45、安装架46、微动开关47、第二轴承48、转轴座49、转接板410和转轴411,转接板410通过转接板安装孔305与电气仓30相连;

请参阅图7,安装架46包括舵机安装位461、控制板安装位462、第三螺丝孔463、第一轴承座464、微动开关安装位465和第二轴承座466,舵机41通过舵机安装位461与安装架46相连,安装控制板44通过控制板安装位462与安装架46相连,转接板410通过第三螺丝孔463和螺栓的配合与安装架46相固定,第一轴承45和第二轴承48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座464和第二轴承座466与安装架46相装配,微动开关47安装于微动开关安装位465的侧部;

请参阅图8,转轴座49设有第四螺丝孔491、第三圆柱面492和第四圆柱面493,转轴座49通过第四螺丝孔491和螺栓的配合与托板60相固定,转轴座49通过第三圆柱面492和第四圆柱面493和转轴411装配;

请参阅图9,转接板410设有安装架安装孔4101和第五螺丝孔4102,转接板410通过安装架安装孔4101和螺栓的配合与安装架46相连,第五螺丝孔4102与转接板安装孔305通过螺栓配合固定;

请参阅图10,转轴411设有第五圆柱面4111、第六圆柱面4112和第六螺丝孔4113,第五圆柱面4111和第六圆柱面4112与第三圆柱面492和第四圆柱面493配合与转轴座49装配,转轴411通过第六螺丝孔4113和螺栓的配合与第二齿轮43相固定,转轴411的第五圆柱面4111和第六圆柱面4112分别装配在转轴座49的第四圆柱面493和第三圆柱面492内,第五圆柱面4111分别穿过第二轴承48和第一轴承45的内孔安装于第二齿轮43的内孔中;

请参阅图11,第一齿轮42安装于舵机41的主轴上,第一齿轮42与第二齿轮43相啮合,转轴座49安装在限位座50内部,微动开关47装配在限位座50上方,限位座50,限位座50设有连续间隔的限位区501和运动区502;

请参阅图12,托板60,托板60设有托载区601、抛投区602和转轴座安装孔603,限位座50安装于托板60的上部,托板60通过转轴座安装孔603与转轴座49相连。

工作原理:使用时,托载物放置在托板60的托载区601上方,保持架20的托载物放置区201内,托板60与转轴411、第二齿轮43装配成一个整体,舵机41安装在安装架46上,第一齿轮42装配在舵机41上,第二齿轮43与第一齿轮42啮合,微动开关47与控制板44连接,控制板44控制舵机41运转,限位座50装配在托板60上,微动开关47装配在安装架46上,其滚轮与限位座50正上方的限位区501压合;初始位置时,微动开关47的滚轮处于限位座50的运动区502内,舵机41通电后转动,通过第一齿轮42和第二齿轮43的传递,带动转轴411和托板60、限位座50同步旋转,托板60上的抛投区602也一起转动,当微动开关47的滚轮碰到限位座50的第一个限位区501时,微动开关47被压合,电路断开,舵机41止转,此时,第一个托载物正好处在抛投区602内,靠重力作用,第一个托载物自然坠落;再次给舵机41一个触发信号后,舵机41继续转动,直到微动开关47的滚轮碰到第二个限位区501,第二个托载物坠落,以此类推,连续触发,直到所有托载物全部掉落,完成整个抛投工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