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绘用无人机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42318发布日期:2020-12-11 15:11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绘用无人机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测绘用无人机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无人机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领域中应用。

现有的申请号为cn110844070a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基于无人机的工程用测绘装置,包括无人机和防护机构,所述无人机底部表面安装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内腔底一侧安装有倾斜测绘相机,所述倾斜测绘相机顶部表面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表面两侧均安装有减震架机构,且减震架机构具体设置有若干组,所述减震架机构顶部表面安装有连接板。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无人机在使用时,为保护无人机均会在无人机的底部安装支撑装置,现有支撑装置若为固定连接,则收纳困难;若为拆装式的则需在起飞前安装起,并且收纳是将支撑装置拆卸,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便于收纳使用支撑装置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测绘用无人机的支撑装置,连接于无人机下表面,并位于成像装置的侧面,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收纳槽、支撑架,所述第一收纳槽至少有两个并沿成像装置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收纳槽呈u形设置;所述支撑架配合第一收纳槽呈设有一端开口的u形架体,所述支撑架至少有两组,所述支撑架设有开口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收纳槽内;所述第一收纳槽的侧边均设置有固定件;所述支撑架包括使用状态和收纳状态,支撑架处于收纳状态时,固定件约束支撑架转动;支撑架处于使用状态时,支撑架转动远离第一收纳槽,支撑架的底端低于成像装置的下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人机的下表面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收纳槽和两组支撑架,其中依据成像装置对称设置,当支撑架处于打开状态时,支撑架低于成像装置,使得无人机起飞或是降落均为支撑架与地面抵接。当无人机需要收纳时,支撑架转动收纳与第一收纳槽内并且有固定件约束支撑架转动离开第一收纳槽,由于支撑架被收纳,减少收纳所需的空间,从而便于使用者收纳无人机。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架有两组,在两组支撑架处于使用状态时,两支撑架均呈倾斜设置,两支撑架开口端之间的长度尺寸小于两支撑架分别远离两第一收纳槽两端之间的长度尺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支撑架开口端的长度尺寸小于两支撑架分别远离两第一收纳槽两端的长度尺寸,能够提高无人机降落时的重心,从而提高无人机降落在地面时的平稳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拉结件,拉结件一端与无人机下表面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架可拆卸连接,所述拉结件位于支撑架远离成像装置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架使用时,拉结件与支撑架连接并约束支撑架转动,与支撑架形成三角结构,从而使得支撑架保持打开状态。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无人机的下表面还设置有第二收纳槽,拉结件一端部转动连接于收纳槽内;当支撑架处于使用状态时,拉结件转动离开第二收纳槽并且远离收纳槽的一端与支撑架连接;当支撑架处于收纳状态时,拉结件被收纳与第二收纳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结件在支撑架被收纳时被收纳于第二收纳槽内,便于使用者收纳无人机。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架的中部还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平行支撑架对应开口一侧的杆件并且与支撑架两侧的杆件相连接,所述拉结件一端部与支撑架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能提高支撑架的稳定性能,同时,拉结件在支撑架使用时与连接杆相连,相较于拉结件与支撑架对应开口一侧的杆件相连,与连接杆相连能够减少无人机降落时对连接于连接杆上的拉结件端部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架对应缺口的杆件上套设有橡胶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架使用时,尤其时无人机降落时,橡胶套优先与地面相抵,橡胶套能够吸收部分降落时的冲能,并且能够减少支撑架在无人机降落以及起飞时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拉结件一端部连接有卡箍钩,所述卡箍钩横截面呈优弧形并且一侧设置有连通至卡箍钩内侧的卡箍口,卡箍口靠近拉结件设置,所述连接杆穿过卡箍口连接于卡箍钩内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穿过卡箍口,拉结件通过卡箍钩扣接在拉结件上,通过卡箍钩与拉结件连接实现可拆卸连接,同时扣接的连接方式便于使用者连接以及分离拉结件和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卡箍钩连接于连接杆长度方向的中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连接杆中部的卡箍钩能够使连接杆两端施加给卡箍口的力平衡传递,减少由于降落时振动导致卡箍钩与连接杆脱落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卡箍口的尺寸小于连接杆的截面尺寸,所述卡箍钩可以为带有弹性的金属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有弹性的卡箍钩扣接在连接杆上时或是将卡箍钩与连接杆分离时,卡箍钩的卡箍口处将发生弹性变形,同时,由于卡箍口尺寸小于连接杆横截面尺寸,能够提高卡箍钩与连接杆的连接性能,在飞行器飞行时,连接杆不易自卡箍口位置脱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无人机的下表面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收纳槽和两组支撑架,其中依据成像装置对称设置,当支撑架处于打开状态时,支撑架低于成像装置,使得无人机起飞或是降落均为支撑架与地面抵接。当无人机需要收纳时,支撑架转动收纳与第一收纳槽内并且有固定件约束支撑架转动离开第一收纳槽,由于支撑架被收纳,便于使用者收纳无人机;

2.在支撑架使用时,尤其时无人机降落时,橡胶套优先与地面相抵,橡胶套能够吸收部分降落时的冲能,并且能够减少支撑架在无人机降落以及起飞时的磨损;

3.带有弹性的卡箍钩扣接在连接杆上时或是将卡箍钩与连接杆分离时,卡箍钩的卡箍口处将发生弹性变形,同时,由于卡箍口尺寸小于连接杆横截面尺寸,能够提高卡箍钩与连接杆的连接性能,在飞行器飞行时,连接杆不易自卡箍口位置脱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收纳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拉结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无人机;2、成像装置;3、第一收纳槽;4、支撑架;5、转动孔;6、连接杆;7、橡胶套;8、第一槽体;9、第二槽体;10、第三槽体;11、第一转动轴;12、第二收纳槽;13、第二转动轴;14、卡箍钩;15、卡箍口;16、固定件;17、连接轴;18、限位块;19、连接槽;20、拉结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测绘用无人机的支撑装置,包括无人机1,无人机1的下表面中部设置有成像装置2,成像装置2对应现有技术中的倾斜测绘相机和位于倾斜测绘相机外侧的保护结构。无人机1的下表面位于成像装置2的两侧均对称开设有第一收纳槽3,每一第一收纳槽3内均转动连接有一组支撑架4,支撑架4为多根杆件拼接形成并且一侧设有开口的u形架体。支撑架4包括收纳状态和使用状态,在使用状态时,支撑架4一端位于第一收纳槽3内,另一端位于对应开口一侧的杆件并且转动远离第一收纳槽3,与此同时,支撑架4远离收纳槽的一端低于成像装置2的下表面,此时,在无人机1起飞或是降落时能够与地面抵接,减少成像装置2在起飞或是降落时出现磨损的概率。在收纳状态时,支撑架4整体位于第一收纳槽3内,便于使用者收纳无人机1。

如图2、3所示,支撑架4设有开口一端两侧的杆件上均开设有转动孔5,转动孔5轴向平行对应开口一侧的杆件轴向。支撑架4的中部还设置有连接杆6,连接杆6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位于支撑架4两侧的杆件上,连接杆6平行对应开口一侧的杆件设置。

支撑架4对应开口一侧的杆件周侧面上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套7。支撑架4位于开口一侧杆件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11,第一转动轴11平行连接杆6设置,并且两端伸入第一收纳槽3相对应的侧壁内,并与第一收纳槽3的侧壁转动连接。

支撑架4处于使用状态时,支撑架4倾斜设置,两组支撑架4远离第一收纳槽3的两端之间的长度尺寸大于两组支撑架4分别与两第一收纳槽3连接位置之间的长度尺寸。

如图2、4所示,第一收纳槽3包括呈u形依次首尾连通的第一槽体8、第二槽体9以及第三槽体10,第一槽体8和第三槽体10之间开设有两端分别连通第一槽体8和第三槽体10的连接槽19,第二槽体9平行第一转动轴11的轴向设置,连接槽19平行第二槽体9设置。第二槽体9远离成像装置2设置,第二槽体9对应橡胶套7设置,并且第二槽体9的尺寸大于橡胶套7的尺寸。支撑架4设有转动孔5的两端分别伸入第一槽体8和第三槽体10设有第一转动轴11的两端,第一转动轴11穿过转动孔5并且周侧面与转动孔5内侧壁存在间隙。支撑架4两端部转动连接于第一收纳槽3上。

如图4、5所示,第一收纳槽3远离成像装置2的一侧均开设有呈一字状的第二收纳槽12,第二收纳槽12的一端靠近连接槽19设置,第二收纳槽12平行第一槽体8设置。第二收纳,内连接有拉结件20。

拉结件20呈矩形板状设置,拉结件20一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13,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卡箍钩14。第二转动轴13伸入至第二收纳槽12远离连接槽19一端的侧壁内,并且使拉结件20转动连接于第二收纳槽12内,拉结件20整体能够被收纳与第二收纳槽12内。

卡箍钩14横截面呈优弧设置并且一侧留设有连通至卡箍钩14内侧的卡箍口15,卡箍钩14为弹性金属扣件并且自上而下扣接于连接杆6的中部。卡箍口15的尺寸小于连接杆6的截面尺寸。使得连接杆6长度方向的中部能够通过卡箍口15并且令卡箍钩14扣接于连接杆6上。

如图1、6所示,无人机1的下表面还设置有固定件16,固定件16可以为一贴合无人机1下表面的杆件,并位于第二收纳槽12与连接槽19之间。固定件16长度方向的中部设置有连接轴17,连接轴17穿过固定件16并伸入至无人机1上,同时,连接轴17底端同轴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8,固定件16水平转动连接于限位块18和无人机1之间。固定件16的两端分别转动经过连接槽19和第二收纳槽12。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无人机1时,转动固定件16,使得固定件16平行第一槽体8,支撑架4的一端转动离开第一收纳槽3,拉结件20一端转动离开第二收纳槽12,同时,拉结件20设置有卡箍钩14的一端扣接于连接杆6上,此时,支撑架4处于使用状态,两组支撑架4远离第一收纳槽3的端部分别向成像装置2的两侧相背倾斜,并且此时支撑架4的设有橡胶套7的一端低于成像装置2的下表面。受到拉结件20约束的支撑架4,在无人机1飞行或是降落时使支撑架4能够处于使用状态。

当需收纳无人机1时,令连接杆6在卡箍钩14的卡箍口15分离,此时支撑架4不受到拉结件20的约束处于活动状态。将拉结件20收纳与第二收纳槽12内,支撑架4收纳与第一收纳槽3内,转动固定件16,令固定件16一端位于第二收纳槽12下,另一端位于第一槽体8或是第三槽体10下,支撑架4和拉结件20受到固定件16的约束。由于支撑架4和拉结件20均能够被收纳,减少收纳所需的体积,因此便于使用者收纳无人机1。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