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空气循环制冷包用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28534发布日期:2021-04-27 16:22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飞机空气循环制冷包用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飞机环境控制系统领域,涉及一种飞机空气循环制冷包用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2.空气循环制冷包属于飞机环境控制系统,利用外界冲压空气作为热沉,为乘员及设备提供干燥的冷却空气。排气装置的作用是将流经换热器冷边完成热交换后的外界冲压空气引导到涡轮冷却器的风扇端,经风扇抽吸升压排出机外。在高空飞行时,该装置还具有调节涡轮冷却器风扇端空气流量的作用,防止涡轮转速超速,提高涡轮冷却器的工作可靠性,保证制冷系统的连续正常工作。
3.现有的排气装置壳体组件采用分段式铝合金壳体,使用焊接及铆接的安装连接工艺,产品重量大,焊接质量可靠性低,装机使用过程中,机载应力、腐蚀应力和焊接应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会加剧焊缝的潜在损伤,促进裂纹萌生并扩展,最终导致焊缝开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采用新型复合材料的安全稳定排气装置,保障飞机的飞行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4.实用新型目的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飞机空气循环制冷包用的排气装置。
6.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
7.一种飞机空气循环制冷包用排气装置,该装置包括壳体组件、整流筒组件、排气筒组件,整流筒组件、排气筒组件设置于壳体组件内,整流筒组件与排气筒组件连接,壳体组件与排气筒组件连接。该装置能实现外界冲压空气经涡轮风扇抽吸并排出机外。
8.优选的,壳体组件为两端和底部开口的中空结构,两端的开口一端为进口,另一端为出口,底部通过进口法兰与换热器冷边出口连接,整流筒组件靠近壳体组件进口设置。
9.优选的,进口、出口均为圆形且进口直径大于出口直径。
10.优选的,进口处采用翻边结构加强,出口处采用加强筋加强,壳体组件侧壁采用加强筋加强。
11.优选的,壳体组件与涡轮的风扇端壳体采用卡箍连接。
12.优选的,壳体组件与排气筒组件、整流筒组件与排气筒组件均采用铆钉连接。
13.优选的,壳体组件由复合材料制成,整流筒组件和排气筒组件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14.优选的,壳体组件采用碳纤维双马树脂复合材料,热压罐

真空袋法成型。
15.优选的,整流筒组件、排气筒组件之间设置有空气旁路。
1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该装置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维护简便,可靠性高。装置的最大部件壳体组件采用碳纤维双马树脂复合材料,由热压罐

真空袋法成型并在铺层局部进行加强设计,在保证强度要求的基础上大幅降低了装置重量。整流筒组件、排气筒组件间的空气旁路设计,防止高空涡轮转速超速的功能,提高涡轮可靠性,保证系统连续稳定工
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飞机空气循环制冷包用排气装置三维结构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飞机空气循环制冷包用排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

风扇接头,2

壳体组件,3

出口接头,4

整流筒组件,5

排气筒组件,6

进口法兰,7

空气旁路。
具体实施方式
20.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21.一种飞机空气循环制冷包用排气装置,该装置包括壳体组件2、整流筒组件4、排气筒组件5,整流筒组件4、排气筒组件5设置于壳体组件2内,整流筒组件4与排气筒组件5连接,壳体组件2与排气筒组件5连接。
22.壳体组件2为两端和底部开口的中空结构,两端的开口一端为进口,进口通过风扇接头1与涡轮风扇端连接,另一端为出口,出口通过出口接头3与冷风道连接,进口、出口均为圆形且进口直径大于出口直径。底部通过进口法兰6与换热器冷边出口连接,整流筒组件4靠近壳体组件2进口设置。
23.进口处采用翻边结构加强,出口处采用加强筋加强,壳体组件2侧壁采用加强筋加强。
24.壳体组件2与涡轮的风扇端壳体采用卡箍连接。
25.壳体组件2与排气筒组件5、整流筒组件4与排气筒组件5均采用铆钉连接。
26.壳体组件2由复合材料制成,整流筒组件4和排气筒组件5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27.壳体组件2采用碳纤维双马树脂复合材料,热压罐

真空袋法成型。
28.整流筒组件4、排气筒组件5之间设置有空气旁路7,防止高空涡轮转速超速的功能,提高制冷系统可靠性。
29.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本质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