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77主起落架分解装配整体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50635发布日期:2022-02-26 00:02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B777主起落架分解装配整体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b777主起落架分解装配整体运输车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配件维护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b777主起落架分解装配整体运输车。


背景技术:

2.由于777主起落架(图1所示)的尺寸过大(长宽高4630x1780x3430mm),没有飞机可以承运组装后的主起落架,所以oem和mro均采用减震柱和小车架分开的方式进行运输,然后在机库按照amm进行组装。但是,这样分体运输,到达机库现场再组装,需要多人及大量的工具工装转运到机库,并且还要协调机库员工协助操作天车(至少占用两台以上天车)。大量的占用了机库资源,包括人力、工时、场地、设施等,还潜在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3.为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者有鉴于上述缺陷,通过潜心研究和设计,综合长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经验和成果,研究设计出一种b777主起落架分解装配整体运输车,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b777主起落架分解装配整体运输车,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实现既能在分解装配运输车上分解、组装减震柱和小车架的工作,又能将减震柱和小车架组装后的主起落架整体从大修车间运输至机库或从机库运输至大修车间。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b777主起落架分解装配整体运输车,包括轮轴上固定总成、运输车框架、轴颈支撑总成、底盘转接总成、车轮总成、轮轴下固定总成和底盘转向总成,其特征在于:
6.所述运输车框架的前端设有底盘转接总成,所述底盘转接总成连接底盘转向总成以完成运输车框架的转向,所述底盘转向总成的下端两侧连接有车轮总成,所述运输车框架的后端两侧分别连接车轮,所述运输车框架的中部上方设有承载主起落架中轴颈的轴颈支撑总成,后部上表面设有承载主起落架中轮轴下部的轮轴下固定总成,后部还设有倒l型支撑架,在所述倒l型支撑架的上表面设有承载主起落架中轮轴上部的轮轴上固定总成从而操作人员能在将主起落架稳定放置于运输车框架后进行转向和快速移动。
7.其中:所述轮轴上固定总成包含上抱箍座,所述上抱箍座的上部设有u型凹槽以容置上部轮轴,所述u型凹槽设有尼龙制成的上垫块。
8.其中:所述轮轴下固定总成包含下抱箍和下抱箍座,所述下抱箍座的上端形成下弧形凹槽,所述下抱箍对应形成上弧形凹槽以与下弧形凹槽共同形成容置下部轮轴的封闭状通孔,所述下弧形凹槽内设有尼龙制成的下抱箍垫块,所述上弧形凹槽内设有尼龙制成的下垫块。
9.其中:所述下抱箍的一端通过抱箍连接块和抱箍销可旋转的连接至下抱箍座的一端,所述下抱箍的另一端通过旋转螺母可拆卸的固定至下抱箍座,所述下抱箍座设有螺纹
固定于旋转螺母的旋转螺杆,所述旋转螺母设有旋转杆以进行旋转。
10.其中:所述轴颈支撑总成包含位于上端的轴颈支撑部、第一矩形管和位于下端的固接组件,所述轴颈支撑部形成凹槽以支撑轴颈,所述第一矩形管连接轴颈支撑部和固接组件以进行整体固定。
11.其中:所述轴颈支撑部包含轴颈销钉板、轴颈加固板和轴颈支撑板,所述轴颈支撑板位于底部,所述轴颈销钉板为两块且分别位于轴颈支撑板的相对两侧且向上延伸,所述轴颈加固板位于轴颈支撑板的另两侧且向上延伸,一轴颈定位销贯穿两轴颈销钉板后通过轴颈销固定螺母进行固定。
12.其中:所述轴颈加固板的内壁设有第一轴颈尼龙垫,所述轴颈支撑板的内壁设有第二轴颈尼龙垫。
13.其中:所述底盘转接总成包含框型本体,所述框型本体的前部设有上下贯穿且可旋转的轴套,所述框型本体的后部固定至运输车框架,所述轴套的上端设有调心滚子轴承,所述轴套的下方设有平面轴承。
14.其中:所述底盘转向总成包含横向设置的方管,所述方管的中部设有贯穿底盘转接总成中轴套的转向轴,所述方管的两侧通过转接板连接至前端的操作组件,所述操作组件包含拖挂架,所述拖挂架为三角形。
15.其中:所述拖挂架的下端两侧设有向后延伸的第一刹车片和向前延伸的第二刹车片,所述拖挂架的下端两侧还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三刹车片。
16.通过上述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的b777主起落架分解装配整体运输车具有如下效果:
17.1.减少占用了机库资源,包括人力、工时、场地、设施等。
18.2.减少机库组装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风险。
19.3.用于分解装配的工具工装可以不出大修车间,可以大大降低工具工装的丢失风险及运输风险。
20.4.降低占用机库天车使用时间,缓解机库天车使用紧张状况。
21.5.可以实现在起落架大修车间内进行777主起落架的整体分解和装配,不需要在机库进行分解和装配,可以实现将整体装配后的777主起落架在起落架大修车间和机库之间进行往返运输,没有任何国内外借鉴产品,属于完全自主设计开发制作。
22.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可通过后述的说明及所附图而得到。
附图说明
23.图1显示了777主起落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b777主起落架分解装配整体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6.图4a和图4b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中轮轴上固定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a和图5b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中轮轴下固定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a、图6b和图6c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中轴颈支撑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a和图7b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中底盘转接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a、图8b和图8c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中底盘转向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31.图9a和图9b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中车轮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
33.1、主起落架;2、轮轴上固定总成;3、运输车框架;4、轴颈支撑总成;5、底盘转接总成;6、车轮总成;7、轮轴下固定总成;8、底盘转向总成;21、第一上垫块;22、第二上垫块;23、上抱箍座;24、上垫块紧固螺栓;25、上固定块固定螺栓;26、轮轴支撑上固定块;27、上固定块固定螺母;71、下抱箍;711、下垫块;712、下垫块固定螺栓;72、下抱箍座;721、下抱箍座垫块;74、轮轴支撑下固定块;75、下固定块固定螺栓;76、下固定块固定螺母;77、抱箍连接块;771、抱箍销;78、旋转螺母;781、旋转螺杆;782、旋转杆;401、轴颈销钉板;402、轴颈加固板;403、吊环;404、轴颈销固定螺母;405、轴颈支撑板;406、第一矩形管;407、移动板紧固螺栓;408、轴颈移动板;409、轴颈移动底板;410、第二矩形管;411、第三矩形管;412、第一轴颈尼龙垫;413、第一尼龙垫紧固螺母;414、第一尼龙垫紧固螺母;415、第二尼龙垫紧固螺母;416、轴颈定位销;417、第二轴颈尼龙垫;501、前轴盖板;502、油嘴;503、调心滚子轴承;504、底盘上板;505、限位块;506、前挡板;507、底盘下板;508、轴套;509、销钉;510、平面轴承盖板;511、平面轴承;801、转向轴;803、转接板;804、方管;806、前轴下盖板;807、油嘴;808、连接块;809、拖挂架;810、第一刹车片;811、第二刹车片;812、限位固定块;813、限位卡扣;814、吊环;815、扶手;816、牵引环;817、轴销;818、调心滚子轴承;822、第三刹车片;823、锁紧销;823、锁紧销;61、实心轮;62、半轴、63、半轴配合块;64、半轴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34.参见图2和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b777主起落架分解装配整体运输车。
35.所述b777主起落架分解装配整体运输车包括轮轴上固定总成2、运输车框架3、轴颈支撑总成4、底盘转接总成5、车轮总成6、轮轴下固定总成7和底盘转向总成8,所述运输车框架3的前端设有底盘转接总成5,所述底盘转接总成5连接底盘转向总成8以完成运输车框架3的转向,所述底盘转向总成8的下端两侧连接有车轮总成6,所述运输车框架3的后端两侧分别连接车轮,所述运输车框架的中部上方设有承载主起落架1中轴颈的轴颈支撑总成4,后部上表面设有承载主起落架1中轮轴下部的轮轴下固定总成7,后部还设有倒l型支撑架,在所述倒l型支撑架的上表面设有承载主起落架1中轮轴上部的轮轴上固定总成2,从而操作人员能在将主起落架1稳定放置于运输车框架3后进行转向和快速移动。
36.参见图4a和图4b,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中轮轴上固定总成的结构,所述轮轴上固定总成2包含上抱箍座23,所述上抱箍座23的上部设有u型凹槽以容置上部轮轴,为避免轮轴的损坏,所述u型凹槽设有尼龙制成的上垫块,在图示实例中,所述上垫块包含两侧的第一上垫块21和中部的第二上垫块22,所述上垫块通过多个上垫块紧固螺栓24进行固定,所述上抱箍座23通过底部下方的轮轴支撑上固定块26进行固定,多个上固定块固定螺栓25贯穿上抱箍座23的凸缘和轮轴支撑上固定块26后螺固于上固定块固定螺母27进行固定。
37.参见图5a和图5b,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中轮轴下固定总成的结构,所述轮轴下固定总成7包含下抱箍71和下抱箍座72,所述下抱箍座72的上端形成下弧形凹槽,所述下抱箍71对应形成上弧形凹槽以与下弧形凹槽共同形成容置下部轮轴的封闭状通孔,所述下弧形凹槽内设有尼龙制成的下抱箍垫块721,所述上弧形凹槽内设有尼龙制成的下垫块711,所述下垫块711可通过下垫块固定螺栓712进行固定,所述下抱箍71的一端通过抱箍连接块77和
抱箍销771可旋转的连接至下抱箍座的一端,所述下抱箍72的另一端通过旋转螺母78可拆卸的固定至下抱箍座,所述下抱箍座72设有可螺纹固定于旋转螺母的旋转螺杆781,所述旋转螺母78设有旋转杆782以进行旋转,所述下抱箍座72通过底部下方的轮轴支撑下固定块74进行固定,多个下固定块固定螺栓75贯穿下抱箍座72的凸缘和轮轴支撑下固定块74后螺固于下固定块固定螺母76进行固定。
38.参见图6a、图6b和图6c,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中轴颈支撑总成的结构,所述轴颈支撑总成4包含位于上端的轴颈支撑部、第一矩形管和位于下端的固接组件,所述轴颈支撑部形成凹槽以支撑轴颈,所述第一矩形管406连接轴颈支撑部和固接组件以进行整体固定,在图示实例中,所述轴颈支撑部包含轴颈销钉板401、轴颈加固板402和轴颈支撑板405,所述轴颈支撑板405位于底部,所述轴颈销钉板401为两块且分别位于轴颈支撑板405的相对两侧且向上延伸,所述轴颈加固板402位于轴颈支撑板405的另两侧且向上延伸,一轴颈定位销416贯穿两轴颈销钉板401后通过轴颈销固定螺母404进行固定,从而在轴颈放置时能通过轴颈定位销416贯穿轴颈以稳定的支撑,所述轴颈销还可设有吊环403,所述第一矩形管406的下端可焊接固定于一轴颈移动板408,所述固接组件包含轴颈移动底板409,所述轴颈移动板408可通过多个移动板固定螺栓407固定至轴颈移动底板409,所述轴颈移动底板409的下方还可设有第二矩形管410和第三矩形管411,所述轴颈加固板402的内壁设有第一轴颈尼龙垫412,所述第一轴颈尼龙垫412的上部可通过第一尼龙垫紧固螺母413和第一尼龙垫紧固螺母414进行固定,下部可通过第二尼龙垫紧固螺母415进行固定,所述轴颈支撑板405的内壁设有第二轴颈尼龙垫417。
39.参见图7a和图7b,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中底盘转接总成的结构,所述底盘转接总成5包含框型本体,所述框型本体包含底盘上板504、底盘下板507和前挡板506,所述框型本体的前部设有上下贯穿且可旋转的轴套508,所述框型本体的后部可焊接固定至运输车框架3,所述轴套508的上端设有调心滚子轴承503,所述调心滚子轴承503的上方设有前轴盖板501,所述前轴盖板501上设有油嘴502,所述底盘上板504的前端设有限位块505,所述轴套508的下方设有平面轴承511以及平面轴承盖板510,所述平面轴承盖板510通过销钉509固定至底盘下板507。
40.参见图8a、图8b和图8c,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中底盘转向总成的结构,所述底盘转向总成8包含横向设置的方管804,所述方管804的中部设有贯穿底盘转接总成5中轴套508的转向轴801,所述转向轴801的下端设有前轴下盖板806,所述前轴下盖板806设有油嘴807,所述方管804的两侧通过转接板803连接至前端的操作组件,所述操作组件包含拖挂架809,所述拖挂架809为三角形,下方设有连接块808以连接至转接板803,所述拖挂架809的下端两侧设有向后延伸的第一刹车片810和向前延伸的第二刹车片811,所述拖挂架的中部设有限位固定块812,一限位卡扣813通过锁紧销823销固于拖挂架,所述限位卡扣813上设有吊环814,所述拖挂架的上部设有扶手815,顶端设有牵引环816,所述拖挂架809的下端两侧还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三刹车片822,所述第三刹车片通过一轴销817固定,所述第一轴销817周缘设有调心滚子轴承818。
41.参见图9a和图9b,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中车轮总成的结构示,所述车轮总成6包含实心轮61以及贯穿固定实心轮61的半轴62,所述半轴62的内侧依次设有半轴固定块64和半轴配合块63。
42.由此,本实用新型基于厂区现状及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整体采用减震柱横置+小车架竖置的安装运输方式,起落架轮轴梁后轮轴挂在运输架后部支撑架的轮轴上固定总成内,轮轴在上固定总成u型槽内可以上下移动,下部轮轴固定总成安装在运输车大梁上,下抱箍固定住下部轮轴。上下两个轮轴支撑固定点不在一条垂直直线上,上部与下部固定点垂线有大约5
°
的偏角(下部向前大约300mm),从而能为了让出中轴安装线路,避免和支撑杆之间的干涉,便于分解和组装中轴,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式能充分考虑承载力、重量及误差调节,且固定位置形态为u型长槽,u型槽封住借助外筒自身重力使保持更为稳固,u型槽下部支架为可移动式,要变于拆卸安装和前后左右调节对准前轴颈轴承,可以通过u型槽下部移动板进行水平面上两个维度的调节、修正,使保持更为稳固,在支撑梁上用销子固定轴颈,使起落架更为稳定,防止路面颠簸导致的微小跳动,由于运输车需要具备短距离低速运输的功能,所以运输车前轮需要具备转向功能。底盘转接部分就是配合底盘转向部分实现前轮360度转向作用的。两个调心滚子轴承负责承受转向轴径向的载荷,平面轴承负责承受转向轴轴向的载荷,降低在转向时底盘转接总成和底盘转向总成之间的摩擦力。
43.其中,底盘转向部分配合底盘转接总成可以实现运输车的前轮转向作用,转向轴通过平面轴承、调心滚子轴承插入轴套内,同时刹车片可以保证运输车在停止状态时与实心轮摩擦,起到保持运输车静止状态不变,防止由于地面不平导致运输车溜车引起安全事故。
44.在具体实施中,先将组装好轮轴梁的小车架用吊带吊起,后轮轴梁朝上,前轮轴梁朝下,将小车架吊至运输车轮轴上固定总成上方,缓慢放下后轮轴梁进入运输车轮轴上固定总成内,同时前轮轴梁进入运输车轮轴下固定总成内,用下抱箍和旋转杆固定住下部轮轴。至此小车架安装结束;小车架安装到位后,吊起减震柱,减震柱横置,减震柱下部朝向小车架,减震柱上部轴颈朝向运输车车头。将减震柱下部中轴孔对准小车架中部中轴孔,用中轴穿进减震柱下部中轴孔和小车架中部中轴孔内完成减震柱和小车架的组装;然后吊起减震柱顶部,向上旋转角度,以便安装中轴固定销,再向下旋转打保险,最后轴颈轴承安放到轴颈支撑托架内用销子固定,若轴颈支撑托架与轴颈轴承不对应,可以调节下部移动板进行水平面上两个维度的调节,直至对应为止。最后将运输车支撑杆由图2中的位置a移至位置b并用螺栓固定,增加整体稳定性提升安全系数。
45.显而易见的是,以上的描述和记载仅仅是举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应用或使用。虽然已经在实施例中描述过并且在附图中描述了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制由附图示例和在实施例中描述的作为目前认为的最佳模式以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教导的特定例子,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将包括落入前面的说明书和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任何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