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涵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14184发布日期:2022-04-16 18:19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机涵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涵道。


背景技术:

2.无人机领域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围绕无人机的技术创新层出不穷。随着国内低空领域的全貌开放,无人机的应用领域跳出了军事领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航拍、测绘、物流运输、应急物资空投、农林喷洒等等。
3.涵道无人机的优势在于:1、气动效率高,在相同功率输入的条件下,推力相比于开放式旋翼高出40%左右;2、由于高速旋转的旋翼桨被涵道体包裹,碰撞时能显著提高安全性;3、由于涵道体的包围,旋翼不会受到侧风影响,飞行稳定性更好。
4.但是,由于无人机采用蒙皮进行制造,故在制造电机的固定支架的时候,固定支架的厚度即为蒙皮的厚度,在成型的过程中难以加强蒙皮的厚度,从而无法增强涵道的强度以及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涵道,具有强度高的效果。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无人机涵道,包括涵道壳体以及设于涵道壳体内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与涵道壳体之间设有支撑架;
7.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前定子以及后定子;所述前定子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板;所述后定子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叠设于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与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安装板设有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二安装板设有与第一散热孔配合的第二散热孔。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安装板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板设有与第一安装孔配合的第二安装孔。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以及第四支撑架。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撑架以及第二支撑架分别设于固定支架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三支撑架以及第四支撑架分别设于固定支架的上下两端。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涵道壳体设有连接机臂;所述连接机臂设有出线孔;所述第一支撑架设有出线通道;所述出线通道的一端与出线孔连通;所述出线通道的另一端与固定支架连通。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定子的侧壁设有第一穿线槽;所述后定子的侧壁设有第二穿线槽;所述第一穿线槽以及第二穿线槽分别与出线通道的另一端连通。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机臂上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固定
孔。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定子远离第二安装板的一端设有进气锥。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固定支架分为前定子以及后定子两部分,再将前定子的第一安装板与后定子的第二安装板叠合在一起,能够大大地增强了固定支架的强度,从而保证无人机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利用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隐藏涵道壳体后的结构分解图;
21.其中:1、涵道壳体;2、固定支架;21、前定子;22、后定子;31、第一支撑架;32、第二支撑架;33、第三支撑架;34、第四支撑架;35、出线通道;41、第一安装板;42、第二安装板;51、第一散热孔;52、第二散热孔;61、第一安装孔;62、第二安装孔;7、连接机臂;71、出线孔;72、固定块;73、固定孔;81、第一穿线槽;82、第二穿线槽;9、进气锥。
具体实施方式
22.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3.由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涵道,包括涵道壳体1以及设于涵道壳体1内的固定支架2;所述固定支架2与涵道壳体1之间设有支撑架;
24.所述固定支架2包括前定子21以及后定子22;所述前定子21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板41;所述后定子22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板42;所述第二安装板42叠设于第一安装板41;所述第二安装板42与第一安装板41固定连接。
25.具体地,本实施例所述的无人机涵道,通过将固定支架2分为前定子21以及后定子22两部分,再将前定子21的第一安装板41与后定子22的第二安装板42叠合在一起,能够大大地增强了固定支架2的强度,从而保证无人机的稳定性;另外通过设置支撑架能够进一步加强无人机的稳定性。由于无人机采用蒙皮进行制造,故在制造固定支架2的时候,固定支架2的厚度即为蒙皮的厚度,本实施例通过将前定子21的第一安装板41与后定子22的第二安装板42叠合在一起,相当于将两块蒙皮叠加在一起,从而大大地增强了固定支架2的强度,从而保证无人机的稳定性。
26.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涵道,所述第一安装板41设有第一散热孔51;所述第二安装板42设有与第一散热孔51配合的第二散热孔52。具体地,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对第一安装板41上的电机进行散热。
27.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涵道,所述第一安装板41设有第一安装孔61;所述第二安装板42设有与第一安装孔61配合的第二安装孔62。具体地,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将电机安装在第一安装板41上。
28.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涵道,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31、第二支撑架32、
第三支撑架33以及第四支撑架34。通过上述设置能够进一步加强无人机的稳定性。
29.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涵道,所述第一支撑架31以及第二支撑架32分别设于固定支架2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三支撑架33以及第四支撑架34分别设于固定支架2的上下两端。通过上述设置能够进一步加强无人机的稳定性。
30.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涵道,所述涵道壳体1设有连接机臂7;所述连接机臂7设有出线孔71;所述第一支撑架31设有出线通道35;所述出线通道35的一端与出线孔71连通;所述出线通道35的另一端与固定支架2连通。
31.具体地,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出线孔71以及出线通道35,使得固定支架2上的电机的线材能够通过出线通道35以及出线孔71穿出涵道壳体1外,起到整洁以及安全的效果。
32.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涵道,所述前定子21的侧壁设有第一穿线槽81;所述后定子22的侧壁设有第二穿线槽82;所述第一穿线槽81以及第二穿线槽82分别与出线通道35的另一端连通。具体地,通过上述设置便于第一安装板41上的电机的线材穿入出线通道35,起到整洁以及安全的效果。
33.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涵道,所述连接机臂7上设有固定块72;所述固定块72上设有固定孔73。通过上述设置便于连接机臂7与机身进行固定。
34.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涵道,所述后定子22远离第二安装板42的一端设有进气锥9。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加强无人机的稳定性。
35.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