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的后缘襟翼的滑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02588发布日期:2022-05-31 07:43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飞机的后缘襟翼的滑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飞机的后缘襟翼的滑动装置。


背景技术:

2.已知,c919飞机后缘襟翼所使用的滑动装置包括滑轮架和滑轨,由π形滑轨和滑轮架组成。π形滑轨连接在滑轨支持装置上,滑轮架与襟翼连接。滑轮架布置两个上滚轮、四个下滚轮、四个侧滚轮,形成矩形截面,与滑轨π形截面上表面、两侧、及两侧的下表面配合,使滑轮架可在滑轨上滑动。滑轮架与襟翼连接,将来自襟翼的载荷传递至滑轨,经滑轨支持结构传递至翼盒。滑轮架滚轮的传载分工为:上滚轮和下滚轮传递垂向载荷,侧滚轮传递侧向载荷。


技术实现要素:

3.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然而,在包括上述c919飞机在内的现有机型所采用的滑轮架和滑轨装置中,如上文所说明的那样,为了分别传递载荷垂向和侧向分量,滚轮垂向、横向正交布置,滚轮数量较多,结构形式较为复杂,后期维护成本较高。
5.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6.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机的后缘襟翼的滑动装置,能够优化载荷传递方式,减少滚轮数量,降低滑轮架复杂程度,减轻结构数量。
7.本发明第一观点的飞机的后缘襟翼的滑动装置包括滑轨和滑动架组件,其中,
8.所述滑轨包括平坦部以及对称地位于所述平坦部两侧的一对倾斜部,从所述滑轨的延伸方向观察时,所述平坦部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倾斜部构成为随着远离所述平坦部而向上方倾斜,
9.所述平坦部的上表面形成为第一滚动面,所述一对倾斜部各自的下表面形成为第二滚动面,
10.所述滑动架组件包括滑轮架、第一滚轮组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滚轮组对称布置的第二滚轮组,
11.所述第一滚轮组以与所述第一滚动面垂直且能够在所述第一滚动面上滚动的方式布置于所述滑轮架,
12.所述第二滚轮组以与所述第二滚动面垂直且能够在所述第二滚动面上滚动的方式布置于所述滑轮架。
13.根据第一观点所述的滑动装置,与例如c919这样现有的飞机中的后缘襟翼的滑动装置的滑轨不同之处在于,在该第一观点所述的滑动装置中,滑轨被分成沿该滑轨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平坦部和位于该平坦部两侧的一对倾斜部,所述一对倾斜部相对于平坦部对称地布置,且倾斜部构成为随着远离该平坦部而向上方倾斜。此外,在以上述方式设置滑轨的基础上,对卡合于滑轨并在该滑轨上滑动的滑动架组件的形式进行了相应设计,在该滑动
架组件的滑轮架上设置垂直于平坦部的上表面即第一滚动面且在该第一滚动面上滚动的第一滚轮组,在滑轮架上进一步设置垂直于各倾斜部的下表面即第二滚动面且在该第二滚动面上滚动的第二滚轮组。如此一来,由于滑轨的倾斜部相对于平坦部倾斜,因此,在滑轮架的滚轮组在滑轨上滑动时,既能够传递来自襟翼的较大的垂直载荷,也能够传递来自襟翼的较小的侧向载荷,能够不设置额外的侧向滚轮组,能够减少滚轮数量,能够降低滑动架组件的结构复杂程度及其制造成本。
14.在本发明第一观点所述的滑动装置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第二观点的滑动装置中,优选,将所述后缘襟翼产生的垂向分量载荷设为fv,将所述后缘襟翼产生的侧向分量载荷设为f
l
,在该情况下,所述平坦部与所述倾斜部所成的夹角θ满足下述关系式:
[0015][0016]
根据第二观点的滑动装置,按照上述关系式设置平坦部与倾斜部所成的夹角,能够根据来自襟翼的垂向分量载荷与侧向分量载荷的比例来确定上述夹角,从而能够更好地传递上述垂向分量载荷和侧向分量载荷。
[0017]
在本发明第二观点所述的滑动装置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第三观点的滑动装置中,优选,所述平坦部与所述倾斜部所成的夹角θ为75
°
~87.5
°

[0018]
在本发明第一观点所述的滑动装置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第四观点的滑动装置中,优选,在所述平坦部的下表面形成有沿垂向向下延伸的多个腹板。
[0019]
根据第四观点所述的滑动装置,通过在滑轨设置沿垂向向下延伸的多个腹板,能够通过多个腹板将滑轨安装或固定至滑轨支承装置上。
[0020]
在本发明第一观点至第四观点中任一观点所述的滑动装置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第五观点的滑动装置中,优选,所述滑轨是直线型滑轨或曲线型滑轨。
[0021]
根据第五观点所述的滑动装置,能够根据后缘襟翼附近的空间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设置滑轨。
[0022]
在本发明第一观点至第四观点中任一观点所述的滑动装置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第六观点的滑动装置中,优选,所述滑动架组件还包括双耳片连接结构,所述双耳片连接结构用于与驱动所述后缘襟翼转动的襟翼作动筒连接。
[0023]
根据第六观点所述的滑动装置,通过双耳片连接结构,能够将滑动架组件与驱动后缘襟翼转动的襟翼作动筒连接在一起。
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飞机的后缘襟翼的滑动装置的示意性立体图。
[0025]
图2是表示构成图1所示的滑动装置的一部分的滑轨的立体图。
[0026]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滑轨的平坦部与倾斜部之间的夹角的示意图。
[0027]
图4是表示构成图1所示的滑动装置的另一部分的滑动架组件的立体图。
[0028]
符号说明
[0029]1ꢀꢀꢀꢀ
滑动装置
[0030]2ꢀꢀꢀꢀ
滑轨
[0031]
21
ꢀꢀꢀ
平坦部
[0032]
22
ꢀꢀꢀ
倾斜部
[0033]
21a
ꢀꢀ
第一滚动面
[0034]
22a
ꢀꢀ
第二滚动面
[0035]3ꢀꢀꢀꢀ
滑动架组件
[0036]4ꢀꢀꢀꢀ
滑轮架
[0037]
41
ꢀꢀꢀ
横向部
[0038]
42
ꢀꢀꢀ
垂向部
[0039]5ꢀꢀꢀꢀ
第一滚轮组
[0040]
5a
ꢀꢀꢀ
第一滚轮
[0041]6ꢀꢀꢀꢀ
第二滚轮组
[0042]
6a
ꢀꢀꢀ
第二滚轮
[0043]7ꢀꢀꢀꢀ
腹板
[0044]8ꢀꢀꢀ
双耳片连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下面,参照图1至图4,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飞机的后缘襟翼的滑动装置(以下简称为滑动装置)进行说明。
[0046]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滑动装置1的示意性立体图。如图1所示,滑动装置1包括滑轨2和卡合于该滑轨2且能够在该滑轨2上滑动的滑动架组件3。滑轨2通过后述的多个腹板7固定至机翼的滑轨支承装置(未图示),但不限于此,也可通过例如两点悬挂式等方式连接至后缘襟翼。滑动架组件3是卡合于滑轨2且能够在滑轨2上滑动的构件,通过与襟翼作动筒(未图示)连接且通过在滑轨2上滑动来驱动后缘襟翼转动。
[0047]
图2示出了构成图1所示的滑动装置1的一部分的滑轨2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滑轨2是一种截面成y字型的直线型滑轨,包括翼缘和腹板7,所述翼缘由一个平坦部21和一对倾斜部22构成。具体而言,平坦部21构成滑轨2的翼缘的中间部分,从滑轨2的延伸方向观察时,平坦部21沿着该滑轨2的延伸方向延伸,该平坦面21的上表面形成为供滑动架组件3的后述第一滚轮组5滚动的第一滚动面21a。一对倾斜部22相对于平坦部21对称地布置在平坦部21的两侧,每一倾斜部22构成为随着远离平坦部21而向上方倾斜,从而与平坦部21之间的夹角形成为图2所示的钝角,并且每一倾斜部22的下表面形成为供滑动架组件3的后述第二滚轮组6滚动的第二滚动面22a。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倾斜部22与平坦部21的连结部位的下表面分别形成有沿垂向向下延伸的一个腹板7。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翼缘的下表面对称地形成有沿垂向向下延伸的一对腹板7,所述腹板7用于与对滑轨2进行支承的滑轨支承装置固定连接。
[0048]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滑轨2是直线型滑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不过,滑轨2的形式不限于直线型,也可根据后缘襟翼附近的空间的具体情况设置成曲线型滑轨。
[0049]
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滑轨2的平坦部21与倾斜部22之间的夹角的示意图。为了以简单的结构同时传递来自后缘襟翼的垂向分量载荷和侧向分量载荷,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平坦部21与倾斜部22所成的夹角θ进行了设计。具体而言,根据垂向分量载荷与侧向分量载荷的比例来确定夹角θ的大小。更具体而言,夹角θ根据下述关系式来确定:
[0050][0051]
其中,fv表示来自后缘襟翼的垂向分量载荷,f
l
表示来自后缘襟翼的侧向分量载荷。
[0052]
考虑到来自后缘襟翼的垂向分量载荷较大且侧向分量载荷较小,平坦部21与倾斜部22所成的夹角θ优选为75
°
~87.5
°

[0053]
图4是示出了构成图1所示的滑动装置1的另一部分的滑动架组件3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滑动架组件3包括用于与后缘襟翼连接的滑轮架4以及设置于滑轮架4的第一滚轮组5和第二滚轮组6。具体而言,滑轮架4是截面为倒u型的构件,包括横向部41和从横向部41的两端向下延伸而成的一对垂向部42。第一滚轮组5形成在横向部41的中间部分,由两个第一滚轮5a构成。所述两个第一滚轮5a沿滑轨2的延伸方向布置,在滑动架组件3卡合于滑轨2的状态下,第一滚轮5a以垂直于平坦部21的第一滚动面21a的方式在第一滚动面21a上滚动。第二滚轮组6在各垂向部42的下端部分别形成有一组,每组由两个第二滚轮6a构成。所述两个第二滚轮6a沿滑轨2的延伸方向布置,在滑动架组件3卡合于滑轨2的状态下,第二滚轮6a以垂直倾斜面22的第二滚动面22a的方式在第二滚动面22a上滚动。此外,滑动架组件3还包括双耳片连接结构8。在本实施方式中,双耳片连接结构8形成在滑动架组件3的滑轮架4的上表面,滑轮架4通过双耳片连接结构8并通过例如关节轴承等球形关节与驱动后缘襟翼转动的襟翼作动筒连接。
[0054]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滑动装置1,与例如c919这样现有的飞机中的后缘襟翼的滑动装置的滑轨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的滑动装置1中,滑轨2的翼缘被分成沿该滑轨2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平坦部21和位于该平坦部21两侧的一对倾斜部22,所述一对倾斜部22相对于平坦部21对称地布置,且倾斜部22构成为随着远离该平坦部21而向上方倾斜。此外,在以上述方式设置滑轨2的基础上,对卡合于滑轨2并在该滑轨2上滑动的滑动架组件3的形式进行了相应设计,在该滑动架组件3的滑轮架4上设置垂直于平坦部21的上表面即第一滚动面21a且在该第一滚动面21a上滚动的第一滚轮组5,在滑轮架4上进一步设置垂直于各倾斜部22的下表面即第二滚动面22a且在该第二滚动面22a上滚动的第二滚轮组6。如此一来,由于滑轨2的倾斜部22相对于平坦部21倾斜,因此,在滑轮架4的第一滚轮组5和第二滚轮组6在滑轨2上滑动时,既能够传递来自襟翼的较大的垂直载荷,也能够传递来自襟翼的较小的侧向载荷,能够不设置额外的侧向滚轮组,能够减少滚轮数量,能够降低滑动架组件的结构复杂程度及其制造成本。
[0055]
此外,本发明在其范围内,能将各实施方式自由组合,或是将各实施方式适当变形、省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