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翼起落架组合照明装置及组合照明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456057发布日期:2022-09-07 14:38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翼起落架组合照明装置及组合照明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飞机设计技术,进一步涉及飞机照明和机电控制领域,具体是一种机翼起落架组合照明装置及组合照明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航空领域的发展,在夜间使用飞机的任务需求越来越高,随之带来的就是对夜间飞机使用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要保证夜间安全使用飞机,照明系统是关键。而随着用户对飞机的频繁使用及研究,提出了飞机夜间在陌生机场集结/迫降等情况下,缺少直接观察起落架放下到位情况的方式需求。
3.起落架用于承载飞机的最大重量,在降落时若放不到位,无法上锁的情况下,一旦飞机着陆,轻者造成飞机重伤,重者机毁人亡。白天,飞机员可直接通过观察窗直接查看起落架是否放下到位,但夜间,漆黑一片,无法直接观察。因此提供一种备用的夜间观察方式尤为重要,即增加外部照明灯具及其控制装置,用于照亮起落架位置,以确定起落架是否放下到位,可正常着陆。以某系列飞机为例,增加照亮起落架位置的外部照明灯具及其控制装置主要存在以下困难:
4.a)外部照明灯具及其控制装置的布局设计困难。为照亮起落架位置,需将照明灯具布局在机身两侧,机身两侧为发动机进气道,可供设备安装的空间特别有限,找到合适的位置很困难;同时根据所需照亮的位置,外部照明灯具必须尽量缩小照明的范围,避免产生空间内的光污染,因此增大了灯具设计及安装的难度。灯具位置安装完成后,还需增加相应电缆的敷设及安装,也需协调路径;为保证飞行员使用需求,其控制装置需安装驾驶舱内,军用飞机驾驶舱狭小,有限的空间内已大量安装了控制板、仪表等等设备,再增加设备及其困难。因此新增外部照明灯具及控制装置,既需要对所需照明区域进行分析寻找合理安装点,又要同时考虑原机机身设备布局、设备安装、电缆敷设等诸多问题。造成的后果就是布局设计协调工作量大、电缆敷设复杂、安装困难等。
5.b)外部照明灯具集成化程度低。与原有的外部照明灯具完全独立,集成度差,造成大量空间浪费,增加了不必要的尺寸、重量和成本等。
6.c)增加了维护困难。安装位置的布局设计困难,往往没有最佳的设备维护通道,将导致在维护时维护的困难,耗时长,维护成本高。
7.d)扩展性差。外部照明灯具在首次安装后,其位置、角度、安装、飞机开孔等已全部固定,而随着飞机功能的扩展,势必影响了后续飞机功能的扩展及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机翼起落架组合照明装置及组合照明方法,利用原有机翼探冰装置的安装位置,通过灯具的组合化设计,在不增加机上空间资源的情况下,实现起落架的夜间直接观察,解决新增起落架位置照明灯具及其控制装置带来的布局设计困难、集成化程度低、维护困难和扩展性差等问题。
9.一种机翼起落架组合照明装置,含有两个起落架照明组件和一个照明控制板,两个起落架照明组件受照明控制板的控制,分别安装在飞机左/右进气道的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落架照明组件含有光源模块、电动机构和遮光罩,所述的遮光罩上设有两个透光孔,第一透光孔位和第二透光孔,遮光罩固定在飞机机体上,位于光源模块的前侧,所述的光源模块有两个照射角度,第一照射角度和第二照射角度,光源模块受电动机构的驱动可以在第一照射角度和第二照射角度之间切换,电动机构的动作开关和光源模块的照明开关设置在控制板上。
10.所述的机翼起落架组合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的第一照射角度可以通过遮光罩的第一透光孔照射到飞机机翼的前缘区域用于提供探冰照明,光源模块的第二照射角度可以通过遮光罩的第二透光孔照射到起落架支柱中部区域,用于提供起落架放下到位情况观察照明。
11.所述的机翼起落架组合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照明控制板上,电动机构的动作开关为探冰/起落架选择开关,通过探冰/起落架选择开关控制电动机构带动光源模块的在第一照射角度和第二照射角度之间切换,当选择探冰位置时,电动机构控制光源模块位于第一照射角度状态,当选择起落架位置时,电动机构控制光源模块位于第二照射角度状态。
12.所述的机翼起落架组合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照明控制板上,光源模块的照明开关是一个旋钮开关,通过旋钮开关可以控制光源模块的开关以及光源亮度的变化。
13.所述的机翼起落架组合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的第一透光孔为水平方向的长方孔,遮光罩的第二透光孔为竖直方向的长方孔。
14.一种机翼起落架组合照明方法,其特征包含以下内容:1)使用上述的机翼起落架组合照明装置,实现对机翼结冰观察任务或起落架观察任务的照明;2)当选择结冰观察任务时,将控制板上的探冰/起落架选择开关转动在探冰位置,使光源模块处于第一照射角状态,再旋转照明控制板上的照明开关,向左、右两侧的起落架照明组件的光源模块同时输出电压可变的电源信号,光源模块从熄灭状态逐步变亮,直至亮度合适时,停止旋转旋钮开关,使光源穿过遮光罩的第一透光孔照射到机翼的前缘部位,为观察机翼前缘结冰提供照明;3)当选择起落架观察任务,将控制板上的探冰/起落架选择开关转动在起落架位置,使光源模块处于第二照射角状态,再旋转照明控制板上的照明开关,使光源穿过遮光罩的第二透光孔照射到起落架支柱中部区域,为观察起落架放下到位情况提供照明。
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的机翼起落架组合照明装置将机翼探冰与起落架照明进行组合化设计,大大提高了系统功效;利用原机翼探冰及其控制板的安装位置,有效节约了载机的空间资源;通过螺钉安装在机体蒙皮上,无需另外的安装口盖,维护简单,拆卸和安装方便,维修性和可达性良好,大大降低了外场改装难度及改装成本;操作使用简单灵活,人机功效好。2)通过简洁的遮光罩设计,解决了光污染问题;3)解决了新增起落架位置照明灯具及其控制装置带来的布局设计困难、集成化程度低、维护困难和扩展性差等问题。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机翼起落架组合照明装置交联框图。
17.图2为机翼起落架组合照明装置工作原理示意图。
18.图3为遮光罩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机翼起落架组合照明方法示意图。
20.图中编号说明:1光源模块、2转轴、3电动机构、4遮光罩、5第一透光孔位、6第二透光孔、7第一照射角度、8第二照射角度、9机翼的前缘区域、10起落架支柱中部区域、11飞机机体。
具体实施方式
21.参见附图,本技术以基于某型飞机的机翼起落架组合照明装置及组合照明方法为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所涉及的机翼起落架组合照明装置含有两个起落架照明组件和一个照明控制板,两个起落架照明组件受照明控制板的控制,分别安装在飞机机体11的左/右进气道的外侧,每个起落架照明组件含有光源模块1、电动机构3和遮光罩4,所述的遮光罩4上设有两个透光孔,第一透光孔位5和第二透光孔6,遮光罩4固定在飞机机体11上,位于光源模块1的前侧,所述的光源模块1有两个照射角度,第一照射角度7和第二照射角度8,光源模块1通过转轴2受电动机构3的驱动可以在第一照射角度7和第二照射角度8之间切换,电动机构3的动作开关和光源模块的照明开关设置在照明控制板上。
22.本技术的机翼起落架组合照明装置,所述光源模块1的第一照射角度7可以通过遮光罩4的第一透光孔5照射到飞机机翼前缘区域9进行探冰照明,用于观察机翼前缘区域是否结冰,光源模块1的第二照射角度8可以通过遮光罩4的第二透光孔6照射到起落架支柱中部区域10,对起落架放下部位进行照明,用于观察起落架放下到位情况。
23.本技术的机翼起落架组合照明装置,在照明控制板上,电动机构3的动作开关为探冰/起落架选择开关,通过探冰/起落架选择开关控制电动机构3带动光源模块1的在第一照射角度7和第二照射角度8之间切换,当选择探冰位置时,电动机构3带动光源模块1的转轴2转动,使光源模块位于第一照射角度7状态,当选择起落架位置时,电动机构带动光源模块1的转轴2反向转动控制光源模块1位于第二照射角度8状态。如图2所示。
24.本技术所述的机翼起落架组合照明装置,在照明控制板上,光源模块的照明开关是一个旋钮开关,通过旋钮开关可以控制光源模块的开关以及光源亮度的变化。
25.本技术所述的机翼起落架组合照明装置,为了避免光污染和提高照明效率,所述遮光罩4的第一透光孔5为水平方向的长方孔,光源模块透过第一透光孔5可以在飞机机翼的前缘形成水平状长条光斑,适合对机翼前缘结冰状况的观察,遮光罩4的第二透光孔6为竖直方向的长方孔,光源模块1透过第二透光孔6可以在飞机起落架立柱中部形成竖直状长条光斑,以便对起落架的放下到位情况进行观察。
26.使用上述的机翼起落架组合照明装置,实现对机翼结冰观察任务或起落架观察任务的照明;当选择结冰观察任务时,将照明控制板上的探冰/起落架选择开关转动在探冰位置,使光源模块1处于第一照射角7状态,再旋转照明控制板上的照明开关,向左、右两侧的起落架照明组件的光源模块同时输出电压可变的电源信号,光源模块1从熄灭状态逐步变亮,直至亮度合适时,停止旋转旋钮开关,使光源模块1发出的光源穿过遮光罩4的第一透光孔5照射到机翼的前缘区域9,为观察机翼前缘结冰提供照明;当选择起落架观察任务,将照明控制板上的探冰/起落架选择开关转动在起落架位置,使光源模块1处于第二照射角8状态,再旋转照明控制板上的照明开关,使光源模块1发出的光源穿过遮光罩4的第二透光孔6
照射到起落架支柱中部区域10,为观察起落架放下到位情况提供照明。
27.改进后的机翼起落架组合照明装置,利用原机翼探冰及其控制板的安装位置,进行了组合化设计,未增加新的安装位置,有效节约了载机的空间资源,大大降低了外场改装难度及改装成本;操作使用简单灵活,人机功效好;通过简洁的遮光罩设计,解决了光污染问题;避免了新增起落架位置照明灯具及其控制装置带来的布局设计困难、集成化程度低、维护困难和扩展性差等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