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升力自然层流翼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91350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升力自然层流翼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航空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机翼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常规自然层流翼型,为保证足够的层流区范围和层流稳定性,在翼型上表面按照 顺压梯度设计,吸力峰值靠后,翼型前部吸力较小,导致翼型的工作升力系数偏小;翼型最 大厚度靠后,翼型后部逆压梯度较大,在高升力状态,层流区和层流稳定性都将减小,极易 引起层流转换W及流动分离。
[0003] 常规高升力翼型,采用纯前缘、大前缘弯度和大后缘弯度设计,翼型高吸力区范围 较大,工作区升力系数大;但其上表面较平坦,工作状态下,该翼型表面层流区偏小,升阻比 小,巡航效率有限。

【发明内容】

[0004] -种高升力自然层流翼型,其特征在于,翼型呈前缘纯头、后缘弱反弯的流线形结 构,翼型表面曲线几何单凸,不存在明显的曲率拐折。
[0005] 高升力自然层流翼型,其几何坐标W下表格体现:
[0006] 表 1
[0007]
[0008]
[0009] 该翼型相关技术数据如下:
[0010] 1)翼型最大相对厚度16%,最大相对厚度位置33. 6 %弦长位置;最大相对弯度 4. 4%,最大相对弯度位置37. 3%弦长位置;翼型表面曲线几何单凸,不存在明显的曲率拐 折,便于加工制造;
[0011] 。翼型工作马赫数0.1~0.3,雷诺数;1. ΟΧΙΟ6;
[0012] 3)翼型的设计工作升力系数1. 1,对应的俯仰力矩系数约-0. 1 ;
[0013] 4)翼型在设计升力系数工况下,上表面层流区超过40 %弦长,下表面层流区约占 80 %弦长,层流区长,并且层流流动稳志;
[0014] 5)自由转换工况,翼型的最大升力系数达到约1.75,失速攻角约13° ;瑞流工况, 翼型最大升力系数超过1. 4,失速攻角约13°,失速后流动分离发展缓慢;
[001引 6)设计升力系数附化全瑞流工况相对于自由转换,升力系数下降在10%W内。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高升力自然层流翼型。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一种高升力自然层流翼型,其特征在于,翼型呈前缘纯头、后缘弱反弯的流线形结 构,翼型表面曲线几何单凸,不存在明显的曲率拐折。
[0018] 高升力自然层流翼型,其几何坐标表格1体现,并参考附图1 :
[001引 表1
[0020]
[0021]
[0022] 本发明翼型,在自由转换条件下,设计升力系数(CL = 1. 1)对应的升阻比约125, 最大升阻比约130 ;而常规瑞流翼型在该设计升力系数(CL = 1. 1)的升阻比仅约60。
[0023] 常规自然层流翼型的设计升力系数小(一般小于0. 5),在高升力系数状态,层流 区和层流稳定性减小,不能适应高载荷飞行器的高升力工作需求。本发明翼型在设计升力 系数(化=1. 1)工况下,上表面层流区超过40 %弦长,下表面层流区约占80 %弦长,层流 区长,层流流动稳定。
[0024] 本发明结合自然层流翼型巡航升阻比高和高升力翼型设计升力系数大的优点,并 避免各自的不足,可应用于中高空1百万雷诺数量级的低亚音速大展弦比飞行器,有效提 高飞行器的巡航效率,大幅提高飞行器的航时和航程。
[00巧]本发明翼型还满足安全性设计要求:瑞流工况下,翼型的最大升力系数超过1. 4, 失速攻角约13°,失速后流动分离发展缓慢;2)设计升力系数(CL = 1. 1)附近,全瑞流工 况相对于自由转换工况,升力系数下降在10% W内,具备足够的安全余量。
[0026] 本发明翼型的最大相对厚度为16%,翼型表面曲线几何单凸,不存在明显的曲率 拐折,便于加工制造。
【主权项】
1. 一种高升力自然层流翼型,其特征在于,翼型呈前缘纯头、后缘弱反弯的流线形结 构,翼型表面曲线几何单凸,不存在明显的曲率拐折。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升力自然层流翼型,其几何坐标W下表格体现: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升力自然层流翼型,其特征在于,翼型呈前缘钝头、后缘弱反弯的流线形结构,翼型表面曲线几何单凸,不存在明显的曲率拐折。
【IPC分类】B64C3/14
【公开号】CN105564632
【申请号】CN201410535738
【发明人】李 权, 冯海勇, 雷武涛, 张彦军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